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30章 天命所归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30章 天命所归

簡繁轉換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4 12:53:5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0章天命所归(第1/2页)

马皇后几人已经被马钰的话吸引,听到说淮水,目光立即跟着转向了代表淮水的那条线。

一旁的内侍们,看向马钰的目光更加的热切。

这是真有本事的,难怪娘娘要收他为从侄。

以后一定要好好巴结。

角落里的马八爷和马烨两人,都非常的羡慕。

若是我们也这么有才能就好了。

不过想到以后要跟着他混,两人又都变得开心起来。

马烨年幼心思相对简单。

马皇后将他们交给了马钰,那他就是他们的靠山。

靠山,自然是越厉害越好。

马八爷的心情则有些复杂。

悄无声息就被人利用,还打了嫡皇子,他是真的怕了。

认清自己几斤几两的他,只想回家乡,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安生日子。

可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就这样狼狈的逃回去。

况且,在应天被那么多人吹捧,他也确实挺享受。

现在有个这样聪明的人罩着,是不是可以再留一段时间看看?

可他们和马钰真的不熟,也不知道对方的性格。

万一也是个狡猾的狐狸,利用他们呢?

所以他内心是非常纠结的。

不过这会儿可没人理会他是怎么想的,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马钰身上。

马钰将手放在淮水流域,说道:

“淮水水系是一套自然生成的,相对独立又完善的系统……”

这时朱樉插话道:“什么叫系统?”

马钰无奈,只能先给他们解释什么叫系统,然后才继续说道:

“淮水和两岸的支流,构成了一套调节水资源的系统。”

“局部地区发生洪涝,多余的水量会顺着支流汇入淮水,减轻当地的水灾。”

“汇入淮水的水量也不会浪费,而是被淮水转运到其他地方。”

“比如转移到某个缺水的地方,缓解当地的旱情。”

“如此一来,洪涝问题和旱情同时得到缓解。”

“如果再有多余的水量,就排入大海。”

“淮水两岸能发展富庶起来,多赖淮水之功。”

朱棣看了看地图,疑惑的问道:

“那如果上游发生旱灾怎么办?”

马钰笑道:“那就没办法了,淮水毕竟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相对的。”

“有了它无法解决全部问题,但没它很多问题将彻底无法解决。”

朱棣挠了挠头,只有一种感觉:不明觉厉。

马钰继续说道:“现在我们就来说说,没有淮水,或者说淮水水系遭到破坏,会有什么后果。”

说着,他手指放在了黄河和淮水下游河段。

“黄河夺淮入海,挤占了淮水河道。”

“黄河的水量比淮水大很多倍,如此巨量的水涌入,会冲垮淮水河堤淹没两岸土地。”

“这是直接伤害,南宋时期就已经发生过,我不再赘述。”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持续性的间接伤害。”

“短期内人们察觉不到疼痛,等察觉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

马皇后几人的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马钰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根子就在泥沙上。”

“黄河水裹挟巨量泥沙,向来有一斗水六升沙之说。”

“随着黄河泥沙的沉淀,淮水下游河段会逐渐升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比上游的河段还高。”

“这也就意味着,淮水上游的水,排不出去了。”

朱棡眉头微皱,说道:“若我没记错,黄河夺淮入海之后,淮水借长江河道汇入大海。”

“并未发生你说的问题。”

马皇后和朱标也不禁点头,好像确实如此啊。

南宋时期黄河夺淮入海,淮水借长江出海。

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也没出太大问题啊。

马钰不慌不忙的道:“淮水上游的水,可以借长江出海,中下游的水呢?”

朱棡想了想说道:“淮南(皖南)的水同样可以排入长江,淮北(皖北)可以引导进入洪泽湖。”

(接下来的淮南淮北,特指皖南皖北。)

马皇后和朱标看看地图,好像也没问题啊。

马钰心情非常沉重,说道:“现在我要说的正是黄河夺淮入海,带来的第二个问题。”

“黄河夺淮之后,先流经洪泽湖,然后才会汇入大海。”

“黄河水进入广阔的洪泽湖,流速会变慢,泥沙会大量沉淀。”

“天长日久,洪泽湖的湖底也会抬高,湖水会溢出来,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应对?”

朱棡想都没想就回道:“加高加固河堤,将水牢牢锁在湖里。”

马钰苦笑一声:“是的,加高加固河堤,可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么做的后果。”

朱棡眉头皱起,什么后果?

换成刚才,他肯定认为马钰故弄玄虚,但现在他已经没有这样的想法了。

可是这么做会有什么恶果吗?

他又实在想不到。

马皇后和朱标、朱樉也不解,这有什么问题?

马钰没有说什么,拿起砚台放在了地图洪泽湖的位置上。

然后看着三人道:“这就是后果。”

朱标、朱樉、朱棡哥仨还在疑惑,马皇后的脸色却陡然变的难看起来。

只见她一字一句的道:“地上悬湖。”

朱标哥仨也终于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禁脸色剧变。

泥沙能让淮水下游河道变成地上悬河,那么自然也能将洪泽湖变成地上悬湖。

一个湖底比周围地势还要高的湖泊,想想都知道有多么可怕。

哪天真要是决堤了,无法计量的洪水,将会席卷周遭的一切。

到那个时候,朝廷为了防止洪泽湖决堤,只能不断的加高加固湖堤。

然后……就是一个饮鸩止渴的局面。

原本的世界,直到明朝晚期才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但为时已晚,朝廷能做的就是不停的加固河堤。

万历年间开始用玄武岩条石修筑湖堤,这个工程一直持续到清乾隆年间才正式完工。

期间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已经无法估量。

二十世纪经过科学测量,洪泽湖的湖底,比周围的平原高出五米左右。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洪泽湖不只是它本身危险,对上游环境的危害也同样巨大。

马钰目光在马皇后、朱标、朱樉、朱棡四人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朱棡身上,说道:

“现在我们回头说你刚才说的那个问题。”

“淮南(皖南)多余的水可以排入长江,淮北(皖北)多余的水怎么办?”

朱棡嘴巴张了张,一句话都说出不来。

排入洪泽湖?别闹了,洪泽湖的湖底比周围的地平线都高,怎么排?飞过去吗?

淮水下游河道和洪泽湖,形成了一个夹角,将淮北死死的夹住。

多余的水排不出去,但凡下点雨就会形成内涝。

这一片广阔的区域,成了事实上的‘死地’。

马钰继续说道:“水是会流动的,河南南部、山东南部,地势都比淮北高。”

“这两片区域的降雨,也会流入淮北。”

“一旦这些地方大面积降雨,整个淮北都将变成陆上泽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0章天命所归(第2/2页)

这还不算完,接着他又拿起笔,在淮北(皖北)标注了两个地名。

分别是濠州和宿州。

看到这两个名字,脸色本就凝重的马皇后、朱标等人心跳骤停。

因为前者是朱元璋的老家,而后者正是马皇后的老家。

过了好一会儿,马皇后才涩声问道:

“真的会如此吗?”

马钰能理解她的心情,但依然肯定的道:

“这是必然会发生的。”

“此事其实并不难推理,就算你们不愿意相信推理,也可以按照我说的方向去调查。”

“从南宋到现在,黄河夺淮入海已经两百多年,有些问题已然显露出端倪。”

“找几个懂水利的一探便知。”

马皇后心中的侥幸彻底被打碎,身躯都不禁摇晃了几下。

让朱标等人都担心不已。

不过她很快就调整好心态,盯着地图开始回忆马钰刚才所说的一切。

朱标哥仨见她无事,也将注意力转到了地图上。

马钰心中长叹一声,他能做的都做了,只希望能改变这个悲剧。

可以说,黄河夺淮入海,对整个北方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山东、河北、淮北彻底瘫痪。

明清时期,这三处就是农民起义最频繁的地方,平均十几年一次。

山东和河北的响马,更是被着重记录在史书上。

尤其是满清,直接默认将淮北当成了泄洪区。

最开始还给点救济,到后来已经懒得理会当地百姓的死活了。

出身于淮北的学者马俊亚,为家乡写了一本书《被牺牲的局部》。

内容就是满清时期,朝廷是如何打着大局的幌子牺牲淮北的。

直到二十一世纪,黄河夺淮入海的遗祸依然存在。

大家记忆最深刻的,应该就是二一年的郑州暴雨。

只是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郑州,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雨水大部分都流向了下游的皖北。

最后将那里变成了泽国。

安徽是一个省,可皖北和皖南却是两个世界。

皖北经济情况很差,是全国有数的落后地区。

而皖南则是全国排得上号的富庶地区。

造成两地经济差距巨大的因素很多,但根本原因就是黄河夺淮入海带来的遗祸。

更准确说,是洪泽湖。

马钰也是从《被牺牲的局部》这本书里,了解的这些东西。

只是,他只知道黄河从南宋时期夺淮入海,就以为一直如此。

却不知道,黄河在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再次决堤。

其中五成多的水量,重新汇入渤海。

四成多的水量,分成两小股流向南方,继续走淮水入海。

徐达和常遇春率领的北伐军,征讨元大都能如此顺利,也多得益于改道的黄河之助。

他们疏浚河道,将黄河水引入大运河。

使停摆的大运河山东段恢复了航运,直接走水路直捣黄龙。

面对这般迅捷又猛烈的攻势,蒙元没有招架之力,轻易就被击败。

只是洪武八年,黄河再次从开封决堤,并最终全部南下夺淮入海。

形成了后来的明清黄河。

也才有了后来的那么多人间惨剧。

也因此,马钰从朱棡那里得知黄河现状,才会那么的激动。

虽然他不知道后来黄河发生了什么,却知道扭转乾坤的机会就在眼前。

整体南下的黄河很难改道,可现在黄河自己回来了。

朝廷只需要重新规划河道,加固河堤就可以了。

就算以古代的生产力,也完全可以做到,而且代价也不会特别大。

至于朱元璋会不会这么做。

马钰觉得这压根就不需要质疑。

因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老家,都是淮北(皖北)的。

以华夏人对乡土的重视,他们必不可能坐视悲剧的发生。

即便是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让黄河重回故道。

事实上也确实如他所想,很快马皇后就从沉思中醒来,目光看向马钰,语气凝重的道:

“我们要如何做,才能避免你说的情况发生。”

她自然知道根子在黄河,可这种事情还是得听‘专家’的。

现在在她眼里,马钰无疑就是那个唯一的专家。

马钰肯定的说道:“让黄河重回故道,然后重新梳理淮水水系。”

对这个答案,大家都丝毫不觉得意外。

可是……

朱标表情凝重的道:“元朝修黄河引得义军四起,怕大家不会同意大动干戈啊。”

朱樉也说道:“独眼石人的事情,可才过去没多久啊。”

反倒是朱棡,寒声道:“这般大的事情可由不得他们。”

“先解释,还不肯听的,就全部发配去修黄河。”

马皇后不禁摇头,这三儿子太莽撞了。

马钰自然明白朱标他们的担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长远的眼光。

也不要高估某些人的操守。

朝廷敢提黄河改道的事情,必然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

而且民间对此也会有心理阴影。

到时候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四处散布谣言,恐怕还真的会出问题。

但事情并非无解,不过是一场舆论战争罢了。

所以,马钰笑道:“事情或许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复杂。”

马皇后眼睛一亮,追问道:“你有办法?”

马钰说道:“首先,大明还未真正平定天下,远未到修黄河的时候。”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将现在的三股河道给固定住。”

“只是固定河道,没有任何人会反对。”

当然不会有人反对,甚至如果朝廷不去做,天下人反倒是会不愿意。

你大明不去维护黄河,你凭什么得天下?

“按照我的推测,大明需要四年左右就可以得天下。”

“也就是说,我们有四年时间去做准备。”

马皇后再次颔首,这个时间和他们预测的也差不多。

马钰继续说道:“在这四年时间里,我们需要做一件事情。”

“让天下人知道黄河夺淮入海的危害。”

“然后再告诉他们。”

“想让黄河重回故道,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可以说几乎无法完成。”

朱棡忍不住说道:“为何?这样岂不是把人都吓退了吗?”

马钰笑道:“因为现在,黄河自己回去了,我们维修黄河付出的代价就小了很多。”

“关键是,黄河的五成多水量,是在洪武元年重回故道的。”

马皇后心中一动,这么大的隐患,几乎无解的难题。

却在洪武元年,黄河自己解决了大部分难题。

划重点,洪武元年。

为什么不早不晚,非得在洪武元年?

只有一个解释,也必须只能有一个解释。

天命所归。

朱标哥仨也相继反应过来,然后表情都显得有些怪异。

他们没想到,事情竟然还能和天命扯到一起。

可……事情太巧了。

巧到就连不太相信天命的他们,都不得不相信,这事儿或许真的就是天命。

大明天命所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