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36章 是非,权衡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36章 是非,权衡

簡繁轉換
作者:见月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4 12:53:5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6章是非,权衡(第1/2页)

面对马皇后的质疑,马钰不慌不忙的说道:

“贾谊确实没有直接说过此类的话,但从他的文章是可以看出这层意思的。”

“《新书》里总共记载了十三篇教书育人的文章,其中两篇失传还剩下十一篇。”

“这十一篇无不在告诉世人,教育孩子要有尺度。”

《新书》又名《贾子》,是贾谊作品集。

其中有十三篇,是贾谊阐述教育思想的文章,好几篇是他为了教育梁怀王特意编写的寓言故事。

马皇后其实并不了解这些,毕竟她不可能将所有书都读一遍。

不过她也不认为马钰会在这种事情上说谎。

她关心的是这些文章到底讲了什么,马钰的长辈又是如何得出教育尺度这个结论的。

还有就是尺度要如何确定。

所以她追问道:“你详细和我说说。”

马钰想了想,说道:“我就以其中的《退让》篇为例和您说吧。”

“这篇故事讲的是……”

梁国大夫宋就在与楚国相邻的县当县令,两国相邻的那一片土地,都不约而同的种了瓜。

梁国人辛勤劳作,瓜长的就特别好。

楚国那边的人偷懒,瓜长的不好。

楚国人就嫉妒了,夜里派人去破坏梁国的瓜田。

梁国人非常生气,要去报复。

宋就阻止了大家,说这么做只会让仇怨加深,最后酿出更大灾祸。

想消弭灾祸,就应该采用更好的办法。

所以不但没有去报复,还派人偷偷去帮楚国人照顾瓜田。

楚国的瓜也长的非常好。

楚国县令觉得很奇怪,派人一查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于是就赶紧上报。

楚王听闻之后非常惭愧,给梁国赔礼道歉,从此两国交好。

这个故事前世也被选入课本,传播度非常广。

说完了整篇故事的大概内容,马钰接着问道:

“娘娘以为这两个故事如何?”

马皇后迟疑了一下,还是给出了内心的真实评价:

“迂腐。”

马钰并不意外这个答案,说道:

“是的,迂腐,甚至说有点蠢。”

“如果楚国人不感恩,继续嘲笑他们怎么办?”

“我们甚至可以往深处想,梁国是个小国,会不会是他们害怕被楚国打才选择这么做的?”

马皇后点点头,她内心也是这般想的。

马钰接着问道:“您觉得贾谊是个迂腐的人吗?”

马皇后摇头道:“能写出过秦论,并强烈要求铲除诸侯王的人,不可能是个迂腐书生。”

马钰说道:“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贾谊不迂腐,为何要写出这样一篇迂腐的故事呢?”

他没有吊胃口,紧接着就说出了答案:

“因为这篇文章是用来教导梁怀王的。”

“梁怀王当时年幼,心智尚不成熟,连最基本的是非观念都没有。”

“所以贾谊才会先教他简单的是非对错,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等他对世界有了正确的认识,再教他权衡利弊的学问。”

“反过来想想,一个小孩子连基本的是非观念都没有树立起来,就先教他权衡之术。”

“那会是什么后果。”

“大概率会变得多疑、猜忌,严重的会不相信人性,甚至性情扭曲。”

“如果这个人是个普通百姓,因为能力有限很难造成大的破坏。”

“如果他是权贵子弟,干脆他就是君主本身,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看着陷入沉思的马皇后,马钰最后说道:

“据此长辈得出了一个观点【先明是非,再教权衡】,是为教育尺度也。”

先明是非,再教权衡。

马皇后默默的念着这句话,脑海里不禁又想起马钰曾经说过的另一个理论:

孔孟为本,管荀为用。

以孔孟思想为根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然后以管荀思想为用,学习权衡之道。

想到这里,她猛的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她想到了自己的几个孩子,主要是朱标、朱樉和朱棡。

同样的三兄弟,相似的环境,相似的教育。

为何朱标就很优秀,朱樉和朱棡性格就有那么大的缺陷呢?

这是之前她一直都很困惑的问题。

此时,听完马钰的一席话,她终于找到了答案。

也找到了问题所在。

朱元璋特别疼爱孩子,生怕他们吃亏,恨不得将所有知识都塞进他们的脑子里。

从小不光教他们读书习武,还教他们人心险恶的道理。

区别是,朱标年长一岁多又是太子,夫妻俩尤为重视他的教育。

很早就为他请了名师教导,后来更是拜宋濂为师。

宋濂是大儒,教的是儒家的学问和做人道理。

说起来,因为教育孩子这事儿,朱元璋没少和宋濂起冲突。

朱元璋觉得宋濂教的不实用,让他教点别的。

宋濂觉得自己教的就是圣人之道,坚决不改,除非将他换掉。

朱元璋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宋濂确实有学问,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

且文坛第一人的身份,还能帮他们安抚读书人的心。

关键是,这么多年下来,朱标确实被培养的很好。

以前马皇后也没有深究,只觉得自己儿子聪明教育也得当,才如此顺利就将他培养成才。

至于另外两个儿子,或许是生性顽劣,不堪造就吧。

虽然作为母亲,这么想自己的孩子很不应该,可除此之外她实在找不到答案了

现在她终于知道,自己冤枉那两个儿子了。

他们享受的教育,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朱标有宋濂教正确的是非观念,朱樉和朱棡则没有,他们两个更多的是受朱元璋的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宋濂坚持己见,朱标会不会也变成朱樉和朱棡那样?

她已经不敢继续往下想了。

虽然这么想很对不起朱元璋,可她认为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再想想其他的皇子,她的心情就更加沉重。

常妃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马钰引经据典说的非常有道理。

已经开始想,自家的两个弟弟都那么不成器,大概率就是这个原因。

不行,得好好的教他们,不能让他们成为祸害。

马钰虽然不知道马皇后具体在想什么,但也大致能猜到和皇子们的教育有关。

有一说一,朱元璋的子女成材率是极高的,但出变态的概率也高的离谱。

如果是极个别的,还能说是本性就坏。

这么大批量的出变态,只有一种可能,教育出了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章是非,权衡(第2/2页)

再想想朱元璋对孟子思想的态度,就不奇怪了。

马钰提出教育尺度问题,就是希望能在这方面做出改变。

不求每一个都能成为贤王,起码不要出那么多变态。

这也算是他能为百姓做的为数不多的贡献了。

过了许久,马皇后才清醒过来,说道:

“钰儿,今日你这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啊。”

马钰谦虚的道:“不过是一家之言,能对姑姑有所帮助就好。”

马皇后说道:“太有帮助了……你说想自己学习的事情,我同意了。”

马钰笑道:“谢姑姑体谅……不过,能让马烨去大本堂跟着学习吗?”

马皇后非常高兴,没有任何犹豫的道:

“可以,你能这般为他着想我很高兴,让他跟着你是个正确的决定。”

马钰忽然失落的道:“那也是他真的将我当大哥了,对我很是尊重。”

“我在这个世界别无亲人,好不容易多出个兄弟,自然要多照顾一些。”

马皇后安抚道:“可怜的孩子,别伤心了,有了姑姑你就重新拥有了家。”

一旁的常妃也是鼻子一酸,她很早就没了母亲,很能体会到这种感觉。

心中对马钰不禁升起了同情。

两人姑侄情深了一会儿,才重新讨论起教育尺度的问题。

马皇后将朱元璋教育皇子的方法,浅浅的说了一些。

马钰听的是连连摇头,果然如之前猜测的那般,朱元璋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哪有孩子还没学会吃奶,就直接让他吃麻辣火锅的?

不出问题才见鬼了。

有了他的支持,马皇后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教育方式必须得改。

之后她也没有再多停留,带着常妃返回皇宫。

将他们送走后,马钰先是重新认识了马皇后带来的人。

然后将所有仆人都喊过来,给大家重新分了组,明确了每个人负责的工作。

谁的工作出错了,不光自己受罚,每个小组的负责人也会受罚。

虽然他没有管理过这么大的班子,可责任到个人,赏罚分明的道理还是懂的。

还调高了每个人的例钱,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三倍。

还规定,如果全年不犯错,可以额外多拿一个月的例钱。

之所以涨这么多,是因为原来的例钱太少了。

倒不能怪马皇后吝啬,战乱年代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不能要求太高。

现在他想收买人心,自然要涨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涨薪大家自然高兴,对马钰的认同感提升了一大截。

之后他带着人,将马皇后送的书籍全部摆放在书架上。

四大车看起来很多,其实也就一百六十部。

没办法,古代的书籍字比较大,一部史记就有几十册之多,高高的一大摞子。

别的史书也不遑多让。

这四大车一大半都是各类史书。

剩下一小半,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籍。

其中就有墨子等市面上几乎买不到的书籍。

将所有书籍分门别类摆好,马钰也非常高兴。

以后有事儿干了。

马烨是最高兴的,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书。

甚至可以说,听都没听过。

“大哥,以后这些书我都能看吗?”

马钰点头道:“可以,不过要爱惜。”

马烨连忙点头:“我一定会小心的。”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马钰心下莞尔,道:

“过几日陛下会开馆供太子读书,我已经和姑姑说好了,到时候你也去跟着学。”

马烨惊喜的道:“我,真的可以吗?”

马钰笑道:“我还能骗你不成。”

“那里都是权贵子弟,你去了可能会被人轻视,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也不用怕他们,谁真敢明着欺负你就和我说,看我不收拾他们。”

马烨眼眶顿时湿润了,重重点头:“我知道了,我不会给大哥丢脸的。”

马钰摸了摸他的头,心中也非常感慨。

这孩子也是个苦命人。

小时候家里日子还算过得去,甚至还能让他读书。

前两年一场兵灾,家里人死了七七八八,全靠宗族救济才活了下来。

当然,主要是靠马八爷照顾。

马八爷其实也差不多,一家十一口死的就剩三个。

其中一个儿子被砍了一刀装死才侥幸活命,但也落下病根身体很差。

或许是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马八爷才会对失去家人的马烨非常照顾。

但宗族也不是净土,内部欺凌也是常态。

他们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个伤病号,在宗族内部也属于最底层。

之前马皇后已经明确拒绝给亲族封官,如果不是日子实在太难过,他也不会冒险带着马钰来应天。

没那个胆子离开家乡。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出远门本就危险。

更何况他是个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家乡的老头,马烨才只有十岁(虚岁)。

一个不小心人就消失了。

只是想一想就知道,他们一老一少能活着到应天,是有多难。

这也是为何被利用被吓破胆之后,马八爷依然选择留下的原因。

回家乡虽然不至于活不下去,但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还不如拼一把。

这些情况,也都是这几天,马钰才从马烨和马八爷嘴里了解的。

对于之前留下两人的决定,他也非常庆幸。

但随着对这个时代了解加深,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马八爷他们可怜,然而更可悲的是,他们已经是幸运儿了。

大多数人活的还不如他们。

这就是乱世。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终结乱世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如果没有后续那一系列的弊政,他的历史地位能有多高简直不敢想。

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他的答卷并不好看,大明也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只希望自己的到来,能有所改变吧。

他不是圣人,前世也只是个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这个时代的下限,比他的底线还要低无数倍。

他做不到视若无睹。

我没打算成为圣人,也做不到视死如归。

只希望力所能及的带来一些改变,让更多人活的像个人。

这要求不算高吧。

他心中默默的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