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 第二十章,津海事末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二十章,津海事末

簡繁轉換
作者:雨是苍天在哭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4 12:54:1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十章,津海事末(第1/2页)

却说津海暴乱发生之后,虽然参与暴乱的人数众多,但由于没有合格的领导人物,暴乱并未冲出津海。

津海总兵率军围绕津海地区建立了严密的防线。

缺乏武器铠甲的乱民仅靠血肉之躯根本冲不破防线,只能被困在城中。

这下子可苦了城内的老百姓。

随着被困的时间越来越长,乱民越发残暴起来。

每天都有无数百姓的家被乱民冲破。

奸淫掳掠,人间炼狱。

津海这片富饶之地彻底化作了地狱之城。

有的百姓携家带口想要逃离津海,然而刚一走出城池就被军队射杀。

军队可不知道这些人是百姓还是反贼。

在无法探明身份的情况下,军队能做的就是有备无患。

几日后,津海总兵毛捷和当地其他附属官员的联名奏表被送到了京城。

奏表中写到:津海人士郭大海抗拒新政,聚众造反,聚集反贼两千余人,冲击府衙,津海大小官吏俱为其所害。

臣毛捷率部下拼死搏杀,幸得陛下天佑,将众齐心,终于平定反贼,麾下小将毛成勇猛无畏,阵斩匪首郭大海……

如今反贼已定,民心已归,唯有余贼数百人冒充百姓,躲入城中,难以分辨……请陛下圣裁。

京城,隆庆帝观看着手中的奏疏,愤怒不已。

“刁民!刁民!朕的新政处处都是为了这些百姓着想,可这些百姓不仅不感恩朕,反而还聚众谋反,真是该杀!该杀!”

“陛下您息怒。”

戴权赶忙上来,给隆庆帝揉着肩。

“那些愚民一向痴蠢,哪里知道新政的好处?您可千万别为此气坏了身子。”

隆庆帝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了一些。

还好,津海总兵及时控制住了事态,除了死了几个官吏外,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隆庆帝随后召阁臣们上书房叙事。

过了一会儿,四位阁臣匆匆赶了过来。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内阁中还有七人,包括首辅张庭正,还有次辅,以及其他五位阁臣。

后来,张庭正老死了,次辅和另外三位位阁臣也在不久后递交了辞呈。

之后隆庆帝又再提拔了两人入阁。

于是现在内阁中就只剩下了四人。

而这剩下的四人自然毫无疑问的都是隆庆皇帝的心腹,也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隆庆帝才能重拾新政。

是的,新政之前就颁布过一次,只是很快就被太上皇掐灭了,隆庆帝为此隐忍至今,直到首辅老死,太上皇也逐渐老迈多病,隆庆帝才终于在几位忠臣的帮助下重新掌权,重拾新政。

只是没想到,新政刚刚颁布没多久,就发生了这么档子事。

隆庆帝十分怀疑,这里面有太上皇在暗中推手。

目的就是阻挠他对朝廷进行改革!

“他怎么就不能像皇爷爷一样,放下手中的权力!非要阻拦朕?”

戴权小声的提醒:“几位阁臣到了。”

隆庆帝神色一震,赶忙恢复了一下仪态,请几人进来。

“都看看吧!”

隆庆帝将奏表传阅给了几人。

几人看过后,表现不一。

“都说说,津海一事,该怎么处置?”

隆庆帝问道。

几位阁臣思索片刻,一人上前提道:

“陛下,今之世,风俗日薄,人心不古。发虑宪,求善良,虽足以謏闻,然未足以动众……非学无以明道,非学无以立德。故当劝学以化民,使民知学之为重,而后风俗可变,国家可安。”

“程爱卿的意思是?”

“陛下,臣以为应该拨银广修学院,倡导学风,方可教化愚民,不再重蹈津海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章,津海事末(第2/2页)

隆庆帝听了,手指轻敲。

下方的程大学士悄悄的看着隆庆帝,他发现隆庆帝的脸上竟有一丝懊恼之色。

坏了,是不是太明显了,被皇帝看出来了!

这时,隆庆帝目光一凝,程大学士心中一跳,几乎就要磕头请罪。

“程爱卿说的好!”

隆庆帝面带喜色的道。

此番谏言有理有据,他自己怎么早没有想到呢?

如果早在十八条新政上加入这一条,或许津海就不会发生造反了!

程大学士来不及去擦额头汗水,连忙附和道:“陛下圣明!”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随后,其他两位阁臣见程大学士成功,便也纷纷上奏。

一人道:津海蒙受损失,百姓苦不堪言,应减免当地的赋税、以及来往商人的商税,以此安抚民心。

一人道:反贼混入民中,应立刻严厉审查,必要时可以杀一儆百,杜绝再次发生有人蛊惑人心进行造反之举。

隆庆帝听了喜不自胜,连忙应允。

好,太好了,真是我大熙忠臣!

三位阁臣所言条理清晰,句句为国,如此下去,何愁大熙盛世不来!

正巧今年新政税银入库,比往年多了将近一倍,正是大刀阔斧的好时机!

这时,最后一位阁臣面色沉重的道。

“陛下,臣以为津海一事不可小视,应尽快选任兵部尚书,派兵部官吏监管此事虚实,另外锦衣卫指挥使也应尽快恢复。”

隆庆帝的脸色瞬间便沉了下去。

说话之人名叫于涟,官居太傅,是隆庆帝的老师,深受倚重。

新政最开始就是于涟献给隆庆帝的,共有新政六条,涉及田、税、盐、铁、吏、火器。

隆庆帝对此十分认可,事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将新政加到了十条,现在又加到了十八条。

只是让隆庆帝想不通的是,明明最开始提出新政改革的是于涟,现在他却屡次以各种理由阻挠自己。

什么新政太急、动作太大、应充分调查后再实行等等。

这是理由吗?

如果慢吞吞的进行改革,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成效?

而现在于涟更是丝毫不在乎大局,竟然要求自己恢复兵部尚书和锦衣卫指挥使?

兵部尚书、锦衣卫指挥使这两个位置曾经都是太上皇的人,目前隆庆帝手下并没有合适的人去填补这两个空缺,因此才暂时空置。

这些情况于涟不是不知道,现在他却急着让自己恢复这两个位置,意欲何在?

莫非他暗中投靠了太上皇?

隆庆帝的目光逐渐变得危险了起来。

上一次太上皇就是把控兵部和锦衣卫这两个势力才将他架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他绝不允许再重蹈覆辙!

津海事小,隆庆帝也猜出那份奏表可能会掺杂一些水分,但既然是多人联合的奏表,又能隐瞒什么?无非也就是多报一些斩获之类的小事,将领贪功,算不了什么大事。

但兵部和锦衣卫可不同,一旦放松警惕,让太上皇重新掌控了这两个部门,那他的心血可就全都完了!

程大学士一直暗中观察着隆庆帝的神色,见隆庆帝脸色不佳,立刻站了出来,道:

“太傅所言差矣,一部尚书之职乃国之柱石,锦衣卫乃朝廷耳目,应当谨慎抉择,岂可轻易授予?”

其余两个阁臣也纷纷附和。

言于涟此行是为了一己私利,想要结党营私,推自己的人上位。

于涟被气的喘不过气来,看着这三人同仇敌忾的弹劾自己,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结党营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