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 第六十五章,火龙烧仓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六十五章,火龙烧仓

簡繁轉換
作者:雨是苍天在哭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4 12:54:1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五章,火龙烧仓(第1/2页)

“给我搜,全城搜!今天早上还有人看见张远儿子在新月楼听书,下午就不见了?肯定是藏起来了,还没出城!”

很快,禁军在全城进行搜捕。

当然,说是全城搜捕,其实也不尽然。

比如那些官员勋贵的宅子就算让他们去搜也没人敢动。

京城大小官吏错综复杂,就算只是个七品小官,谁知道后边系着哪条大树的藤子,得罪了人家,或许现在没事,等过个几年冷不丁的暗里咬你一口,叫你家破人亡,死都不知道是谁动的手。

一番搜捕下来,弄得全城百姓鸡飞狗跳,结果自然是没有任何结果。

宁府。

李泥带人躲在偏院。

张远的家眷们在看向李泥时有些害怕。

李泥解释说张远已经投靠了淮阴军方将军,而他是方将军的手下,现在准备接他们回淮州。

张远的家眷们对此有些将信将疑。

唯独张远的儿子张文和其他人不同。

他刚刚十六七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喜欢听书,崇尚豪侠风气,所以丝毫不怕李泥的身份,反而追着李泥询问淮州的情况。

譬如在京城中盛传淮阴贼首领方永身高八尺,青面獠牙,乃是太岁降世,一脚可以踢断大树。

张文对此非常好奇,追问李泥此事真假。

此外,京中还传闻缮国公与淮阴贼勾结,将两淮之地拱手让给了淮阴贼,这才导致京城盐价上了近四成之多。

张文询问李泥是否真有此事。

正说着,外面贾蓉进来,给几人送了一些生活用的物品。

外面禁军还在戒严,不准随意出城,因此众人还需要在宁府多待一段时间。

李泥对着贾蓉连连道谢,又拿出银票作为谢礼。

贾蓉笑的合不拢嘴。

事后,贾蓉离开往回走去。

路上却遇见了一个精壮老头。

焦大。

“那伙人不是好人,身上带有浓厚的杀气,定是累年的凶匪!”

焦大神神叨叨的说着。

贾蓉闻言面色一变。

“来人,焦大疯了,把他给我关起来!”

小厮们上前去拿焦大。

焦大奋力挣扎着,嚷嚷着那伙人是凶匪。

一个七十多岁老头,较起劲来三四个年轻力壮的小厮竟然拿他不下。

贾蓉急着道:

“快,再上人,往他嘴里塞上马粪!”

于是又上了两个人,总算将焦大制服,关了起来。

几天后,城禁解开,李泥遂安排人将张远的家眷送了出去。

又过了几日,王子腾斩杀的贼军头颅进城。

近五千颗脑袋堆在一起,堪称一座小山。

隆庆帝远远的用千里镜看了一眼。

一堆骷髅、烂肉,里面还有蛆虫在眼眶中蠕动。

震撼的场景将隆庆帝吓得脸色煞白,当场呕吐出来。

事后,太医连续开了三张安神补气的方子才让隆庆帝缓了过来。

而这样一番经历,也让隆庆帝对王子腾的战功再无怀疑。

毕竟,那实打实的头颅可做不了假。

可虽说如此,但王子腾在奏折中索要的战船他却满足不了。大船五十艘,小船三百艘。

且不说制造这些战船需要多少银两,就说时间上,打造一艘大型战船光是工序材料没个一年半载也造不出来。

关键是如今工部主要钻研的军械是兵甲火炮,对于船只的制造并不重视,因此王子腾信中提到的战船隆庆帝根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五章,火龙烧仓(第2/2页)

思虑良久,隆庆帝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委屈一下王子腾了。

不得不说,从某种方面来说隆庆帝真的是个好皇帝。

他甚至为此事专门给王子腾写信说明了自己的难处,希望王子腾可以克服这其中的困难。

同时,隆庆帝还将自己的爱将毛成派了过去,前往支援王子腾的战斗。

就是那个曾经在数十万大军中浴血拼杀,身受上百创仍坚韧不倒的男人!

隆庆帝对毛成非常重视,令其给王子腾担当副手。

同时,为了大局着想,隆庆帝听从了户部尚书崔枢的谏言,没有召回董沉,而是答应了给董沉三百万石赈灾粮的要求。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为了能快速取得成效,隆庆帝命令就近从直隶调粮给董沉赈灾。

不过同时,隆庆帝也派人盯紧了董沉的家人,只等董沉赈灾结束就让董沉将吃进去的全都吐出来!

就这样,一切都平稳的运行着。

直隶官仓。

粮官王干具悠闲的品着小酒,吃着小菜。

“吃了咸菜滚豆腐……”

忽然,一声大吼。

“走水啦!”

熊熊大火化作一条火龙,就像是被人泼了火油一般,在直隶的官仓中肆意游走,燃烧,土压不住,水泼不灭。

粮袋之下,那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粮食的东西随着大火全都化作了灰烬,再也无处考证。

直隶人民一年的血泪在火龙的嘶吼中被无情吞噬。

不过对于这一点,薛大瘸子是有发言权的。

他可以保证,直隶人民的粮食没有被白白浪费,因为那些粮食正作为淮阴军的军粮和朝廷征战。

“混账,混账!”

隆庆帝气的一口气摔坏了两个香炉,一个砚台。

王干具以及很多负责看管的官员自然是被罢官斩首,

但是山西的粮还得赈,隆庆帝只能无奈调动京城的粮食给董沉送过去。

好在,京城还是有粮的。

崔枢自诩是个好官。

做到户部尚书这个职位,他其实已经不缺那点银子了。

只是他不拿,下面怎么拿?

下面不拿,基层怎么拿?

基层不拿,谁给皇上办事啊!

所以他从中抽取一些微不足道的利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了让皇上的政令能够顺利的通行!

就这样,两百万石粮食被送往山西。

崔枢是有良心的,既然是赈灾的粮食,他就少抽取一些,也算是给自己积德了。

董沉是个实干的人,他将粮食在路途中的损耗计算的清清楚楚。

正如他计算的那样,等粮食从京城运到山西到了他的手里时,就只剩下了一百零六万石,比他计算的倒还多了六万石,这倒是让他有些意外。

是谁善心大发了?

董沉摇摇头,命人寻找附近的粮商,将这些粮食换成三倍重量的麸糠。

对于山西的灾民来说,麸糠已经足以救他们了。

董沉又叫人在附近抓来一些木匠。

木匠抓来后,董沉令木匠刨制木屑,打成粉末后兑进粮食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