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 第一百四十六章,风雨欲来(二)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一百四十六章,风雨欲来(二)

簡繁轉換
作者:雨是苍天在哭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4 12:54:1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四十六章,风雨欲来(二)(第1/2页)

走了几千里,总算是看到了希望。

野人背着母亲,慢慢来到了王成家里的院子,轻轻叩了叩门。

不同于以往行事的跋扈,一年来的辛苦经历教会了他足够的谦卑。

“谁啊?”

王成打开了门,打眼一看,竟是一个高瘦的野人,皮包骨,眼窝深陷,蓬头垢面,身上全是黑皴,衣不蔽体,只用烂布干草挂着,脚下穿的是一双别扭的草鞋,在野人后面还背着另一个差不多的野人!

王成吓了一跳,忙关上了门。

野人没有意外,他早已习惯了。

他没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举动,只是在外面低声的乞求着,言明自己是金陵人士,逃难至此,欲携母亲前往京城寻找老亲,途经贵地,不求别的,只求施舍一碗冷饭果腹。

院里的王成听了,将信将疑,不敢开门。

这时王成的丈母娘走了出来,是一个老妇人,叫做刘姥姥。

刘姥姥询问王成外面的是什么人?

王成和刘姥姥简单说明了原由。

刘姥姥听后扒着门缝一看,却见那野人正跪在外面。

“老妈妈,求求您施舍施舍我们母子吧,给一口吃的就好!”

野人求着说道。

刘姥姥年岁大了,见的人也多。

看着野人那乞求的眼神,确实不像假的,便答应给些冷饭。

不过只准在外面吃,不准进来。

野人理解对方的防备,千感万谢。

刘姥姥拿出一些冷的高粱米,麸子粥饭,还有一些吃剩的菜汤也浇在了上面,小心的递给了野人。

野人给已经饿的半昏不醒的母亲喂了四分之一,剩下的全都吞吃了。

然后背起母亲,再次道谢后欲走。

刘姥姥见对方确实不是坏人,又叫住了对方。

从房间里拿出了两件破衣裳。

王成见状顿时有些不愿。

给两口冷饭就算了,还要给衣裳。

在这个年头,就是一块烂布也是值钱的。

刘姥姥劝他道:“做些好事,也算是积德,对方说去京城寻亲,万一是真的呢?无非是两件破衣裳,何不把好事做到底?”

王成想了想,觉得有理,便不再多说什么。

刘姥姥将衣裳拿给野人,说道:

“你们要去京城寻亲,却是要体面些,如若不然,恐怕被官兵当做难民抓去。”

野人听了,连连跪下磕头,再次道谢。

转眼到了京城。

野人和其母亲换上了刘姥姥给的衣服,往城门处走去。

城门口的官兵扫了两眼,见二人骨瘦如柴,身上又极脏,遂将二人拦下,盘问身份。

一路上的经历让野人清楚,即便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也无人相信,遂扯谎道自己是京城外王家庄人士,名叫王蟠,携母亲去京城寻亲。

那官兵自然不信。

王蟠身上又脏又黑,脚下还穿着个破草鞋,实在不像是京边的良民!

这八成是个难民,来京城指不定是过来告御状的!

上边可是三令五申,绝不允许放难民入京。

“来人,将此人抓起来!”

王蟠见状,背起母亲就跑。

然而很快被官兵追上,母子二人被当场按倒在地。

王蟠眼看就要被抓走,只能大喊,“我是金陵薛家的薛蟠,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外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六章,风雨欲来(二)(第2/2页)

官兵不屑冷笑,“外甥?你怎么不说是儿子呢!”很快,薛蟠母子被抓入了大牢。

在牢中,薛蟠意外结识了一人,是与他处在同一牢房的一人,名叫宋云。

宋云乃是淮州人士,因当地的科考黑幕而愤愤不平,遂出卖祖宅,换取路费,远赴京城。

和薛蟠一样,宋云一进城门就被官兵逮捕。

不过宋云和薛蟠不同,他不是被当做难民逮捕的。

宋云被逮捕的原因是因为他有着地道的淮州口音。

守城士兵向宋云索要贿赂,宋云不给。

他宋云行事坦荡,又没有触犯大熙律法,凭什么向他索要贿赂?

然后他就被当成淮阴贼奸细逮捕了。

本来像宋云这样的是要直接被当做政绩处死的。

然而正巧他赶上朝廷和方永完成和谈,所以宋云也就被暂时免除了死罪,无限关押在牢中。

薛蟠和宋云在牢中一见如故,纷纷为对方感到惋惜。

六月,淮州的水稻将熟。

和水稻一起成熟的还有一只只肥大的鸭子。

得益于将军大人的保佑,农户们养的鸭子没有出现任何生病的情况,除去少数被野兽偷吃了的之外,其余的全部都存活了下来。

这些鸭子在吃饱了的情况下,每天可以下两个蛋,这些蛋拿去卖给军政府,又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这日下着大雨,一家农户里的男人冒着雨从外面跑了回来。

“当家的,下着雨呢你干啥去了?”

男人解下背后的背篓,端给妻子。

“你看。”

妻子一惊。

“这么多鱼,哪来的?”

男人道:“河里捡的,不知道为啥,飘上来好多死鱼。”

死鱼吃不得,不过可以喂给鸭子……

在这些天,淮州、徐州一带的河流里陆续出现了大量鱼类死亡的情况。

官员立刻将消息汇报了上去。

方永亲临现场观看,但了解后也依然无法判断这是什么原因。

“难道是要地震了?”

他麾下的人才中,关于了解这种天象的人才不多,众人商讨了一下,也没有个准确的判断,只是觉得有可能是地震或者洪水。

但对于这场地震或是洪水具体发生在什么位置、多大规模却无法判断。

方永只能使用笨办法,准备大量物资,派遣大量军队进行无差别支援,命令淮州到徐州这一带区域的所有县镇时刻做好防灾准备。

同时将部分有可能受灾的水稻提前收割,损失将由政府直接进行赔偿。

方永顺便以此为借口,小范围的推行了之前杜麦提出的政策。

即由军政府设立一个稳定不变的最低粮食价格,保障百姓的权益。

通过反复商议,方永将稻米的价格固定在了每斤六文钱,低于这个价格,百姓就可以直接将稻米出售给军政府衙门,政府将以这个价格无限进行收购。

目前,淮州的粮价在8文钱左右,陈米会卖到七文钱,所以这个最低粮食价格暂时还用不到。

但这个政策是有意义的。

因为有了这个政策后,粮商就无法再无底线的压榨百姓的粮食价格,一旦粮商给出的价格低于六文钱,百姓就可以直接将粮食卖给方永。

而目前,淮州最大的粮商是,薛氏商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