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一百一十八章 释惑

刹那灿烂 第一百一十八章 释惑

簡繁轉換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7 16:06:24 来源:源1

第一百一十八章释惑(第1/2页)

葛自澹接着说道:“主要是这一段时间的生活节奏和你平日在家和学校时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状态,这时自由散漫一些还无妨,一旦到家去学校的话,就要用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来面对了。再说一入学的时候,你这还有学校和市里发下来的奖励,这些都可能也会对你的状态会有所影响,你自己也得要留意收心。后面就主要是致力于校学和返家以后的其它方面的学习了,我知道你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还是想要预先提醒你一回,免得一旦事到临头了,再妄动些心思,浪费了时间,就不值了。不管怎样,你自己加强注意,及时调整吧。”

“我都记下了,先生。”亨亚日却未曾想明白先生所说妄动心思,动的是那方面的心思,只是按照习惯,一旦先生吩咐下来,先答应下来再说。答应完了之后,有暂时不明白的地方,自己先琢磨琢磨,实在不行,再去讨教也不迟。

亨亚日顺着葛自澹的话,把自己读史的情况也说了一回,葛自澹点了点头,对这进度也是表示满意。至于后来这马上就要开始下一阶段的历史,那接近四百年的时间段里的晋魏南北朝的,葛自澹并没有再做点评,只是说不管前后的内容是否相悖,只要是在史书上留下来的记录,只要看,要读,要了解,而并不需要去理解、去辨别、去探索,知道或有这样的事就已经达成了读这部分史书的最大的目了。亨亚日自也是答应,这也是他这个年龄段所能做到的,更多的自然也是无力。再说就他自己的理解,那些所谓正史也是补遗、粉饰的成分居多,就如那传奇轶事一样,笔者之所得和之所写取材方式和道听途说无异,再经过自己主观上的二次加工,至于可信度就端看个人了。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自然半信半疑亦无不可,亨亚日自也不纠结在此。

散步归来,亨亚日伏案先把今日之所得记完。只是写完之后,受到日志最后所诉的夹杂了自己对后部书的初印象的言语影响,他的心里稍稍有些抑郁,对读新史也兴趣缺缺。于是搁笔之后,亨亚日也并没有第一时间把已经准备好的魏书这些开读,只是坐在那里怔怔的发呆。亨亚日不知道如果连这所谓的正史都胡乱打扮的话,人们读它的意义在哪里,费那些时间或许还远不如读几本小说或是诗集来的畅快,想想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些,不是更有意思的多吗?先生把它的顺序竟然排在他自己那五本书的后面,可见他的重视程度。先生的那五本书到底有什么用?这一路行来,他的体会颇深。那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有用,而是日后自己赖以行止的根本,是影响自己一生的宝贝。只是这史又是个什么东西,一个擦脂抹粉的粉头罢了,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和地位值得先生让自己早早的就去接触呢?亨亚日只是想不明白。

不知什么时候,谢明宇进得屋来,把早先经过伪装打乱了的行李,又重新再装回。只是他回房的时候见得亨亚日是一个动作,而待得他收拾的差不多的时候,抬眼望去,不经意间发现亨亚日的动作好像一直都未曾变过。于是谢明宇停下手里的活计,走到亨亚日身旁,看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一见之下,只见亨亚日的眼睛明明是睁着的,只对他的到来也似是一直未觉,呆愣愣的望着闭合的书页发呆,也没有下一步动作的意思。一见之下,谢明宇不由用手推了推亨亚日的肩膀,亨亚日仿似一个激灵,一下子醒转了过来。

谢明宇低声问道:“困了?”

亨亚日摇了摇头,不好意思的说道:“不是的。只是刚刚准备读史时,只是一想这史和仙神怪志的差别好像也不是太大,就想着读这史的意义在哪里呢?还远不如读些小说和诗歌来的爽快。一时有些迷思,又提不起兴致来看后面的新史,就这么想着想着的,走了神,不想被你发现了。”

谢明宇笑了笑,并没有再开口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另一个房间。亨亚日瞬时明白了谢明宇的意思,干想无益,而时间也不好就这么白白流逝,于是谢过谢明宇,起身往葛自澹的房间去了。这回依然是他和谢明宇一个房间,葛自澹单独用了另一间。

亨亚日来到葛自澹房间的门口,敲了敲门,在里面响起葛自澹进的话音之后,推门进了房间。葛自澹正自打坐在茶桌前,见到亨亚日进来,也是有些意外,一时并没有说话,只让他在自己对面坐下,还给他沏了杯茶。

葛自澹望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亨亚日,低声问道:“怎么这个时间过来,可是有什么事么?”

亨亚日有些脸红,说道:“先生,刚刚准备读新史的时候,心里有不少的迷思,让我一时难以静下心来接续着往下读,所以才想着过来和先生讨教一回。”

“说吧,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我在想,我们这所谓的正史都是在史上真实发生的么?事情的原貌如果被有意的被揉捏打扮的,那么读他的意义又在哪里?远不如用这些时间读些诗词、小说来得爽利,还能愉悦自身。所以就因为这些,心下有些迟疑,不知自己是否该继续下去,于是就有些无心读书了。”

葛自澹似笑非笑的望向亨亚日,一时并没有急着开口,亨亚日自然也不知缘由何在,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对望着。继而,葛自澹才开口说道:“你呀,就是心思太多、太重,这却不像个少年人,而一旦遭遇不得开解之时,又踯躅不前,这下却又暴露出你这少年心性来。等你日渐长大之后,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并不一定是有答案的,而且有些问题的提出,也未必见得就是为了找寻答案而提。”

先生的这一番话说得亨亚日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的雾水。话的意思很直白,但他不是太懂,也不明白先生想说什么,好好的说读史呢,忽然来了这么一套的。

葛自澹自然也不期望亨亚日现在就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这需要一个人真正成长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才会有的思考。即便是一些成年人也未必能想到这些,或者说能自己去想到这些,否则的话,这少年就真成了妖精了。

见亨亚日一时也没接话,知道他定是不知自己所说的意思所在,而自己之所言也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疑问,只是主要想告诉他的是不要胡思乱想,而要专注于自己所为之事,这方法就显得过于绕弯。不由自失的一笑,葛自澹心内暗咐:自己还是太急躁了些。一边承认其年少,一边又否定年少,再说太多的评价也并不见得适合亨亚日的成长,还是得按捺住性子才好。再说从这里也能看出自己的这个学生还是有相当的自主性,肯主动的去想事情,去有意识的辨别,却不肯做那一味承受的泥塑木偶。一时心下也是踯躅,能思能想是好事,但放纵这过于发散的思想却又容易让事情由好边坏了,牵扯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不说,多半做的还是无用功,那是实实在在的浪费,就不值了。到底是该放任还是抑制,这个度该该如何去把握,这一刻,葛自澹也是思量了一下。早先他也并没有主意到这个问题,并且亨亚日表现的思维活跃,自己还是相当赞赏的,看起来多少还是有些放纵了亨亚日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一旦放纵而不加抑制,放任到钻牛角尖的程度的话,不止是不值,而是把一个好好的孩子给教废了。历史上或有不少天资聪慧的少年,只是由于方法的不当,泯与众人还算是好结果,下场凄凉的该是并不少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八章释惑(第2/2页)

葛自澹斟酌了一下,说道:“历史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史书上也记下了很多,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先不管是否粉饰和揉捏,只说你从这已经读过的史书中,能体会到哪些东西?比如说王朝的兴衰更替,比如说个人的成败得失,还比如个人和王朝之间,个人如何影响这王朝,王朝又如何影响个人,你有过这方面的思考吗?”

亨亚日答道:“想过的。一个王朝的兴起是源于王朝的创始人自强不息和天下久乱而民心思治间的契合,所以才有英雄挺身而出,顺天应命,从者云集,英雄辈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平息纷乱。在共享富贵的同时,从头肃清吏治,政治清明,开创一朝盛世,这是先破而后立。只是久治之下,难免因循守旧,油滑多诡者如鱼得水,从而又导致蛀虫丛生,吏治糜烂,**之风大兴。这时又有中兴之主慧眼识人,觅得忠臣良将,革腐鼎新、改制变法以图自强,如此或可再得百十年兴盛,这是中间守成。然烈火烹油,繁花之后只得一地的残枝败叶,革新变法也只是一时之计,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治世磨难,不为万世法,然总有隙可乘,或昏聩残暴,或奸人当道,大权旁落,党争不息,政令不畅,层层盘剥更甚,民心思变,更有投机或是不堪盘剥者揭竿而起,再起祸端,此为末世动荡、王朝分裂,如此循环不爽。”

葛自澹心里也是暗赞,只是并不表露,接着问道:“还有呢?”

“刚说的是大的方面,是王朝兴衰更替。至于小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从历史中个人的事迹、言语中,即可以见得个人的一些品质,还可以分析对他日后行事成败的影响,这些都是有很大的关联作用的。虽然放大了这些品质,也正说明了它对人的一生所有的重要意义。当然了,通过阅读知道这些后,这也能补益读史人自身。”

“例如呢?”

“就像历史上勾践卧薪尝胆,这里突出的重点可能是因利导势、隐忍克制、不忘目标,在这个基础上,从而后来居上,一举击败了曾经的胜者吴王夫差。而夫差呢?在这则故事中表现出自己的骄狂和昏聩,可这也并不是他一开始就会有的品质,是成就在造就他的同时,也改变了他,等等的吧。当然仅仅依凭这些重点中的因利导势、隐忍克制、不忘目标甚至是环境改变人这些通常也是不足的,其并不足以让勾践后来居上,还有他的其它千般布置、万分准备的也必不可少,在加上夫差自己的问题,两项结合之下,才有的接过。但首先如果勾践做不得那些重点,而夫差一直是一个雄主的姿态,那后来的后来居上就自然无从谈起了。”

“还有呢?”

“像勾践这般,一时的失败并不代表着人生的完结,后面还有大把的精彩,所以人们要平常对待一时的得失,不是说不好高兴或沮丧,然一直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自然就没有后面的精彩事了。而夫差在故事里就成了反面教材,你能兴起,自然也会衰落。另外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诸如说在变法革新之时,该如何选,这不单单是皇帝本人之事,还有众大臣这些治人者,或者说他们这样的一个利益集团,选于不选,为于不为,利弊如何,后果怎样,其直接决定了王朝的后续命运。有人能再延续百年,有人迅即就蹦了,这就是不同选择对应的不同结果。并且在革新变法中,皇帝和大臣在不同的高度,对事情和利益的判断也并不总是一样的。皇帝作为家长,其自身可能不在意,总是自己的王朝之内,只是大臣各个不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在不同的视角下,看待事情也是不一样的。另外一些事情也可以警醒自己,日后不可为相似之事,或可少走不少弯路,少为不少的错事,这就是所谓的以史为鉴吧。”

“你看,你自己在读史中不知不觉间都已经有了这么多所得,那现在你还不明白读史的意义之所在吗?”

亨亚日听得这么一说,这才恍然大悟,脸上不由泛起红来,羞臊地说道:“先生,是我自己矫情了。”

“也不能这么说。只是你的思想一时给自己营造了这样一个环境,还莽莽撞撞的一头扎了进去,多少有点出不来的意思。用我们通俗些的话讲,你是钻了牛角尖了,把自己搞得没了路。而刚才你那么说的时候,其实就是思考和捋顺问题,从而给自己找到出路,然后从那里面走出来了。这就说明并不是你不明白,可能潜意识里,你自觉不自觉的忽视甚至是拒绝自己的那些所得,从而把路给堵了,于是自己给自己造了死胡同或者说牛鼻子。事物从两方面看是对的,这史有它不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它好的一面,在好和不好的权衡之间,不要片面,也不要武断,这样死胡同自然就不存在了。”

说完后一顿,他接着又说道:“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其实也就是我让你在现在这个时候就开始读史的一部分缘由。虽说你的年岁尚幼,但基本的判断已经有了,而且识字无数,道理通达,已经可以具备读史的条件,而且在这个阶段学校学习的任务也并不重,那些启蒙于你而言,只是个纯熟的过程而已。所以史书于现时的你而言,早读有益而无害。其实历史是什么,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别人勿需强加给你,你也勿需强加给别人,按照你自己的看法和本心,用你所学到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来判断看它所述的内容。它就像一个取之不竭的宝库,里面可取的东西很多,然除了会有一些守护宝库的机关禁制外,里面的物品也是良莠不齐的,端看你自己如何去选了。你有立场并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很好,就只看你能从这宝库中取得了什么宝物了。不过最好不要像你前面所说的那样,身怀宝物而不自知了。还有日后想问题,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的时候,你就再多想一想,我在这当中获得了什么?是不是值得?多问自己一些问题,从而就可以让自己一时的迷思就迎刃而解了。当分析完后,发现所获不足或和自身的初衷有偏差的时候,再果断放弃,也不失为一种做事的好方法。”

亨亚日仰着仍然泛红的脸庞,回道:“先生,我知道了,日后自会注意这方面问题的。”

“不明白就问是对的,不然要先生、教习的有什么用呢?只是在不明白之时,最好的方法是针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先行做些准备,然后在问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就好像是做事的方法一样。早先说过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为之、结果如何,你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自然就能迂回的知道该做那些准备了。也或许在准备的过程中,自己就得解也说不定,从而自己又可以从得解的过程中再总结出经验和方法来。这不是很好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