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二十三章 上山

刹那灿烂 第二十三章 上山

簡繁轉換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7 00:53: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十三章上山(第1/2页)

亨亚日进了卧房后,先把明天行礼要穿的衣服整理出来后,就着澡盆的热水,净了身体,又穿好内衣,坐在床边,迎着灯火,却也没有心思看书。父亲晚上散步时,浑不似日常惜字如金的模样,把临别的话又翻来覆去的说了一遍又一遍的,还一再的强调自己要多学、努力。自己当从哪里着手呢?知识、学习、做人、处事、选择、承受等等所有这一切又从何讲起呢?自己当然是一脑子的糨糊,到时看先生何以教我吧。强迫着自己不再胡思乱想的,亨亚日下床来又漱了漱口,然后就又上床,拿了本书,斜倚在床头,清空思绪,自己看了起来。还是那本孟子,只是看,并不加以思考,只是纯粹讲理的书有些乏味,会让人困的很快,而待看到困时,其它的都不管,书本一撂,亨亚日就沉沉的睡去了。

第二天醒来时,亨亚日却是被王品福给叫醒了来,睁眼看时,见天色已亮,油灯也早就灭了,赶紧起身,换上备好的衣服,洗漱整理完就进了厅堂。厅堂里,亨书勤正坐在太师椅上喝茶,看亨亚日进来,就凝目打量着一下自己的小儿子,观看着他的衣着、步态、精神,看过之后,只点了点头,却也没有开口说话。

亨亚日赶忙上前问安,亨书勤没有答话,只示意儿子就近坐下。亨书勤问道:“昨晚休息的怎么样?”

亨亚日答道:“回父亲,睡的很好。早早就睡了,中间也未曾醒过。”

亨书勤点点头,说道:“那就好。古人每每遇上重大的日子是都要熏香、洗澡、穿新衣的,主要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同时自己有了良好的精神面貌,既有敬重之意,又有自我警醒、方便行事的一面。我们这出门在外的,总是会有很多的不便,虽说仪程简略,但必要的展示却是一点都不能少,只能因陋就简了,保持这个状态就好,上次初见时却是有些萎靡。”

亨亚日一下子回想起前次山上见面时的情形,不由有些羞。上次却是晚上才匆忙赶到沁水寺,一大早又忙着赶山路,休息的不好,又赶了约莫一个时辰的山路,有些气喘,刚到了太白顶的时候,因着一直是在走路,精神头还行,在太白顶三人才刚一见面时,初始时还好,只静立听讲多时后,难免还是会有些困乏感上头的。

这时,王品福收拾好行李从亨亚日房间里出来。亨书勤说道:“先吃饭吧,吃完饭才有力气上山。”

于是三人就下了楼,来到酒楼的大堂,大堂里空位很多,就随意找了个座就坐下了。由于起的甚早,大堂里除了他三人外,就只有三两个状似行商的客人在,幸酒楼的早餐准备的也早,王品福就去找伙计要了些早点。只是此时可供挑选的种类却很少,王品福回来和亨氏父子讲了早餐的情况,亨氏父子也并不计较。过不多时,却是馒头稀饭配小菜上了桌,亨书勤示意王品福一起吃,王品福却也不好推脱,只得一起。

餐点很简单,只是就餐却有些麻烦,馒头要趁热吃,滚烫的稀饭却要凉一凉才好,还有稀饭喝起来难免会发出抽吸的声响,对亨氏父子来说却是有些不雅的。亨氏父子夹起馒头放到碟子里,再掰开撕下一角,一点点的往口里咽,然后在就着小菜,慢慢的吃。王品福却没那些计较,用筷子插上馒头,就大口的嚼起来,再到馒头热度稍有下降,就把馒头从筷子上取下,一边用手抓着往嘴里吞咽,一边用筷子搅动着稀饭,有时还用嘴把热气吹散,好让它可以更快的降温。这一番操作之下,虽然多半的食物进了王品福之口,竟是吃完早点的速度比亨氏父子快了许多。

王品福吃完时,亨氏父子还在用餐,于是他就和亨书勤说他先上楼把准备好的礼物给取下来,等会儿好一起上路。亨书勤没有开口说话,只是点点头,依然自顾的吃着早点,王品福则先会完钞,然后就上楼去了。

过不多时,王品福背着包袱下楼来,亨氏父子正好也吃完了早点。亨书勤说了一句走吧后,就当先起身往酒楼外走,亨亚日和王品福随后缓步跟上。出了酒楼,沿着上山的路,一路往前。因为现时是庄稼将熟未熟之时,却是未到农忙季节,路上的早起的农人并不多,往上山方向去的更少。不过此番却是踏青出游的好时机,只是有钱又有闲的人没那么些,再者通常也不会起得这般的早。开始的时候,三人走的比较慢,因着刚吃完早餐未久,不好快步赶路。亨亚日看王品福挎着的包裹似乎也并不怎么大,好像也没装多少的东西,自己的行李多半还在客栈放着的,想来也是,今日是行礼第一,事情都还没有定下,其它的只能见面之后,慢慢再讲吧。

渐渐的,三人的步伐加快了些,只是慢慢又入了山道,道路却是更难行了。沿道路尽头山脊上看,天空中慢慢出现了漫天的红霞,应是太阳升起了。三人走了约莫半个多时辰,这才到了去田王寨和太白峰两处的岔路口,同样也是一处山脊,亨书勤问亨亚日道:“四儿,累不?”

亨亚日脑门出着微汗,却摇着头说还好。亨书勤怜惜的说道:“时间尚早,我们就在这里稍歇一下。品福,你要是吸烟的话,就趁着这会儿吧,只是要注意千万莫要引着了山火。”说完,示意儿子也找地方歇歇脚。王品福点了点头,找了处干净的地方放下包袱,去到一侧抽他的旱烟去了。

出发时却是辰初,估算了下行程和时间,时间仍是充裕的很,虽说不好到的太早,但时间拖沓的太长,倘若一入室就开始仪式,到时也需不好看,约莫提前半个时辰左右当才是恰当的。末春辰时的太阳是温和的,照在身上不显炽热,对着太阳,父子两人相邻而坐都没有再说话,只是亨亚日稍微显得有些气喘。只稍坐了一袋烟的功夫,三人又踏上了行程。

上山的路总是比下山难行些,但无论多么难行,只要一直往前走,即使偶有停歇,也终有抵达目的地的时候。三人一边走,还能从一路的山脊打量周围这大自然的造物奇观,这后半程因为时间充裕,走得也算是惬意,疲劳感少了不少,终是在巳初到了三省院门前。

王品福上前叩门,亨书勤在门前正中站定,亨亚日在稍侧后整理了下衣着,抬眼上望着那扇门上的匾额。过了一会儿,只听得门后有门栓响动的声音传来,大门半开,一颗显得苍老的脑袋从门后露了出来。老者开口问道:“来访者何人?”

王品福赶忙说道:“德安府亨氏二爷书勤携三子亚日前来拜见。”

老者一听说是亨氏来人,显是知道所为何事,也不啰嗦,就赶忙把大门大开。老者开完门,对着亨书勤说道:“尊客一路辛苦。”

待三人入了院子,老者去到门后,动手预备把院门关上,王品福抢上前帮着老者关好院门,栓好门栓。老者这才对三人又说道:“老爷吩咐了,贵客先到书房去,老爷在书房候着贵客的到来,小少爷和贵侍且在此稍候,我待会再过来迎你们。尊客,请随我来。”一边说,一边当先引路前去。亨书勤分别时看了儿子一眼,也没说话,只是跟上老者向前去了。

几人都是第一次进来,亨亚日发现这道院比从外面看起来会显得稍大一些,甚至把临崖山体的一部分也都围了起来,院里规整的显是栽种了有些年头的香樟和桂花树,间或一些四季青点缀其间,院子的西北角还生有一丛丛的高大翠竹,却不似山竹那般低矮细小,院子中间用宽大的石板分砌了的几条通行道路,似田亩的阡陌,又似街巷的平整小道掩映在树丛中。临着东方院墙树丛枝桠交际蓬松密实处,下似有石凳石桌分布,在枝叶交汇下,俨然是一个天然的室外茶室。院子其间四季常青的植株,很少落叶,院子很洁净、规整。透过穿行的石头路可以隐约瞥见正室的建筑和侧室建筑的部分,虽说山脊之上,没有了遮挡,无论那个方向日照都是一样的,但是季节的季风还是对房屋的建筑方向有着影响,所以正室依然是面南背北设置的,正室特别的宽大、高耸,比之山下五开间房屋尤长不少。侧室就少了这些讲究,正室在东首一侧不远处是院墙,西侧十米开外却是平行并立的两排东西向的侧室,侧室间也有着四五米的间距,侧室房屋的样式和山下显然有着不同,像个反写的“入”字样,一侧长一侧短并不对称,且稍微低矮一些,似是为了顺应冬季寒冷的季风而专门设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三章上山(第2/2页)

院落里尚有些再翠植遮挡下看不太清的事物在的,亨亚日只打量着这院落,小院虽然并不算多大,只看着这像是园林更胜住所的地方,心里就有几分欢喜。他是喜欢这样的地方的,只还未及多看,却是老者回转过来了。老者对二人说道:“有劳二位久候了,随老朽来吧。”

亨亚日回了声请,看到老者当先引路,自己随后跟上。

穿行在石板路上,一路前行,亨亚日还不忘扭头四处打量院中景致。东边一侧地面相对平实的多,地面也多铺有细碎些石块,树、物多些,西边一侧临近院墙处更多的似是细分的田畦。穿过掩映的树丛,往侧室去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因着田畦里多是种着些应季的菜蔬,一畦一畦的用石块围挡分割,还有少一些似是花圃,只是山脊上似是适合栽种的花卉品种实在有限的很,即使是末春季节,却也未见有甚花开放。这一侧应该是由于种有菜蔬,所以大型植株很少,只在侧室一侧才又载种了一排,除了房屋的遮挡,基本上可以四望无碍。不到近处不知,正室真的很高大,远超一般意义的大宅,亨亚日从院中岔道往侧室去就那么一瞥,左右稍作对比,大小分明的很。

三人沿路而行,老者当先引着路,先是到了靠东一侧的侧室。这却也是一个三开间的建筑,老者当先领着二人进了这个侧室的正堂。老者让二人在客位坐下,王品福连忙摆手说不敢的。亨亚日没那么多的计较,就坐了下来,稍事休息,王品福把包裹放在一侧的矮几上,到一旁找了一个小凳子,坐在了一边。

室内也甚是简单,主客位中间是个高几,背后是几宽直达两侧墙体的神柜,神柜背靠着山墙,和另两面墙壁间分别都放有一尊大缸。神柜正中位置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大两小三幅挂轴,卷轴上绘着神像,只是亨亚日不认识。神柜相应的位置上也摆了三尊一大两小的青铜塑像,外形和挂轴绘像相差不大。神柜正中靠外一些的是个香炉,香炉里正燃着线香,香烟渺渺。亨亚日暗咐:这里想必是这老者的住处了。

只是老者却也不好在主位上坐,张罗着斟茶,王品福也赶紧上前帮忙。忙完后,老者也移近了搬个凳子坐下,开口讲道:“小少爷贵庚啊?”

亨亚日忙起身回道:“回长者问话,小子今年十岁多了,乙卯属兔。”

老者一边摆手,一边忙说道:“小少爷不值当如此,我这是有些倚老卖老了。只是我和我家婆子一直是跟着老夫人的,老夫人殁了后,说是跟着我家少爷,只一直住在这山上,算起来在这山上住的有好些年头了,外人很少见的。再说少爷这些年,咳,事情也多有不利,终日也是不开门见客的,一直这么些年来,你们这回过来,尚是第一次大门大开,我这也是一边好奇,一边也是欣喜的很。”

亨亚日没有答话,只是暗咐自己虽当初听了先生说道,知晓了一些,然而疑问也是很多,只是自己无法开口。

老者没管亨亚日怎么想,自顾的接着说道:“少爷的事,我们做下人的是不便多嘴的。只是昨个听少爷说今日要见客,又做了些安排,你都不晓得我们有多高兴,大家都动了起来。对了,这院子里除了我们老两口,还有我的儿子儿媳也住这里,后面那屋里住的却是个一直跟着少爷的哑巴,说是姓谢,具体叫什么就不清楚了,反正我们就唤他小谢,谢哥的。他能听,就是不能说,但是做事麻利的很,又有劲儿。这回好不容易少爷肯大开大门,大家都高兴的很,忙着准备呢,就我老头子不中用了,安排让我叨扰你们来。”

亨亚日接口道:“却是当不得这么说。”一边想着,一边说了心内的一些疑惑,问:“长者,请问你们在这山上头生活,菜蔬可能还好说一些,粮食、布匹衣物怎么办?盐巴、肉食这些也不好弄吧?是不是太不方便了?”

老者一听笑了,说道:“嗯,住山上是多少有些不方便的,主要是粮食和盐巴麻烦些,还有就是修补房屋要用的一些砖瓦,幸亏早先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我们这里基本上都不大缺。布匹衣物、粮食和盐巴也都耐存,雇人买上一回,能用上好久呢。”

亨亚日听了也是很惊异。

老者接着说道:“后屋的那后面有个磨坊,不但日常里能碾米轧面的,还可以磨豆腐呢。菜畦那角里还喂有一笼鸡,谢老弟还偶尔出去打打猎,肉食也吃不完的。谢老弟枪法好的很,只每回也不肯多猎,有得吃就行了,冬日里遇到野猪,自己吃、腌制好些野猪肉,剩下的好些要么拿下面售卖了,要么就和游客或是寨民换些小东西回来。另外还有不少的山货,菇类、木耳也多的很,现在也是采菇的季节,再热一些的话,马上也会有木耳出来。可是一直能持续好久呢,好多的吃不完都就晾干了,存起来。你看那院角的竹子也是的有好多竹笋的,外面的山笋口感上差了不少,不似移栽过来的翠竹竹笋脆爽可口的,但是耐煮、劲道,冬日里炖肉那可就香了…..”

不但亨亚日听的意外,就连王品福也是目瞪口呆的,却是王品福不由自主的插口说了一句:“这样也行?”

老者也不意外,说道:“当然了,逢年过节的,也是要喜庆些的,好些东西还是要采买的,像鞋袜棉衣、笔墨纸砚、针头线脑的这些啊,当然鱼、牛、羊肉啊这些也是,还有菜种啊,鸡苗啊这些。能自己弄的就自己动手,实在弄不了的,就去置办一些,不致失了办法。再说谢老弟手巧的很,木工也能上手,桌椅板凳的也能就地取材,做的也漂亮结实的紧,平日里也能就些山野果蔬的酿些酒,还有冬日里需要的木炭,他也能行……”

老者滔滔不绝的说着话,亲热的如同一家人一样,事无巨细,一一介绍着山上的生活:婆媳二人主要是照顾所有人日常饮食和缝缝补补之事事,媳妇手巧,也能做些简单的成衣出来,鞋袜的自然不在话下;父子两个主要是照顾菜畦、鸡舍、食水柴禾和粮食准备,每逢适宜的季节采撷山货;谢姓人做些杂务,也负责采买物资,心灵手巧,啥事都能做的来,是生活的有益补充。

亨亚日听老者这么一说,也是心向往之,只是小小年纪,似也耐得住那份寂寞,对于一个喜欢幽静的人来讲,确是再好不过了。优良的环境,基本生活的自给自足,没有琐事的叨扰,生活得简单而自在,随性又自然,真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既要隐起来,就得耐得住那份寂寞,要是什么都想要的话,那你还隐个什么呢,难道是为了排解那份寂寞,却去隐了个寂寞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