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刹那灿烂 > 第二十六章 忆往昔(一)

刹那灿烂 第二十六章 忆往昔(一)

簡繁轉換
作者:亨依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7 00:53: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十六章忆往昔(一)(第1/2页)

在高山上居住,离群索居的,短时间的山好、景美、空气新,物资也不算缺,只是人少了点,没了那份喧嚣,感觉还是挺好,但要是长此以往,就是身边的这三五人,每天都是昨日重现,再美的山,再好看的景,久而久之的,随着那些新鲜感消逝,或许也有腻歪、孤独的一天。只是能维系着一些人愿意日复一日年复年的留在山上,靠的也绝不单单是那份忠诚或是向美之心,当还有人与人相处之间的友情,甚至是亲情,割舍了那份寂寞,抚平了那些伤痛。

酒喝的尽兴,饭吃的香甜,然而话却还远未到说尽之时,场间除谢明宇喝的微醺外,葛自澹和亨书勤只是稍稍放纵了些,也都有着克制。除了长久以来需要保持那份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的颜面习惯外,还有一份心底的自觉,就是不贪杯误事,只有当事情已定,心头宁静,万事再无可为之时,当可尽抛那份面具,只怕是事到临头时,又被其他什么情由所羁绊。世间之事一桩桩的,似是永无完时,所以就好似有生之年人们一直都没有抛尽面具之时。葛、亨二位师兄弟除当年年少轻狂,同游共学之际,既无俗事纷扰,又孑然一身、了无牵挂之余,彼此间大醉过一次,不过都也只此次,之后都终生无醉,不是身体承受不得那份不适,只是心下自觉罢了。随岁月流逝,羁绊增多,人终非草木,终究是有那么许多的不舍,非但割舍不下,还时时萦绕心头,安宁难寻。

酒罢散席时,葛、亨二人去了书房,要亨亚日去客房稍作休息,其他人也自散了。

书房内,酒劲尚未散去,葛自澹和亨书勤依然在说着话,东伯上了壶茶之后,让葛自澹给请回去休息了,只说这里除了兄弟二人说说话外,余者也无事,就不需他看顾了,让他自家回屋休息。

东伯自去后,葛自澹当先说道:“分别这许久,你的情况我多少知道一些,虽是所知的也不多,但大致的经历还是晓得的。我就给你说说我的事情吧。”

亨书勤点了点头,并没有开口说话。

“我们当年分别之后,我和家里又有了些嫌隙,父亲大约是受了继母的撺掇,让我辍学归家,说是当时给我在老家宿业县城里谋了个差事,又说早晚都是要出来做事的,就要我早些去做。只是那差事实在是入不了眼,徒虚耗光阴罢了,可京师的学却是实实在在的上不成了,所以我就想着出去走走看看,看能不能谋个其它顺心些的生路活计来。所以当时就假计去当差,实则自个并没有去应了那差事,当先自然是去了梧州本家。在本家里大约待有一、二个月的光景,一直寄宿在族人家中,生计有,但多也是不合我意。恰本家一位族叔海外归来,告知我说可以去西洋留学,只要通过了语言和文化关,尽可以入学,还没有什么其它限制,每年两季随时入学。而他也更是愿意资助于我,当时我一听就很是意动,于是就和他们一些行商的和求学者一起去了西洋。西洋的那些国家大约你是知道的吧?”

亨书勤点了点头。

葛自澹接着说道:“我们当先去的是兰西国,这也是去的人最多的异国国度。兰西国是西洋老牌帝国,也是当时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曾经好些个时段都是西洋的霸主。语言这关,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即使不善交流,凭着多记多听,自己无事时也多说些口语,不用半年也就和人交流无碍了,看起书和新闻纸来更是顺畅,当初也只是有些担心文化关,未知深浅,谁料想竟是比之我们的程度还更要浅薄些的,只是更加强调自身的观点。所以,就边学边考的,去了兰西国差不多大半年,也考入了那边的兰西帝国学院,这是兰西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只是在专业的选择上当时也没有人能给些建议,我就只想着我们国家生产方式落后,学习机械方面应该是会大有所为,其中的船舰又是西洋的优势,正是这些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所以当初就挑了舰船的设计与制造这门科目。具体的学习情况就不多说了,就是基础薄弱,只能学的很全很细。初时学的主要是原理和基础,边学边实习,实习时是会到船厂去的。一段时日接触后,方才了解到,只舰船用的材料机理涉及许多学科,而材料的制作又关联牵扯一些其它学科,再就是制作的过程中又需要一些新的机械设备,而这又关联到其它学科,材料之间的连接成形的工艺等等,这还只是里面较小的一个部分,而且设计里面还要大量的使用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的一些基础科目。这个在国内却是少见的很,舰船的布局、造型,动力、损管、舱室分布、操纵控制机构、生活工作处置等等,内容太多又很广泛,学的很用功,也很全面,而涉及到其它学科的也努力的去掌握。只是后来在舰船制造上,又有了比较大的触动,就是这舰船是分民用和军用的,这个很浅显的问题,不是想不到,只是我当初居然没有那么去想。”

说到这里,葛自澹顿了一下,亨书勤也不着急,只听他又接着说道:“舰船的军民两用,这个在最早先时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当时是官民几乎一样的舰只,忙时是渔民或是船夫,闲时是海盗或是海军,有时打渔的同时也不妨碍客串一下海盗。只是发展到现阶段,军舰和民用舰船的区别分野就越来越大了,军用的是高速坚甲利炮,装甲越来越厚,大炮口径越来越大,船速越来越快,船舰也是越来越大。然而我这时也有些迷茫,我们学成后原本都是想要归国的,无论是报国也好,个人成就事业也罢,学到的这些东西国内却用不上,即使我能设计出好的舰船,凭着国内的现状,谁又能造的出呢?这个落后是全方位的落后于人,不是某一个方面。若我学成之后,给别国设计舰船,是用来打我们自身的吗?所以那时候越是学,心里越是悲凉。西洋的学校和国家间交流、穿行很是普遍,也很是方便的,人与人之间相处却也没有那么多顾忌,大多都是可以畅所欲言的,并且各国火车相互间也多有连接通行,其它的道路也很平整宽阔,租车也很方便的,要不了太久就可以把你送到另外一个或是几个国家去,也很少听说有什么边禁之说的这些东西。到了第三个学年的时候,其实整个课程差不多也全部修完,正好兰西国内的圣兰西军校到帝国学院交流,双方都有交换少量学生以交流共学的愿望,要互派一些交换生。我一想正好,舰船的一些知识我也学的差不多了,学习一些西方的军事知识对于将来回国之后抵御外侮却有很大的好处,并且这个施行起来的限制也会小很多。我努力地去争取,凭着平日里学科里甚至是学院里积攒的声望,如愿得到了这么一个机会去了圣兰西军校。在圣兰西军校里,除我而外,几乎没见到其他东方的面孔,不知是东方人都不知或是不愿来读军校还是军校本身不对外国人招录,不过既然我能来读的话,多是东方人不愿意自家子弟从军,所以多是也不来求学。这行伍的事,你多少应该是知道一些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是中道而来,学期又短,所以见人也不多的缘故。”

说完,盯了亨书勤一眼,见亨书勤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行伍除早些时候的武举外,其他的在国人心头印象很坏,只有那些头脑简单、不学无术之徒才会去做那些丘八,再说乱世之时,除了卖命钱外,当兵吃粮,太平年节,人们但凡有口吃的,也没谁愿意去。”说着,话锋一转,又道:“只是军校是个特殊的地方,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学校,毕竟学习的都是怎么说呢,可说是战胜敌人的方法。其实也并不是说就单单是研究两军厮杀的方法,而是会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真正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了,无论如何,它都是门研究人杀人而且要更高效、胜利的学问,这当然也和寻常意义上的杀人又有不一样,是战争。一般学校教人的是些道理和谋生手段,这里则相反,一个生人,一个灭人,这其间的差别之大可以想见。这里面其实也和我家家学的很多理念既有想通之处,也有相悖的地方,这个后面再说,先讲经历。”

说完,葛自澹喝了口茶,这连续的都是介绍一类的话,亨书勤也并没有插话的余地,只是听。饮完茶,葛自澹接着又说道:“圣兰西军校里面虽说有所侧重,但并没有专门的列出不同专业,多是步兵、骑兵和炮兵,海上的其实也相差不太大,就多是按操持的武器分,只少了骑兵。但是科目也很多,除了必选的几门科目外,有不少是选修课,意思是你有兴趣了可以学,没兴趣可以不学,就如同海上作战,对陆地上的地形地貌可能就没必要像陆军部队那么关注一样。只我基本上把所有的科目都修了一遍,也可惜的是时间有限,只有一年多的交换时间。所幸的是军校里的科目文化和身体力行课并重,除了军体课把身体练的结实了很多外,也着实学了不少的东西,既有持枪操炮的操典,也有动员指挥的,还有枪炮原理、火器制造、化学火药、绘制地图、兵棋推演、地质地况、土木工程等等的,甚至还有野外求生的课程。就是教你在野外分辨草木和其它生物,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食材以免中毒、拉肚,攻击性强的生物和无害的生物,以及个人遮风避雨、阻寒防暑的方法和受伤或是疾病后的简单医疗处置。这当中也有好些其实对生活也很有意义的学问,就像铺桥修路、修筑大坝、挖沟引渠、寻药问疾这些用处其实都不小,收获不小,又增长了好多的见识。军校的作风和军队类似,强调集体的力量,令行禁止,既要服从命令,又要有自主的精神,完成好任务。军校的陈列馆,也象军械的万国博览会一样,一些是枪支发展史上的古董,这些专门看管,其它基本各个强国各种制式的枪械、多个型号的火炮校内都有,只数量不多,现行通用的都可以供学生观摩、拆装,只不得损坏,多是个见识的过程,实是大同小异,当然比较之下,还是有高下之分的,有些造型好看,携带方便,射击准度高是很受欢迎的。实操时往往使用的是本国部队在用的枪械火炮,都比较看谁打得更准,打得更远为胜。在军校各科学习的都还行,一年多后,交换结束,回了本校,两边的学校都给了毕业证书。其实学到知识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却是开阔了眼界,真真的看到了别人强大的地方,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强。还有就是学校里学术气氛浓厚,学生们思想也很活跃,教授和学生之间彼此交换看法,教授并不以自己先至者的身份以势压人,强迫学生必须接受自己的理念。大家交流融合后,查漏补缺,都受益良多,虽说大多是教授的观点更胜,期间亦有学生胜出者,教授却往往更加的欢迎这种有思考能力的学生,可以说是多元广博,兼容并蓄。在这么些年求学的过程中,也慢慢的了解到,其实在西洋,技术、科学的最活跃之地是容克国,思想文化的最活跃之地却在意利国。于是在学期中间和一些西方节假日里,自己也有到这两个国家走了走,小住了一段日子,在有名的城市里也四处看看,听了别人的讲座,也去过他人的沙龙,收集了一些他们的著作和论述。技术、科学的前沿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积累,这方面听起来一些是凭兴趣,一些是出于猎奇,看看又琢磨出什么新东西,这新东西又有什么应用,虽好些个东西并不能真正的听懂,只是仅仅听这些方面的前景,不但阔大了识见,更是拓展了思维,可以从某个角度去看,去思考问题,有些是突破口,有些是误区,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愉悦。当然了,短期的休息日啊,下学后的空暇之类的,也做一做勤工俭学这些事情,打些临工,总也不好事事都要找族叔伸手,另外一个方面自然也是很好的,只有通过这种日常生活的接触,才能更好的融入他们的世界,对他们的当初的那份神秘感才日渐消散。有时候也去品味那份内外的差别,当然了,这种差别不是孰优孰劣或是好坏之分,只是一些对底层事物的不同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而已,反正也是有很大的收获,也算是这勤工俭学的意外之喜。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此期间,思想观念上、文化体验方面上受到的启发尤大,再加上我后来的一些其它的经历,这也是我这最近些年闭目不出的最大原因之一。另外那些其它的西洋国家我也都曾去走过,只是都没有如在兰西、容克、意利这些地方待的时间这般长,兴趣点也多在这种事情方面罢了。要是学音乐、西洋画、西洋史等等的这一类科目的话,最好的或者说氛围最佳的却是到其它相应的国家,才好学到更好更全面更前卫的东西,大家各擅胜场,只看你自身追求的是什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六章忆往昔(一)(第2/2页)

“在西洋游学时,也是多有受到本家族叔的一些资助,学费、生活费的其实花费也不算小,本家子弟也有几人在西洋几个国家都有求学,不过他们和我又有不同,多是按部就班的在学一些文艺、科学上面的一些课目,也有个学机器的,只是都学的不甚好,幸好都勉强毕了业,只是想要在国外谋个生活却稍稍有些不畅,回国却又大把的人来求,所以他们多是学成后就回了。当然了,其他官派还有自己出资来游学的人也很多,只我和他们往往也是泛泛,交际并不多,彼此只是面熟。他们的学校往往也多是些是地方,局部的多,同校几无可见,再说我又是学院军校的两面跑,所以大家只是彼此知晓,聚会交往时我基本上也不参与,多是本家人讲起才有这么一说。再说我是毕业以后,在兰西学院本系首席教习的推荐下,在当地一家叫做布雷斯特造船厂谋了个助理设计员的职位,这早早的就了业,又把我们学习、生活差不多隔离开来了。我在船厂虽说是个助理,但薪水也是丰厚的很,还有不少出去他国同行甚至是舰队观摩学习交流的机会。布雷斯特造船厂是兰西帝国最大的造船厂,只是在西洋里面,船舰做的最好的是格里斯国,海上实力最强的也是它,兰西是陆上强国,海上的实力相比还是要差一些的。而两国大部分时间里都互有争斗,只是一直斗而不破的,有时还能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其他国家。彼时两个国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好多东西相互间也还允许观摩学习,交流之下,也能有不少的收获,对我的影响和启发都很大。在布雷斯特造船厂大约工作了接近一年,只后来通过族叔接到德安府家里的来信,说是父亲生病,情况危殆,要我回家。当时也未想那么许多,也不曾想一直就在兰西帝国生活,早晚也是要回的,再说离国也有些年头,还是有些想念的,除了亲人故旧、同学朋友、节日、饮食这些的,甚至是山山水水,都想的紧。在西洋那么些年,平日里主要就是学习,出门旅行也多是一个人随自己喜欢,走走停停的,在学校的时候差不多也只是学习,尤其是军校里,和人相交的虽多,但几乎没有亲厚者。西洋人多也没有兴趣去关心其他人的生活学习,船厂做事时虽说接触的人事要更多一些,多也是泛泛,只是和导师亲近些。所以尽管多少有些不舍,却也没什么特别好牵挂不下的,是故毅然绝然的还是辞了工,回国来了。西洋的饮食习惯和节日习俗、家庭观念、纪年甚至纪月、纪日等等的都和我们差别很大,当然高下之说是很无稽的,只是看个人习惯和承受能力罢了,能够随遇而安是最好的。只对我的家学而言,有些桎梏感。幸好族叔通常往来国内外,我家的家学里面也有黄历的测算我也有涉猎,所以黄历日期的一般记下来都还能掌握的到,只每每还要推算半天的,颇有些费事,倒是有些习惯于西洋计时的方式了。每每母亲忌日和春节、中秋的这些,幸都还能一直坚持下来,一直勿忘。再后来又幸好有人肯刊印了国内外对比的万年历,就方便的太多了,不用特意的问讯和推算,只自己看看就知道了。回国光是路程就花了好几个月,病危之说多半是妄言,这却是在路上也已经想到了,只是自己已经无所谓了,而且已经人在归途了,也确实想回去祭拜母亲,所以就没那么计较。回国到家之后,父亲果然无恙,问询下,也只言道我出国也有五六年之久了,岁数也大了,应当成家了,又举例说你等都成家多时如何如何云云的,便编了个谎,要我回家来。又在继母家中的一个偏户人家里给我寻了门亲事,就待我回国之后,便要成家过活而已。我知道后,除了恼怒之外,也是无法,和父亲拌了嘴后,就自己又走了。在家待的时间很短,恰好那段时间你好像在省城办事,并不在德安府,我们那次就也未见到。我先是就到了这观中住了些时日,这观却是当年我母亲娘家购得,后来因为身体不大好,就赠予我母亲将养之用,只是母亲在生我之后,身体更是有亏,此后多时再未下山,一直到她去世,最终也是葬在了这观后面的后山之上。德安府本家里也是只有她的神位而已,在这里东伯他们又给我母亲另外设立了一个神位,这才使得我们有所寄托。我来陪陪母亲,顺带的也看看东伯他们,东婶是一直跟着母亲的,基本上也极少下山。只在我当年被父亲接下山后,他们因是受着母亲临终所托,方才下山看顾与我一些年头,待我去国游学时,他们一家又回到了观中居住,所以我饭间说东哥儿却是受了我的拖累,也有这一部分原因,我不能尽孝的地方,东伯一家人都替我打点的很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