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是最大总裁 > 第四百二十四章 男歌手穆凡清

我是最大总裁 第四百二十四章 男歌手穆凡清

簡繁轉換
作者:丹阳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3 14:36:18 来源:源1

第四百二十四章男歌手穆凡清(第1/2页)

可制作吉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自从海外进来了几种胶水,琴铉以后,有的厂家就拆了吉他研究,然后试着跟风制作了。

现在吉他卖价是六十金币,虽然吉他比一开始制作的时候跌价了不少,可利润也是可观的。

別人家的吉他卖四十金币,但他家制作吉他日久,老袁头耳朵有了特殊功能,吉他那里出了毛病导致音质欠佳,他能准确的发现,从而做出改进。

別人家的吉他有缺陷,因为经验欠缺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也不多管闲事。

这样,他家吉他都是一等品,別人就没有这能耐了,一把卖六十金币也是可以的。

过寿请不请草台班子,老袁头是不愿意的,除了袁康愿意,娘亲和二娘都是狂热的音乐发烧友,都愿意请草台班子。即使是没有亲友,自家独享班子的演出也愿意。

有个在万家镇新成立的草台班子,成员男的是六个,女的是两个,也没有谁是台柱子。

她们班子新成立三个月,十分想买一把吉他。

刚成立的班子没有名气,十天里六七天也没有人邀请,即使是有人来邀请了,价钱也出的特别低。

每次演出一场赚到的钱,每人也就合半两一两的银子。

万家镇的人虽然富有,可家里有事请草台班子来歌舞,都愿意去京城请班子,因为京城的班子,经常看净歌苑的歌手演出,无论唱歌还是伴舞,和宫廷歌舞团学的大差不差。

可她们远在万家镇,想去净歌苑学习,还得搭路费,还得买净歌苑的票,八个人的班子,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车票门票加吃饭,也没钱啊。

她们想购置一把吉他,可攒了许多日的钱,也只有四十个金币。

吉他是草台班子的标配,有的草台班子,现在都有了单簧管和小号了。按说他们可以买別人家出产的吉他应急,可她们对老袁家的吉他情有独钟,宁买贵的不买质量次的。

她们听说袁大人的父亲要过大寿,就自荐去唱堂会。

她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带头的男青年名叫穆凡青,他就找上了门来,想免费的给老袁头唱一堂,实际上是想在他家作坊买个吉他。

在他家直接买最好是便宜一些,四十个金币入手是预期。

穆凡清冒冒失失的上门来了,袁康的父亲一听,自己顶着个卖国贼的帽子,这几年好不容易人们忘掉了,过个生日,自家人关起门来弄几个好菜好酒就行了,还唱什么堂会啊?

如果过寿大张旗鼓,唱了堂会,一下子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看热闹的再把他卖国的事情提起来,那不就得不偿失了吗。

他们免费献唱还有个目的,就是想以四十金币的价格买吉他,那就更不用他们了。

“俺们家小家小户的,可请不起堂会,不要。”

看老袁头回答的挺干脆,穆凡清陪着小心说;“我们几个给您唱堂会是免费的,我们也不想在你家里吃饭,唱完了就走人了。如果唱的不好,吉他也不买了还不行吗?”

“不行,我怕大张旗鼓的过寿,不但过不好还折了寿……”

他们看老袁头怎么说也不答应,他没有办法,就找到了袁康想在他这里打开缺口。老头这里不行,不见得袁大人这里也不行,万一袁大人同意了呢?

他未来班子出名这些人坐过各种努力,连脸皮都变得厚了不少。

他主动地说:“袁大人,我们想给你家老爷唱一次堂会,是不要报酬的那种,也不需要管我们的吃喝,当然,我们是有私心的,就想在你家便宜买个吉他。”

“你看看,别的班子都人手一把了,可我们许多人都没有一把啊,没有家伙什让人看不起?”

“不就是一把吉他吗,四十金币就四十金币了,我做主卖你们一把。”

袁康知道底层人的艰难,刚刚创业,没有资金没有人脉,还没有名气,六个人六张嘴除了唱歌还得吃饭,不就是一把吉他吗,不就是四十金币吗?看他说的可怜就答应了。

穆凡清很高兴,就在袁康的允许下四十金币买了一把,几个人试着弹了以后非常满意。

可他是知恩图报的性格,到了老袁头过寿这一天,还是带着班子上门了。

这好,袁康也没有请什么宾客,他父亲也没有张扬,一妻一妾就鼓捣了一桌子菜,鸡鸭鱼肉都有。没有宾客,没有別人家的吹拉弹唱,只是袁康和娘亲二娘觉得缺点儿什么。

穆凡清的班子,因为有了吉他,昨天有人请了去唱堂会,表演了一场赚了两个金币。

几人看老袁头也不撵他们了,两个女人更是期盼他们唱起了,袁康也让她们放松,稳定一下情绪就开场了。

六个人演出的热情高涨,唱起来并不敷衍,而是发挥了她们的最高水平。

老袁头也鼓了几下掌,一妻一妾拍红了巴掌。

袁康看了以后,感觉其他人唱的并不出色,那个穆凡清唱的倒是很不错。既然有铁桩的深沉和富有力量,又有阿福的纯真流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百二十四章男歌手穆凡清(第2/2页)

他唱了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还有一首过寿应景的《天堂》连老袁头都说不错。

他的歌声,注重气息的调换,尾音的支撑,善于带动大众的情绪和自己的歌声共鸣。尤其高音唱起来,有冲破云层的气势,给人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遐想。

每人唱了两首歌,袁康招呼她们坐下来一起喝一杯,几人扭扭捏捏,最后也座下了。

“穆凡清,我看你唱歌的做派有铁桩的影子,音域宽广桀骜不羁。”

“袁大人,我接触到音乐,第一次还是我父亲在几年前,领着我去了庆功宴的现场,是铁桩的歌声打动我心灵的,从此我爱上了唱歌。我尽力模仿他的歌声,您听着还可以啊?”

“当然,自从阿福大人不唱歌了,铁桩也……咳咳,我就发现,你是第三个让我称赞的男高音了。有没有兴趣和我去净歌苑见识见识,也为他们唱上一曲让她们鉴定一下?”

“袁大人,您说的是真的吗,我愿意啊?”

谁不愿意攀高枝啊,穆凡清也一样啊,不过,他不是想单独飞,是想把他的班子也带起来。

袁康开车去京城办事,就把穆凡清带去了,把他送去了净歌苑,净歌苑正好是上午场观众入场的时间了。袁康给他介绍了净歌苑的演员们以后,他就办事去了。

因为他是袁大人介绍来的,大华几人招呼他喝茶。

“你和袁大人什么关系,他介绍你来净歌苑干什么,是要唱歌吗?”

“是袁大人带我来的,他是让我来净歌苑见见世面的,他说我唱歌唱得不错,也想让我试着唱一首歌,想让你们大家把把关的。我就在这里等着吧,等你们唱完了我再唱。”

没有说几句话,演出的时间到了,各人去忙各人的去了,他就在后天近距离观看。

等到了袁康办事回来接穆凡清,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穆凡清已经和她们打成一片了。

原来,穆凡清在他们都唱完了以后,都谢幕散场了,观众陆续的往外走。他也没有和谁打招呼就冲上了舞台,他选择的时机非常好,舞台的乐队还没有撤离,喇叭也没有断电。

他清唱了一首《怀念战友》歌声把要离去的观众招唤了回来。

观众听他唱了一段以后,乐队也跟着凑热闹伴奏上了,苗苗在他告一段落以后,接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他接着唱出第二段,一下子把气氛调到了最**。

大家看出来了,他的歌声高亢,吐字清晰,还能用肢体语言配合歌唱,打动观众的心。

观众听完了一首,接着呼喊:“再来一个……”

穆凡清也不客气,接着来了一个《阿莲》。

这下子火起来了,不但是这一场的观众,连这些三国的人组成的歌舞团也起哄了起来,他们也喊着:“再来一个。”

袁康看了也高兴,这个好苗子是他推荐的,可是不带任何水分的,歌舞团的人能不能看得上穆凡清,也不必看他的面子。自己出去办事的功夫,穆凡清的歌声就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可,实在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看到了袁康回来了,大华悄悄问:“袁大人,你这是从哪里找来的人,是白巾国的吗?”

在大华的认知里面,除了白巾国丹华的班子里面有这样的人才,其它地方就不可能有。

“那里啊,这个穆凡清是纯国产的,哈哈,他是我在万家镇发现的好苗子,他昨天领着几个人去了我家唱我父亲过寿的堂会了,我看了他们的堂会,慧眼识珠就发现了,你看他怎么样啊?”

“当然好了,那首阿莲,比阿福大人唱的不差啊。”

大家和观众接受了穆凡清这个男歌手,他时间不长就在京城和万家镇两地名声大噪了,可他是男人,平常不能和歌舞团成员一样在宫内过夜,只能是抓白天的时间,和这些歌舞团的人磨合。

他白天在这里,唱完了下午场就回万家镇,有时候还能和他的班子一起唱晚场的堂会。

为了方便在京城和万家镇来回跑,他购买了一台偏跨摩托车,是汽油的,来去非常方便。有挎斗,还能带人带东西。

他在京城有了名气,连万家镇的人们也渐渐的知道了。因为是宫廷歌舞团的台柱子了,把自己的班子很快就带动了起来,万家镇找她们班子唱堂会的络绎不绝。

小慧递给了马佳一张电文:对面的几个岛上发现了有人,派人去看,是不明国籍的,说的是西语或者其他语言,我们的人听不懂。

“陛下,这是分潮半岛市舶司分衙门发来的。”

马佳看了看眉头紧锁:“小慧,你再发电询问一下,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过了半天小慧来回答:“大约二十人,乘坐一大两小三只船,远处的一艘大船上还有许多人没下来。其他岛屿也发现了,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