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章 朔风劲大军至境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三章 朔风劲大军至境

簡繁轉換
作者:赵子曰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01 15:51:27 来源:源1

第三章朔风劲大军至境(第1/2页)

管城背倚巍巍嵩岳,西临滔滔黄河,地势自西向东倾斜,端的是形胜之地。虎牢关险扼东西咽喉,漕运藉济水、淮河、通济渠之便,四通八达。退可西入嵩山、伏牛山凭险据守,进则东出直面一马平川的河南腹地。此处堪称洛阳东北之门户,亦为山东诸郡西入中原之要津。

两年多前,李密、翟让曾率瓦岗义军,在此地与隋军屡番鏖战。

歼灭张须陀部的大海寺之战,如前所述,就发生在管城与虎牢之间的荥阳县境内。

并且裴仁基之降从李密,也是发生在这一带。大海寺之战后,裴仁基被杨广任为河南道讨捕大使,镇守虎牢关,防卫洛阳,然於其后不久的李密与刘长恭等的石子河一战中,仍如前所述,裴仁基受到阻击,失期未到,遂退守管城、荥阳县以西、虎牢关南、嵩山北边的百花谷。之后因惧怕被朝廷治罪,裴仁基乃听从了贾润甫的建议,接受了李密的招降,杀死了监军御史萧怀静,以虎牢关投降李密。这些且也不必赘述。

只说此番李密引军再入荥阳,一路行来,正是因了这些过往渊源,看着沿途熟悉的山川地貌,李密与、裴仁基等,无不心绪翻涌,感慨万千。

寒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卷起地上的尘土扬得人睁不开眼。

风吹动着猎猎旌旗,也吹动着深藏於心的记忆。

回首前尘,大海寺一战功成之时,义军上下何等欢腾,李密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正是经此一役,李密始得翟让允可,另立蒲山公营,独领一军。

其后奔袭夺取天下第一大仓洛口仓,威震中原,更因此被翟让等众豪杰推戴为主,正式踏上了逐鹿天下、问鼎中原的霸业之途,直至今日。然谁又能料想,当年奔袭洛口、鏖战石子河时那般果决勇锐、无往不利的大军,竟数十万众顿兵与洛阳城下,久攻不克!

局势由此渐生逆转。

不知不觉间,昔年仅是翟让帐下一小率的李善道,竟据河北、取河东,趁李密牵制隋军主力之际,悄然坐大,而今成了他李密的心腹大患!

乃至迫使他在眼看洛阳将下之时,不得不委曲求全,暂与城中隋室小朝廷解兵言和。

一幕幕往事掠过心头。

李密既想不通洛阳坚城何以久攻不下,心中更充满了“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喟叹与不甘。若非自己牵制、消灭了隋军在山东、河东的主力,一个小小李善道,何来今日之势?

凛冽寒风吹动他的须发,却吹不散那满腔的郁结与傲气。

然转念一想,也罢!李密很快就定了定神。今日虽暂屈於洛阳小朝廷,稍损名望,然毕竟亲提大军已至管城。凭己之谋略,仗麾下之众,李善道又能如何?将其歼灭,或许非旦夕可成之业,——其於今在山东、河东布局初成,此战或需耗时,但最终胜券,他自信必握己手!

犹记大海寺战前,自己亲率精锐,与李善道及其部共伏林中。彼时李善道言行举止,李密记忆犹新。确得承认,此人有几分不同寻常处,然终究出身寒微,谋略能有多少?若非自己运筹帷幄、身先士卒,何来大海寺之捷?何来瓦岗声威大振、四方豪杰景从?

论及名望,李善道更是远不及己!

待至管城,与郑颋、孟让、贾润甫等议定方略,李密暗下决心,至多三个月内,必灭此贼!

思绪纷飞间,管城县界已在眼前。

前军裴行俨遣军吏来报,郑颋、孟让、贾润甫等人在前方道旁迎候。

李密抬眼望去,道旁的树木早就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里抖着,地上的枯草被吹得贴在冻土上,一片片荒废的田地连个脚印都没有,远处的村落静得可怕,一声犬吠都听不到,——魏、汉两军对峙,能逃的百姓已经都逃了,剩下的也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敛起繁杂的心绪,李密先是下达军令,令三军至管城城外后,择地筑营;又令分遣军吏,速召中、后军的裴仁基、徐世绩、郝孝德等大将随从自己入城议事。

接着,待从在中军的王伯当赶至,李密便打马一鞭,带上祖君彦、邴元真等谋士,在秦琼、蔡建德等扈从下,离开中军,沿着道边,驰向管城。

从正在行军的大队旁边掠过,眼前的景象格外壮观:前后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各色旗帜密密麻麻像一片树林,步兵踩着整齐的步伐往前挪,甲叶碰撞的脆响连成一片;骑兵们勒着缰绳跟在步兵两侧,战马时不时喷个响鼻,蹄子踏在冻土上“咚咚”作响。寒风里,士兵们的呼喝声、兵器的碰撞声、辎重车的轱辘声混在一起,透着一股锐不可当的气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章朔风劲大军至境(第2/2页)

李密骑在马上,迎面的北风越来越烈,志气反愈发高昂。

他心中暗忖:虽说暂时降了洛阳,对自己有点不利,显得似是出尔反尔,但李善道带着汉军主力屯在白马,摆明了要和他决战,倒也省了日后再去打河北的麻烦。只要把李善道灭了,不光山东、河南能重新稳住,河北也会落到自己手里,到时候回师洛阳,一鼓作气就能把洛阳攻下来;等洛阳到手,中原平定了,再进兵关中,李渊也不足为虑了!

不多时,已至管城县界。

道旁数十文武躬身迎候。

为首数人,文官袍服整肃,武将盔甲鲜明,正是郑颋、孟让、贾润甫等。

贾润甫和孟让都是接到李密的檄令后,刚从雍丘、宛丘的前线赶回来的。众人等见李密前呼后拥,驰马而至,忙趋前拜迎。

李密没有下马,只简短地令道:“不必多礼,先入城商议军事。”

比之一两个月前奉命来管城安抚东南局势时,郑颋明显清减了许多,眼窝深陷,黑眼圈浓重,面容疲惫,显是夙夜操劳所致。然其衣冠依旧一丝不苟,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保持着贵族的体面。孟让、贾润甫则俱风尘仆仆,战袍染尘,面带倦色,一望便知是刚从战火前沿归来。

众人齐声领命,或登车,或上马,簇拥李密往管城而去。

郑颋、贾润甫乘车,不便途中与李密交谈。

孟让骑着马,紧从李密马后,几次想偷觑李密神色,奈何李密坐骑领先半头,难以看清面目。

却这孟让自闻李密将到管城之后,心里就颇为忐忑。

他率部到淮阳已旬月,虽说房献伯、白社、周君德、杨仲达、杨士林、田瓒等,还有朱粲部遣以北上的部曲,都归他节制,论兵马委实不少,加上他带来的本部精锐,号称十万,实亦四五万人,比高延霸的万余步骑占绝对优势,可这些天和高延霸交手,他一点便宜都没占到。

自其统制诸部,进至宛丘,高延霸就北走,退到了太康据守。

孟让领着各部试过攻城,结果不仅没攻下来,反被高延霸部的车骑将军成公浑、骠骑将军任恶头夜袭反击,攻陷了朱粲部营,导致其它营寨的士兵夜里恐慌自乱,损失不小,最后只能撤回到宛丘。自此以后,要么是孟让派兵去骚扰太康,要么是高延霸派兵出来袭击,大仗没再打,小战不断。可孟让手下的兵马虽多,却各怀心思,加上朱粲营被攻陷的事吓住了众人,除了他自己的本部和张善相的部队,其他各营都不肯拼命。由乃十几次小战下来,他空有比高延霸多四五倍的兵力,反倒败多胜少。就在前两天,他还新又败了一阵,折损数百将士。

犹豫了半天,见李密只顾着往前赶路,终究没敢直接跟他说话,遂就放慢马速,和后面的王伯当并排走,开口说道:“伯当兄,尊兄本来是要和俺一起来管城的。可高延霸这鸟厮,这两天频频出来骚扰,为防有变故,他留在了宛丘,替俺坐镇。”他说的“尊兄”,是王伯当的庶兄王要汉。离开洛口,来淮阳时,王要汉从在军中,与时德睿为其副将。

王伯当点了点头,答道:“路上已接俺阿兄书信,高延霸近日猖獗之事,俺与明公俱已知晓。”

他看出孟让忧惧责罚,便笑了笑,带着抚慰的语气,又说道,“公初至淮阳,即解宛丘之围,捷报传至时,明公甚为欣慰。然则……”话至此处,他略作停顿,目光越过行在前头的李密,和扈从其侧的秦琼等,投向已不甚远的管城县城,城墙巍峨,旗帜招摇,遥见兵士巡逻城上。

“然则?”孟让等了稍顷,不见他再说话,赔笑问道。

王伯当收回了视线,仍是面带微笑,温声说道:“然则高延霸这鸟厮,不过李善道一奴耳,却这般骄狂於淮阳,是可忍,孰不可忍!故此明公已经决定,待我大军到了管城,议定进战之略,就用兵设计,先将高延霸这厮歼灭!却公且只管安心,毋需忧虑。”

孟让听了这话,微微一楞,说道:“先歼高延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