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烽烟四起:逐鹿天下 > 第八十七章 称王一事

烽烟四起:逐鹿天下 第八十七章 称王一事

簡繁轉換
作者:常太禹0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8 01:01:5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八十七章称王一事(第1/2页)

伪宋亡国,张邺等于拥有了原宋国的八州三十二郡,分别是胥州、秦州、平州、宁州、交州、光州、并州、雍州。

总兵力也达到了五十万。

原本宋王廷搞了全民皆兵,投降张邺的宋兵达到了五十万。

再加上张邺原本就有三十五的兵力,拢共应该有八十五万兵。

但这样的全民皆兵,不得人心。既然张邺收复了八州三十二郡,定然不会保留全民皆兵。

他解散了部分士兵,保证每家每户都有足够的丁壮在家,好安心从事农耕。

这才保留了五十万的常规兵力。

现在鹿中已经在手,这里的意义非凡。

要知道,鹿中这个城池一直来是荆国的京都所在。

它是原来荆国人的京师,是荆国的地标,也是全荆人的精神所在。

既然鹿中在手,那么大荆虎师自然更加要名正言顺。

京城鹿中,王廷宫所。

这里原本是荆国的王宫,后来宋世基建立宋国,鸠占鹊巢,自然也霸占为宋国的王宫。

金銮殿内,张邺直接坐在了龙椅旁的龙梯台阶上。

一众文臣武将也都意气风发地陆续进殿。

白远、郭达、肖导成、陈实、公孙知、严延、范如意等武官系列,他们最先到场,吴罗刚因为在鸭儿关抵御雁国大军,并未到场。

看到王宫气派非凡,雕龙画凤,金碧辉煌,王宫的每一砖一瓦都透露出帝王的威严与奢华。

这些曾经出身底层的武将们,何曾见过这般建筑?

他们见到张邺元帅坐在上面台阶上,虽然有些奇怪,但都只是打完招呼,便由这宫里的管事太监安排站立的位置了。

接着后续进来是白驹异、李轩等文官体系,当然还有些原宋廷部分投诚的文官。

白驹异一张老脸,显得颇为容光焕发,花白的胡须似乎特意修剪过。

他曾官至州府,也来过京师,进过王廷。

只是没想到,今天他以一个文官之首的身份,再次出现在这里。

此时,他已经彻底忘记了自己是南家家臣的身份,他只知道自己是大荆的文官之首,是张邺的第一文臣。

那是什么?那是丞相?三公之首。

见到张邺坐在龙椅之下,白驹异竟然一反常态地道:“张元帅,有椅子不坐,何以坐在台阶?”

他这话一问,武将们也只是单纯地想‘对啊,咋不坐主位椅子’,而文臣们却是一片激动,都明白这是让张元帅称王呢。

张邺也知道白驹异的意思。

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暂时不能做。

毕竟前世的历史,都有教训。

局势不稳的情况下,着急称帝称王的,都会被先砍掉的。

他还没来得及回答,便有一声不合群的话。

“元帅,不可”

说话的人是前宋的仆射王相如,他并未跟随宋世基逃走,这才作为降官之一。

“哼,有何不可?”白驹异老脸一横,道“原荆国晋氏一族已经被宋世基屠杀殆尽了,此时荆国王位理应由张元帅继位,如此才能顺应民意。”

这一观点在文官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八十七章称王一事(第2/2页)

毕竟,张元帅如今手握重兵,收复了八州三十二郡,其威望和势力已然无人能及。

若他能继位为王,无疑将为大荆国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白老所言极是。”李轩也附和道,“张元帅英勇无敌,仁德兼备,正是我们大荆国所需的明君。若他能继位,定能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

然而,王相如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作为前宋的仆射,深知政权更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在他看来,张邺虽然功绩卓著,但此时贸然称王,确实存在诸多风险。

“诸位且慢。”王相如站了出来,言辞恳切地说道,“下官理解大家的心情,也认可张元帅的能力和贡献。但称王一事,非同小可,必须慎之又慎。”

众人闻言,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他们不解地看着王相如,等待他的进一步解释。

“张元帅固然有功于国家,但如今天下局势尚未明朗。”

王相如继续说道,“伪南、明两国依然霸占荆国旧土,对咱们虎视眈眈,天下诸侯的态度也不甚明朗。

此时若贸然称荆王,无异于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成为众矢之的。”

白驹异听后,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反驳道:“王大人所言差矣。若不及时确立王位,恐人心涣散,国家难以长治久安。

张元帅称王,乃是众望所归,何来‘贸然’一说?”

“白老误会了下官的意思。”王相如连忙解释道,“下官并非反对张元帅称王,而是认为此时并非最佳时机。

我们应该先稳固当前八州三十二郡的局势,再谋求对外发展。而确立王位的正统性,则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那依王大人之见,我们该如何行事?”李轩问道。

“下官建议,我们应先上奏大乾王朝的夏帝,请求册封张元帅为荆国王位。”王相如缓缓说道,“如此一来,我们既能获得正统之名,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争。”

众人听后,纷纷陷入了沉思。

他们意识到,王相如的建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在当前的局势下,寻求大乾王朝的支持和册封,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做法。

“王大人所言不无道理。”白驹异最终开口说道,他的语气中带有一丝妥协和认同,“只是不知张元帅对此有何看法?”

众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张邺。

此时的张邺,正坐在龙椅旁的台阶上,静静地听着文官们的讨论。

“诸位所言,不无道理。”

张邺缓缓开口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稳固局势固然重要,但我认为,王相如大人的建议更为稳妥。”

听到张邺的话,文官们纷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们知道,张邺是一个明智而果断的领导者,他的决定往往能够赢得最终的胜利。

“多谢张元帅理解和支持。”王相如连忙行礼说道,“我愿亲自前往大乾王朝,为您求得册封。”

“有劳王大人了。”张邺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神色,“此事关系重大,还望王大人一路保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