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不明不清 > 第1258章 亲王驾到

不明不清 第1258章 亲王驾到

簡繁轉換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3 12:24: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但随着时间推移,当时的场景逐渐被有幸现场参与者给透露了出来。皇帝真没耍赖,黄太极输的也不冤枉。世界上确实有一支会飞的军队,它隶属于御马监四卫营。

御马监总共有两支军队,勇士营和四卫营。在万历时期大部分驻扎在城内和各地皇庄草场,人数不足万。景阳皇帝登基之后逐步掌控了军权,然后就开始扩充和改编这两支完全掌握在手中的军队。

其成员一部分来自当年的海户司和蹴鞠队,还有一部分是从陆军和海军里抽调的精兵强将,人数迅速膨胀到了近3万。

不过除了勇士营的一万人左右驻扎在京城内外,四卫营全部分散在各地,以昌平基地为最。

这个基地距离皇家火药厂不远,位于山中,看守极严,没有皇帝手谕任何人不得靠近。具体在做些什么,别说兵部,连总参谋部和陆军参谋部都不清楚,所需开销也从内帑支付,不归朝廷预算之内。

黄太极就是在这座基地里见到的天兵天将,他们每人驾着一个巨大的三角风筝由悬崖跳下,却没有跌入谷底,而是飘飘忽忽的飞了起来,绕着基地飞了好几圈才降落在指定的校场里。

是不是魔法黄太极还是能分清的,这东西看上去有点像风筝,但绝不是风筝。除了没有线牵着之外,每架前面还有个两片扇叶靠士兵踩踏机簧旋转。正是因为扇叶的旋转,大风筝才能操控自如、日行千里。

皇帝说如果风向合适,这些叫做滑翔伞的东西可以连续飞行几百里,半个时辰能从基地飞到京城,随便找个宽阔点的地方就能安全降落。

另外还有一种可乘坐三个人的更大号滑翔机,速度是滑翔伞的倍之,飞行距离也更远,只是因为正在别的地方训练,当天看不到了。

已经足够了,在看到十几架滑翔伞在天空上排着队飞行时黄太极就认输了。皇帝说的没错,再好的骑兵也没法和这玩意比速度,一个是在地上跑,一个是在天上飞,太欺负人了!

“杨尚书若是仍不放心,可以向后面车上的几位教授再打听一二。他们也是受陛下之命特意前来迎接奥兰治亲王殿下入京的,听说其中还有亲王曾经的下属,一起在军队中服过役。”

眼见车厢里的人都不说话了,气氛有些尴尬,席尔瓦眼珠一转打算把祸水东引。今天去通州府馆驿迎接的队伍里除了他们三个正式官员,还有三位皇家学院的欧洲学者。

“算啦……如果陛下有特殊叮嘱必会提前传谕,待将人送入会同馆再进宫讨旨吧。”杨嗣昌没有采纳,嘴上说得风轻云淡,面色间却有些讪讪然。

欧洲学者在皇家学院中任教已经好几年了,人数从几个变成了几十个,至今礼部派驻欧洲各国的大使手中依旧拿着皇帝钦定的名单。

只要发现目标立刻展开行动,无论说服开导还是威逼利诱,各种手段齐上阵,只要能把人弄回来就会立功受奖。

与皇帝的热衷相比,满朝文武包括军方对这些西番都不太感冒,大家全不明白为何要从欧洲寻找人才。若论学富五车,翰林院里有的是,再加上以新学教授的皇家学院难道还不够用的吗?

但接下来的发展就无法视而不见了,欧洲学者们不光有媲美四品官员的待遇,还慢慢开始涉足大明朝廷的日常工作了。从户部、兵部到建设部、工业部、化工部,连很多事关军方的绝密项目都获批参与了。

这下难免令一些人心里感到悲切,合算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呗,放着好端端的博学大儒不理不睬,反倒弄来一群番邦委以重任。

做为礼部尚书,杨嗣昌有工作便利接触到更多外国人和事情,大概知道皇帝的用意,也部分认同。但心里照样不太舒服,更不愿意去主动结交那些欧洲学者。

正阳门外东江米巷,南会同馆。做为接待南洋和西洋各国使节的主要场所,这些年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赶上重要节日,各国来朝的使节能多到住不下,只好让随从们去租住附近的民房。

京城百姓倒是没那么多禁忌,附近的很多人家发现了商机,马上修缮自家院落,大多都是单独革出半个院子,专门短期租给入京使节的随从居住,买卖很是不错。

而居住的外国人多了,又带来了另外一些赚钱的机会,比如开办外国风味的餐馆,替外国人采买货物。

十几年下来,本来并不热闹的东江米巷完全换了模样,沿街的买卖家鳞次栉比,除了常驻会同馆的外国人光顾,还有一些好奇心比较重的本地人也喜欢来逛逛,买不买的看个新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华门外的北会同馆,由于漠北各族相继内附,不再有使节派驻,偌大的建筑物里只剩下日本、朝鲜、哈萨克、布哈拉和俄国有使节常驻,平日里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整条街冷冷清清的。

不过这几日有些反常,时常会有马车停在侧门外,向院里搬运家具和生活用品。车身上漆着礼部字样,应该是在打扫整理准备迎接客人。

能让礼部如此大举出动的客人来头自然不会小,可怎么想也想不出北边有哪个国家的君主配得上如此排场,除非一下子来好几个。

这不没过几天答案就揭晓了,随着一大串马车依次停在大门口,客人终于露出了真容。其中两个是大个子,年纪五十左右,消瘦的脸庞配上绿油油的眼珠子,再加上卷曲的橘色毛发,标准的欧洲人长相,还是红毛番。

跟他们在一起的是个小个子,年纪相仿,胡子挺浓密但头顶光秃秃,大冬天的也不知道戴帽子,一下车就让北风给吹抽抽了。

后面的马车里又依次下来好几位欧洲人,但都有个共同特点,身上穿的衣服与大明人差不多,显然不像前面三个初来乍到,应该在大明生活过不少日子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