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四十三章 欢喜过头了?

清妖 第四十三章 欢喜过头了?

簡繁轉換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0 01:05: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三章欢喜过头了?(第1/2页)

国子监是明清的最高学府,比后世的清北还要厉害的所在,监生就是在这个最高学府读书的学生。

监生里有举人做监生的举监,也有秀才做监生的贡监,凭借父辈恩荫做监生的荫监(恩监),以及捐纳钱粟成为监生的例监(民生)。

明朝时入监较为严格,贡监这一块规定每年府、州、县学贡生名额只有一人,还得经翰林考试经、书义各一道,判语一条,优秀者方能入监读书。一经成为贡生就不再受地方儒学管教,俗称“出贡”。

贡生三年学习期满后由吏部主持选拔考试,合格者进入铨选程序,多被任命为地方的八品或九品官。

也就是说贡生相当于优中选优,破格保送,使得学业出色的秀才直接绕过乡试、会试便能当官。

虽然起步低,却被视为正途出身,出色者不乏能做到四五品甚至更高的。

这也是科举取仕的一种补充手段。

毕竟,科举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都是三年一考,每次录取的举人、进士名额有限,根本无法保障整个国家的“用官荒”,如此就必须大量录用监生以弥补地方基层官吏短缺。

到了清朝开国之初,由于地方大量缺官原因,贡生可直接被任命为正五品的同知、从七品的州判、正八品的县丞、正九品的主簿等佐贰官。

雍正以后才开始降低贡生任职品级,大多用为地方管儒学的教谕、训导等职。

乾隆登基后,又细化了贡生任用规定,优贡生考试一等的同知、二等者州判、三等者以县丞选用。

恩监、荫监列一等者以主簿、二等者以吏目选用。

如果是愿意就任教职者,听其自便。

不管是举监、贡监、荫监皆被视为正途出身,和科举考上来的官员待遇等同,独花钱买的例监被看作异途出身。

这类例监生倍受歧视很难被选中为官,选中了也多发往地方做吏,不像贡生能从九品官做起。

除非这个例监生特别优秀,又或有特别的大腿可抱。

如雍正朝的直隶总督李卫就是例监出身,但他命好抱了尚在潜宅的雍正大腿这才飞黄腾达,位列封疆。

其余如田文镜者,都是地方本就优秀的生员入的贡监,能力出众自引得上司垂青。

说白了,监生就是做官的基本条件,类似衙门的书办必须是童生出身。

道理也很浅白,连个小学生都不是怎么做官?

大清朝再缺钱,也不能让一个文盲成为帝国的正式官员啊。

扬州知府交待下属甘泉县给赵安办的监生名额就是例监,捐纳文银一百六十两即可,且不用去国子监上学,属于官府层面的“保监”。

相当于扬州知府向朝廷奏报境内有个不错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耽误了科举,希望朝廷能破例给这个学生一个为大清效力的机会。

不是府尊大人不想给赵安办一个正途出身的贡监,实是贡监名额府里和县里都只有一个,扬州又是盐商聚集所在,那名额早就被盐商子弟内定了。

强行把盐商子弟摘除硬让赵安上,得罪的人那就太多了,弄不好就会引来“相关方面”的特别审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三章欢喜过头了?(第2/2页)

与其自找麻烦,不如直接走例监一途,虽说例监前程有限,但总好过无法为官吧。

府尊大人明显是爱才惜才的,当然,他也是有私心的。

同县尊通过解决编制把人留下一样,府尊也是希望给个晋身阶梯将人永远“圈”在自己身边。

走到哪带到哪,跟当年的两江总督陈辉祖一样把个能力出众的师爷永远养着。

如果赵安已经四五十岁,知府大人倒也不必如此费尽心机,直接高薪雇佣就行。

问题赵安才二十一岁,年轻人嘛哪个不希望有个好前程。

所以知府大人就得格外安排一下。

知府出面,县令主办,捐监小事一桩。

而且捐监对学籍的要求并不严格,别说同一个府了,就是不同省份都可以捐。

只要有钱就行。

何况赵安老家兴化和甘泉同属扬州府,这就更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只需将赵安在兴化的学籍档案调到甘泉走个过程,府里盖章批准上报国子监就行。

“府台大人和本县都是爱材惜材的,你尚年轻有了监生头衔今后便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

县尊大人这话说的有点言不由衷,因为府尊大人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只要这个监生办下来,那眼前这个自己破格任用的年轻人恐怕立马就要被府尊正式要走,从此山高水远喽。

再是舍不得,也只能照府尊的意思办。

官大一级压死人可不是说说的。

今年县尊大人的风评全靠府尊大人呢。

赵安这边可以用受宠若惊来形容,尤其是县尊大人说他有了监生头衔就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

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么!

激动伴随着激动,“扑通”就给县尊大人跪下了,二话没说先来三个响头,继而以泣声道:“县尊如此抬爱学生,学生无以为报,唯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感激再感激。

县尊大人瞧着这态度心中不免也是好些,倒也希望眼前这位年轻人能出人头地,毕竟其被府尊欣赏扶持,将来纵是不能升任县令,县丞、主薄却是能的。

官场上讲的就是不结仇,多示恩,况自己对这小子确有提携大恩,真出息了首先感谢的也是他县尊大人。

格局打开,欢声笑语便来了。

一番鼓励夸奖后,县尊大人说正事了:“府里对你很是看重,本县这边自不能耽误你前程,明日就派人到兴化县学调你的学单,本县这边吩咐教谕为你办理相关手续报送府里就行,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国子监那边就能给你报备。”

顿了顿,特别说明道:“对了,捐监所需花费你不用担心,县里替你垫了。”

说完,抬头看向赵安,似在说小伙子可满意?

旋即有些意外,面前的年轻人怎么就跟六月里生场大病似的,不仅面黄额白,整个人也好像烧的慌在那微微抖动。

这是欢喜过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