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六十三章 桑塔纳也不派一辆

清妖 第六十三章 桑塔纳也不派一辆

簡繁轉換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0 01:05: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三章桑塔纳也不派一辆(第1/2页)

东台县学几天后要举行县试,即童生试。

也是读书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场重要考试,县试通过后还要参加府试和院试,三场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就能正式取得生员(秀才)资格,进入府、州、县的儒学(公办)学习,并享有一定的特权。

如见官无须下跪,免除部分徭役,遇公事可禀知县等。

县试的主要考试内容就是八股文、试帖诗、经论、策论等,这些赵安都是不会的,所以不明白为什么府学要他去东台监考。

但很快就明白为什么了。

因为监考是个苦差事,除了当地县学请个招待饭,什么油水都没有。

原因是县试的主考官是当地知县,副考官是当地教谕,也就是说油水是属于这二位的。

赵安作为府里下来的监考老师在县试中完全没有发言权,就跟赵安前世中学期末考试时,县教育局会派人过来巡查考场,但无法干涉考试进程以及名次一个道理。

纯粹走个形式。

再深层次一点理解,就是品级不够。

你一个从九品的学官难道还能从正七品的县令、正八品的教谕手中夺食不成?

强龙不压地头蛇,况只是条蚯蚓。

客气点叫你声赵学官,不客气的哪凉快呆哪边去。

谁让从九品的学录这辈子能触摸到的天花板就是正八品。

没油水,东台县又离扬州远的很,一来一回少说都要半个月,谁愿意去?

作为府重点中学,哪位学官手头不是一堆事。

你推他推的。

搞的校长江教授找了好一圈也没人肯去,最后在马学正的提醒下,这苦差事自然落在无事可做的赵学录头上了。

闲着也是闲着,出趟公差好歹也算官费旅游不是?

寻思自个在府学呆的也是无聊,赵安也想出去走走,便爽快接下监考的差事,一边从马学正手中接过监考老师的相关凭证,一边随口问道:“大人,下官是坐府学公车去么?”

马学正头也不抬便道:“府学公车数量有限不能给你派,你可雇辆骡车去东台,回头把车钱报我这里便行。”

嗯?

赵安讪讪,这是真不把他这个从九品的学录当官看啊。

怎么着他也算是个副镇长级别,出差不能配奥迪坐考斯特就算了,桑塔纳怎么着也得弄一辆吧,桑塔纳没有依维柯也行啊,结果可好竟得自个坐公交去长途汽车站买票...

这干部当的忒是憋屈。

难怪老吴头死活不肯去国子监教书,看来教职在官场上真不被待见。

没公车就没公车吧,总得派两人跟他去吧。

大小也是个从九品,不比吏员高个级别。

结果府学根本不给他配备随员,一个人去,一个人回。

不是马学正不给派,而是教职系统除了主管的教授、教谕、学正出行有随员跟从以显教官“体面”外,其余人出行都是不配随员的。

说白了必须正八品以上的教官才能配秘书、司机、保安。

赵安不够格。

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收拾东西前往东台县学监考。

说是收拾东西,也没什么东西可收拾,就两套换洗衣服。

“我这次去东台可能得半个月,你跟小小在家自个多照顾自个,有什么麻烦事或困难事就去找县学的宋教谕,想吃什么就去买,不想做饭就去下馆子,别舍不得钱...”

虽说是接的人赵有禄盘,但赵安对春兰小娘子并无歧视,心中也没什么疙瘩好想,毕竟他现在顶的是人丈夫的名,需要对方的完全配合。

何况都有了几次夫妻生活,说不定这会小娘子肚中已有火花绽放,孩子生下来,两人不是夫妻也是夫妻了。

故而赵安是以平常心看待罗春兰这个便宜老婆的。

想了想,又给小娘子留下五两碎银子。

小娘子没说话,只是抱起女儿低声道:“那我送送你。”

“嗯。”

赵安点了点头,将小娘子给他打好的包裹往肩上一搭推门而出。

说是送送,哪能真让娘儿俩送多远,也就送到官学门口赵安便叫春兰母女回了,之后伸手叫住一辆骡车,直接询问车夫送他去东台县要多少钱。

“小哥要去东台?”

车夫又惊又喜,惊的是扬州城到东台县少说也得三百来里,单程去的话起码要五天。

喜的自是撞上大客户包车了,包车价可比路上拉客贵的多,因为不仅要算车夫的吃喝费用,也得算骡子的吃喝费用。

距离越远,车价越高。

最终赵安是以二两同车夫敲定的包车价,蛮高的价格了,正常情况下车夫在城里拉五天活最多三四百文。

这足足翻了有五倍。

定下来后,车夫没急着出发,而是带着赵安回家跟婆娘说了下,又取了几件衣服路上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三章桑塔纳也不派一辆(第2/2页)

车夫妻子听说丈夫要出远途,有点担心特意出来看了下赵安,见赵安不像是坏人,丈夫又说人家是去东台县学的读书人,便也放下心来。

城里现在有坏人专门骗车夫跑远途半道抢钱的,甚至还有杀人卖车的。

出城之后,车夫一路和赵安有说有笑的,挺能解乏。

车夫姓张,家中排行老二,所以让赵安管他叫张二哥。

从张二哥这个“出租车”司机口中赵安了解到他要去的东台县离大海很近,因此境内主要经济活动就是煮盐,沿此县一直往北长达数百里的滩涂就是有名的两淮盐场分布区,每年产出销售的盐多达数百万吨,不知造就了多少盐商巨富。

可惜心动归心动,却是无法从盐业当中分杯羹,因为盐商本就是官商勾结的“巨物”,有的盐商子弟更是在朝中做大官的,于地方势力庞大的让人难以想象,因而想从盐商口中挖出食来简直就是做梦。

当日,赵安和张二哥是住在一处名为丁家河的小镇上的,请张二哥吃了晚饭后赵安便睡觉了。

第二天继续赶路,先前还好好的,中午时突然下起大雨来,电闪雷鸣的根本无法赶车,二人只好在一户村民家中避了半天雨。

再等出发时,那路就不好走了。

这年头除了府与府之间的官道是按最高水平修的,府县之间的官道就修的参差不齐,不少地方的路一到下雨天就成了典型的“水泥路”。

除了一些地段由附近的财主善人特意用条砖、石子铺设夯实外,其余地段都是好天扬灰、雨天积水陷车的烂泥路。

对此,赵安见怪不怪,因为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的道路才算彻底平整化,在此之前烂泥路才是乡间的常见路。

这场暴雨就导致前方十几里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骡车走在上面不仅打滑,一些地段甚至还要人下来推,不然车轮陷在烂泥里上不来。

赵安倒不介意下来推车,脏就脏些吧。

张二哥一边在前边拉骡子,一边不停埋怨,不是埋怨官府不把路修好,而是埋怨住在这边的老爷们舍不得花钱修路。

这也侧面反映一个事实,那就是乡野间的道路多是地方士绅负责修筑维护,除了县太爷是个真心为民办事的好官,要不然指着县里拨款修路很难。

等两人好不容易将骡车推出烂泥地段,左侧河中突然驶来几条小船,上面盖的严严实实,船头还有看着就不好惹的大汉。

见到岸上的赵安二人,坐在头船上的大汉还警惕的看了他们几眼,确认只是路人方才将视线收回,聚精会神看着前方的河道。

紧随其后的几条船无一不是如此。

见状,赵安不由好奇低声问张二哥:“这些人是干什么的?”

“走私盐的,小哥别看他们。”

张二哥明显有些紧张,牵着四条腿都是泥巴的骡子往前又走了段,方让赵安坐上车。

上车后的赵安很是疑惑:“朝廷不是对私盐查禁的很么,怎么这私盐贩子大白天就敢贩私盐的?”

“也不能叫他们是私盐贩子,这帮人只不过没能占窝,所以就偷偷摸摸的往外贩。”

说话间,张二哥也跳上骡车。

赵安不太懂占窝什么意思,前边的张二哥知道些便跟他解释了下。

大意就是负责销售的盐商通过官府预订了制盐灶户的盐,但给出的价格很低,因此灶户便想办法偷偷“余盐”。

余盐卖给谁呢?

就是没能通过官府预订灶盐的那些贩子。

“原来如此,”

赵安点了点头,他知道盐铁都是专卖机制,能够发家致富的盐商与官府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而盐又是暴利,自然会有人想尽办法从中插一脚。

这类人统称就是私盐贩子,出过的名人有黄巢、张士诚。

“这么说来,灶户手中的余盐应该很多。”

“谁不想多挣点钱?灶户们也就是没有途径把盐运出来卖,要有的话哪有盐商什么事。”

赵安“嗯”了一声:“张二哥,是不是把盐运出来就能挣大钱?”

听了这话,张二哥不由回头看了眼赵安,笑道:“你别看刚才过去的就几条船,转手一卖少说都有大几百两呢,不过那帮人可都是亡命徒,要钱不要命的主...小哥你是读书人就不要胡思乱想了。”

赵安听后也笑了笑,之后便没再说什么,只心中隐隐有了点想法。

亡命徒和船,似乎他都能搞定。

因为他是青帮的“小老大”。

若能搞定产盐的灶户,完全有可能搭起一条走私盐的销售渠道出来。

都是钱啊。

想要当官,没钱怎么能行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