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三章 真的也能办

清妖 第三章 真的也能办

簡繁轉換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0 01:05: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章真的也能办(第1/2页)

证件这东西,从来不是阻挠人上进的必须条件。

因为,可以灵活办理。

有,给你;没有,咱就办一个嘛。

税务局要学历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这一点无可厚非,赵安也充分理解,不过学历他是真没有,但过于超前的理念让他决定办一个。

不管真假,是证就行。

这年头学历又没有联网一说,就不信他甘泉县的税务局能核出隔壁兴化县某乡镇的小学毕业证真假。

真这么厉害,赵安就认栽。

办假证这个行业可不是赵安前世突然出现的技能口,而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专业,扬州这里又是天下最繁华之地,办假证的需求肯定很大,如此,假证贩子必定多如牛毛。

再者,赵安觉得自己只是办个童生的执照,属于假证当中最低端最便宜的那种,也是最不显眼的那种,属于绝对的万无一失。

试问,有几个正常人吃饱了去看人小学毕业证的真假呢?

敢想就敢干。

眼面前的麻烦是表叔王德发一听表侄是个童生,就欢喜的让表侄明儿一早便拿着童生执照跟他去司里见丁大使,趁司里缺人手这当口赶紧把事定了,免得夜长梦多。

至于如何打点丁大使,同僚之间的应酬,人表叔只字不提,一副你不用担心的样子。

两世为人的赵安心中肯定是有数的,对这位自个压根不曾见过的表大爷也是心生敬佩,觉得很是亲近。

做亲戚做到这份上,王德发这人真叫人挑不出半点不是。

不过明天是没法跟王德发去税课司的,因为证没办呢。

为免露馅,只好说来时没想到这事,所以童生执照留在了家里。

王德发听后有些遗憾却没多想,毕竟表侄也是头次出门谋生,表哥大荣又死的早,方方面面没人提醒年轻人是容易疏忽。

想了想,道:“你明天回家把执照带来,我这边先给丁大使打个招呼,你表叔我在司里也当了快三十年差,上上下下一些薄面还是有的...”

许是多喝了些,王德发明显有了些酒意,想着明儿还要上值便让妻子给表侄收拾间屋子,絮叨了几句便去睡了。

兴化离扬州城不远,坐车(船)来回的话也就一两天功夫,便是靠两条腿走三天也能到。

赵安住的屋子是王家的西厢房,夜里却是辗转难眠,喜忧参半。

喜的自是王德发这个表叔能帮他安排一个“编制”,解决他的饭碗问题。

忧的则是不知道办个童生执照要多少钱,他身上拢共就剩几个铜子,这要是价格高的话就没法办。

翻来覆去的渐渐也是睡了,也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听见外面有动静,隐约好像听见王德发跟妻子嘱咐了几句,之后便是传来院门开合声。

应是表叔上班去了。

早饭大概率要么在街上吃,要么“单位”有供应。

躺了会,赵安也起了床,刚出屋就见表大妈马氏端了一盆粥摆在正屋的八仙桌上,桌上还有几个咸鸭蛋、一碟咸菜外加两根油条。

“小安醒了啊,先洗把脸,用你大爷的毛巾,洗完吃早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章真的也能办(第2/2页)

马氏是个典型的家庭妇人,话不多,手脚却勤快,屋子收拾的很干净。

“嗯哪!”

赵安忙去洗脸,等洗完脸马氏便让他吃早饭,待赵安吃完马氏回到东厢房从床头摸了个小荷包来到赵安面前,随后将荷包里的几十枚铜子和几颗约摸三五钱重的碎银子倒在了桌上。

“你大爷说他几十年没去过兴化了,这些钱给你在路上用,多余的你替你大爷买些纸钱香烛祭拜下你奶和你爹...收下吧,这是你表大爷的意思,你要不收我没法跟你大爷交待。”

说完,马氏坐下喝粥。

赵安没有矫情,默默将钱收下,跟马氏说等会就回家。

马氏也没说什么,只让赵安路上小心些,把钱看紧些,千万别叫贼偷了去。

赵安一一答应,随口问了句:“大妈,你们外面这巷子是不是出过啥事,昨天我来时人家怎么说这巷子平时没人敢来的?”

听了这话,马氏犹豫了下,道:“我也不太清楚,只听你大爷说一百年前巷子里死过人,听说尸体堆的比房顶还高,怪吓人的。”

“什么时候的事?”

说话间赵安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将马氏给的钱揣进了怀中。

“说是史公守扬州那会的事。”

马氏上了年纪,粥喝的很慢,不像赵安一口就是半碗。

“噢。”

赵安没再多问,他大抵知道怎么回事了。

无须再问,肯定是扬州十日那会的事。

因急着办假学历,便跟马氏告辞,出了巷子直接往繁华地方跑,结果在扬州城转了半天,硬是没看到墙角拐弯处贴的小广告,也不知道到底找谁才能办证。

人生地不熟的一时倒是没了头绪,心头一片乱麻。

仔细一想,自己可能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前世办假证的多如牛毛,便以为这个时代同样如此。

却是忽视时代的不同,前世办假证最多算治安问题,这年头办假证弄不好要杀头。

利润和风险不成正比,又哪来多如牛毛的假证贩子。

就是有,肯定也是高端局,隐藏的极深那种。

办不了证,怎么上班?

愁眉苦脸,漫无目的间也不知怎么就走到一所学校门口。

准确说,是甘泉县下属的一所社学。

古代的学校除了朝廷直属的国子监官学外,于地方设有社学和义学。

社学是官办,义学则是民办或半官办,都是为了培养人才的学校,教材以四书五经为主。

义学一般由当地有名望的士绅负责,社学则由官府直接管理,但不管社学还是义学统归县里教谕管,乡镇社学的具体负责者则是县里派下去的学官。

也就是校长。

望着进进出出的稚嫩学童,再看看里面几个正谈笑风生的教书先生,赵安想到什么,不由摸了摸怀中王德发两口子给的盘缠,心下有了主意。

既然办不了假证,那就办个真的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