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6章 使清官不如使贪吏

清妖 第6章 使清官不如使贪吏

簡繁轉換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6 02:13:13 来源:源1

第6章使清官不如使贪吏(第1/2页)

整个安徽粮食系统在编人员不过百,实际做事的却有几千人,这几千人哪个手脚干净?

就是那替粮库装卸搬运的苦力、看粮的库兵还私下偷米呢,况手中有权的官吏。

自古守着金山不盗者能有几个?

大家都盗你不盗,又如何能在单位安身立命?

真清廉者,早被同僚给排挤走了!

所以,整个安徽粮食系统其实从上到下都烂到根了。

抓了一个程大德,还有千千万万个程大德,如此,有屁用?

还不如默认亏空,保持现状,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话听着是威胁道台大人,实际程大德只是讲了个事实而已。

赵安真要在粮食系统全力反贪,打造所谓廉洁衙门,要求自己清廉同时也要求整个体系都清廉,那么结果可能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反而极大概率会因强力反腐把自个官给弄丢了。

因为,没有下面人配合,你这个道台大人拿什么完成朝廷的各项考核任务?

每年上百万石漕粮转运,你道台大人自个扛不成?

不管哪个衙门实际办事的都是下面小吏,这些小吏通过技术性垄断把持衙门上上下下所有运转业务,没有小吏帮着办事,甭管什么大人都是玩不转的。

小吏也好,普通工作人员也好,临时工也好,半夜三更起来拉磨图的是什么?

钱财二字。

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

抱起团来与你这四品道台针锋相对,你又能如何?

前几年江苏某知县欲查亏空,书吏连夜焚毁账册,之后集体反诬县令治县无方,结果这位知县因治县无方被罢官。

陕西有个按察使是满洲旗员出身,因不通律例判牍皆出师爷之手,后师爷受贿篡改案卷事败,该按察使以“昏聩失察”革职。

广西、云南那边有巡检、典史与知县不和暗中纵容盗匪,导致县令因剿匪不力去职。

总之,不管你官当的有多大,下面属吏不跟你一条心,就有的是办法坑你这个领导。

真以为当了厅长就能为所欲为?

花花轿子得众人抬,没了众人,你这轿子连门都出不去。

“恕卑职直言,朝廷要的是漕粮,倘有延误则西北缺饷,八旗缺米,嗷嗷待哺之下,大人如何同朝廷解释?卑职知大人清廉不假,但大人若不能按期解运漕粮,于朝廷眼中,大人这清官跟蠹虫有什么区别?”

程大德的话听的赵安有点振聋发聩。

说的还挺他妈有道理,我这反腐再厉害,工作完不成有鸟用!

督粮才是他这个道员的本职工作,反腐只是业余爱好,为了这个业余爱好把本职工作给耽搁了,你不下台谁下台?

不禁陷入沉思。

略感棘手,一方面是要打造清官人设自保,免得被嘉庆班主任一刀切了;一方面又必须承认现实根本不可能把安徽粮食系统的**肃清,真要大力整顿,多半就会被下面的人联手给架空。

令不出集贤街!

甚至都不出办公室。

真到那份,难道要他跟老太爷报告说奴才无能,搞不定下面人么?

但凡想要在官场上混下去,哪怕是事实也是打死不能上报的。

报上去,就是自绝仕途。

见状,郑通判也适时进言:“朝廷向来以事功论优劣,州县钱粮、河工赈济,皆需实绩。世宗朝李卫督浙,虽纳门包、收冰敬,然海塘坚固,商路畅通,此所谓浊而能润。”

言下之意粮道系统**是事实,但只要下面这帮人能帮道台大人把事做了,大人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廉洁当然要讲,但也就限于讲讲,抓抓小的,千万不能当真搞的满城风雨,上上下下怨声载道,那样对大人今后开展工作可是相当不利的。

须知再有三个月就要转运漕粮了,到时下面人真摊手不干,大人您这官还能当下去?

弄不好连脑袋都能被朝廷摘了去。

误了漕期那可是死罪!

赵安眉头微皱,知道这位郑通判屁股肯定不干净,弄不好就是眼前这个科级库大使的保护伞。

少了的十万石粮食一半进了前任腰包,余下的一半哪去了?

必定是上下联手分了!

作为粮道衙门仅次于道台大人的二把手,郑通判的银行存款怕是能有好几万两。

按他原先想法先把下面的苍蝇拍死,再把上面的老虎干掉,这样单位内部即便还有问题也不大,能经得住朱珪的查。

另外还能通过反贪把这帮家伙的非法收入缴出来,额外增加一笔收入。

现在看来,苍蝇拍根本没法往下拍,因为下面没一个干净的!

真把手下全办了,他这个厅长也完了。

赵安的神情变化看在程大德眼中,知道有门,不禁又提醒道:“大人可知本省前任巡抚闵鹗元?又知闵大人缘何调任它处?”

“闵鹗元?”

赵安没听过这人名字,又哪里知道这位抚台大人怎么调走的。

现任抚台福崧却是熟悉的,就差哥俩好了。

“闵大人同大人一样都以清廉自居,两次考绩位居天下巡抚之最,上任江苏初始便严查属下州县钱粮亏空,结果遭全省抵制

各府县联合拒绝巡抚衙门派员清查,有的府县更是拖延递交账目,后常州知府王士棻联合六知府告闵大人苛敛虐民,朝廷便以失察属吏为由将闵大人调离江苏。”

说到这,程大德饶有深意看了眼赵安,“皇上难道不知闵大人冤枉?然明知闵大人冤枉却仍将其调离,又是为何?

卑职以为无外乎麻烦二字。

若皇上力保闵大人,则江苏府县官员七成要被查办,这得牵涉多少人?一下查办这么多官员,这江苏的事谁来办?

所以,只能将闵大人调走,否则这江苏官场就要乱成一锅粥了。”

赵安冷笑一声:“你的意思本官要不听你的,闵大人的下场就是本官的前车之鉴?”

“大人听也好,不听也好,卑职都是就事论事,只其中利弊大人怕是要三思才行,毕竟大人年纪轻轻就贵为四品道员,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若因一时糊涂做了有损仕途之事,大人日后难免后悔未听卑职所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章使清官不如使贪吏(第2/2页)

说完,程大德有意无意瞥了眼郑通判,后者眼皮微微下垂。

“本官若不三思呢?”

赵安起身走到程大德面前,微哼一声:“本官办不了别人,倒是能把你给办了。”

程大德却是不惧:“大人纵是真要查办卑职也杀不了卑职。”

“噢?”

赵安不怒反笑,“你一八品官哪来勇气说这话的?真当本官这个道台不曾杀过人吗?”

程大德竟也笑道:“大人于扬州所为卑职略有耳闻,知大人行事果断,然大人不要忘了您能交议罪银,卑职自然也能交。朝廷设立议罪银制乃是给卑职这等人一个自赎机会,大人要办,卑职认罪便是,大不了收拾东西回乡种地去。”

“.”

赵安不由再次打量五十多岁的程大德,觉得这家伙脑袋瓜子挺灵活啊。

要办此人,程序上是赵安将人拿下制成相关案卷移送安徽按察使司衙门,按察使那边定罪之后再上报刑部批准。

他这个四品道台是没有权力直接把人砍了的。

不过有议罪银这个BUG在,通常定罪都是减一等或减二等执行。

最后结果还真能跟程大德说的差不多,回家种地去。

“使功不如使过,大人真想做些实事,不如给卑职一个戴罪立功机会。卑职虽说无甚本事,却也在粮道干了快三十年,各种门道卑职再是熟悉不过,大人若有心,卑职愿受大人驱使!”

程大德这是主动给道台大人递上一个小板凳,新官上任啥也不懂的道台大人眼下最缺的就是他这种样样都懂的“蛀虫”。

没有他这种人指点,就今日双层仓的事,赵安想破脑袋也猜不出。

“大人若想做些事,此人却是用得着。”

郑通判开口了,“有此人帮忙,其它地方的伎俩根本瞒不过大人。”

赵安开口了,却是问程大德从这十万石存粮中捞了多少。

程大德竟然还真说了:“卑职所赚不过辛苦钱,一年下来不过万两左右。”

“一年万两?”

赵安怔住,自己还真是小看了这个八品科官,捞起钱来比六七品的官员还狠。

没来由想到前世有个自来水公司经理贪污上亿,换算成银子的话,这就是一二百万两。

总督巡抚捞的都没这不入流的经理贪的多。

当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偏又奇的真实,奇的可爱。

清官人设是一定要打造的,系统反贪也是要进行的,但郑通判刚才所说给了赵安一个启发,那就是他未必真要得罪所有人,只需有针对性的查办一些即可。

内部斗内部,从而确保操刀的那部分成为他赵道台的基本盘,也能让他的廉政行动有实例可以当成政绩上报。

此外被清洗掉的位置也能顺理成章用上自己人。

思索片刻,沉声对程大德道:“将你任内所犯诸事一一写出,本官或考虑给你戴罪立功机会。”

“好!”

程大德没有任何迟疑便写了,写的却均是他自个盗卖库粮的事,只字不提其他人。

仔细看过程大德的“自供状”后,赵安淡淡道:“本官不信就没有其他人与你沆瀣一气,损公肥私。”

“卑职已经事发,何苦拖累他人?与其将他人拉下马来,不如卑职一人扛了便是,将来大人万一高升它处,卑职说不定还能回来接着干。”

程大德的回答真的实在,实在的不能再实在,以致赵安都对其刮目相看。

真就是把官场智慧琢磨到家了。

对这在粮食系统干了三十年的老油条竟是英雄惜英雄了。

将手中几页供状在程大德面前晃了一晃,面无表情道:“你可知有你这份供状在,本官随时能都法办于你?”

程大德身子微躬:“大人无须吓唬卑职,大人想要的无非是卑职的把柄,左右卑职斗不过大人,不如将这把柄拱手交与大人,如此大人可放心使唤卑职,卑职也能放心供大人差遣。”

打量了眼快要入土的程大德,赵安不动声色将其供状收好,摞下一句:“七日之后你到衙门来见本官。”

言罢,负手径直离去。

留下程大德与他那吓的六神无主的老妻。

许久,缓过神来的张氏不无担心道:“这姓赵的万一翻脸再与你算账怎么办?”

“不会!”

程大德说的很坚定,“他若想办我,刚才就办了,何至于让我七天之后再去见他。”

“也是。”

张氏点了点头,知道丈夫这一关是过了,就是刚才真被吓到了,现在想起来还后怕着。

“你莫用为我担心,为夫在这粮道衙门干了三十年,什么官没见过,能安稳到今天无非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上面好什么我就给什么。”

程大德握住老妻的手,“这位赵大人好名,我就投其所好便是。”

回城途中,赵安询问郑通判:“这程大德为人甚是精明,何以一直都是库大使的?”

郑通判轻笑一声:“粮道上下,还有什么地方比一库大使更有油水?况此人捐监出身,上面没人提携又能升到哪去?”

赵安“噢”了一声没说什么,待回衙门后忽的叫住准备回值房的郑通判:“明天早上本官要看到你的自供状,否则上奏朝廷参你管库无方,失察属吏以致偷盗库粮多达十万石!”

“啊?”

郑通判愣神间,道台大人已经走远。

回到值房,韩杰修与肖思成便将今日被他们“请”到清吏司的相关人员的供状呈了过来。

三十多份,均是互相揭发的。

其中通判郑符阳被揭发最多,有十二份都指其贪污受贿。

“大人,现在看来这位郑通判才是本衙门的大贪,是否将这些供状汇总整理上报?”

“不用。”

“不用?”

韩、肖二人一头雾水,材料如此充足,大人何以不惩办这等贪官的?

“使廉吏不如使贪吏。”

望着桌上那堆交待材料,赵安若有所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