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一百零六章 生入太和,死入太庙

清妖 第一百零六章 生入太和,死入太庙

簡繁轉換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0 01:05: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零六章生入太和,死入太庙(第1/2页)

有知府大人表态,有众多官员支持,府学搞借读的事自然没有问题,何况府学怎么办学也不关他们地方官的事。

只要不违反朝廷规定的学籍问题,不触及地方官教化利益,谁会多事呢。

何况借读、强化虽是赵安用来敛财的手段,却能从根本上提高扬州府的整体教育水平。

假设以往一年出一百个秀才,今年一下出五百个,你说这成绩会不会让地方官为之集体兴奋,振臂高呼赵校长千岁?

真就是校长站着把钱挣了,地方官也站着把官升了,学生累着把功名考了。

不是双赢,是参与各方全赢。

别提这么一搞,当官的、地方有钱人和士绅都“欠”了赵校长一笔恩情。

没有赵校长大胆的教育革新尝试,他们家那帮玩物丧志的孩子能有机会进市重点,能有机会成材?

做梦想屁吃呢。

考中秀才的学生再有考上乡试、会试的,回忆青少年时期如何迈过秀才这一科举门槛时,肯定要想到在扬州府学的强化岁月。

虽然苦,但真出成绩啊。

搞不好赵安将来还真能成为大江南北人人歌颂的老宗师。

虽然,他不稀罕。

他连文华殿都不屑的进,因为他的理想是生入太和,死入太庙。

爱新觉罗要是不挪窝的干活,只能死啦死啦。

结束愉快的午餐后,赵安回到府学就把马学正、童训导等业务骨干召集到一块,就强化班、普通班做了一个系统性解释,并做了细致划分。

也没啥区别,就是一个收的钱少,一个收的钱多。

初定强化班三个,普通班七个,每班招收学生40人。

这是第一期,第二期明年开春再招。

毕竟,新政策落地都要有个适应时间,总结出经验后才能大力推广。

一开始就一窝蜂的收,很容易忙中出错。

赵安给了个大致参考价,具体由马、童二位拟定。

先前老马已经安排人去江南聘请名师了,等名师们就位强化班就能搞起来。

扬州府学保管有近百年来的童试卷宗,嫌少还能请省学政衙门协调一下江南各府的试卷,总之,有的是试卷供赵安搞题海战术。

前明的试卷没法搞,都被乾隆的**政策给焚了。

《四库全书》修撰以来是录多少书便毁多少书,也就是收入库中一本,便要禁毁一本。

录入库中之书也要如修《明史》一样,册册经十人核验,卷卷要百人过目,绝不使任何有损大清的文字于书中出现。

一些重要经典也要加以修饰篡改,方能入库。

前后毁书目录1500余种,毁**籍120万卷之多。

书都没了,更别提什么考卷。

就是有遗漏的也是深藏在某个地方,哪里搞得来。

也没必要搞,现有试卷足够。

只是一个新的问题随之出现了,收上来的钱是入府学公账呢,还是另外做笔账。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教导处主任童训导。

很专业的问题。

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不约而同的选择另外搞个小金库。

府学的账一分为二,公账仍由“会计室”掌握,但创新得来的款项一律由校长大人本人支配。

小金库就设在校办,由校长大人刚刚委任的校办主任王校吏负责,收上来的银子则找一家大钱庄存着,这样也好随支随用。

为让属下学官和教职员工们安心,也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赵安定了一个蛋糕分配比例。

如小金库有100两的话,那首先提取20两作为活动资金使用,这笔资金是固定不变的。

剩下80两提出20两用于给全体教职工发工资(涨的那部分),尔后再提20两用于全体教职工的福利。

哪些福利呢?

没具体,反正只要是过节就发东西,不过节校长大人心情好也发。

小至米面油炭,大至猪肉粉条、绸布头花卫生纸,反正只要是教职工们家里用得着的,校长大人都发!

毫不吝啬。

生孩子、娶媳妇也可以发。

也就搞不出计生用品,不然赵校长铁定亲自给员工媳妇们发个套。

想法是福利至少是工资的三倍,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他这个校长对员工们的好,也能让员工们对他这个校长发自肺腑、死心踏地的爱戴。

剩下的40两校长大人拿一半,几位学官拿剩下的一半,余下的10两则由全体吏员瓜分。

非常公平公正的分配方案。

方案也表明校长大人没有食言,他真就不是独享,因为100两拢共就落20两到校长兜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零六章生入太和,死入太庙(第2/2页)

做官做到如此清廉地步,恐怕大清所有官员加一块也就寥寥数人吧。

另外考虑到教职工也有亲朋好友子弟读书的需要,赵安又特别允许教职工有借读福利。

就是教职工推荐的学生就读可以减半收取学费。

普通教职员工一人一个名额,吏员两个,学官三个。

校长大人无上限。

虽然事情还没搞,但种种福利措施的出台再次将赵校长送上了府学热搜榜第一。

校长本人无意接受员工们的崇拜和感激,因为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办。

给巡盐御史老郑一万两的事。

钱是英雄胆。

赵安实在是舍不得把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汉钱都交给老郑,因为这笔血汉钱他打算用于贩盐的启动资金,这个买卖初期需要的启动资金不小的。

两个县太爷的加入再小打小闹,挣的钱都不够分的。

没钱怎么办?

很自然的就想到了甘泉县那两位冤大头。

第二天特地派人将二位老领导请到了府学,并将情况简短与二位说了下。

“什么,一万两!”

丁县尊和宋教谕都被这个价格惊住,继而不约而同表示不是他们不愿意帮忙,实在是二人因为议罪银的事已经欠了一屁股饥荒,纵是有心帮赵安打点上面好直达天听也掏不出这钱。

“你们一个是知县大人,一个是教谕大人,区区一万两挤一挤怎么也能凑出来吧?”

赵安不太高兴,想了想可能觉得他这样做是有点对不住人家,便就降了些,意思二位老领导凑个八千两给他也行。

“没有,一分都没有!”

丁县尊一口回绝,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不是他不知道帮赵安直达天听的好处,实是今年县里本来就多事,又是摊派又是水灾的,搞的他这个知县大人收入锐减。

而且为了赵安这王八蛋又贴了一万两议罪银进去,搞的都欠了银庄五千两利子,眼面前真是无能为力。

“要真有贵人能帮赵大人在皇上那提一嘴肯定是好事,就是这钱下官真凑不出来,不过嘛”

宋教谕不敢像知县大人般直接拒绝,于是给赵大人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可以去借。

跟钱庄借高利。

借?

赵安愣了下,他之前是打算转正之后跟钱庄借钱看看能不能买个小吏做做,但他如今靠着真本事被老太爷提拔为七品官了,又不急着买官,干嘛要借呢。

钱多蛋疼么。

宋教谕却在那极力介绍借钱的好处,说如今当官的哪个不借钱,这事没什么丢人的。这一万两真能让赵安再升一升,那绝对是占天大便宜的。

“实在不成你就去借吧,大不了本县跟宋大人替你担保,本县先前借的那家钱庄是内务府开的,利息虽然贵了些,但掌柜的蛮会做人,绝对不会给客人添麻烦,甚至客人要有麻烦的话还能帮着解决”

丁县尊也觉得赵安还是借钱的好,要不然拆东墙补西墙的也不是回事,出于好心将自己经常借的钱庄推荐给赵安。

“内务府开的?”

原本没打算借钱的赵安改变主意决定借钱,当天下午就在丁知县陪同下前往那家名为恒利的钱庄。

知县大人带来的客人钱庄肯定要热烈接待,一听还是府学的赵教授那就更加热情了,掌柜亲自出面办理业务,给二位贵客倒茶后便询问教授大人打算借多少。

丁知县开的口,笑道:“石掌柜,赵大人打算借一万两,你们看看能不能少要点利子,本县可是你们的父母官,这点面子肯定要给吧?”

“大人的面子自是要给的,利子就给八折吧,不过一万两有点多,赵大人虽是府学教授,但.”

但什么,石掌柜没有明言,无非是府学教授不比地方实权正印捞的多,一万两借出去哪天能还上呢。

“放心吧,赵大人还不上这钱还有本县呢,难道你石掌柜连本县也信不过?”

县尊大人说这话时心中多少有些委屈。

委屈在哪,一时又说不上来。

大抵是觉得自己堂堂知县沦落到给个昔日下属临时工做担保,反差太大吧。

闻言,石掌柜何等精明之人,忙笑道:“既然丁大人开口,一万两就一万两请二位稍候,在下这就让人过来给赵大人签单子。”

说话间,掌柜就要出去叫具体经办伙计过来,一直没说话的赵安却于此时放下茶碗摇头道:“一万两太少了,本官想借十万两,能不能借,不能借的话本官就回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