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五十二章 这个说法不好

清妖 第五十二章 这个说法不好

簡繁轉換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0 01:05: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十二章这个说法不好(第1/2页)

别人教的含金量不够,知识这个东西并不是常态的,而是随时会变化的,只有自己研究领悟才是真谛。

用的都是同样的教材,为何有的人就能中状元、探花,有的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童生?

区别难道在于不够刻苦,不够用功?

答案肯定不是。

归根结底,就是读死书和读活书的区别。

前者看着好学,不懂就来问老师,老师一教也能明白,可他明白的只是表面的肤浅道理,对于更深层的东西掌握不了,也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这种人,再刻苦用功成就也有限。

读活书的就不一样了,那真是才思多具,往往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如此才能精准命中考官的痒痒点,从而一路高中走上人生巅峰。

既然从事教育工作,又恰巧碰上个来求知的学生,赵安当然要用点心,不希望少年走读死书的路子。

回去好好琢磨琢磨,说不定就能有所突破。

不懂就问老师是个坏习惯,容易产生依赖性。

再说,老师水平真要高的话,也不至于在这教你们了,对不对?

少年带着莫大疑惑离开了“办公室”,却不知他若继续追问赵老师的话,被逼急了的赵老师大概率会嘣出一句来:“你他娘的问我,我问谁?”

闲着无聊,随手拿起学正值桌上的一堆“文件”看了起来,大部分都是关于府学人事管理方面的材料,没什么特别吸引赵安的东西。

唯独一份教育体系的升迁材料让他多看了一会,看完才明白各省的府学教授、县学教谕,以及府里学正、训导之类的教职官员都是从举人中选授,只有顺天府的教授必须进士学历,且起步就是正六品。

府学教授若升迁的话也不是升任本省提督学政,因为学台大人并非正式官职,而是清廷设立的临时性职务,类似钦差。

即原有品级不变,只是前往某省代为主管教育。

因此有些省份的学台是由京里的侍郎、京堂担任,有的省份则是由翰、詹、科、道、部属等官两榜进士出身人员简用。

这就导致有的学台是从二品的大官,有的则是正五品的科道御史。

不过哪怕是正五品的学台也有密奏权力,在省内可以与巡抚、布政、按察分庭抗礼。

学台的升迁机会也远比其他官员要高,故捐纳出身是无法担任学台一职的。

府州县的教官因不是进士出身,出路最好的是升国子监典籍、翰林院待诏、京府教授、外县知县等职。

至于赵安担任的这个学录和州、县学的训导就不限举人出身了,一般是从岁贡生,也就是优秀的监生选授,出路最好的是升到翰林院做孔目,或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及县教谕等职。

也就是说如果高升到省里的府台大人把赵安给忘在扬州府学,他这辈子能摸到的天花板就是正八品的科级官员。

府学管教职工人事的马学正回来时,赵安还在翻看桌上的文件,这让马学正不由眉头一皱,冷冷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本官屋中?”

听到声音,赵安赶紧站起欠身道:“在下赵有禄,奉府台大人之命前来府学报到并任学录一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二章这个说法不好(第2/2页)

“你就是赵有禄?”

马学正肯定是知道这件事的,虽然府学实际不归知府管,但大事小事知府那边还是说的上话的。

走到书桌后坐下问道:“既是来报到,黄单带来了么?”

“带来了,”

赵安忙将自己从县里吏科拿的档案袋放到桌上。

马学正拿起打开将里面的材料一一取出,很是认真的看了起来,看完后抬头打量了眼赵安,淡淡道:“赵有禄,你是捐监出身,监生手续又尚未办下来,按规矩府学这边是不当接收你的,但既是知府大人交办的事,我们这边也不好驳了知府大人面子,希望你以后在府学能够多用心事务,莫要滋扰事端。”

语气对赵安十分轻视,还有点不放心,估计是赵安例监出身外加走后门的因素。

“是,是,是。”

赵安能说什么,点头哈腰赔笑呗。

马学正点了点头,提笔在赵安的档案上填写起来,随后盖了府学章,弄好后档案也不退给赵安而是留在府学再备一份。

甘泉县衙吏房实际还有一份赵安档案的“复印件”,这样赵安的档案不管调到哪里,寻根溯源下来原先任职单位都有旧档可查。

马学正给赵安办的临时工性质的手续,正式手续要等赵安的监生证件下到扬州府后才能办理,连带着也是由府学这边上报省学政衙门为赵安报备学录官职。

届时,赵安才算是清朝的正式官员,虽然只有从九品。

今天赵安来报到办手续自是不必上班,办完后马学正便让他先回去,明天正式到府学“上班”,具体上班内容明天自有人交待。

从府学出来后赵安就去了认证司,到地方时县衙有人在张罗裁撤的事,原先拨来的人员都回原单位继续工作。

刘小楼也在收拾东西,赵安过去和他打了招呼,请刘小楼将自己留在司里的东西帮忙送到县学新家。

“赵大人哪天阔了,莫要忘了小的。”

刘小楼是个有眼界的。

虽然赵安捐监到府学任职当官的消息目前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赵安深得县尊赏识且常往府衙跑这件事已然说明他“发达”了,那么与赵安私交尚好的刘小楼自是想赵安后面能够拉他一把。

也不求多大富贵,但能做个管几个人的小头头便行。

“阔了?这个说法不好,你得这样说,苟富贵,勿相忘。”

赵安笑着拍了拍刘小楼肩膀,告诉对方自己要去表叔家一趟,搬家的事请他多费心,又给刘小楼留了几十文用于雇骡车搬家。

刘小楼说什么也不要,赵安硬塞给他的,因为他知道这小子手头没几个钱。

青帮的人早就散了,赵安记起那天孙瑞说“爷叔”要他到香堂过个规矩,这几天太忙把事情给忘了,寻思过两天抽空去一下。

青帮这个组织还是要用一用的,万一哪天白道上混成中堂,黑道上混成老太爷,说不得就要组织百万青帮分子上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