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十七章 衙门的铁饭碗

清妖 第十七章 衙门的铁饭碗

簡繁轉換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0 01:05: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十七章衙门的铁饭碗(第1/2页)

县里做事还是讲究的,虽然赵安是临时借调过来,其“档案”还是被户房专门送到吏房保管。

如果赵安将来被退回税课司,这档案肯定也是要抽出来一同退回的。

同税课司那边一样,那份赵安花钱买的童生毕业证书不仅户房没验,专门负责人事的吏房也没验。

有可能不是工作马虎大意,大概率是不值得验。

也是,谁没事吃饱弄个假的小学毕业证书呢!

甘泉县户、吏二房流于表面的工作态度自是让赵安暗喜,琢磨上面的府里也这个办事鸟样的话,那再办个假秀才证估计也不会出问题。

当然,前提是不能在毕业证书颁发的县任职,这点规避风险的意识赵安还是有的。

越远越好,如在甘泉县办的假秀才证,那就跑别的府辖县花钱买个吏干干。

条件允许的话,再远些,到相邻省份最好不过。

总之,谁都不认识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反之,要是在甘泉县办的秀才证就在甘泉县衙任职,时间一长什么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便是大麻烦。

总不能说自个那年考秀才,全县就自己一个考上吧。

读书时乡下社学、县里官学的同学、老师也不凑巧的全都英年早逝了吧。

这谎,没法圆!

强行圆的代价就是这谎会越来越大,圆到最后肯定会爆炸。

爆炸的结果是什么?

就清朝这律令,掉脑袋都是轻的,弄不好就得抓到京城搁菜市口来个几千刀的凌迟套餐。

这风险,谁敢冒?

只能去谁也不认识的地方大展拳脚。

不过吏房那边让赵安补充了点材料,就是他爷爷叫什么名字,父亲叫什么名字,哪年生人、哪年去世都要写清楚,甚至还要写明这两代人有无作奸犯科的案底。

哎,这个补充让赵安终于有点正规班子的感觉,税课司那边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潦草了。

幸好就是随便填填,一个临时工的档案谁会真派人去详细调查。

季师爷那边肯定跟吏房打过招呼,所以在填写完需要补充的资料后,吏房的人没有为难赵安什么,直接给他发放了在衙门上班的工作证。

也是一块木制腰牌,说通行证更准确些,因为有了这牌子衙门就能随意出入,不然还得在门口的承发房登记说明情况。

跟税课司算房管事张全说的差不多,县衙这边没有给赵安这个借调人员安排住处,只包吃不包住,其它福利待遇更是没影。

早有心理准备的赵安对此无所谓,只想尽快在户房站稳脚根,然后寻找机会接触更上层的人物,从小赵同志变成赵秘书、赵乡长、赵大人...

光宗耀祖,光宗耀祖啊。

与刚进税课司差不多,第一天到户房上班的赵安也被安排了个师傅,当天主要工作也不是了解具体业务工作,而是熟悉县衙环境。

负责带赵安的师傅是个叫孙瑞的书办,扬州本地人。这家伙给人的感觉就是嘻嘻哈哈那种,从面相来看更像是个街面上的混子,而不是在衙门要害部门上班的“公职人员”。

赵安猜测孙瑞多半也是花钱进的户房,先前在税课司从吴老二那里多多少少也了解些衙门的事,知道县衙六房至少有一个吏员负责,一般是两个。

也就是一个主任,一个副主任的意思。

两个主任下面就是具体办事的书办,根据每房分工不同人数也不等,但至少都有十五六人。

这些类似科员的书办算正式工,下面还有像赵安这样的跑腿临时工,多的上百人,少的几十人。

听说有些大县的衙门六房包括三班皂役有上千人,小县穷县也有两三百人,要不然根本维持不了一个县的正常运转。

吏员官面上是有正式俸禄的,具体办事的书办明面上没有工资,但有免徭役、免钱粮的好处,加上实际工作往往有额外钱财可收,县太爷每年也会有分红补贴下来,所以干好了一年弄个几百两银子不成问题。

地方上有些大户为此专门替子侄在衙门花钱买书办位置,如此既能免服徭役还能在衙门混个铁饭碗,要是混出息了于家族兴盛就能起大作用。

结果就使得县衙办事的全成了大户士绅的“棋子”,于地方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再能干的县令也脱不开这张大网。

更何况清承明制,规定地方官必须异地为官,此举出发点是好的,问题是地方官到任之后连本地人的话都听不懂,叫他这个官怎么做,又怎么替朝廷治理地方。

最后还得依靠已经在地方形成势力圈的小吏们。

精明些的县官能勉强震住小吏,老实些的被小吏耍的团团转,那官当的比狗都不如。

当然,后面这种情况也是少数,不管怎么说县官都是代表朝廷,真把县官逼的狗急跳墙,那谁都没好日子过。

清朝刚入关那会,衙门买个书办职位只需十五两,现在至少五百两起步,行情足足涨了几十倍。

固然有物价上涨因素,但也间接表明在衙门上班油水有多么丰厚,要不然这些人脑子坏了花这么多钱买工作。

这还是临时工书办的行情,想要当在吏部注册过负责管事的吏员,那要的就更多了。

税课司的大使丁正隆不就是花了五千两么。

听吴老二说,有些花钱买位置的根本不上班成天在外鬼混。

当时赵安还好奇不上班衙门就不管么。

结果人吴老二说猫有猫道、狗有狗道,那花钱买工作的自个是不上班,但人家可以再花钱雇人替他上班。

被雇佣者就是临时工中的临时工。

听的赵安一愣一愣的,想了好久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傻子”,不是真傻,而是真精。

因为那些人看中的并不是实际工作岗位,看中的是那个代表官家人的身份。

有个官家人的帽子,不管在外做什么都如鱼得水,尤其经商的那就更了不得。

这种情况县里不可能不知道,但只要有人办事,县官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七章衙门的铁饭碗(第2/2页)

孙瑞是不是替人顶班的,赵安也吃不透,跟在其后面在县衙到处转。

“我们户房和吏房、礼部都在大堂东边,西边的是兵房、刑房、工房,大门口那边是承发房,百姓要是到衙门办事、告状先得在承发房挂号,走,我带你去兵房逛逛...”

别看孙瑞瞧着吊儿郎当,做事还是过得去的,领着赵安在各房一通瞎逛,顺带着把各房职能给介绍了下。

其实不用孙瑞介绍,赵安也知道六房都是干什么的。

说白了,地方的六房就是朝廷中央六部的缩小版,户房管钱,吏房管人,礼房则负责筹办科考、祭祀活动,主要对接单位是县教谕负责的儒学,相当于后世的教育局。

兵房一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负责兵的,不过不是正规的绿营兵,而是本地的乡勇,说民兵更准确些。

兵房也有个直接对接单位,那就是同税课司并列的巡检司,这个巡检司不仅有捕盗职责,还有缉私的功能。

类似武装衙役。

刑房那边就更不用说了,负责协助县令审案的机构,其也有一个对接单位,那就是县里的牢房。

工房职责就简单许多,凡和工程有关的都归它管,同时还负责将每年从百姓那里征收的散碎银子重新铸造为银锭。

一圈下来,和赵安自个的了解基本吻合。

别说,孙瑞这个嘻皮笑脸的家伙在各房还很吃的开,甭管走到哪都有人跟他打招呼,叫的不是其名字,而是“孙老四”。

有人问赵安是谁,待知赵安是从税课司借调到户房帮忙的,礼貌的点点头以示招呼,不礼貌的连正眼都不瞧赵安一下。

赵安始终面带微笑,丝毫不将这些小事放在心上。

孙瑞朝他笑了笑,一拍其肩膀:“别管他们,走,我带你去李捕头那耍一圈。”

不等赵安开口就拉着其直奔位于衙门西北角的班房。

班房是衙门三班人员上班的地方,所谓“三班”指的是县令升堂时站在大堂两侧喊“威武”的衙役,以及负责抓捕犯人的捕快,承担日常巡逻、牢房看守、县衙护卫的壮班。

甘泉县的三班人员加一起有三百多人,是除了巡检司以外县令能够调动的唯一武装力量。

遇到紧急突发事件,也往往是三班人员第一个到达现场处置。

因此,三班的负责班头在衙门里的地位很高,比县令聘请的师爷低一些,却比六房的管事要高。

人员多,三班需要的公房自然也多,占去的屋子大概占了县衙用房的三分之一。

孙瑞没带赵安去逛大堂,更没有带他去大堂后面县令的居住区域,原因赵安自然明白。

原以为孙瑞是带自己到班房串串门,熟悉一下,以后工作上有什么往来就能直接过来,未想孙瑞竟是把赵安带到其中一间屋子,然后直接跟里面正在赌钱的几个捕快耍起钱来,看的赵安实在无语。

玩了几把,孙瑞才想到赵安在边上看着,扭过头嘻皮笑脸问赵安要不要玩几把。

“我不会,你们玩吧。”

赵安摇了摇头,因屋里乌烟瘴气便借口去茅房出来转转。

孙瑞和那几个捕快赌的正高兴,自是懒的管赵安。

出来后,赵安先是在相邻的几间值房随意瞅了瞅,屋子里都有人在做事,见赵安个生面孔出现还有人特意问他干什么的。

赵安忙老实说了,得知是户房孙老四领过来的,那些捕快衙役便也没有理会赵安。

四下逛了一圈,赵安便去茅房小解了下,尔后向着孙瑞他们赌钱的屋子摸去,途经一拐弯处迎面走来几个胸间绣有勇字补服的的差役,有说有笑的打赵安身边过去。

这也没什么稀奇的,然而那几个人过去后,赵安脸上依旧震惊着。

因为他发现那几个差役当中有两人手里拿的是烟枪。

不是抽旱烟的烟枪,而是抽鸦片的烟枪。

鸦片战争的历史赵安再熟悉不过,然那是乾隆孙子道光年间的事,故一直以为英国人向中国大规模倾销鸦片也是嘉庆、道光年间的事,未想现在这鸦片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且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一个县级衙门之中。

心中自是吃惊不已。

其不知道的是,鸦片现在早已在中国泛滥成灾,乾隆十三年鸦片出口仅占英国向中国出口货物的八分之一,如今却占到了二分之一还多。

乾隆四十五年,因吸食鸦片者的数量太多,乾隆不得不重申雍正年间禁止吸食鸦片的禁令,下旨严禁烟具输入和贩卖。

但与乾隆晚年的许多其它禁令一样,这道禁鸦片吸食的禁令也成了一纸空文。

不仅民间吸食鸦片成灾,军队和衙门吸食人员数量也多的可怕,赵安之前在税课司没见到抽鸦片的,那是因为税课司的大使丁正隆是个禁烟派。

没在扬州城中看到烟馆,也是因为都隐藏在“地下”缘故。

鸦片的危害赵安比任何人都清楚,但他知道自己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轻叹一声微微摇头后去找孙瑞。

孙瑞刚好也在找他,可能是刚才赢了钱这家伙心情特别好,说等下了值请赵安和房里其他几个要好的同僚喝酒。

结果下值后这家伙好像忘记此事,屁股一拍直接回家了。

赵安这边下午也没被安排什么事,就是被管事张庆亭安排抄了些要发给各乡的告示。

内容是关于今年夏税征收的。

这告示抄的赵安有点吃力,不是认不得字,而是习惯了简体字的他突然改写繁体字,跟初次打算盘一样非常吃力。

好在前世上学时也练过几年毛笔字,因此字写的还算可以,起码赢得了户房管事张庆亭的认可。

这位张管事还有些可惜的说了句:“人如其字,小赵啊,你这字写的不错,怎么当初不在科举上多用用心考个秀才的,有了生员功名,衙门这碗饭你才能吃的长久啊。”

赵安能说什么,陪着憨憨一笑。

家穷,又没有贤妻可以献艺,只能自食其力,争取弄个函授本科,把铁饭碗捧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