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做谁的狗腿

清妖 第一百四十三章 做谁的狗腿

簡繁轉換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0 01:05: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四十三章做谁的狗腿(第1/2页)

院试分正试和复试两场,正试所考为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各府正试所考内容皆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试帖诗看考生个人发挥。

这个试帖诗相当于赵安前世的高考作文,作文写的好拿分多,前面的填空选择只要错的不是太离谱,基本都能过关。

真正决定考生命运的是复试。

复试除考四书文一篇外,均需默写《圣谕广训》,这两项是必考,大概占总分三成。

余下七成只看一样东西。

经文或策论。

有的府复试时可能考经文一篇,有的府则考策论一篇,经文和策论相比县试、府试占分极大,类似一百分的卷子要占七十分。

因而考生能否成功被录取为秀生,基本就看所作经文和策论是否合考官心意。

不合考官心意,写的天花乱坠都没用。

已经考完院试的五府复试时考的都是经文,余下三府则考策论。

这是胡高望在时就定下的,谁知要“案临”三府时,朝廷一道诏令却把他调回京城任职,结果不仅江苏教育界为之震动,也使得原本早就应该开考的三府考试日期又给拖延下来。

朝廷没有委任老宗师,只叫江苏巡抚代管学政事,也就是说接下来三府院试案临的老宗师就是巡抚大人。

而巡抚大人是知道考卷内容的。

那么,这显然是“官方剧透”。

有了准确的策论题目,也知道这是让考生以先贤为例阐述选拔人才于国家重要性,那扬州考生只要不是蠢的偏题,照本宣科的举举其他例子,再洋洋洒洒一通,基本都能拿大分。

如此一来,扬州的生员录取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巡抚大人为何要透露考题呢?

赵安觉得那一万七千两应该不至于让巡抚大人亲自下场,因为怎么看性价比都不高,而且自己与巡抚大人没有任何利益往来,就算对方捕捉到老太爷对他赵有禄挺上心,最多也就客气一下不找他麻烦,没必要以抚台之尊做这示好“巴结”之事。

答案很快就来了。

在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凉亭中眺望远处江景时,巡抚大人图穷匕现,面带笑容道:“听说你扬州府学在搞学子借读是吧?搞的还挺不错,扬州府上报藩台衙门说今年府学进项堪抵过往十年,若各府都照此办理,朝廷不仅无须拨付地方官学办学钱两,甚至还能将此进项盈余收入太仓以为国需。”

赵安面色不变,认真听着。

扬州府学搞借读财源滚滚这事瞒不了人,方知府向上面汇报一下也是正常。

未想巡抚大人话锋一转,竟是让赵安以督学委员身份在全省各府大力推广借读,但各府学收取的借读学费统一入省藩库。

藩库是布政衙门的省级银行账号,钱入了藩库就属国家的。

巡抚大人打的真是一手好算盘!

不过各省教育机构是独立于各省行政体系的,不管是巡抚还是布政都管不了学政,唯一跟学政打交道的是布政使司。

原因是需要协调一些教育经费。

江苏有八个府,除北边的徐州、淮安较穷外,其余六府都是富的流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三章做谁的狗腿(第2/2页)

若全面推广借读,将那些地主傻儿子招入官学读书,抚台和藩台对过账,认为每年至少能给省里带来不低于二百万两的进项。

甚至有可能更多,因为江苏地界有钱人太多,且对读书太重视。

不管是江南还是江北,有钱人都是一抓一大把。

花点钱让子侄到官学镀个金,对于这些有钱人而言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因为有了官学读书资格,哪怕举业无成,也有资格在地方衙门谋缺。

但巡抚和布政无法直接插手教育的事,因而就将主意打到了赵安这个督学委员头上,意通过赵安这个委员抢在朝廷新任学台大人上任前把事情做实,从而给省里开辟一条新的财源。

想让赵委员配合,肯定就要给人家一个甜头,一个利益驱动。

这不,官方泄题送你赵委员一场政绩了么。

巡抚大人就差表示只要你赵委员听话,案临你扬州时全部给你打勾,作文也全部满分。

赵安没有当场表态,巡抚大人也没有当场要他表态,但巡抚大人一个幕僚却在事后拉住赵安,低声道:“将借读学费由各省藩库收取是朝中阿中堂的意思,赵委员你心中要有数。”

哪个阿中堂?

如今大清朝的领班军机大臣,地位比和中堂还高,实质的“首相”阿桂呗。

不过阿中堂跟和中堂十分不对付,平日除老太爷召见议政外,从不与和中堂有任何往来。但凡站在御阶旁,阿中堂也一定离和中堂有十几步的距离,以示“愕然独立”。

有时和中堂主动与阿中堂商谈政事,阿中堂也只是随声应付,不移一步。

这些不是秘密,朝野皆知。

两世为人的赵安更清楚,阿桂斗和珅嘛。

首相阿中堂的意思,江苏率先执行,这么看来署两江总督的福崧应该是阿桂的人。

赵安面临的选择题就是做和中堂的狗腿,还是做阿中堂的狗腿。

换作别人,可能当下就要抱阿中堂大腿了,但赵安依旧没有给那代表巡抚探底的幕僚准话。

因为他觉得阿桂能知道扬州借读的事,京师那边关于此事肯定已经沸沸扬扬,弄不好就是和中堂给放的风声。

而老太爷对于教育产业化多半没意见,要不然阿桂就不是让江苏这边想办法“国有”化,而是强烈抵触了。

进而就想到自己这个督学委员帽子给的很有深意了。

如果说阿桂代表的是“公家”,那和珅代表的就是老太爷个人。

跟公家干,还是跟私人干?

当然是跟着私人干有前途了!

跟公家干,你阿桂能给我想要的么。

主意拿定,巡抚大人也结束在学政衙门的视察工作,队伍浩浩荡荡前往江宁主持院试去了。

江宁考完就是镇江,扬州是最后一站。

巡抚大人一走,赵安就提笔给副校长马学正写了封信。

信中说今年策论是伊尹做汤,赋税辅高中,吕望遇龙王,让马副校长赶紧组织考生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