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荡宋 > 招安手谕

荡宋 招安手谕

簡繁轉換
作者:贼大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6 03:05:30 来源:源1

包拯有九成的把握相信,这个人不是梁川的亲戚,也与他有莫大的关系。

越是故人,走到如今这一步,他无论如何是不愿意看到的。

可是身为朝廷的命官,身负皇命,他又不得不坚持自己的底线与操守,完成这一道旨意!

‘大人您宣旨吧,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决定,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包拯死死地相着眼前这个少年地眼神,坚毅得不容有一丝质疑。

两个人的眼神堪称一模一样!

再劝下去怕也是徒劳,何况身后还有好几个使者也一道儿看着,......

耶律延禧站在松州城头,遥望吐蕃军营方向,只见黑云压城,战意如潮,敌军大营中火光冲天,隐隐传来喊杀声与骚乱的怒吼。他知道,时机已到。

“传令下去,全军整备,即刻出征!”耶律延禧沉声下令。

王德与高烈领命而去,片刻后,松州城门缓缓开启,五千重甲骑兵率先列阵而出,铁蹄踏雪,声震四野。随后,步兵方阵紧随其后,旌旗猎猎,战鼓轰鸣,士气如虹。

岳飞身披银甲,手持长枪,策马立于耶律延禧身旁,目光冷峻:“燕王,此战若胜,吐蕃必退,我军便可乘胜追击,彻底解除西境之患。”

耶律延禧点头:“正是如此。巴桑虽为枭雄,但此刻军心已乱,若再不战而退,便是自取灭亡。”

他一挥手,战鼓声骤然拔高,大军如洪流般奔涌而出,直扑吐蕃大营。

与此同时,吐蕃军营内,巴桑正怒不可遏地镇压哗变的士兵。连日粮草被焚,军中士气低落,加之先锋部队覆灭,士兵们早已心生怨愤,如今更是爆发冲突。

“给我镇压下去!谁敢造反,立斩不赦!”巴桑怒吼,亲自挥刀斩杀数名带头闹事的士兵,血染战袍,场面方才稍稍稳定。

然而,还未等他喘口气,营外忽然传来急促的号角声,紧接着,一名斥候满脸惊恐地冲入帅帐:“启禀将军,宋军大举压境,王德率主力正面推进,高烈骑兵已绕至后方,耶律延禧与岳飞亲率五千精骑,正直扑我军中军!”

巴桑闻言,脸色骤变:“果然如此……他们果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谋士急道:“将军,如今军心不稳,粮草匮乏,若贸然迎战,恐难支撑。不如暂且撤军,重整旗鼓,再图反扑。”

巴桑咬牙切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撤?若此刻撤退,岂不前功尽弃?我吐蕃铁骑纵横高原多年,岂能被这群汉人逼退!传令下去,全军备战,迎战宋军!”

他猛地拔出佩刀,指向帐外:“今日,要么胜,要么死!谁敢退后一步,杀无赦!”

吐蕃军营内顿时沸腾,士兵们虽心有畏惧,但被巴桑的威势所震慑,只得硬着头皮整队迎敌。

两军在松州城外十里平原展开决战,战鼓声震天动地,杀声如雷。

耶律延禧与岳飞并肩策马,率领五千精骑直冲敌阵,所过之处,敌军节节败退。

“杀!”岳飞一声怒吼,手中长枪如龙出海,连挑数名敌将,所向披靡。

耶律延禧紧随其后,长刀挥舞,寒光闪烁,敌军士兵纷纷倒下。

王德率主力正面推进,步兵方阵如铜墙铁壁,步步紧逼,将吐蕃军牢牢压制。

高烈则率骑兵绕至敌军后方,趁其不备,发起突袭,顿时敌军阵型大乱,陷入混乱。

巴桑见状,怒吼一声,亲自率亲卫迎战耶律延禧与岳飞,双方在战场中央展开激烈厮杀。

“耶律延禧!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巴桑怒吼,挥刀直劈而来。

耶律延禧冷笑一声,长刀迎上,两人刀光交错,火星四溅,战得难解难分。

岳飞则对上吐蕃猛将阿古拉,二人激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战局胶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就在此时,吐蕃军后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队宋军骑兵从侧翼杀入,正是高烈所部,他们成功切断敌军退路,彻底封锁战场。

“杀!”高烈怒吼,率领骑兵直冲敌军中军大帐,顿时敌军彻底崩溃。

巴桑见大势已去,怒吼一声:“撤!全军撤退!”

然而,为时已晚,吐蕃军已然陷入混乱,士兵四散奔逃,将领无法控制。

耶律延禧见状,立刻下令:“全军压上,务求全歼!”

宋军士气大振,发起最后总攻,吐蕃军全线溃败,巴桑带着残部仓皇逃窜,狼狈不堪。

夜幕降临,战场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松州之战,以宋军大胜告终。

翌日清晨,耶律延禧与岳飞策马巡视战场,只见敌军尸横遍野,战旗倒伏,胜利的曙光洒落在血染的大地之上。

王德策马而来,满脸喜色:“燕王,此战我军大胜,吐蕃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巴桑仅率数百残兵逃往高原,短期内再难犯境。”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目光深邃:“此战虽胜,但边疆之患未除,我们仍需警惕。”

岳飞点头:“是啊,吐蕃虽败,但西夏、女真仍在虎视眈眈,我军需趁此胜势,稳固边防,以防再起战端。”

耶律延禧沉吟片刻,缓缓道:“不错。传我命令,全军休整三日,随后分兵驻守各处要隘,严防吐蕃残部反扑。”

王德抱拳应命:“是!”

数日后,战后秩序逐步恢复,松州城内百姓欢庆胜利,士气高涨。

赵明亦派遣使者前来嘉奖耶律延禧与岳飞,并赐下黄金万两、战马千匹,以示犒赏。

耶律延禧站在城头,望着远方的群山,心中却未有丝毫松懈。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他低声喃喃。

岳飞站在他身旁,目光坚定:“无论风雨再大,我等皆愿为国效命,誓死守卫江山。”

耶律延禧转头看向他,嘴角微微扬起:“有你这样的猛将相助,我何愁大事不成?”

风雪依旧,山河依旧,但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耶律延禧策马立于松州城头,目光如炬,遥望远方吐蕃军营方向。战后的大地满目疮痍,雪地上染着斑驳的血迹,残破的旌旗倒伏在风中,空气中仍弥漫着硝烟与血腥之气。

“此战虽胜,但巴桑未死,吐蕃主力亦未尽灭。”耶律延禧沉声道,“他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我军恐难再挡。”

岳飞站在他身旁,神色凝重:“燕王所言极是。吐蕃虽败,然其根基尚存,若不趁势深入高原,彻底击溃其国本,恐怕边疆永无宁日。”

耶律延禧微微颔首,却未立刻应声。他心中清楚,吐蕃地势险峻,高原作战远比平原艰难,若贸然深入,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进退维谷之地。

“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固松州防线,并遣使入京,请陛下增派援军。”他缓缓道,“同时,还需派出斥候探查敌情,以防巴桑假意撤退,暗中设伏。”

岳飞抱拳:“末将愿亲自带队前往高原边境,探明敌军动向。”

耶律延禧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将军忠勇可嘉,但此行凶险万分,不可轻率而往。”

岳飞淡淡一笑:“末将自知生死由命,若能为国尽忠,纵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耶律延禧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好。我会安排一队精锐斥候随你同行,务必谨慎行事,切莫孤军深入。”

岳飞拱手领命:“末将领命!”

就在此时,远处一骑疾驰而来,正是王德派遣的传令兵。

“启禀燕王!”那名士兵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吐蕃残部确已撤往高原,但途中似有分兵迹象,疑似另有部署。”

耶律延禧眉头微皱:“另有部署?可曾查明具体去向?”

传令兵摇头:“尚未查明,但据前方斥候回报,有一支约三千人的吐蕃军队正向西南方向移动,疑欲绕过松州,直取兰州。”

耶律延禧闻言,脸色顿时凝重起来:“果然如此……巴桑这是想以退为进,诱我军放松警惕,而后突袭我后方要地。”

岳飞沉声道:“若兰州失守,我军补给线便会被切断,届时松州孤立无援,局势将极为不利。”

耶律延禧眼神凌厉:“必须阻止他们。王德,你立即整备五千精兵,星夜驰援兰州,务必要在吐蕃军队抵达之前布防。”

王德抱拳应命:“末将遵命!”

耶律延禧又转向岳飞:“你此行探敌,也需格外小心,若发现敌军有异动,立即回报。”

岳飞点头:“明白。”

翌日清晨,王德率五千骑兵先行出发,沿着官道直奔兰州。与此同时,岳飞带领三百斥候,悄然出城,沿着小路向西南方向潜行而去。

数日后,岳飞一行抵达一处山谷,此处地势险峻,两侧山崖高耸,林木茂密,正是绝佳埋伏之地。

“此处地形易守难攻,若敌军欲绕行松州,必经此地。”岳飞低声说道,“派人上山侦察,看看是否已有敌军驻扎。”

斥候们迅速分散行动,不多时,一名斥候从山崖之上急匆匆跑下:“将军,前方三里外发现一支吐蕃军队,人数约三千余人,正在休整,看样子似乎准备在此处设伏。”

岳飞眼中寒光一闪:“果然是冲着兰州去的。看来他们是打算在这里设伏,等王德大军经过时,突然袭击。”

“将军,我们该如何应对?”一名副将低声问道。

岳飞沉思片刻,随即下令:“留下十人继续监视敌军动向,其余人随我返回,向燕王禀报情况。同时,派人快马加鞭通知王德将军,让他改变行军路线,避开此地。”

斥候们领命而去,岳飞则亲自带队连夜赶回松州。

与此同时,耶律延禧接到王德的紧急军报,得知敌军果然有异动,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巴桑此举,显然是想围魏救赵,逼我军分兵救援兰州,从而缓解自身压力。”他冷笑道,“可惜,他低估了我军的反应速度。”

他当即召集诸将议事,布置新的战略。

“王德将军已提前收到警告,应当能够避开敌军伏击。”耶律延禧沉声道,“但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若让这支吐蕃军队顺利进入兰州境内,后果不堪设想。”

他看向众将:“谁愿率军前往拦截?”

高烈立刻站了出来:“末将愿往!”

耶律延禧点头:“好。你带五千骑兵,轻装简行,务必在敌军抵达兰州之前将其拦截,并予以歼灭。”

高烈抱拳领命:“末将领命!”

部署完毕,高烈即刻整备兵马,率领五千骑兵连夜出发,沿着捷径直扑敌军所在山谷。

次日黎明,高烈所部抵达战场,果然发现吐蕃军队正在山谷内集结,准备继续前进。

“杀!”高烈一声令下,五千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

吐蕃军队猝不及防,阵型大乱,仓促迎战,却难以抵挡宋军雷霆攻势。

战斗持续不到两个时辰,吐蕃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残部四散奔逃,未能踏入兰州半步。

捷报传来,耶律延禧长舒一口气:“此战虽小,却至关重要。若让敌军成功突破防线,后果不堪设想。”

王德亦感慨道:“高烈将军果然骁勇,此战堪称干净利落。”

耶律延禧嘴角微扬:“不错。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匆匆闯入议事厅:“启禀燕王,吐蕃使者求见,声称有重要消息禀报。”

耶律延禧与岳飞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惊讶。

“吐蕃使者?”耶律延禧冷笑,“这个时候前来,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消息。”

他略一思索,随即下令:“让他们进来。”

不久之后,一名吐蕃使者步入厅中,身穿黑袍,神情倨傲。

“吐蕃使者拜见燕王。”那人躬身行礼,语气却不卑不亢。

耶律延禧端坐主位,淡然道:“吐蕃既已战败,为何还敢遣使前来?说吧,你们有何目的?”

使者抬头,目光锐利:“燕王可知,西夏与女真皆已蠢蠢欲动,意图趁我军疲惫之际南下侵袭?”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耶律延禧神色不变,缓缓道:“哦?你是说,吐蕃已被西夏与女真盯上了?”

使者点头:“正是。巴桑将军已察觉此事,特遣我前来告知燕王,若宋军愿意与吐蕃联手,共同抵御西夏与女真,或许还能保住西北一线安宁。”

耶律延禧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容后再议。你先回去,待我与朝廷商议之后,再作定夺。”

使者深深看了他一眼,终究未再多言,恭敬告退。

待使者离去后,岳飞低声道:“燕王,此人所言,未必可信。”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自然不可尽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吐蕃确实已经陷入困境,否则也不会主动示好。”

他目光深邃,缓缓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