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荡宋 > 千里无人

荡宋 千里无人

簡繁轉換
作者:贼大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2 16:37:49 来源:源1

完颜阿骨打下令,让手下人清理这些高丽,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进城,甚至是把物资粮食还有药材带进汉阳城!

女真士兵们攻城不是强项,但是野战马上就雄起了!

他们手头有马,轻骑兵的奔袭速度堪称天下一绝,只要被他们盯上,除了逃进山里还有密林当中,要么渡河,其他的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女真人现在对高丽人已经不抱有任何的幻想。

高丽城内有不少人,已经在暗中勾结女真,屡屡趁着夜深的时候,放出冷箭,上面写着各种委曲......

马蹄踏破残雪,铁甲映着初升的朝阳,在通往辽东的官道上溅起一串串冰屑。耶律延禧一行十骑,不张旗号,不鸣锣鼓,如影掠林间,悄然北行。李延庆紧随其后,目光频频扫视四周山势??此地已入燕山余脉,两侧崖壁陡峭,古木参天,正是伏兵良所。

“燕王,”他低声道,“此处易遭截杀,是否加快行程?”

耶律延禧抬手止住话头,勒马停于一道断桥之前。桥下溪流冻结成冰,裂纹纵横如蛛网。他凝视片刻,忽而一笑:“这桥,是我十年前巡视辽东时命人修的。当时地方官说‘百姓无力出资’,我便从王府私库里拨了三千两银子。如今桥断了,可那笔钱,却早被层层盘剥,只剩个空名。”

李延庆心头微震。他知道,燕王不是在叹桥,而是在剖政。

“陛下准我全权处置辽东民变,看似放权,实则设局。”耶律延禧轻声道,“他盼着我在乱军中失势,或与义军火并,也好名正言顺削我兵柄。但他忘了??真正的权力,从来不在诏书上,而在人心之中。”

话音未落,远处林中忽有箭矢破空之声!李延庆本能拔刀格挡,“当”一声脆响,一支冷箭钉入车辕,尾羽犹自颤动。

“有埋伏!”亲卫齐喝,纷纷抽刃列阵。

耶律延禧却不动,只抬眼望向林梢:“若真要杀我,方才那一箭便该射马,而非示警。来者无意取命,只想拦路。”

果然,片刻后林中走出三人,皆披白麻布袍,面涂灰土,手持长矛。为首者高举一面残破令旗,上书“白甲义军”四字,字迹斑驳,似以血写就。

“可是燕王驾临?”那人跪地叩首,声音嘶哑,“小人赵三,乃辽阳府皂隶,因拒征重税被打断双腿,今率乡勇三百,奉檄文起事,特在此迎候大驾!”

耶律延禧翻身下马,亲手扶起此人,见其裤管空荡,右腿自膝下尽断,伤口溃烂发黑,显是久未医治。他沉默片刻,解下身上狐裘,覆于赵三肩头。

“你等打出我的旗号,可知罪?”他问。

赵三仰面流泪:“非我等冒用尊名!半月前有人夜送檄文至村中,称燕王被囚京师,密令天下义士共举清君侧之举。文中所述往事句句属实,连您三年前在熊耳村抚孤儿之背、赐米半斗之事都一一记载……我等万般悲愤,岂敢不信?”

耶律延禧眸光一闪。他知道,这是耶律淳的反制手段??借民间义愤,将自己推上叛逆之位,再以“平乱”之名剿杀异己。可眼下,百姓信了,他也只能顺势而为。

“既然举义,便非乱民。”他朗声道,“我今日亲至辽东,便是为还尔等一个公道!传我命令:凡曾参与攻仓者,只要放下兵器,归还余粮,一律赦免;凡曾烧衙者,若能指认贪官赃证,反授功勋;各地义军首领,三日内齐聚辽阳旧城,共商善后大计!”

赵三闻言痛哭叩首,身后百余名藏于林中的义军纷纷现身,跪倒雪地。

李延庆悄然靠近,低语:“燕王,这些人虽忠勇,但多为乌合之众,若贸然收编,恐难控驭。”

“正因其散乱,才堪用。”耶律延禧冷笑,“朝廷忌惮的是精兵强将,而一群饥民揭竿,不过疥癣之疾。待我借他们之手铲除辽东贪官污吏,再以安民之名整训新军,那时……才是真正锋芒。”

当夜,队伍宿于废弃驿站。篝火旁,张允自暗处潜回,衣襟染血。

“查到了。”他咬牙道,“那批假檄文出自中书省誊抄房,由一名叫萧德里的笔吏经手,此人五日前暴毙,家中妻儿失踪。更蹊跷的是,他生前曾为南院大王草拟过三封密奏。”

耶律延禧眼神骤冷:“耶律淳果然迫不及待。一边逼我入宫对质,一边派人伪造我的命令煽动民变,欲使我进退维谷??要么坐视不理,背上弃民之名;要么亲自镇压,沦为屠戮百姓的鹰犬。”

李延庆沉声道:“我们是否该立即揭穿此事?”

“不可。”耶律延禧摇头,“真相一旦公布,民心必疑。他们会问:若燕王未发檄文,为何义军所行之事竟与燕王昔日诺言如此吻合?与其辩解,不如成全。就让他们以为我是被迫隐忍、暗中联络??这样一来,我不是主谋,而是被迫起义的仁君。”

他站起身,走向门外。夜色深沉,星河如练。

“明日,我要去见一个人。”

三日后,辽阳废城。

昔日繁华府治如今十室九空,街巷堆满冻尸,野狗啃食腐肉。但在城中心的钟楼之下,竟立起一座简陋高台,台上竖着一根丈余长杆,悬挂着一面崭新的旗帜??底色纯白,中央绣一赤心,下书“为民请命”四字,笔力遒劲,乃是耶律延禧亲书。

台下聚集数千人,男女老幼皆披麻戴孝,手持农具、柴刀、猎弓,神情肃穆。

耶律延禧身着素袍,缓步登台。身后跟着十二辆大车,每辆车上都堆满账册、地契、金锭、珠宝。

“诸位!”他声音洪亮,穿透寒风,“我知你们饿,我知你们苦!这三个月来,朝廷说辽东无灾,可你们脚下的雪里埋着多少孩子的尸骨?他们说官仓无粮,可这些呢?!”

他猛然掀开一辆车上的布帘,露出成捆的粟米、麦饼、干肉。

“这是从辽阳知府私宅地窖搜出的存粮!够十万百姓吃三个月!而他上报朝廷,说是‘颗粒无存’!”

人群哗然。

他又指向另一辆车:“这是转运使贪墨的军饷,本应用来赈灾,却被他拿去买了二十座庄园、七十二名歌姬!”

怒吼声如雷炸响。

“还有这个??”他抽出一卷黄绢,“户部尚书亲笔批文,命辽东各州加征‘边防特别税’,每户三石米,限期十日缴清!可此时百姓锅中早已无米下锅!是谁下令的?是你们口中的‘天子’!是谁执行的?是你们身边的父母官!”

台下哭声、骂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

耶律延禧举起双手,全场渐静。

“但我今日来,不是为了激你们杀人放火。”他说,“是为了重建秩序!从今日起,辽东设立‘民议堂’,每城推选两名百姓代表,监督官府收支;所有税赋必须公示三日方可征收;官仓每月开仓一次,由民选长老主持放粮;若有官吏贪赃枉法,无需上报,当场拘押,交由军法处置!”

众人瞠目结舌,继而爆发出震天欢呼。

就在此时,一名少年冲上台来,浑身颤抖:“燕王!我家全村都被饿死了!父亲把妹妹卖给了粮商换半袋米,结果粮商撕毁契约,把人带去窑子……我娘上吊了,爹疯了,全村三十户,只剩我和一条狗!您说的这些……能救得了下一批人吗?!”

耶律延禧沉默良久,缓缓摘下腰间佩剑,递向少年:“不能。所以我现在就要杀人。”

他转身喝令:“带上来!”

四名铁甲亲卫押着五人走上台来??皆是辽东高官:转运使、知府、按察副使、税监、军需总办。五人面色惨白,瑟瑟发抖。

“你们听着,”耶律延禧环视全场,“我不审,不定罪状,因为你们的罪,早已写在百姓的眼泪里,刻在孤儿的骨头上!今日行刑,不为复仇,只为立规??今后谁敢盘剥百姓,这就是下场!”

刀光一闪!

转运使人头落地,鲜血喷洒雪地,如红梅绽放。

第二颗、第三颗……五颗头颅滚落台下,百姓先是寂静,随后爆发出狂热的呐喊。

耶律延禧立于血雾之中,白衣染赤,宛如天神降世。

当晚,消息如野火燎原,传遍辽东十六州。一夜之间,又有七城宣布归附“白甲军”,焚官衙、开粮仓、擒贪官,皆称“奉燕王令”。

而与此同时,京城皇宫内,耶律淳摔碎了第七个玉器。

“他杀了五个二品大员!”他咆哮,“未经审判,擅自诛杀命官!这是造反!是谋逆!”

心腹大臣匍匐在地:“陛下……燕王打着‘代天巡狩’旗号,又有安抚民变得旨意,法理上……难以定罪啊……”

“那你就告诉我,接下来怎么办?!”耶律淳双目充血,“若让他彻底掌控辽东,练出一支铁军,回头南下,谁能挡住他?!”

大臣颤声道:“不如……许他辽东王之位,划地自治,换取名义臣服?否则宋国若得知辽国内乱,必会南侵……”

“不行!”耶律淳怒吼,“他是我弟弟!若封王割据,岂非承认皇统可分?!日后宗室人人效仿,国将不国!”

殿外忽有内侍急报:“启禀陛下,大宋使者求见,言有要事相商!”

耶律淳猛然一怔。

同一时刻,城外十里亭,李延庆正与一名黑袍男子密谈。

“我家相公说了,”男子低声道,“只要燕王能确保辽国五年内不启战端,大宋愿提供二十万石粮种、五千匹战马,并默许燕王整顿辽东军备。”

李延庆眯眼:“条件呢?”

“一是开放云州互市,允许宋商深入辽境贸易;二是若将来辽国生变,燕王须优先考虑与宋结盟,而非联金抗宋。”

李延庆冷笑:“你们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不过……我可以答应。”

黑袍人拱手离去。

李延庆望着其背影,喃喃道:“燕王,您布局深远,可曾想过??一旦与宋勾连,便是彻底与兄长决裂?”

答案,已在辽东的风雪中回荡。

数日后,耶律延禧亲赴最北边陲??乌舍城。此地毗邻女真故地,常年苦寒,百姓以渔猎为生。然而今年冰封太早,江河断航,猎物绝迹,城中已有数百人饿死。

当他抵达时,发现城门紧闭,无人迎接。

进城后才知,守将早已携款逃亡,县令服毒自尽,全城由一群猎户自发维持秩序。其中领袖,竟是一个年逾六旬的老妇,名叫完颜阿骨。

耶律延禧亲自登门拜访。老妇居所简陋,墙上挂着一张巨熊皮,桌上摆着一碗清水、三枚松子。

“我知道你是谁。”老妇开门便道,“你在京师享福十年,如今来看我们死不死干净了?”

耶律延禧不恼,反而跪地磕头:“晚辈耶律延禧,拜见前辈。当年先帝曾言,若论忠勇智略,辽东第一人为完颜阿骨。今日辽东危难,特来请教。”

老妇愣住。

她没想到,这位传说中的燕王,竟知她名字,且行此大礼。

“你不必骗我。”她冷冷道,“你们皇族之人,向来只会利用我们这些边民打仗卖命,事后弃如敝履。”

“所以这一次,我不想再当皇帝的人。”耶律延禧直视她双眼,“我想当你们的人。”

他取出一份地图,铺于案上:“这是我拟定的‘辽东新政’:废除贵族世袭采邑,土地归耕者所有;设立冬储粮库,由民选长老管理;组建边防巡检司,招募本地壮丁,军饷由商贸税收支付。每一项,都需要像您这样真正懂辽东的人来主持。”

老妇久久不语,终于伸手摸了摸那份地图,指尖微微颤抖。

“你说的这些……若真能实现,我儿子就不会冻死在征南军中了。”

耶律延禧低头:“是我们的错。”

三日后,乌舍城开仓放粮,首批来自大宋的十万石稻种运抵港口。百姓列队领取,秩序井然。更有数百青年报名加入新编“白甲军”,誓言守护家园。

而在遥远的南方,汴京皇宫内,年轻的宋帝赵煦展开密报,嘴角微扬:“耶律兄弟阋墙,真是天助我也。传旨:加派细作北上,密切监视辽东局势。另,命河北诸路备战,但??不得轻举妄动。”

一场风暴正在成型。

它始于一场饥荒,兴于一句谎言,盛于一次斩首,终将席卷整个北国。

耶律延禧站在乌舍城头,望着北方茫茫雪原。寒风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李延庆走来,低声问:“下一步,如何走?”

他淡淡道:“等。”

“等什么?”

“等一个人。”

“谁?”

“一个能让女真各部听命于我的人。一个未来可为我牵制大宋、也可为我横扫草原的利刃。”

李延庆心头一跳:“您说的是……阿骨打?”

耶律延禧嘴角微扬:“完颜阿骨的女儿昨夜托梦给我,说她有个侄儿,天生神力,十三岁徒手搏熊,十五岁率三十骑击溃盗匪百人……有趣得很。”

李延庆悚然动容。他终于明白,燕王不仅要在辽东扎根,更要在这片苦寒之地,培育出一支超越民族、超越忠诚的全新力量。

而这支力量的种子,已然播下。

风未止,雪未消,乾坤未定。

谁又能断言,这苍茫大地之上,最终执掌天下者,必是今日庙堂之上的那位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