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十七章 忌惮之心

天唐锦绣 第两千十七章 忌惮之心

簡繁轉換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5 13:17:3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柳爽看了刘仁轨一眼,摇摇头,道:“下官当年受越国公之委派筹建、管理‘铸造局,此知遇之恩无以为报,早已下定决心为越国公管好‘铸造局”,至于升官晋爵,等闲事尔。”

何必拿升官来诱惑我呢?

只需跟越国公说上一句,想升就能升,之所以时至今日依旧留在铸造局,因为我不想升而已。

刘仁轨哈哈一笑,赞叹道:“柳郎中仁义守信,本官实在钦佩,越国公能够有你这样的下属忠心维护,何愁大事不成?”

柳爽已经品味出刘仁轨之动机,故而对其言辞不置可否,笑着道:“难道刘侍郎对越国公不仁义、不守信、不忠心?”

刘仁轨道:“诶,柳郎中此言差矣,咱们都是大唐官员,首要是忠于陛下,次要是忠于帝国,焉能将自己划归于某一人座下?你这么说,万一被御史台盯上,是要给越国公制造麻烦的,国家公器岂能私相授受?慎言呐。”

“下官区区一郎中而已,与刘侍郎的境界相差甚远,自然也是忠于帝国、忠于陛下......”

柳爽笑着摇头:“不过陛下面前有刘侍郎这样的忠臣便足够了,吾等微末小吏只知报偿知遇之恩,维护恩主之利益,没出息得很。”

刘仁轨面色如常,仿佛听不懂这番话中的讥讽之意,笑呵呵道:“柳郎中过于谦虚了,知遇之恩自然是报偿的,只不过心中也当存有国家大义,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柳爽颔首:“受教了。’

“呵呵,今日观览铸造局,感触颇深,很想与柳郎中深入探讨一番,不过衙门里还有一些事务亟待处置,便先行告辞了。”

“刘侍郎慢走,不送。”

刘仁轨扶手走出铸造局,与几个仆从会和之后返回城内,心中嗟叹一番,有些后悔。

自己过于心急了.......

不过也是出于无奈,他虽然是兵部左侍郎,然而并无太多实权,头顶上的崔敦礼出身名门、能力出众,下边的右侍郎郭福善在兵部衙门主持后勤事务多年,人脉极广,声誉颇佳。

他夹在中间掣肘太多,说是将来接崔敦礼的班,却有些等不及。

他觊觎铸造局,但柳爽乃房俊心腹,若能运作一番使其升官外放,自己顺理成章接管铸造局这个“天下第一工坊”,对于自己事业助力极大,却又碰了一鼻子灰。

希望柳?能够将自己的意图转达给房俊,而房俊则感念自己这些年鞍前马后唯命是从,将铸造局交由自己主持……………

*******

诸位大臣陆陆续续离去,唯有刘迟迟不动,留了下来。

等到诸人走光,李承乾起身从御案之后走出,来到窗前地席上坐下,招手示意刘近前。

刘走过去跪坐在茶几对面。

内待重新起了一壶茶水放在茶几上,又取来几样点心、干果,这才躬身退去。

李承乾喝口茶水,捶了那条伤腿,示意刘饮茶,笑问道:“中书令还有事?”

刘捧着茶杯,迟疑一下,叹气道:“陛下英明神武、明察秋毫,按说微臣无需担忧他人攻讦诽谤,只是自越国公西征以来,微臣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苦苦支撑着西域方面无极计数的粮秣辎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可现

在只因一句补给困难、负担太重之言语,便被人冠以‘无胸襟气量,不能总摄百揆”之罪名,实在是愤懑至极,伤心透顶。”

顿了一顿,在李承乾探寻的目光之下,苦笑着道:“微臣非是在陛下面前诉苦,只是自感能力有限,精力不足,恐无法胜任中书令之职务,更不能好生辅佐陛下成就皇图霸业......故而,甘愿请辞。”

李承乾一愣,心中不快,淡然道:“中书令劳苦功高,何须在意区区几句攻讦?朕知你功在社稷,便不必在意旁人些许言语,反而越是受人攻讦就越要做出一番成绩给那些人看。古往今来身居高位者,哪一个不是诽谤伴身、

毁誉参半?此等推卸责任之言,以后不要再说。”

立场不同,利益不同、风格不同......都会引来攻讦对立,中书令的位置只有一个,旁人心存觊觎在所难免。面对攻讦所要做的是坚定志向,周全己身,稳若磐石,无懈可击。

总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哄着你吧?

更何况当初你一天到晚攻讦房俊的时候是何等热切,现在旁人攻讦你两句便受不了?

怎地,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吗?

刘神情黯然,也有些无奈,他并非在陛下面前“告刁状”,更非装可怜、博同情,而是真真正正想要辞官,即便不能致仕归乡,也要交卸中书令之职务,让出宰辅之位,去一个闲散衙门悠闲度日。

实在是压力太大……………

随着房俊在西域高歌猛进,连战连捷,军方之气势勃发,可谓气焰熏天,不可遏止,他这个文官领袖处境极其艰难。

身为领袖,自当顾全文官之利益,和军方如日方中,气势正盛,他总不能彻底断了安西军的粮辎重,以此来挟制军方吧?

可任由军方势大,又会导致文官不满......

堂堂中书令,如今之处境却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真的想彻底退下去,将这个烂摊子交给马周。

但陛下既然不满,这话他自然不敢再说。

便转换话题:“安西军接连在恒罗斯城,可散城取得大捷,接下来还要追亡逐北,意欲将所有入寇之大食军队追击歼灭,此举若是成功,固然可解西域之危,三十年内不复边境之忧,可战线长达万里之遥,所消耗之粮辎重

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旦失败,这些都将打了水漂......以微臣之见,或应当告诫太尉、约束安西军,适可而止即可,无需承担如此之大的风险。”

李承乾沉吟不语、犹豫不决。

安西军连战连捷、追亡逐北,这自然是好事,身为大唐皇帝当然愿意见到“武勋昭彰”、“战功赫赫”,但刘之言也不无道理。

为了支持这一次的西域之战,整个陇右,关中几乎所有的府库都被抽干,无以计数的粮、军械、辎重日夜不停的运往西域,无论最终之战果如何,关中,陇右都必须有十年之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如初。

代价太过巨大。

当然,这只是其一。

其二,也正因他是大唐皇帝,所以不得不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安西军会否因为此次西域之战,在获取海量资源的情况之下,愈发变得势大难制、尾大不掉?

帝国需要西域这个战略缓冲,却无法接受一支纵横西域、反过来对中枢产生威胁的强军。

犹记得当初长孙无忌叛乱,房俊带领右屯卫、安西军数千里驰援长安,一路势如破竹,无可抵御之姿态。

他当然相信房俊不会凭借安西军造他的反,可如今房俊明火执仗的对东宫表达效忠之意,安西军越是强大,东宫的班底便越是稳固,再加上朝中诸多文官也纷纷表示支持东宫……………

做一个皇帝,最大的威胁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外敌,而是内部。

换言之,最能够威胁皇位的,唯有最为亲近之人。

若是有朝一日东宫之羽翼渐丰,有军方班底,有官文支持,会否将他这个皇帝请入大明宫、恭迎“太上”之位?

沉吟良久,李承乾缓缓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太尉远在西域,亲自指挥安西军作战,吾等坐镇长安不明前线形势,焉能横加干涉、指手划脚?”

以房俊之权势、地位、声望,只要他决定对大食军队穷追猛打一路杀向大马士革,那么朝野上下无人可以命令其改弦更张。

即便是他这个皇帝也不行。

权臣,就是有这样的底气。

刘伯顿时双眼一亮,忙道:“陛下圣明!统帅身处前线,对战局了如指掌,所做出决定自然不能任由后方干涉,否则一旦战事不利,那等责任谁能背负得起?但碎叶城距离大马士革万里之遥,沿途河流密布,沙漠处处,更

有高山险隘、崇山峻岭,后勤补给实在是难如登天!安西军之补给加上沿途之消耗已然是天文数字,想要依靠陇右、关中、安西都护府予以输送,根本不可能!只能从其余各处调拨粮秣辎重,但唯恐时间上有所延误......”

不让房俊追着大食军队打不可能,但粮辎重不是凭白变出来的,补给跟不上,如之奈何?

有能耐你就“以战养战”,那么你打到天边也没人管你!

李承乾点点头:“打仗打得就是国力,可再是强盛的帝国,国力也是有限的,难免力有未逮......但毕竟将士们征战在外,中书令还是要竭尽全力予以供应。”

“陛下放心,微臣定然尽最大努力!”

君臣心照不宣。

刘心里又是欢喜,又是担忧。

欢喜的是陛下对于房俊果然深有忌惮,担忧的则是这份忌惮未必是出自于房俊本身,而是攸关东宫归属。

一旦陛下铁了心易储,他这个中书令又该站何立场,何去何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