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四八章 盛世洛阳

天唐锦绣 第两千四八章 盛世洛阳

簡繁轉換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4 02:10:39 来源:源1

房俊抚摸着湿漉漉的长发,不以为意道:“或许民选’乃是国家最终之形式,但对于当下民智未开的倭国来说,任何方式都只是达成政治目的的手段,与先进”亦或‘落后’全不相干。若想使其成为先进模式,首要条件是民智

开启,使得民众知道那些震天响的口号所代表的真正意义,而不是通过政治宣传获取的一知半解。”

倭人普遍文盲,识字率千中无一、愚昧落后,如何能够知晓“民选”的真正意义?

权力阶级宣传什么,他们便听取什么,并无自主认知之能力。

即便千多年以后,那些号称“文明”的国度之中,依旧可以依靠强大的宣传力量去愚弄国民,使其完全不知国外之真相,沉湎于媒体所构筑的谎言之中......

而对于当下之番邦来说,“民选”不过一个借口而已,在大唐的强权武力之下,支持番邦民众追求进步,当家做主,任谁也说不出反对的话语。

偏偏这是倭国全体国民之选择,谁敢说错呢?

谁敢反对,就干掉谁。

剩下的唯有拥趸.......

武媚娘目光灼灼:“纵使放在大唐,也不是全无操作之余地,况且已有成功之先例。”

“嗯?”

房俊一愣,旋即恍然,赞同道:“虽然王莽并未实行真正之民选,但其已经深谙民选之精髓,本质与民选无异。’

当然是王莽!

这位华夏历史上最类似“穿越者”的帝王,以外戚之身份窃取刘汉之国器,用“禅位”之方式登上皇位。

其通过或真或假的方式将自己极力包装成为儒家意义上的道德完人,在全国上下,朝野内外各个阶层都得到狂热支持,希望王莽“加九锡”的请愿书接近五十万封。

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

西汉末将全国人口接近六千万,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一,再刨除极其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其中能够写请愿书并且送到长安城人数,不足一百万,王莽的支持率接近一半。

朝堂之上的王公,诸侯、大臣们亦是纷纷站队支持,亲自上书者达百余人。

甚至就连刘氏宗亲都对王莽予以支持,称之为“摄皇帝”。

王莽便是在这种全民支持的情况下“高票当选”,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

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华夏历史上通过“禅让”做皇帝的先河。

看着仰起脸目光满是憧憬的武媚娘,房俊苦笑不已。

追寻历史上这位“则天大帝”的轨迹,与王莽无限接近,都是在控制帝国权柄之后以“万民拥戴”的方式登上帝位,而朝野内外,国家上下的超高“支持率”,是她成就大业的关键。

某种意义上说,这亦是“民选”之原始版本…………

雨势小了一些,房俊穿着圆领长衫、戴着幞头,领着几个亲兵在沿着洛水的长街上闲逛。站在天津桥头北望,北岸皇宫区域如今早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工地,无论宫里宫外,宫墙上下,到处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建材,若非一场

大雨洗去尘埃,可以想见晴日之时数以万计的工匠劳作之时,是何等尘土飞扬、忙碌喧嚣。

雨水绵绵,洛水之中舟楫如云,往来穿梭,中外货船将天下各处之货物运抵城中,又从城中分销天下各处,成为珍稀货物的集散地,不知多少商号,商贾在此谋生。

洛阳与长安乃古往今来两大帝都之一,两者却截然不同。

长安形胜,雄踞关中,沃野千里,易守难攻,最能借助地利庇护中枢皇权,乱世之中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足以使得外敌难以入侵。洛阳则居于“天下之中”,东西南北往来之要道咽喉,更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盛世之时以其特殊

的地理位置愈发繁华。

故而有“乱世长安、盛世洛阳”之说。

尚善坊外一处伫立着一处酒楼,位于通津渠畔,渠水清波浩浩荡荡,斗拱飞檐烟雨缥缈,渠中画舫推开波浪徐徐缓行,丝竹弹唱之声悠扬传来.......

房俊负手而行,身后亲兵撑起雨伞,就那么信步于街上闲逛,至酒楼门口,见到无数顶盔甲的兵卒横刀立马肃立街边,这才转身进入酒楼门内。

街边、门口卫戍的兵卒先是一愣,正欲上前拦截这位身姿挺拔的富家公子,待到看清房俊面容,顿时吓了一跳,齐刷刷单膝跪地,虽然不敢透露房俊身份而缄默无言,但如此整齐的动作使得甲叶碰撞发出“哗啦”一阵闷响,吸

引了街边往来行人驻足观看,啧啧称奇。

看着房俊走入酒楼门内,有人忍不住道:“那些是魏王殿下身边的禁卫吧?居然一起向那人施礼,却不知到底何人?”

“兄台,好奇心太重可不是什么好事!”

“此话怎讲?”

“没见到那些禁卫施行军礼之时,都缄默不言并未喊出名讳?可见是为了安全起见不引起贼人注意,那人必然是大人物!万一待会儿有刺客被引来,事后调查,你便有了嫌疑!”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怎会发生那种事?”

“你这厮怕是个傻的吧?老子好心提醒于你,你反倒不相信!”

门口的禁卫们早已起身,听见有人窃窃私语、相互议论,都将手摁在腰间横刀的刀柄之上,一双双眼睛盯着往来行人。

“速速离去,莫要在此盘桓,万一有事就麻烦了!”

......

房俊信步上楼,三楼雅室之内,除去魏王李泰依旧大马金刀端坐不动之外,河南尹张行成、少尹阿史那忠皆一齐起身,向房俊施礼。

“下官见过太尉!”

房俊还礼:“二位不必多礼!”

各自起身之后,房俊又上前两步,躬身向李泰施礼:“微臣见过殿下!”

李泰招招手:“私下见面,那么多繁文缛节作甚?来来来,二郎快请入座!”

“多谢殿下!”

待到房俊入座,一旁的侍女脚步轻快的上前布置碗筷杯碟,斟酒的时候眼眸时不时的在房俊脸上打转,举止端庄、脸颊微红。

李泰见状,便大笑着道:“这是我府中的侍女,今日见到二郎此等英雄人物,难免芳心暗许、情绪荡漾,若二郎有宽仁之心,不妨让她们自荐枕席、一晌贪欢。

几个侍女皆浅笑盈盈,眸光流转,大抵只要房俊有所需求,自是千万愿。

房俊无语,笑着摇摇头,道:“殿下身在洛阳、不服皇室所管,看来已经放飞自我,待到他日我家姐夫问起,我倒是要给他说说魏王殿下是如何寻花问柳,纸醉金迷,让我那没见识的可怜姐夫好生见识一下什么才是豪奢生

活。”

张行成、阿史那忠便都笑起来。

房俊口中“没见识的可怜姐夫”自然便是宗正卿、韩王李元嘉,因着妻子房氏颇有乃母之风,将韩王管辖得极严,似魏王这等醉生梦死的生活是绝对享受不到的。

李元嘉自然不会管,也管不住魏王李泰,但只需在陛下面前诋毁两句,陛下必然下诏对魏王予以申饬,教训………………

李泰顿时色变,目光不善的瞪着房俊:“二郎开玩笑吧?”

房俊眉梢一挑:“殿下觉得我是开玩笑?”

李泰盯着他,不说话。

房俊毫不退缩的予以对视。

气氛陡然紧张。

张行成、阿史那忠皆莫名其妙,好端端的怎地就翻脸了?

几个侍女更是退在一边,瑟瑟发抖。

少顷,李泰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站起身,举起酒杯,大声道:“来来来,咱们一并举杯,祝贺太尉远征西域大胜归来,扬我国威、保卫疆土,堪称我大唐之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张行成、阿史那忠也赶紧起身,一起举杯。

“太尉此战之细节早已传遍天下,堪称惊艳!”

“吾等贞观勋臣之中亦有不世出之名帅,排兵布阵,百战百胜,但如太尉这般运筹帷幄,以少胜多,且予敌雷霆一击,震慑敌胆者,绝无仅有!”

房俊也起身,举杯肃然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吾辈之名誉皆构建于将士的骸骨之上,当吾等功成名就,名标青史之时,那些跟随吾等征战四方的将士却早已埋骨他乡,马革裹尸,又有何欢喜之情呢?与阵亡将士们相比,吾

等之荣誉不值一提,他们才是国家柱石、社稷栋梁!看看这盛世繁华,国泰民安,让吾等一并敬他们一杯,敬他们魂兮归来、扶佑盛唐!”

李泰收敛笑容,沉声道:“敬他们为国征战、保家卫国!”

“饮圣!”

三人大喝一声,举高酒杯,而后将杯中美酒倾洒于地。

分别落座,气氛有些肃然。

李泰叹气道:“世人只见战功赫赫,却不见我大唐将士血洒异域、埋骨他乡,二郎能始终将将士们放在心中,是他们的荣幸,也是大唐之荣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