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八八章 国相长史

天唐锦绣 第两千八八章 国相长史

簡繁轉換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3 14:49:24 来源:源1

令狐修己尚在体会陛下准许长孙家子弟出仕之真正用意,杜正仪则眉头紧蹙:“现在封国之策虽然已经定下,但到底哪一位亲王于何处封国却尚无定论,又岂能早早为长孙家子弟定下何处封国,何等官职?只能确定其通过考

察,纳入授官之行列。”

令狐修己则道:“旁人暂且不知,但魏王就藩倭国基本已经确定,何不将长孙家子弟之官职定于倭国,归属于魏王治下?”

杜正仪看了一眼令狐修己,没有做声。

长孙家得以摆脱压制、禁锢,子弟重新起复,出仕为官,其背后之意味深邃难明,焉能陛下一道口谕吏部便迫不及待的将一切都安排妥当?

陛下心意难明,万一误以为吏部长孙家深怀怜悯、甚至抱有同情,那便是大大的不妥。

旨意当然要办,但快慢之间的区别却极大。

毕竟看似宽恕长孙家,可真正宽恕还是迫于无奈被迫宽恕,意义完全不同,吏部的反应宜慢不宜快。

李孝恭耷拉着眼皮,问道:“最近遴选封国官职,有多少人入选?”

杜正仪道:“自是一个都没有,所有人都按照铨选标准列为候补,各项绩效予以打分,从高至低俱陈于名单之上,需郡王您最终定夺。”

此次封国选官,各方势力蜂拥而至,吏部只得以“公平、公正、公开”之原则将所有人选拟定数项指标予以评分,分数高者优先。但最终通过之人选必须李孝恭来决定,即便是吏部侍郎也无权僭越。

吏部侍郎当然会有几个名额,但那必须是在吏部尚书圈定人选,确认官职之后,再行分配。

这是官场规则,李孝恭虽然大权在握却也不会将所有名额一口吞下,总要留下一些给予吏部其他官员,即便是河间郡王、吏部尚书,也不能将所有好处,人情都揣进兜里。

吃相太难看了可不行……………

李孝恭也看了令狐修己一眼,道:“这件事便交给令狐侍郎办吧,稍后长孙家来人直接去寻你。”

令狐修己觉得自己好像说错话......

杜正仪欣然拍了拍令狐修己肩膀:“郡王年岁大了精力不济,我对仕途早已无所追求,这吏部的担子往后就要由你来挑起,好好干,我看好你。”

言罢,对李孝恭颔首致意,便转身快步走出值房自去处置公务。

陛下交待下来的任务不那么好干,深了浅了都不合适,既然令狐修己有意见、有想法,那就让他去干。

自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令狐修己紧张的看向李孝恭,求助道:“郡王......”

李孝恭却不多说,摆摆手:“就按你说的办,下去吧。

“......

回归自己的值房,令狐修己一拍额头,悔之不及。

怎就那么嘴贱呢?

门外,书吏进来通禀:“令狐侍郎,有长孙家子弟求见。”

令狐修己吐出一口气,事已至此只能硬上:“让他进来!”

“喏。”

稍许,年轻俊朗、风度翩翩的长孙润从门外快步而入,进了值房便一揖及地:“长孙润见过令狐侍郎。”

令狐修己一时间有些恍惚,这相貌、气度,好像故人长孙冲站在自己面前,太像了......

难怪非是当下家主的长孙淹。

虽然不情不愿的接了这个烫手山芋,但此刻令狐修己一腔郁闷却很快消散干净,脸上泛起微笑,抬手道:“我与长孙大郎乃是故交好友,私下里你称呼我一声兄长即可,不必如此多礼,坐下喝杯茶。”

“喏!”

长孙润原本有些紧张,唯恐遭受刁难,此刻却长吁一口气,整个人放松下来。

果然如长孙淹所言那般,长孙家几辈子积攒下来的人脉并未随风消散,只是困厄之时趋利避害都躲避起来,如今禁锢放开,打压不再,那些人脉很快便会回来。

毕竟若是比起底蕴,放眼朝堂又有几家比得上长孙氏?

“五姓七望”固然源远流长,但如今朝堂之上执掌权柄的根本没几家......

待长孙润入座,令狐修已让书更奉上茶水,这才问道:“家中决定这次由你出什么?”

他岂是更想问问长孙家到底走了何等门路,可以让陛下回心转意,既往不咎?

但此等秘辛想必长孙润不会透露,只能等着后续或有消息传出......

长孙恭敬道:“正是如此。”

令狐修己欣然:“当初赵国公在世之时,便听闻很是赞誉家中十二郎,如今看来,确是温润君子,才具不凡。

“在下惶恐。”

“此长孙家难逢之机遇,十二郎该当锐意进取、志气昂扬,切不可妄自菲薄......”顿了一顿,令狐修己命书吏去往吏部郎中处取来今次封国授官之铨选名册。

吏部学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

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皇帝御批,吏部听制授官;而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据其身材、资历,才能、功劳、德行、言辞、书判诸方面的优劣予以“注批”,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

当下封国授官便是走的“注批”程序。

不过由于此次封国受援与正常选官员不同,且吏部尚书李孝恭地位尊崇、威望厚重,只需吏部选定人员,提请“注批”,门下侍中基本不可能予以驳回......

令狐修己指了指送来的厚厚名册,道:“看见没有?这次封国授官几乎搅动了整个朝堂,所有人都想方设法往里头钻,你家若非陛下口谕,断无可能参与其中。”

长孙润连声称是:“此番得陛下之宽宥,阖家上下感激涕零,也请令狐兄长多多关照,长孙氏没齿难忘。”

令狐修己欣然颔首:“咱们两家同为关陇一脉,自当守望相助,彼此提携,定为你寻一个好官职。”

虽然被李孝恭、杜正仪坑了一回,接了一个烫手山芋很容易办错事,可事已至此,更要卖给长孙家一个大大的人情。

“实不相瞒,当下各处封国疆域未定,国主未定,只记录了铨选官员之名册,一切尚在未知之数......但你我关系不同,我便私下告知于你,魏王殿下前往倭国已经定下,你若愿意去往倭国,我可将你名字录入名册直接注

批’,官职则定为......”

令狐修己考虑一下,道:“......定为长史如何?”

如今政事堂已经定下封国官制,除去国主之外,会由皇帝指派一位“国相”统领封**政事务,“国相”之副手为“”,协助处理政务,另有署官为“长史”,主管文书、行政事务。

“长史”之权势、地位,在封国之内不低于前十。

对于长孙润的年纪,出身来说,已经算是“高配”……………

长孙润不是没见识的,知道此等官职之重要,得之不易,忙感激道:“多谢兄长关照,此等情谊,长孙家上下不敢或忘!”

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分量,人家根本不在乎他感恩与否,所以时时刻刻将长孙家挂在嘴上,人情由长孙家来领受,他还上这份人情自然也由长孙家来偿还,而不是他长孙润。

“孺子可教也!”

令狐修己与长孙润一个辈分,但年岁相差太多,官职也高,自是有一份高高在上之优越,将对方视如子侄。

虽然暂且不知陛下到底心意如何,但当下施恩于长孙家不仅能收获长孙家的人情,也会使得如今倾颓,衰弱的关陇门阀内部对他泛起好感,收割一波名望。

既然陛下能准许长孙家子弟出仕,谁知明日会否彻底宽恕关陇门阀?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往西盘踞朝堂权倾天下的关陇门阀再是实力衰减,依旧是根深蒂固的庞然大物,一朝崛起,实力惊人。

若是得到关陇门阀内部认可,进而获取更多支持,于仕途之上的裨益极大………………

遂将书册翻到前边预留的一页,亲自执笔将长孙润之名字、籍贯、出身等等信息录于其上,而后放下毛笔、吹干墨渍,合上书册。

笑着对长孙润道:“事情已经办妥,十二郎且回府等候消息,只待政事堂那边确认了封国诸般事务,名册便会送往门下省等待批复,十二郎便可动身前往魏王封国,绝无意外。”

长孙润起身,一脸感动之色,作揖道:“素问兄长仁义,今日深感高义、受之有愧,此番雪中送炭之情谊贵比金玉,长孙家铭记五内、定有厚报。”

令狐修己满意至极,笑着道:“你我两家渊源甚深,何分彼此?十二郎且先回去等着消息吧。’

又叮嘱道:“此事虽然已经确认,但未免横生波折,出现意外,回去之后还是要低调一些。”

“喏。”

待到长孙润千恩万谢告辞离去,令狐修己则将名册捧着,来到李孝恭值房将事情一五一十禀报。

“国相下属之长史?”

李孝恭微微蹙眉,觉得这个官职过高,长孙润未必胜任,但旋即舒展眉梢,点点头:“既然交给你办,自然以你为主,就不必再询问本王意见了。”

言罢,将茶杯推到一边,起身背着手走出值房,到门外坐上马车回家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