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九二章 釜底抽薪

天唐锦绣 第两千九二章 釜底抽薪

簡繁轉換
作者:公子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7 14:54:53 来源:源1

随着倭国局势稳定,举国上下并入大唐,连倭王都老老实实退位,迎候新的“扶桑王”,水师开始全面出击,对东南两洋诸如林邑、吕宋、渤泥、三佛齐、古罗等国一边派驻军队举行军事行动予以威逼,一边组织各地土著势力

谋划“民选”事宜。

有赖于大唐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经济能力,各方面进展极其顺利,待到明年开春之时,定有许多国家或地区举行“民选”,以“顺应民意”之形式内附于大唐、并入版图,成为“封邦建国”之选地。

过程之中自然也有阻碍,毕竟不是人人都愿意放弃手中掌握的权力,舍却王位而甘愿成为唐人之牛马,譬如林邑国王诸葛地………………

当年通过出卖范氏王族而成功登上王位的诸葛地,国人畏其如虎,恨其入骨,不得已只能在林邑实施残暴统治以维系自己的王位,如今大唐意欲举行“民选”决定林邑之未来,且将林邑作为大唐之封国,诸葛地如何肯干?

一旦他退位,失去军队之保护,国人必将他碎尸万段、挫骨扬灰.......

唐人策划、发动“民选”是诸葛地阻止不了的。

他虽为林邑之王,但能够控制的地方唯有国都因陀罗补罗城一地。

但他可以拒绝承认“民选”之结果,为了自己的王位,部族,宁肯与大唐决一死战。

失败了也不要紧,大不了退入西部山区开展游击作战,唐军再强难道还能进入林邑山区几十万大军?

只需使得唐人不能获取林邑王位之正统传承,再大的牺牲也足矣。

围绕因陀罗补罗城,局势瞬间紧张。

皇家水师大都督苏定方不得不离开华亭镇,带领浩浩荡荡的水师船队横跨南海,抵达岘港,与驻守岘港的守军合兵一处,兵锋直指距离不远的林邑国新都因陀罗补罗城。

自林邑旧都僧伽补罗城被唐军夷为平地之后,新王诸葛地便将国都搬迁于此,且耗费庞大财力,发动无数徭役予以修建,并且全国两万富户入城,城池规模、繁华程度,较之旧都僧伽罗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此同时,诸葛地下令数万王**队防御国都,枕戈待旦,做出一副决一死战,决不妥协之姿态。

大战一触即发。

但林邑与波斯海不同,在波斯海可以用“距离太远,请示不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等借口,朝堂上的大佬们其实并无所谓,可若要与林邑开战,则必须有朝堂之授意、皇帝之敕命。

否则一旦影响林邑稻米输入洛阳、长安,任谁也承担不了那等责任....…

朝堂之上,对此自是吵成一片,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两派对立,莫衷一是。

李承乾连续几日对此召开政事堂、军机处会议,却迟迟未能定下方针政策。

房俊回京之日,瑞雪初降,关中大地银装素裹,入目苍茫。

刚刚进入春明门,便被等候在此的内侍陛下口谕召入宫中......

政事堂内已经燃起地龙,温暖如春,墙角处两尊青铜兽炉燃着檀香烟丝袅袅。

李承乾居中而坐,左侧刘洎、右侧空了一个位置,之后是李?,其余李孝恭、马周、唐俭、刘祥道、崔敦礼等人分列。

房俊风尘仆仆抵达政事堂之时,便见到这样一幕大佬济济一堂之盛况,一个“邪恶”的念头忽然冒出来,若是这个时候有一队兵卒手持火器站在门口齐射,整个大唐的中枢核心便将全部摧毁、阵亡......

赶紧收敛这个大逆不道的念头,快步上前与李承乾见礼。

李承乾温声道:“太尉不必多礼,之所以如此急切将太尉召入政事堂,是因为林邑国之事亟待解决,待到议事之后在回家好生休息吧。”

“喏。”

房俊并未多言,至李承乾右手边的位置入座,冲着旁边的李?颔首致意。

这个位置显然是临时空出来的,而让位的必然是李?……………

李承乾开门见山,对房俊询问道:“水师之事,太尉素来了如指掌,对于海外各国局势更是成竹在胸。林邑国欲效仿其余番邦施行‘民选’并入大唐,结果林邑国主诸葛地召集军队囤积于国都周边,试图阻止民选,破坏封邦

建国之大计。苏定方亲自赶赴岘港坐镇,上书欲对林邑开战,太尉以为如何?”

时至今日,连他这个皇帝也不得不承认房俊在水师之影响力,以及对于海外番邦之掌控。

大唐幅员辽阔,陆地之上他这个皇帝金口御言,君临天下,但是海疆之上,他的话不如房俊好使……………

所以战或不战,决定权在于房俊。

未等房俊回话,刘提醒道:“水师战力强悍、百战百胜,吾等并不担忧诸葛地能够阻挡苏定方的大军。可一旦开战,诸葛地的军队就将肆虐林邑,对于大唐收购稻米产生巨大阻碍,而如若输入关中的粮食不足,影响极坏。”

至贞观年间,由于数百年来过度开发导致关中土地贫瘠,粮食产量锐减,难以足额供应食用,不得不在河东、河北等地筹集粮食输入关中。

后来房俊组建皇家水师,第一件事便是出兵林邑,从当地购买稻米沿海路输入关中,其后更是组织人手前往林邑租赁土地、种植稻米,彻底缓解关中粮食匮乏之危机。

但粮食危机解除,加上关中商业繁荣,越来越多的商贾、失去土地的农民、以及士子、官员涌入关中,关中人口急剧增加,所需的粮食越来越多,粮食再度匮乏,所需输入关中的粮食也越来越多,对于林邑一年三熟的稻米需

求甚大。

一旦这条粮道受到影响,长安陷入粮荒,足矣使得天下震动,后果难料......

房俊蹙眉,毫不客气:“中书令所言实在没什么道理,天下从无两全之法,既然林邑国主胆敢挑衅大唐天威,那么就必然要以大军覆灭其军队、瓦解其政权,以其项上人头昭告天下,威慑群伦,这是水师应该担负责任。至

于如此会否导致关中缺粮,那是中书令你的职责范围,能解决最好,若是不能解决那就请辞下台,换一个能解决的上来担任中书令,为陛下分忧解难,而不是因为你的无能将如此之多的重臣召集过来帮你承担职责,却将更多的国

家政务放在一旁不能理会。”

刘气得火冒三丈:“苏定方扬言要覆灭林邑国、杀死诸葛地,势必引发林邑之动荡影响收购稻米,我劝之不听,警告无效,如之奈何?这些骄兵悍将皆由你授意,却来为难于我,是何道理?”

房俊点点头,淡然道:“那我就让苏定方带领大军撤回大唐......不过由此所导致的大唐天威受损,甚至其余番邦、土著纷纷效仿,则是中书令的责任。”

“简直无耻!”

刘洎满脸涨红,怒不可遏。

他看向李承乾,求助道:“打与不打,微臣都难逃责任,背负罪责,可这件事微臣何曾有过一丝半点的关系?太尉胡搅蛮缠,栽赃陷害,望陛下明察!”

所表现出来的怒气其实更多是给李承乾看的,与房俊几次三番的争辩、斗争落于下风,他如今的心态早已放平,并不会轻易被激怒。

但虽然房俊不讲道理,可有一句话说得没错,无论造成何等局势,他这个中书令都要拿出解决办法,否则便是无能。

只希望陛下能将这份从天而降的黑锅揭开......

李承乾也觉得有点冤,人在长安坐、锅从天上来,想躲都躲不掉。

想了想,道:“太尉以为,若依旧采取以往那种分化、孤立,促使其内斗之政策,使得林邑国爆发内战来解决此次风波,是否可行?”

房俊摇头,道:“促使林邑爆发内战容易,无外乎扶持当地势力给予援助、许诺其代替诸葛地的地位而已,并不难。但问题还是那个,一旦林邑爆发战争,乱兵四处作乱,还是会影响稻米之收购。大唐驻扎于岘港的军队再

多,也不可能到处去剿灭那些本土当地的武装势力,即便十万大军也不行。”

林邑国地形复杂,平原不多且基本存在于红河三角洲的宋平县一带,其余地区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极其不利于大军行动,一旦林邑国爆发内乱,各地武装势力就地遁入山林,想要剿灭难如登天。

届时整个林邑国陷入混乱,对大唐的利益损害极大。

李承乾沉吟不语。

昏昏欲睡的李孝恭挪动一下身体,强自打起精神,谏言道:“林邑国危机的解决之法,还是应当兵贵神速,着令苏定方集结大军,一鼓作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林邑国都、剿灭诸葛地势力,彻底剪除后患。”

甚少在御前表达意见的李?也道:“林邑国之稳定,对帝国至关重要。微臣建议,可由陛下属意封建于林邑之亲王赶赴其地,以统帅之名义率领水师剿灭不臣、震慑其民,则日后封建于彼处可收货巨大声望,快速使林邑安稳

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