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15章 王铁头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5章 王铁头

簡繁轉換
作者:跑盘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5 13:11:0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村委会位于村子中心,与代销店相邻,准确的说代销店就是租用了村委会的商铺。

不过,这个年代很少人叫村委会,村民们更习惯叫大队,简洁明了。

村委会是个临街的大院子,门楣上“大营村党支部“的红漆字掉了半边。

大院西南角搭了间车棚,棚里停着台老式拖拉机;往里是个简易篮球场,水泥地裂缝钻出嫩绿的小草。东面是一块空地,晚上,村委会是村里唯一有照明灯的地方,大院也成了孩子们的聚集地。

哪怕过了几十年,李哲依旧记得每年夏季的夜晚,他在村委会大院抓蚂蚱喂鸡的场景。

不光人喜欢灯,昆虫也一样。

他娘总是说,把鸡养肥了给他吃蛋,这也是他每天抓蚂蚱的动力,但无论他如何回忆,脑子里也没有吃鸡蛋的记忆。

大院的北侧是一排砖房,从东到西分别是广播室、值班室、综合办公室、财务室、休息室、仓库,地方虽然不大但功能齐全。

“咚咚。”李哲敲敲值班室的门。

“进来。”屋子里响起一个大嗓门。

李哲推开蓝色的木门,值班室面积不大,也就十几平米,放着两排办公桌。

办公桌后头坐着个方脸汉子,灰布衬衫扎在军绿裤里,报纸抖得哗哗响。

“王叔。”李哲笑着打招呼。

“是李哲呀,来的正好,俺还打算去找你呢。”王铁头撂下冀省日报,指着旁边的凳子,“坐下聊会。”

“您找我啥事?”李哲有些纳闷,虽说上辈子两人打过交道,但那是在老李去世后,王铁头看到自家房子倒塌了,忙前忙后帮了不少忙。

对于这位村支书,李哲是打心眼里尊敬,他是一名老党员,曾担任生产队长、民兵连长,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就担任大营村村支书,处事公正、不怕得罪人,深得村民的信任。

当然,这位村支书也不是没缺点,他认准的事,谁说都没用,一个字犟。

王铁头并不是他的真名,而是绰号,只是叫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人们都忘了他的名字,哪怕是红白事的礼金簿写的也是王铁头。

上辈子,他号召村里人种蔬菜大棚的,李哲能建起蔬菜大棚,他帮了大忙,接触的多了,李哲也摸透了他的脾气。

“信用社老孙来村里核账,说你这崽子贷了六千块?你爹娘知不知道?那钱可不能乱花。”

这个年代,信用社在审批贷款会与村委会沟通,了解申请人的家庭和经济状况,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李哲并不意外,也没隐瞒,说了自己贷款建蔬菜大棚的事。

其中重点表明,自己建造蔬菜大棚是在响应农业部‘菜篮子工程’,为解决老百姓吃菜难的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王铁头是个老党员,觉悟很高,脸上露出赞成的神色,“不错,年轻人就得有想法、有干劲,这样国家才有希望。不过,咱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按照农时播种收获,你说这个大棚真能冬天种出蔬菜?”

“我有信心、也有技术,国家一直在推动蔬菜种植技术,不然信用社咋会批贷款。老人家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要真能成,算给咱村?条新路。技术方面我不懂,但有用得着我的地,你只管开口。”

“我今个过来,就是有事求您。”

“啥事?说吧。”

“我想租用村里的拖拉机。”

王铁头带着审视的目光,“你会开拖拉机?”

“我在农业科研所打工的时候学过,一点问题没有。”

“拖拉机是咱们村集体的财产,眼看就要农忙,正是出力的时候,可不能出一点问题,你用拖拉机干啥?”

“今早我家摘了鲜玉米,准备拉到京城里卖。”

一听这话,王铁头的脸耷拉下来了,没好气道,“这才刚进九月,玉米粒还没熟透,这不是糟蹋粮食嘛。搁前几年,批评教育、扣公分都是轻的……”

前些年粮食供应紧张,提前收割鲜玉米可能被视作浪费,只有青黄不接的情况下,部分家庭才会被迫提前采摘嫩玉米充饥。大规模的采摘嫩玉米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一点李哲自然知道,正因为知道,才觉得卖嫩玉米有市场,再过几年经济市场成熟,人们的脑子灵活了,卖鲜玉米的也多了,倒腾这个也就不挣钱了。

“王叔,您可误会我了,我也不想提前摘玉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已经进入到九月份了,天气转冷,大棚也要开始建造了,我得先把地拾掇出来;如果等到玉米成熟再收割,那都进入十月份了,工期肯定会耽搁。

我为了建造大棚贷款了几千块钱,压力特别大,愁的天天晚上睡不着觉。

我爹娘也不想提前收玉米,为这事还骂了我一顿,但现在已经这样了,我想着租借村里的拖拉机,把鲜玉米运到京城卖,让京城的老百姓也尝尝鲜,权当是换个口味、添个菜,也不算是白瞎了。”

王铁头端起白瓷缸,喝了一口水,气也顺了不少,“租用拖拉机的费用可不低,别到时候钱没挣到,还得把租车的费用搭进去。”

“挣多挣少不重要,也是想为京城老百姓尽一份力。”

王铁头点点头,拿出纸笔,写了一个条子,“去财务室交了油钱,开拖拉机的时候小心点,这是村集体的财产,别磕着碰着。”

“好嘞。”李哲接过条子,写着油费用20元,刚好够京城跑个来回,知道这是给了自己优惠,“王叔,谢谢您了。”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两包荷花烟,“这两盒烟您留着抽。”

王铁头摆摆手,“拿走拿走,回去孝敬你爹。”

“您留着吧,我爹不抽烟。”李哲说完,起身走到办公室门口。

老李爱喝酒,确实没啥烟瘾。

“回来,我还没说完呢。”王铁头将李哲叫了回来,“进过四九城吗?知道菜市场咋走吗?”

“没去过,到时候再打听呗。”上辈子,李哲去过京城,但年代不同,道路的变化很大。

王铁头笑笑,“你小子连路都不认识就敢进京城,也不怕被人当特务抓了。”

“王叔,您知道去京城的路咋走?”李哲明知故问。

“去年京城闹菜荒,很多老百姓吃不上菜。我响应镇里的号召,以村委会的名义在村子里收了一批菜,运到崇文门菜市场卖,路我熟。”王铁头拿出纸和笔,给李哲画了一幅路线图,虽画工不咋地,也清楚的标出了大致路线。

王铁头往京城送菜‘也’不为赚钱,卖菜的的价格甚至低于市场价,他从李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也是他愿意帮忙的缘故。

……

大营村村北。

老李、李卫东、赵铁柱在地里收玉米。

李卫东不时的望向远处的土路,“爹,你真由着老二去京城卖玉米?”

虽说廊方市紧邻京城,但哪怕只隔着一条路,冀州还是冀州,对于李卫东来说,进京城市区不是一件小事,他长这么大也就去过一次。

老李哼道,“我不赞成他进京卖玉米,更不同意他贷款建大棚。”

“他建大棚的劲头这么足,能听你的?”

“知道他不听老子的还问个球。”

赵铁柱想笑,又没好意思,强忍着不笑出声。

李卫东神色讪讪,也不敢回嘴,这真是他老子,只能抱怨弟弟,“这小子想一出是一出,‘铁牛’可是村委会的宝贝疙瘩,王书记能轻易借他?”

铁牛是村民们给村里唯一的拖拉机取得绰号,在村民心目中的分量很重。

老李点头,“是这么个理,王铁头眼里不揉沙,只要是村委集体的财产,一根鸡毛别人也休想多占。他年轻那会就是这个脾气,一辈子没改过……”

老李正要忆苦,田野尽头传来“突突“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