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216章 维新改良

虎贲郎 第216章 维新改良

簡繁轉換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6 01:12:1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16章维新改良(第1/2页)

晋阳,随着闭营训练步入正轨,各处营地也开始轮休。

每五天里休息一天,这些军营分成五部,轮流休息。

轮到休息日,该处营垒外的军市会热闹起来。

但每次轮休,也就三分之一的吏士可以出营,在军市采购一些生活器具。

轮休时,赵基就会入营,对军吏、资深、优秀什长讲学。

每次七八百人听讲,都密密麻麻列坐,以便能听清楚赵基言语。

木台之上,青色伞盖下。

赵基饮一口水润喉,继续讲述他的维新理念,从政治、经济两个大方面着手,又详细于分配层次讲述高门豪强与寒门平民的区别。

只有从政治制度上着手,剖析各种不公平现象,才能说明白各种恶劣的后果。

而当代人,正在承受这些恶果,苦苦挣扎。

大多数军吏、军士对政治上的不公平缺乏代入感,寒门、豪强庶子倒是能代入进去。

所以主要讲的就是经济层面,关键就是纳税、服役。

很多东西赵基此前没有研究过,但他终究经历过成体系的灌输,根据现在的现象反推、总结,他讲述的时候声音高亢,情绪激动:“你们多数人沦为佃户、隐户,不是你们的父祖懒惰,他们如果懒惰,早已饿死路边,不会有你们。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收获,被恶吏、豪强盘剥,家境空虚,又积欠子钱,难以还债,才典卖田产,或卖身还债!”

“大姓豪强不纳税,不服役,一代代妻妾成群,子女繁盛,宗族强盛,这才能积蓄钱粮,以诗书传家,从而当上官吏。他们的子弟当官后,这些不肯纳税的人,跟他谈爱国、忠君、勤政爱民,岂不是与牛弹琴?”

“一个爱国的人,首先他要纳税,纳税是公德。公德有缺,私德再好也只是守家贼,于国于民何益之有?”

“官府府库充盈,才能有钱蓄养军队,吏士器械精良,才能压制诸胡,扫平盗匪,让郡县太平,使百姓能安心生产。”

“可试问天下英杰、满朝公卿,可曾依法纳税?”

赵基右手指着天穹,怒视眼前听讲的军吏:“在我看来,一个不纳税的人,他就是国家的蛀虫!啃食国家的血肉,这血肉来自纳税的小民,就等于他们在吃小民的血肉!这样不忠于国家,不爱百姓的人,是国贼,是乡贼,是不该当官的,他们应该下狱,让他们去挖矿,做最危险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赎罪!”

他滔滔不绝,又指着汾水东岸:“前几日我在义从营地讲到这些,就有义从问我,问我的平阳侯国所蓄奴仆要不要缴纳口赋。我说河东免赋十年,平阳侯国的官奴自然不需要缴纳口赋,可我祖父的晋阳侯国呢?”

“这个问题他没问,我也给他说了,晋阳侯国所蓄官奴,照例缴纳口赋!这笔口赋按例分成四份,各有用途。只是今年还没有起征,历来是八月末开始征赋,征到次年正月为止。”

“可这样就行了?”

赵基反问这些人,指着一个认真听讲的军吏问:“你觉得如何?”

周围军吏目光聚过去,这个面生的节从虎贲站起来犹豫开口:“卑职以为官奴隶属侯国,归国相节度,是公家之物,不应缴纳口赋。若是晋阳侯的家奴,或许应该缴纳口赋。”

“这不对,我以为不仅官奴、私奴要缴纳口赋,公卿、百官也该一体缴纳口赋,除非遇到赦免,或如河东这样有百年一遇的巨额收益。卫氏金库是卫氏世代汲取河东小民所得,今抄没入官仓,理应惠及全民,故才上表朝廷,免了十年口赋。”

赵基示意对方落座,又说:“我以为豪强之家占地数十万亩,仆僮数千户,其正常缴税虽合王法、人情,却不合天道。天道长久,就在于取有余而补不足。豪强之家,该用更高税率,以补国用!国家府库充盈,世道太平,豪强也能享有太平,这不是什么委屈的事情。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天下乱到这个地步,不就是高门豪强假朝廷之手,取小民之不足,补豪民之有余?稍有天灾,广大小民不肯饿毙,只能揭竿而起,宁拖家带口扶老携幼与豪民玉石俱焚,也不肯做路边饿殍、枯骨。”

赵基饮一口水,又说:“正所谓求其上者而得其中,求其中者只能得其末。我等立志维新,就该求天道之上品,如此最终也能创建一个豪民、小民一体纳税,府库充盈,平时能赈灾救民,战时能重赏之下,募集勇夫平乱的崭新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6章维新改良(第2/2页)

“这天下,天子只有一个,三公数人,藩王十余人,诸侯、列卿数百人,县令长数千人,可见地位尊贵者少,而小民多。民心就是天心,而一个让绝大多数人受罪的朝廷,显然不得天心,必然灭亡!”

“于望族勋贵而言,我等皆是小民,与牛马无异,还不如宝马。如今聚集一处,有工匠三千多人为我等锻造铠甲、矛戟,当披坚执锐征讨四方,理应荡灭宗贼,扫除积弊,使各自余生、子孙能过上太平、殷实的生活。”

赵基坐在台上宣讲自己的理念,也对听讲的吏士做出美好的许诺。

不管他们相信还是质疑,赵基要做的就是一步步兑现承诺,让更多的人团聚在自己身边,跟随自己前进。

他讲解之际,卫觊、张瓒等人捉笔记录,都是速记,以后誊抄的时候,他们还要根据语境,以及自身的理解,斟酌用词,用更凝练的方式记录这些。

文字有书写成本在,刻石成本更高。

讲学、辩论之时,肯定会详细阐述、举例子说明,但记录时,都是尽可能的凝练。

以后军队会扩编,赵基不可能再来宣讲维新理念,现在就要整理成册,以便以后的军吏研读、领会。

维新仅仅只是个开始,如果难以维新,那就进行革命。

新莽之乱时,儒士能公然推动舆论迫使皇帝退位、禅让;自桓灵二帝以来,天灾**接踵而起,儒士中也开始自我猜疑。

古今两派融合后,彼此斗争减少后,许多人有更多时间来反思。

这股反思潮流之下,爆出来的异端士人比比皆是。

别说民间、军中,朝堂中人讨论汉室灭亡也是常有之事。

又不是直接造反,而是提倡维新。

维新不成,带不动这个陈腐的朝廷,再兴革命之事,这有什么错?

赵基理直气壮宣扬维新之论,下面人也都认真听着,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毕竟维新最难的兵谏已经达成,现在属于维新派掌权,与旧日公卿和睦相处,谋求具体改良、维新变法的出路。

维新不能嘴上喊,必须要变法,从制度上尝试。

而卫觊捉笔记录,他可不想维新成功;成功后,他不认为军队还会保持现在的凝聚力。

维新成功,朝野各处生机勃勃……就没人愿意打仗了,很多人也就丧失了抵抗的勇气。

旧日公卿反扑夺权,维新一派必然死伤狼藉,还要背负恶名。

不是卫觊心理阴暗,他所学到的东西,以及目前经历以及反思的经验总结,让他十分抵触。

现在最想弄死旧日公卿的不是赵基,而是卫觊、卫固等人。

木台上赵基又开始让听讲军吏提问,他则进行回答。

相互交流,底层军吏能领会他的精神、意志。

而赵基本人,也能在思想碰撞过程中,不断打磨、提升并巩固自己的认知。

以天道压人道,才是维新改良、革命造反的大义所在。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另类的,存天理灭人欲。

现在晋阳聚集这么多的军队,前后也就最多一百天的集训时间。

三个月时间,在赵基看来只能完成基本的新兵队列训练。

思想统一谈何容易?

让绝大多数人保持相对服从、中立,今年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真有三万与他志同道合的军队,他现在就敢去跟袁绍决战。

他眼中的晋阳大军,始终是乌合之众。

这次用兵,他不可能督率全军,这么大一团火,放到哪里都是危险的事情。

所以出征之前,要尽可能稳固军心,这样他才能带少部分精锐去打高干。

上党必须打,他不认为袁绍会主动退让。

退让的话,那就不是袁绍了,这有失江湖带头大哥的体面。

大哥可以死,但体面不能丢;体面损坏了,大哥也难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