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347章 临行教诲

虎贲郎 第347章 临行教诲

簡繁轉換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6 01:12:1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47章临行教诲(第1/2页)

晋阳,龙山之上。

赵基搀扶赵彦,引着麾下文武干臣百余人来到山腰平阔处。

这里已稍稍整理地形,铺埋木桩,搭建木制平台。

木墙围起,形成一个结构相对复杂的山腰别墅,如今更准确的称呼是阁楼。

赵彦眼,站在高处俯览晋阳新城看的不是很清楚,但也能看清楚大致方方正正的轮廓。

春耕结束后,城内再次开始施工。

裴秀作为总负责人,指着各处开挖的壕沟解释着规划,都是排污渠。

为了保证排污效果,目前采用的是陶制排污管道。

原本还有人计划原木切割,碳化后拼合成管道来用。

但能用来做管道的木材,必然是优良木材,城中各类建材正缺这种良材。

就城中规划来说,使用的木材数量也非常多。

所以赵基介入,给制陶匠增派学徒、奴隶,扩大了制陶、烧瓦的工作单位和规模。

现在是烧制土陶排水管,后续是烧制屋瓦,而后期赵基需要这些人烧制砖块。

有汾水转运,砖厂可以设置在靠近产煤区的地方,就地烧砖,水运到晋阳。

仅仅一座黄金台,是不够震撼人心的。

未来用砖把晋阳城给包了,就足够令来这里贸易的鲜卑人绝望。

裴秀讲解着排污渠规划,其中还有一些壕沟是安排调来的军队开挖,会用另一批军队来搞建设。他们负责的,就是未来晋阳城内部的藏兵洞、调兵地道。

赵彦不时询问,裴秀也很快做各种回答。

片刻后,赵彦回头看赵基:“老夫不虑其他,就虑水攻。”

“祖父,我会筑造提拔提升晋阳湖水位,并留放水口。后人妥善维护,若有警讯,自行放水即可。”

当晋阳湖水位提升到一定高度,那么晋水渠就有可能倒灌。

变成汾水上游的引水渠给晋阳湖注水,再走晋渠倒灌到晋水,使得晋水更为充沛,利于晋水南岸的灌溉。

现在城墙都是黄土板筑而成,了不起的城池用了很多的石条地基。

未来晋阳城持续增修,赵基的要求是硬抗汾水洪流。

就连城区附近的汾水两岸堤坝,也会用条石给包了,留出足够宽度,以便洪水过境。

赵基真的不喜欢在土木工事上耗费太多人力,可他不姓刘,必须在晋阳城投入足够的资源。

晋阳城发展的越好,自身的底蕴也就强势。

跟安邑、闻喜比起来,晋阳、平阳才是他未来的老巢。

老巢稳定,那许多事情自然就稳定,就算吹风起浪,也不会伤筋动骨。

许都骚乱,就弄的吕布灰头土脸。

而自己一手建立并着重发展的晋阳新城,肯定不会出现许都那个层次的哗变、骚乱。

吕布那里的‘空印案’,也提醒了赵基,必须要保证印文的监管。

就是吕布缺乏足够的心腹文吏,导致公文、印章经手环节被汝颖、南阳人渗透,这些人提前伪造了太多的合法调兵文书,才让许都骚乱一发不可收拾。

说到底,吕布那里没有进行严格管理,那些人就在吕布眼皮底下,盖了许多空印帛书,成了假军令的源头。

所以赵基这里也要建立严格的调兵程序,公文、令符、使者,三者俱全,才算合法调兵。

公文载体的帛,也要进行专门的纺织,在帛中杂彩线,以独特纹理进行防伪;定期更换纹理。

令符就简单了,就是虎符的变种,左右两半,符合才能调兵。

使者的话,意味着赵基身边要多一个固定的编制,以后军令传达,就由这批人负责。

其他人传令的话,一概不认。

但现在没时间建设,只能打完李傕后再进行这方面的推进、落实。

赵基引着赵彦登高俯览晋阳新城后,又在这里享用了一场宴席,才算结束。

随后下山,赵基乘马而行,与贾诩闲聊。

对于调解西河匈奴,赵基还是有信心的。

可随后就要向关中进兵,他想拉着贾诩一起去。

贾诩婉拒,解释说:“我实无颜面返回关中,余生所愿,不过是恢复并州、朔方,复秦汉故土。”

“既如此,此番还要有劳先生总司后勤庶务。”

赵基左手挽着缰绳,右手握鞭手臂下垂,说着忧虑:“袁绍必不肯坐视我光复关中,要提防袁熙、高干出逃,也要提防袁绍调精锐来袭。不能因袁熙、高干为质,就疏忽懈怠。”

“仆明白,大司马安心就是。”

贾诩神态自信又平静,也嘱咐说:“关中诸将历经丧乱,不可轻信;归附之后,大司马也不可过于放纵;可若监管严密,又会适得其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7章临行教诲(第2/2页)

赵基听着皱眉:“先生的意思我大概是理解了,可又不敢确定。”

“就如大司马理解的那样。”

贾诩抬目远眺山路,前几天才下过雨,道路干燥,山壁上草新绿茂盛,一派生机。

就今年开春的降雨趋势来说,入夏后只要不是太过离谱,那就能平稳度过今年。

他浮浮沉沉那么多年,自黄巾以来……或许从他记事以来,各处都是一年不如一年。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河东、晋阳能保证本年度内不衰落,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进步,相对于持续衰败的各方来说,己方处于一种强化状态中。

赵基也观察远近,春季肯降雨,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哪怕粮食短缺一些,只要降水充沛,那野外的采集渔猎资源也足。

他自然听懂了贾诩的话,不要给他贾诩面子,也不要放纵投降依附的关中诸将。

也不要苛刻对待这些人,如果实在不喜欢,最好当场处死。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对方能适应大司马幕府的严密法度,那就留着;不然的话,最好提前杀了。

否则招降后再杀,会引发其他降将的不必要担忧。

最好就是提前过滤掉。

赵基感觉这家伙可能是察觉到了什么危险信息,才授意自己大开杀戮。

也不好追问什么,毕竟贾诩肯透露暗示,就已经出卖了一些往日的朋友。

再明着问,贾诩还怎么做人?以后还怎么继续提醒自己?

城中,晋阳侯府。

这里也只是初步建造出了轮廓,赵彦也只是来这里转了转,就来到隔壁的大司马幕府。

原木垒砌军营风格的幕府,对赵彦来说也有一种粗犷的安全感。

幕府内东曹赵蕤已被举为侍中,将代表赵基在雒阳议政、执政。

东曹继任者是个很关键的岗位,任何人担任这个职务,都能培养出大量的门生故吏。

只要是经东曹举荐并任职的官吏,先天就欠东曹一个人情。

积累下来,这个太过于恐怖。

赵基宁可空着,让东曹属、东曹属吏来拟定名单,也不想再征辟一个东曹掾。

东曹掾给他的感觉,不像是属吏,更像避让是合伙人。

长史也是,长史是幕府的大管家,影响力很大,如似国相一样。

倒是西曹掾诸葛玄,就相当于一个小管家。

临近出征,赵基时间紧迫。

陪着赵彦转了转晋阳侯府后,又来到一墙之隔的幕府西园,看着老头与韩融讨论、规划园林池塘,赵基就询问赵云:“此次关中征讨贼臣李傕郭汜,子龙可有意乎?”

赵云意动,但还是说:“大司马,李傕郭汜将死之人。比之晋阳侯安危,十个李傕郭汜也不值一提。”

“嗯,那就委屈子龙了。”

赵基侧身站在赵云边上,看着远处蹲在地上画地图的两个老头,笑说:“子龙所部多已遣散,我再补充一批兵士,凑齐五百之数,就由子龙亲自节度。”

不止是赵云,就连许褚带回来的宗族、乡党卫士也都授予军田,录名军册后,拆散到各县去了。

现在赵云身边就还跟着百余人,都是他的真定乡党。

赵云闻言看赵基:“大司马是说,这是晋阳侯的卫队?”

“嗯,子龙用心操练就是。我会再拨付三十领大铠,子龙也研习铁骑操训战术。未来我麾下第一支铁骑营,必归子龙节制。”

赵基本能画饼,也是真心实意。

赵云动容不已,显然补充给他的兵员,都是交给他用来训练铁骑战术的高级军士,即便这样,也是给他练手的高级耗材。

陈留一战,百余人规模的铁骑队一日五战,每战都换马,打出了不下千骑的战斗效果。

尤其是摧毁曹军壁垒时,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当时给赵云最大的遗憾就是铁骑数量太少,如果能凑齐三五百骑,铁骑冲驰时,就那广袤的中原大地,谁能抵挡?

李傕郭汜何德何能需要出动铁骑队?

这两个势力已经丧失了对外攻击性和锐气,不敢打野战、决战,只会据城死守。

带铁骑队过去,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

所以铁骑队今年的任务就一个,跟着赵基去一趟西河,调解匈奴内部的纠纷。

纠纷拖到现在,说明匈奴各部名王也是借这件事情见见自己。

目的应该也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称称自己的斤两,再决定下一步具体要干什么。

中原动乱这么久,其实匈奴各部也已经有了重新胡化的趋势。

如果这次西河之行压不住的话,匈奴或许会重新分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