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371章 凶险转移

虎贲郎 第371章 凶险转移

簡繁轉換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6 01:12:1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71章凶险转移(第1/2页)

宛都,城内司空周忠府邸。

府邸规模并不大,只是寻常富户人家的格局。

南阳闷热暑气之下,来周忠府邸的官吏都只是穿单薄衣物。

杨琦来的最晚,他来时拄着拐杖,其他公卿在院中、院外道路迎接,列队目送杨琦经过。

门户前,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并肩而立,走下台阶来迎。

杨琦就问:“如何了?”

赵温不语,瞥一眼边上站立的张机张仲景。

太尉杨彪则开口:“自清晨晕厥以来……已口齿不清,难以言语。”

“引我去见。”

杨琦语腔无奈以及遗憾,周氏一族对两淮有着较大影响力。

可去年许都骚乱时,周忠就已病重。

迁徙到南阳后,近有吕布专权,外有赵基与吕布呼应成势;最为可气的是陈王遇刺、刘繇病故,使得东南局势瞬间失控。

而真正压垮周忠的是其从弟周尚,被袁术委任为丹阳郡守;族侄周瑜,弱冠之年也被袁术拜为将军。

传到宛都的消息就是这样,真假难辨。

所以很多人从逆,也无法证实,也就无法进行政治上的清算。

再说了,还都想着以后策反对方,基本上都是留一线回旋余地。

可周尚的的确确接受了袁术委派的丹阳郡守职务,原本袁术是要拜周尚为公卿,周尚婉拒后主动申请,这才外派为丹阳郡守。

袁术也主动拜周瑜为将军,可周瑜也谢绝了,又不好太过得罪袁术。

因而周瑜只是在袁术麾下担任县令,这次徐州争夺战结束后,若是袁术胜利,搞不好周氏一族会与袁术高度捆绑。

到那个时候,周瑜担任将军,彻底与袁术绑死,也就成了大概率的事情。

这些消息压在周忠心头,本就有病在身,南阳自四月以来不见降水,又闷热异常,内外种种不利因素之下,周忠终于撑不住了。

同为三公的杨彪、赵温引着杨琦进入屋舍,周忠躺在榻上,面容枯败没有血色。

只有眼睛勉强还在转动,见到杨琦很想说话,可只有面容微微扭动,发不出声音。

杨琦快步上前,坐在榻边附耳聆听,可也听不清含糊的声音,只能温声安慰:“嘉谋安心,东南之事有我等在朝,自会多加回护,不使彼类残害忠义贤良。”

这下周忠释然了,长呼一口浊气仿佛灵魂的一声呢喃响彻在杨琦耳际。

他抬头再看,周忠双目瞪圆没了动静。

杨琦回头看杨彪:“司空护卫天子东迁,历经艰险功勋卓著。我这就入宫,待天子下诏后,就下葬司空于城东豫山。”

“喏。”

杨彪拱手应下,此刻的他也忍不住挽袖轻轻擦拭眼角。

此前侍中丁冲,黄门侍郎钟繇、议郎董昭,以及原羽林中郎将桓典以及其他廷臣被害死,杨彪虽然哀怒,却不觉得伤怀。

周忠不一样,是同龄人,两世太尉的门第。

如果没有天下大乱,以周氏后起之秀的发展速度,如今必然是三世三公的顶级公卿世家。

杨琦又看看赵温,赵温也只是回以目光。

赵温明显被杨琦为首的公卿队伍排挤了,但赵温并不屑于解释什么。

他并没有倒向吕布或者赵基,他只是不想将宝贵的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斗争、消耗中。

他牺牲的再多,获利的也是关东士人……哪怕西州士人获利,也跟他这个益州僻壤的士人家族没有多少关系。

益州可以分为蜀中、巴中、南中与汉中四个板块单元,虽然不乏公卿门第,但普遍被朝中其他士人家族压制。

越是益州高门中拔尖的家族,越是能感受到这种排挤。

经历过天子东迁一系列破事,赵温只是与赵彦达成了某些默契罢了。

反而因为维新大政的原因,这些旧日公卿还不敢明着攻讦他,生怕他破罐子破摔,彻底倒向赵氏、吕氏。

在公卿的角度来看,赵氏、吕氏都是夺权者。

经历过雒阳、长安以及安邑政变后,别说赵基这样的两千石门第,就是让传统的外戚伏完、董承来执政,公卿们也不会同意。

外戚执政这条路过去引发了多少政变与死亡,显然不利于士人家族的发展与传承。

他们想要开辟一条新路,能上能安定国家,下能稳住庶民,中间的他们能掌握权柄,也能世代传承。

某些程度上来讲,袁术只是这个设想的先行者、践行者。

认清楚这一点,那么拖一拖朝廷平叛大军的后腿,也就不会生出什么愧疚感。

可问题也很明显,赵基、吕布这个组合,再加上荆益二州、徐州刘备这三个宗藩,显然也有一战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1章凶险转移(第2/2页)

看似赵基、吕布是在维新大政的框架下夺权,论本质他们拼杀的越狠,越是在维护朝廷旧有的传统。

维新大政的真正本质,就目前来说,为的还是维护朝廷,是保守的。

反倒是袁术那里大胆尝试,更像是另一种、更进一步的维新……这种维新如似汤武革命,赢了就是革命,输了就是乱国反臣!

周忠,担心的就是这个。

周尚、周瑜这对叔侄,对整个庐江周氏而言,只是偏支庶流。

嫡流是周忠这边三兄弟,周忠只是老二,一双儿子率部曲上雒时被董卓派兵劫杀。

可周忠还有侄子,侄孙,作为嫡流,特征就是辈分小年龄大,他侄孙一辈年龄比周瑜还大,辈分却小一辈。

袁术身边,肯定有周氏嫡流效力。

有他们在,周尚辞任公卿,周瑜推辞将军……不过是正常的分家避祸,袁术理解这些,也不会太过计较。

周氏的祸端在于袁术败亡之后,可弘农杨氏的祸端就在眼前。

赵基平定三辅之后,随时可能向杨亮、杨修这对堂兄弟下达征辟,到那个时候,就轮到杨琦、杨彪被赵基抓软肋了。

征辟杨亮、杨修进入大司马幕府,看似是他们渗透了赵基,可实际上也就给了赵基抓他们工作疏漏的机会。

安排一些繁杂的工作,足以消磨杨亮、杨修的心神、志气;赵基随时可以找茬,名正言顺严惩杨亮杨修。

所以目前的公卿团队,很想扯吕布的后腿,可因为软肋或立场的原因,不敢随意发作。

如果只是吕布或赵基一个人,他们自然敢赌一把。

董卓被谋杀了三次,还不是倒下了?

现在的问题是吕布在内赵基在外,如果不能同时发作一起除掉,那活下来的那个人就能快速兼并对方的部众,然后发动血腥报复。

高层次的士人不是河边的芦苇,就现在这样的乱世,不利于高层次士人成长。

乱世中青壮年士人普遍出仕于各方军阀,并与对方牢牢绑定。

这就导致他们在本地有较高的影响力,却不受其他地方士人的认同,反而相互视为仇人。

天下大乱之前,成长起来的高级士人,都是海内共同认可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具有广泛的认同与影响力。

而眼前这些具有海内广泛影响力、声望的士人渐渐年老、死亡后,将很难找到合适的替补。

后续公卿缺乏海内公望,他们担任公卿又有什么意义?

对朝廷的合法性、影响力,几乎没有什么声望上的帮助。

周忠就这么在其他公卿送别下安静死亡,也能被妥善下葬,比起黄琬、王允、崔烈这些人来说,周忠的下场也不算凄惨。

起码在吕布看来,周忠已经是一种难得善终。

吕布没少干挖坟、杀人的事情,对于自己的命运、终途,其实并不是特别乐观。

如今就很苦恼,扬州牧的继任需要与赵基反复沟通,这不是雒都那个傀儡门下省能决议的事情。

现在更苦恼,又要与赵基掰扯司空的继任问题。

是从现有的九卿中选拔,还是暂时空置。

出于对何进、董卓死亡的反思,吕布已经不太喜欢这些公卿,甚至天子也是可以暂时交割出去一段时时间。

这段时间他也回味过来了,赵基没有实控天子、公卿,虽然让给了他,让他享受到了极高的名望加持,可凶险也伴随在左右。

特别是荆益二州奉诏,将要出兵来南阳集结的情况下,这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蓄谋已久的叛乱、兵变。

把天子、公卿移交到赵基那里,吕布也不安心。

如果将天子、公卿送回雒都,双方共同派兵保护,由张杨这个老实人负责具体工作。

那么,吕布自身就能远离公卿这个危险源。

与公卿近距离相处,时间越久,各种流言滋生,吕布都有些怀疑陈宫、张辽、高顺、李通等人的立场,很担心他们成为下一个‘刺董’的吕温侯。

可这件事情影响又太大了,他甚至不敢与杨俊、妻子讨论,更不敢派遣使者去找赵基商议。

所以,他决定一步步试探赵基。

例如,这次平叛讨袁时,将天子也带上,并将公卿安置到雒都去,让公卿与天子分开,将可能存在、进行中的阴谋强行中断。

至于赵基能理解多少,吕布也不在乎。

这件事情必须见到赵基后,当面协商。

好在他有足够的时间来操作,还有足足两个月,双方使者能相互往来最少六次。

如果可以的话,让张杨当卫尉,赵彦再次入朝当三公,那很多隐患就压缩到了雒都,而不是吕布自己身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