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724章 这一切,值得吗?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724章 这一切,值得吗?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1 12:21:5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24章这一切,值得吗?(第1/2页)

显德一年冬,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掠过长安的每一寸土地,皇帝李璟祐的生命戛然而止,他以一种决绝惨烈的方式,磕死于龙椅之上。

史官们怀揣着敬畏沉重,肃穆的在一旁,手中的笔好似有千钧之重。

他们知道,自己即将记录下的,是一段足以震动大唐历史的篇章。

史记之上,寥寥数语,却如重锤般敲击着人心:“帝祐抱太宗之灵位,孝文皇后之灵位,以血溅龙椅,气绝而亡。”

按常理,这一年间,大唐经历了如此多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大事,本应是史官们大展身手、挥毫泼墨的绝佳时机,堪称他们的“狂欢盛宴”。

可此刻,他们的脸上不见丝毫兴奋激动,取而代之的是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陛下有令,需据实秉笔,一字不改地记录下这一切。

这般如实记录,无疑会将许多复杂的矛盾与冲突暴露出来,稍有不慎,便好似在指责陛下的种种不是。

但历史就是如此公正而残酷,它终究会承认这一年,承认李璟祐这个在位仅仅一年的皇帝,即便这一年如此短暂,却也无法被时光的洪流所淹没。

在这看似短暂却又意义非凡的一年里,李璟祐的施政举措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天下的百姓而言,这一年堪称天赐的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李璟祐大胆革新,毅然开放了诸多过往束缚经济发展的限制,一时间,商业贸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不少百姓借此东风,辛勤劳作,发家致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因此,在民间百姓的口中,这一年被亲切地称为“开放年”,成为了他们心中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李承乾怀着复杂的心情,为自己的儿子李璟祐拟定谥号为“英”,追称其为“唐英宗”。

皇帝儿子给皇帝老子上谥号,皇帝老子又给皇帝儿子上谥号,这般前所未有的奇特情形,莫说寻常百姓,就算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们,绞尽脑汁,也难以想象会有如此戏剧性的一幕在现实中上演。

可命运就是这般弄人,它确确实实地发生了,成为了大唐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感慨的奇事。

李承乾并未更改今年的年号,依旧沿用英宗皇帝的显德,以这种方式,铭记李璟祐在位时那短暂却又独特的统治岁月。

此刻,李承乾不得不承认,自己曾经确实小看了这个孩子。

回想起李世民对李璟祐的称赞,说他是天生的帝王料子,是大唐未来的希望,如今看来,李世民的眼光着实精准独到。李璟祐展现出的政治才能与治国智慧,远超李承乾的想象。

可是他这个自以为是的皇帝,却深陷于自己的理想执念之中,固执地认为大唐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甚至一度觉得大唐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皇帝,妄图打破旧有的格局,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

如今,一道犹如天堑般的难题,横亘在大唐文武百官的面前,那便是关乎大唐生死存亡、未来走向的传承问题。

陛下李璟祐膝下除了一女,再无其他子嗣,已然绝后。

尽管这件事在朝堂之上无人敢公然提及,可在私底下,无论是朝堂大员,还是市井百姓,人人都心知肚明。

随着李璟祐的离世,陛下李承乾也年事渐高,时日无多。

大唐这艘在历史长河中乘风破浪的巨轮,此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困境,不知该驶向何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24章这一切,值得吗?(第2/2页)

两天后的朝会,李承乾神色平静,举止如常。他以一种超乎常人的定力与智慧,有条不紊地将大唐接下来的诸多事务一一精心安排妥当。

众人只见陛下从容不迫地发布一道道政令,却难以想象他内心承受着怎样的煎熬。

今年元日,朝廷将依照惯例遣京使入京,各地主管官员也将纷纷进京述职。

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陛下有至关重要的大事即将宣布。

大唐未来的道路究竟该如何走,是继续沿着旧有的轨迹前行,还是另辟蹊径,开拓新的方向,全然取决于李承乾这位新的掌舵人。

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决定着大唐这艘巨轮的命运。

两仪殿里,李承乾独自踱步,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的每一处角落。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留存着李璟祐的痕迹。

他的画像还悬挂在墙上,眼神中透着自信。

他用过的笔墨纸砚,还整齐地摆放在案头,好像主人只是刚刚离去。

李承乾的内心被一种强烈的愧疚所占据,他不禁陷入了自我反思:自己错了吗?

他尝试将自己代入李璟祐的角色,去切身体会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

李璟祐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中,一步一步,艰难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他先是凭借着谋略,剿灭了反对自己的党羽,而后又苦心孤诣地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

当一切终于渐渐步入正轨,他满怀壮志豪情,正准备大展宏图,实现自己心中宏伟抱负的时候,自己却回来了,无情地破坏了这一切。

大唐,或许真的如李璟祐所设想的那般,会变得更加强大,经济更加繁荣。

李承乾同样可以做到让国家快速富裕起来,可他却没有选择这么做。

在他看来,想要国家富裕起来固然重要,但并非是最为关键的。

一旦开放了某些限制,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经济的繁荣,却也容易让社会风气逐渐败坏。

国家暂时贫穷并不可怕,凭借着大唐深厚的底蕴与百姓的勤劳智慧,致富之路并非遥不可及。

可一旦人心丧乱,道德沦丧,那将是一场难以挽回的灾难,就算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也未必能够修复。

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幸福,每天都在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累,精神上也得不到慰藉,那么这种强大又有何意义呢?

“祐儿,你不懂啊……”

李承乾低声呢喃,声音里带着悔恨,仿佛在向另一个世界的李璟祐倾诉着自己的心声。

可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时光不会倒流,他再也没有机会去教导自己的儿子,去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

自己确实错了,不是不相信儿子的能力,而是出于内心深处的种种顾虑,不敢也不能完全信任。

他为了自己心中所谓的圣人道德感,为了实现那个遥不可及的理想,亲手将自己的孩子推向了绝境,成为了他一生都无法释怀的痛。

他原本想要改变这延续千年的父死子继的传承模式,打破家天下的局面,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可到了最后,却发现一切是如此艰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一切,值得吗?老师?”

他的目光望向远方,像是在向冥冥中的老师寻求答案。

可回应他的,只有两仪殿内的寂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