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799章 尽人事,听天命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799章 尽人事,听天命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6 13:20: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99章尽人事,听天命(第1/2页)

长安裹着一层霜色,大明宫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冷辉。

两仪殿檐角悬着的铜铃被夜风拨弄,叮咚声混着远处更鼓,在空寂的宫道上荡出幽远回响。

殿内炭盆烧得正旺,李治握着一盏温热的茶汤,指尖摩挲着杯壁暗纹,目光落在烛火摇曳的蟠龙柱上。

“陛下,陈乾京使到了。“

王灿的话语打破寂静。

朱漆大门缓缓洞开,寒风裹挟着细雪卷进殿内。

陈浮生一袭红色官袍染着霜色,腰间玉带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他三步并作两步趋至阶前。

这让李治想起十年前初见时,陈浮生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在太极殿与先帝激辩天下为公,让先帝下龙台与其论道,惊得满朝文武屏息。

“平身。“

李治抬手示意,目光在陈浮生肩头落了一瞬,那里沾着未化的雪粒,“朕听闻爱卿星夜兼程赶回长安,可是南京有了消息?“

他刻意将尾音拖长,茶盏搁在案几上,发出轻响。

陈浮生直起身子,眼底难掩激动:“正是!陛下,南京试验田里的稻穗......“

他从袖中取出一方素绢,素绢上还带着江南特有的熏香。

层层展开时,金黄的稻穗垂落下来,每粒谷实都饱满得几乎要坠地,在烛光下折射出琥珀般的光泽。

李治霍然起身,袍角扫落案上茶盏,白瓷碎裂声里,他颤抖着双手捧起稻穗,粗糙的指腹抚过稻芒,竟被扎得微微发疼。

“这......这稻穗竟比寻常的大上三倍!“

李治的声音发颤,喉结上下滚动,指尖抚过沉甸甸的稻穗。

“正是!“陈浮生眼中泛起泪光,他解下腰间玉佩,重重叩首在地:“此乃赵遣京使十载心血。”

“自先帝钦点南京为农科重地,赵遣京使带领三百匠人,掘地三尺验土性,寻稻种,历经失败,甚至不惜以自家良田为试验场......“

他喉头哽咽,“如今亩产可达六百斤,若推广至江南,再辅以水车、筒车之利,天下粮仓可期!“

李治猛地将稻穗按在胸口,仰首长叹:“泼天之功!赵爱卿实乃朕之社稷栋梁!来人,传朕旨意,即刻封赵卿为......“

“陛下且慢!“殿内空气骤然凝滞,炭盆里的火星爆开,惊得烛火猛地一跳。

李治握着稻穗的手微微收紧,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陈爱卿,这是为何?“

陈浮生抬起头,目光坚定如铁,眼角的皱纹里还嵌着赶路的尘土:“陛下,当今天下,西征方为头等大事。”

“臣自南京返京途中,见河西走廊商队络绎不绝,百姓虽赞陛下雄图大略,却也为赋税劳役叹息。”

“敦煌城外,新添的坟茔一眼望不到头......“

他声音发涩,“若此时大张旗鼓封赏,恐生怨言。

赵大人临行前曾与臣言,‘愿以十年心血,换陛下西征无忧‘。臣斗胆请陛下,将赏赐暂且封存,待西征凯旋,再论功行赏。“

李治凝视陈浮生良久,忽想起皇兄在世时,曾在御书房对他说:“浮生这孩子,胸中自有沟壑。“

此刻看着眼前臣子,他仿佛看到了皇兄当年的影子。

那个敢在太极殿与先帝席地而坐,纵论古今的青年,如今已成为能担社稷重任的栋梁。

案头碎瓷片映着两人身影,恍若一幅水墨丹青。

“若我大唐官员皆如陈爱卿,赵爱卿这般......“

李治伸手虚扶,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起来吧。朕问你,对西征之事,你有何见解?但说无妨。“

陈浮生起身时,袍角扫过满地碎瓷,发出细微的刮擦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99章尽人事,听天命(第2/2页)

他望着殿外纷飞的雪,忽然想起戍边将士冻裂的双手。缓缓开口:“陛下,想要彻底一统天下,恐非我等这一代人所能完成。“

这句话如惊雷炸响。

李治瞳孔微缩,下意识握紧腰间玉珏,那是先帝传位时亲赐的信物,此刻硌得掌心生疼。

殿外风雪呼啸,殿内却静得能听见烛芯爆裂的声响,时间仿佛凝固。

“先帝曾言,开疆拓土需数代之功。“

陈浮生的声音沉稳,却字字千钧,他解开外袍,露出内里浸透汗渍的中衣——那是连日奔波的印记。

“如今我大唐铁骑已至君士坦丁堡,此等壮举,纵秦皇汉武亦未能及。但陛下请看——“

他快步走到墙边,展开一幅巨大的西域舆图,地图边缘还留着被雨水晕染的痕迹。

李治走近舆图,指尖划过地图上蜿蜒的丝绸之路,停在君士坦丁堡的位置,那里用朱砂重重描了个圈。

陈浮生的手指重重按在地图上的中东区域:“欧罗巴大陆距长安万里之遥,粮草转运需经沙漠、雪山,纵使我军骁勇,后勤补给却是心腹大患。”

“臣料定,欧罗巴诸国的降书此刻已在途中。”

“陛下可三拒降书!先以‘诚意不足‘为由婉拒,再以‘需商议条款‘拖延,最后开出条件:君士坦丁堡以东归我大唐,设安西大都护府统辖。”

“西方诸国称臣纳贡,开放商路。”

“如此一来,我大唐既得中东膏腴之地,又握西方门户,进可攻,退可守。“

李治沉吟不语,烛火将两人的影子投在舆图上,恍若千军万马在沙场上厮杀。

许久,他轻叹一声:“陈爱卿,你想得太过理想化了。”

“皇兄当年也说过,若按此计,百年后大唐或可不费一兵一卒坐拥天下。”

“可你想过没有——“他转身看向窗外的雪景,琉璃瓦上的积雪簌簌掉落,“如此广袤的疆土,后世之君如何掌控?政令能否通达?人心又该如何凝聚?当年汉武帝北击匈奴,拓地千里,可昭宣之后,西域便屡生叛乱......“

陈浮生望着李治略显疲惫的背影,心中一痛。他忽然想起先帝驾崩那日,李治在灵前枯坐整夜,那眼中的孤独。

殿内炭火渐弱,寒意爬上脚踝,他解下披风铺在冰凉的青砖上:“陛下,臣亦知变数诸多。”

“但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为后世子孙打下根基。臣提议在中东广建屯田,迁徙关内百姓;设学馆,教授诗书礼仪;开互市,以丝绸、瓷器换战马、良驹。”

“如此,不出百年,中东必成我大唐腹心之地。“

李治转过身,目光灼灼,眼底映着跳跃的烛火:“陈爱卿,你可知人心最难测?“

他没有说下去,只是重重地拍了拍舆图上的君士坦丁堡,震得地图簌簌作响,“这里,或许就是我大唐远征的极限了。“

殿外风雪更急,铜铃摇晃得愈发剧烈,似在为这场争论伴奏。

陈浮生望着李治紧锁的眉头,忽然想起先帝常说的“守成不易“四字。

是啊,打天下靠的是铁骑弯刀,守天下靠的却是人心与谋略。

他再次行礼。

“陛下圣明。臣斗胆请陛下,无论西征结果如何,都要将南京农科之法推广天下。民以食为天,仓廪实方能天下安。“

李治看着手中的稻穗,忽然笑了。

那笑容里有欣慰,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怅惘。

他将稻穗郑重的放在案上,用手指在舆图上画了条线:“好,就依爱卿所言。待明日早朝,朕便与群臣商议此事。至于西征......尽人事,听天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