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840章 孝敬皇帝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840章 孝敬皇帝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9 02:56:31 来源:源1

暮春,大明宫含元殿的铜鹤漏刚响过五鼓。

晨光尚未漫过丹凤门的城楼,承天街上便已响起靴声橐橐。

文武百官按品秩鱼贯而㣉,腰间玉銙与革带相撞,在寂静中织成细碎的响。

三品以上大员踏过龙尾道的青石阶,仰头可见殿檐下“含元殿”的金匾在薄雾里若隐若现——这是天子李治下诏营建大明宫的第七年,这座比太极宫太极殿大六倍的新朝殿,终於在去年冬至行过朝贺大礼,成了大唐新的权力中枢。

含元殿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殿基高达四丈,凭栏而望,整座长安城如棋局铺展脚下。

殿内七十二根朱漆巨柱擎天而立,柱身缠绕的鎏金铜龙昂首欲飞,龙首衔着的灯檠垂下八宝流苏,未及燃烛,便在穿堂风中轻晃出细碎的光。

当值的官员早已在御案前燃起龙脑香,青烟绕过屏风,将龙椅上的身影笼得半明半暗。

百官拜倒时,听见御案後传来一声极轻的咳嗽。

李治扶着凭几起身,玄衣纁裳上的日月星辰纹随动作起伏,腰间的玉带銙硌得胯骨生疼——这具被风疾折磨了数年的身体,如今连穿戴十二章纹的冕服都需耗费半柱香时辰。

他望向丹墀下黑压压的朝服,忽然想起皇兄曾说:“稚奴,天子之位,重若千钧。”

那时的太极殿,虽不及含元殿宏阔,却盛满了他对贞观遗风的追慕。

可如今,随着大唐疆域东至乌苏里江丶西抵君士坦丁堡,随朝议事的官员从太极殿的三百人增至一千二百人,旧殿的局促便成了隐痛。

“诸位爱卿平身。”

话音落下的瞬间,殿後九折朱屏发出轻响。

茜色纱帘被宫人以玉钩挑起三寸,露出屏後端坐在矮榻上的武媚娘——她身着翟衣,外披织金大袖衫,鬓边的金步摇随动作轻颤,却比寻常皇后的凤冠少了几分堂皇。

按制,天后听政需设纱屏於御座侧,可太极殿狭小,往日只能屈居御座后。

如今含元殿宽敞,李治曾允她移至侧边,她却在第一次朝会时亲自将纱帘挪回了原处。

“陛下龙体违和,便由本宫代持奏牍。”

她的声音透过纱帘,带着几分清冽,“今日朝议,先由礼部奏事。”

礼部尚书出列时,笏板叩地的声响惊飞了檐角的麻雀。

“启禀陛下丶天后,太子殿下……”老臣的声音发颤,“薨逝已逾三七,今需议定追封之礼。”

殿内陡然静得能听见香灰落进博山炉的轻响。

李治指尖攥紧御案边缘,李弘的字迹还留在书页间,笔锋稚嫩却工整,在“君,舟也;民,水也”旁注了小字:“儿当以民为念,不负父皇教诲。”

嫡长子就这样带着“仁德”的赞誉,成了李治心中永远的痛。

“追封……弘儿为孝敬皇帝。”

李治的声音混着喉间的腥甜,“按天子礼葬於恭陵,陵号‘孝敬’。”

此言一出,阶下群臣泛起细碎的私语。

自汉以来,尚无储君未即位而追封皇帝之例,何况李弘薨时仍为太子。

登录用户跨设备永久保存书架的数据,建议大家登录使用

中书侍郎上官仪抬眼望了望纱帘后的影子,却见武媚娘指尖轻抚着案上的《少阳政范》——那是她亲自为太子编纂的治国典籍,此刻封面的织金纹样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陛下仁厚,太子仁德配享尊号,实乃大唐之幸。”

吴天岩率先出列,朝服上的孔雀补子随动作晃动,“然国不可一日无储,陛下龙体……”

他忽然顿住,偷瞄御座上李治骤然绷紧的下颌,“臣等忝列朝堂,唯望社稷有托。”

这话如投石入水,激起满殿附和。

“朕何尝不知?”

李治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头风又开始在额头跳痛,“但储君之选,岂可言草率?”

他的目光扫过群臣,落在李姓宗王的队列里——李贤刚正勇毅,李显聪慧活泼,李旦仁厚谦退,可无论哪一个,在他眼中都不及弘儿的温润端方。

纱帘后忽然传来书页翻动的声响。

武媚娘指尖划过《少阳政范》中“亲贤臣,远小人”的批注,抬眼望向御座上丈夫苍白的脸——自咸亨之後,他的风疾愈发严重,有时连御笔朱批都需她代劳。

昨夜他倚在龙榻上,望着窗外残月叹气:“媚娘,若朕去了,这万里江山……”

“陛下何出此言?”

她替他掖紧锦被,指尖触到他腕间的脉搏,虚浮而急促,“弘儿虽去,还有贤儿丶显儿……”那时他忽然抓住她的手,掌心全是冷汗:“朕怕……怕他们担不起。你还记得吗?”

“皇兄说为君䭾需明辨是非,可朕如今……连选个太子都这般艰难。”

正午的阳光终於漫过殿脊,将龙椅上的鎏金蟠龙照得刺眼。

李治望着阶下争执不休的群臣,只觉太阳穴突突直跳。

礼部与吏部为太子追封礼仪争执不下,刑部尚书又趁机奏报剑南道私铸钱币之乱,而最让他心烦的,仍是储君之位的空缺。

当李绩之孙李敬业提及“李贤贤德才兼备,可承大统”时,纱帘后忽然传来茶盏轻磕案几的声响。

他转头望去,透过茜色纱帘,能看见武媚娘垂眸拨弄着护甲上的珍珠。

自弘儿薨后,她极少在人前落泪,却常对着东宫方向一坐便是半日。

“诸位爱卿所言,朕皆记在心里。”李治抬手止了群臣的争论,“然储君之事,容朕与天后再议。今日朝会到此——”

“陛下且慢。”

清冽的女声透过纱帘传来,武媚娘抬手轻挥,宫人立刻捧上一卷黄绫。

她起身走到屏前,翟衣的下摆扫过青砖,綉着翚鸟的裙摆如流霞漫过地面:“这是太子临终前草拟的《劝农诏》,虽未及颁行,却字字关民生。”

她展开诏文,指尖停在“减洛阳宫役,免河南租赋”处,“本宫以为,追封之礼固重,却不如将太子遗愿付之施行,方不负他生前爱民之心。”

“准奏。”他忽然觉得眼眶发涩,“着户部按诏文施行,务使太子遗爱及於百姓。”

“至於储君……”他顿了顿,望向殿外青天,“三日後,朕与天后将临幸东宫,亲祭太子。”

“届时……再议吧。”

退朝的钟鼓响起时,群臣依次退出含元殿。

登录用户的「站内信」功能已经优化,我们可以及时收到并回复您的讯息,请到用户中心-「站内信」页面查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