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910章 稳了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910章 稳了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2 15:44:08 来源:源1

第910章稳了(第1/2页)

天宝十五载春,潼关城头的风裹挟着黄土,卷得哥舒翰银盔上的红缨簌簌作响。

他扶着垛口往下望,安禄山的叛军正在关外十里扎营,黑鸦鸦的营帐连绵到天际,却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

“将军,郭子仪将军从河北派人送来了密信。”

亲兵捧着蜡封的竹筒跑上城楼,甲叶碰撞声在风中格外清晰。

哥舒翰接过竹筒,手指抚过筒身细密的纹路——这是朔方军特有的暗号,他与郭子仪同朝十余年,彼此的字迹比自家儿孙的还熟。

展开信纸时,墨迹带着塞外的风沙气。

“潼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今河北已破史思明七营,范阳老巢摇摇欲坠,禄山首尾不能相顾。”

“公只需坚守半月,某与光弼必断其归途,届时叛军不战自溃。”

末尾是郭子仪标志性的粗笔签名,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关隘,显然是怕信使误传心意。

哥舒翰喉间发出一声低笑,把信纸凑到唇边呵了呵气。

“这郭令公,还是老样子。”他转头对身边的副将说,“去年在长安酒肆,他就说过安禄山那点家底,撑不过半年。”

副将凑近道:“可朝中……”话没说完就被哥舒翰摆手打断。

“杨国忠的奏折,陛下的催促,我比你们清楚。”

他摘下头盔,露出被白发覆盖的额头,“但你们看看这潼关,”他指向关外的深沟高垒,“安禄山带的是骑兵,不是会飞的鸟。当年我打吐蕃,在石堡城守了三个月,吐蕃赞普亲自督战都没用。”

此时关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叛军的号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

哥舒翰重新戴上头盔,望远镜里映出安禄山的紫袍——那老贼正站在高台上指手画脚,身边的亲兵举着狼牙旗来回奔跑。

“将军,叛军好像要攻城了!”

“慌什么。”哥舒翰把望远镜递给亲兵,“让弓箭手备好火箭,投石机装满火油。他们敢来,就送他们尝尝潼关的厉害。”

三日后的深夜,河北战场的李光弼正提着灯笼查看地图。

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郭子仪掀帘而入,披风上还沾着未化的霜花。

“光弼,你看这封急报。”

他把信纸拍在案上,“哥舒翰在潼关打退了安禄山的夜袭,斩了三千首级。”

李光弼挑眉:“老将军果然厉害。我就说嘛,让他守潼关比谁都靠谱。”

“可不是么。”郭子仪往炭盆里添了块火炭,火星噼啪溅起来,“当年河西之战,哥舒翰带五百人守玉门关,吐蕃十万大军愣是没过去。”

“他这人看着粗犷,心思比谁都细。”

他拿起案上的兵符,“明日咱们再攻饶阳,把史思明逼到范阳去。只要潼关不失,安禄山就是瓮里的鳖。”

帐外的亲兵突然来报,说抓到个叛军信使。

李光弼亲自去审,回来时手里多了封信。

“安禄山给史思明的,说要他放弃河北,回师救援洛阳。”

郭子仪接过信,借着灯火看完,突然拍着桌子笑起来:“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哥舒翰在潼关多待一日,安禄山的肠子就得悔青一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10章稳了(第2/2页)

他提笔写回信,墨迹在纸上洇开,“给哥舒翰送封信,就说河北这边我顶着,让他安心喝茶看城门。”

李光弼在一旁打趣:“郭公这信要是让陛下看见,怕是又要说您结党营私了。”

“陛下要是能明白这个理,何至于让安禄山闹到今天。”

郭子仪放下笔,眼神沉了沉,“去年我在华清宫,跪了三个时辰求陛下削安禄山的兵权,结果呢?”

他指着帐外的星空,“如今这世道,能信的只有手里的刀和关隘上的兵。”

“哥舒翰守住潼关,咱们守住河北,这天下就乱不了。”

七日后的潼关,哥舒翰正对着沙盘推演。亲兵来报,说郭子仪派来了一队工匠,还带了封信。

“潼关的投石机该换了,某让工匠带了新图纸,射程能加三十步。”

信纸背面画着个笑脸,“老哥哥要是嫌茶淡,等平了叛,某请你喝范阳的好酒。”

哥舒翰把信纸递给参军,突然笑出声:“这郭子仪,倒像个做买卖的。”

他指着沙盘上的潼关,“告诉工匠,按图纸改,用料不够就从叛军的营帐里取。”

参军犹豫道:“将军,朝廷又来催战了,说再不出兵就要……”

“就要治我的罪,是吧?”

哥舒翰拿起一块石子,重重压在沙盘上的潼关位置,“让信使回去告诉陛下,安禄山现在就盼着咱们出关。”

“他的骑兵在平原上厉害,到了这山沟里,就是一群没头的苍蝇。”

他看向关外,叛军的营帐似乎少了些,“郭子仪在河北得手了,安禄山快撑不住了。”

果然,三日后传来消息,史思明放弃饶阳,往范阳方向逃窜。

郭子仪的信使快马加鞭赶到潼关,递上一封血书:“斩敌三万,缴获粮草二十万石。安禄山在洛阳杀了三个劝他回范阳的谋士,看来是真急了。”

哥舒翰站在城头,望着关外渐渐稀疏的叛军旗帜,突然对身边的亲兵说:“拿笔墨来,我给郭子仪写回信。”

他蘸了蘸墨,在纸上写道:“某在潼关多守一日,公在河北便多一分胜算。”

“待叛军退时,某在潼关摆酒,为公庆功。”

风从关外吹来,带着一丝暖意。

哥舒翰把信纸折好,塞进竹筒,突然觉得这漫长的坚守,终于要看到尽头了。

远处的叛军营帐里,似乎传来了拆营的动静,他知道,郭子仪说的没错,只要守住这潼关,叛军自会退去。

此时的河北战场,郭子仪正看着哥舒翰的回信发笑。

李光弼凑过来,见信上写着“某已命人酿好了酒,就等公来”,不禁打趣道:“老将军倒是自信。”

“他守潼关,我放心。”

郭子仪把信纸收好,“就像我在河北,他也放心一样。”

他指向地图上的范阳,“安禄山的退路断了,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喝上庆功酒了。”

夜色渐深,两盏灯火分别在潼关和河北的军营里亮着,照亮了两张同样坚毅的脸。

他们或许相隔千里,却在用同样的信念坚守着——只要潼关不失,河北不乱,这大唐的江山,就塌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