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912章 圣人为何如此啊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912章 圣人为何如此啊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15:59:23 来源:源1

第912章圣人为何如此啊(第1/2页)

潼关守将大帐外,朔风卷着雪沫子打在幡旗上,猎猎作响。

边令诚踩着积雪进来时,紫貂披风上沾的雪粒还没化,他却嫌帐门掀起的风灌了脖子,尖着嗓子骂了句:“没眼色的东西!就不能把帐帘掖紧些?冻着咱家,仔细你们的皮!”

帐内值守的亲兵脸色一沉,却碍于他是圣人跟前的人,只能躬身应了声“是”。

哥舒翰正扶着案几看舆图,闻言缓缓转过身。

他战袍下的脊背有些佝偻,花白的胡须上还沾着药渣子,见了边令诚,只淡淡拱了拱手:“边监军大驾光临,不知有何圣谕?”

边令诚哼了声,没接他的话,反倒自顾自走到帐中暖炉边,伸手烤着炭火,指头上那枚成色极好的羊脂玉扳指在火光下泛着油光。

“哥舒将军这帐里,倒是比咱家在长安的住处还冷。”

他慢悠悠拨弄着炉子里的银炭,斜眼睨着哥舒翰,“也是,毕竟是潼关,哪比得上市井繁华?只是不知将军守在这冷帐里,何时才能让圣人不再惦记关外的战事?”

哥舒翰眉头微蹙。

他与这边令诚打过几次交道,深知此人虽是宦官,却极爱摆谱,尤其爱在武将面前拿圣人的名头压人。

“监军有话不妨直说。”

他声音有些沙哑,去年那场中风留下的后遗症还没好利索,说话时半边脸都微微发僵。

“直说?”边令诚忽然转过身,脸上那点假笑收得干干净净,从袖中摸出一卷明黄的圣旨,故意让卷轴上的金线在哥舒翰眼前晃了晃,“咱家是来传旨的,哪敢在将军面前‘直说’?哥舒翰,接旨!”

最后三个字他喊得又尖又亮,像是捏着嗓子唱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帐内将官们“唰”地跪倒一片,哥舒翰也撑着案几慢慢跪下,膝盖撞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边令诚展开圣旨,拖着长调念起来,声音里满是得意:“大唐皇帝令:安禄山逆贼屯兵潼关,日久不退,实乃藐视天威。”

“今命哥舒翰即刻点兵,三日内出关迎敌,务必荡平贼寇,复我大唐疆土。”

“若有延误,以抗旨论处!”

“抗旨论处”四个字,他念得格外重,念完还故意顿了顿,目光像刀子似的刮在哥舒翰背上。

哥舒翰猛地抬头,花白的眉毛拧成一团:“监军,这……”

“哎——”边令诚立刻打断他,把圣旨一卷揣回怀里,掸了掸袍角上不存在的灰尘,“将军可别叫咱家‘监军’,咱家现在是奉旨传旨的人。”

“圣人的意思明明白白,三日内出兵,您要是有什么话,不如去跟圣人说?”

“圣人怎会如此?”哥舒翰扶着案几想站起来,手却抖得厉害,“安禄山虽骄,但其部久攻潼关不下,锐气早已磨尽。”

“我军据险而守,只需再等些时日,叛军粮草不济,自会溃散。”

“此时出兵,正中其下怀啊!”

“哟,将军是觉得圣人不如您懂兵法?”

边令诚冷笑一声,往前凑了两步,压低声音道,“咱家倒是听说,将军坐拥二十万大军,却迟迟不肯出战,京城里可是有些闲话呢。”

“说什么将军是怕了安禄山,还有人说……”

他故意拖长了调子,眼瞅着哥舒翰的脸色一点点变青,“说将军想拥兵自重,坐观成败。”

“一派胡言!”哥舒翰猛地一拍案几,案上的茶杯都震得跳起来,“我哥舒翰征战半生,身上大小伤痕七十余处,哪一处不是为了大唐?”

“当年吐蕃来犯,我率部死守河西,九死一生,何曾怕过谁?!”

他越说越激动,胸口剧烈起伏,半边脸的肌肉抽搐着,显然是动了肝火。

边令诚却像是没看见,反而笑得更得意了:“将军别气啊,咱家也只是听说。”

“可圣人听了这些话,心里能不犯嘀咕吗?”

“您想想,长安离潼关就这么点路,要是叛军真打过来,圣人怎么办?”

“满朝文武怎么办?”他忽然提高了声音,“将军总不能让圣人等着叛军兵临城下,再请您出兵吧?”

“你!”哥舒翰气得浑身发抖,眼前忽然一阵发黑,耳边嗡嗡作响。

他知道边令诚是故意激他,可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他想起年轻时跟着王忠嗣出征,那时何等意气风发,如今却要被一个宦官指着鼻子质疑忠心。

一股腥甜猛地涌上喉咙,他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便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12章圣人为何如此啊(第2/2页)

“将军!”帐内将官们惊呼着扑过去,大帐里顿时一片混乱。

边令诚往后退了两步,看着倒在地上的哥舒翰,脸上没什么表情,只对身边的小宦官撇了撇嘴:“真是不经吓。”

“咱家还没说什么呢,就倒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襟,“行了,旨意传到了,咱家还得回长安复命。”

“告诉你们将军,三日内要是见不到兵出潼关,咱家可就只能如实回禀圣人了。”

说罢,他头也不回地带着人出了大帐,披风扫过帐门时,还故意带起一阵风。

哥舒翰醒来时,已是深夜。帐内只点着一盏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副将王思礼正守在床边,见他睁眼,连忙凑上前:“将军,您可醒了!大夫说您是急火攻心,旧病复发,得好好歇着。”

哥舒翰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王思礼按住。

“别管我,”他声音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笔墨……快拿笔墨来!”

王思礼知道他要做什么,连忙让人备好纸笔,又扶着他靠在枕上。

哥舒翰接过笔,手腕抖得几乎握不住,墨滴落在纸上,晕开一小团黑痕。

“圣人……”他咬着牙,一笔一划地写着,“臣哥舒翰叩奏圣人:臣闻旨惊惧,非为怯战,实为江山社稷担忧。”

“安禄山逆贼虽猖獗,然其屯兵潼关数月,粮草渐竭,部众已有离散之心。”

“臣据险而守,正可待其自溃。”

“若三日内强行出兵,关外平原开阔,利于贼骑驰骋,我军多为步兵,恐难抵敌。”

“此乃安禄山诱我出战之计,圣人万不可中其奸谋!”

写到这里,他忽然一阵剧咳,王思礼连忙递上帕子,劝道:“将军,您歇会儿再写吧。”

哥舒翰摆了摆手,用袖子擦了擦嘴角,眼神却愈发坚定:“臣自知年迈体衰,中风之后,手足不便,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然臣镇守潼关一日,便断不会让叛军前进一步。”

“若圣人信臣,臣愿以残躯赌此一局,只需再守一月,必能献上安禄山首级。”

“若强令出兵,恐非独臣身死,潼关必破,长安危矣!”

他写得极快,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与时间赛跑。

“臣戎马一生,从未负过圣人,负过大唐。”

“今泣血叩请圣人,收回成命,再待良机。”

“若圣人执意催战,臣……臣唯有死战,以谢圣人隆恩,以谢大唐百姓!”

最后一个字落下,他手中的笔“啪”地掉在地上。

他望着那封染了血的奏折,忽然老泪纵横。

他想起开元年间,自己随圣人在华清宫狩猎,那时的圣人何等英明神武,可如今……

“王将军,”哥舒翰抓住王思礼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这封奏折,你亲自送去长安。记住,一定要亲手交到圣人手里,告诉圣人,臣哥舒翰就算死,也要死在潼关的城墙上,绝不会让叛军越过一步!”

王思礼捧着奏折,眼眶通红,重重叩了个头:“末将遵命!将军放心,末将就是拼了这条命,也一定把话带到!”

王思礼连夜带着亲兵出发时,边令诚正在潼关驿馆里烤着火,喝着从长安带来的贡酒。

小宦官进来禀报,说哥舒翰醒了,还写了奏折让王思礼送往长安。

边令诚呷了口酒,冷笑一声:“写奏折?他以为写封奏折就能改变圣人的主意?晚了。”

他放下酒杯,对小宦官道,“你去告诉驿站的人,给王思礼备最快的马,最好的干粮,让他能尽快到长安。”

小宦官有些不解:“公公,这要是让圣人看到奏折,万一……”

“万一什么?”边令诚瞥了他一眼,“圣人现在最恨的就是有人违抗旨意。哥舒翰越是哭着喊着不出兵,圣人就越觉得他有问题。”

“再说了,咱家早就让人把京城里那些‘闲话’报给圣人了,你以为圣人真的是因为叛军才催战的?”

他嘿嘿一笑,眼里满是算计,“等王思礼把奏折送到,咱家的人也该在圣人面前把话说透了。”

“到时候,哥舒翰不出兵是死,出兵……也是死。”

驿馆外的风雪更大了,像是要把整个潼关吞没。

而此刻的潼关守将大帐里,哥舒翰正望着墙上的地图,一夜之间,他的头发似乎又白了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