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915章 圣人…悔否?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915章 圣人…悔否?

簡繁轉換
作者:哈李路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15:59:23 来源:源1

潼关城头的风裹挟着渭水的湿气,吹得哥舒翰花白的胡须乱颤。

他扶着垛口的手不住地抖,不是因为冷,而是中风的後遗症——半边身子像是灌满了铅,连抬臂都要耗尽全身力气。

身後,三万“士兵”正蹲在城墙根下啃乾粮,他们大多是关中农户,手里的横刀还带着新磨的铁屑,有人甚至把锄头偷偷别在腰后,想着打完仗还能赶回去种秋麦。

“将军,宫里又来人了。”副将王思礼低声提醒,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焦虑。

哥舒翰转过头,看见宦官鱼朝恩穿着一身簇新的绯色官袍,正站在马道上捻着拂尘。

那宦官的三角眼扫过城墙上稀稀拉拉的民夫,嘴角撇出一丝轻蔑:“陛下有旨,令哥舒将军三日内出兵,与安禄山逆贼决战於灵宝以西。”

“陛下说了,将军手握二十万雄师(注:实际兵力含民夫约八万),若再迟疑,便是通贼!”

“二十万雄师?”哥舒翰猛地咳嗽起来,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鱼公公自己看!”

他指着城墙下正在学列阵的民夫,有人顺拐走得东倒西歪,有人被风吹掉了头盔,露出光秃秃的头顶,“这些人拿起锄头能种庄稼,拿起刀枪……”

“将军慎言!”鱼朝恩突然提高了声调,拂尘往城砖上一拍,“陛下在大明宫日夜盼着捷报,将军却在这里长他人志气!”

“前日崔乾佑不过派了三千老弱在关前叫阵,将军都闭门不出,如今满朝文武都在说,将军是怕了安禄山!”

哥舒翰的脸霎时涨成了猪肝色。

他想起三个月前刚到潼关时的情景。

那时他虽中风在身,却还能勉强坐帐议事,靠着潼关天险,把崔乾佑的叛军挡在关外整整半年。

可自从杨国忠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他拥兵自重,宫里的催战圣旨就像雪片一样飞来。

“让我再奏请陛下……”他挣扎着想去拿纸笔,却被鱼朝恩拦住。

“陛下说了,再敢请奏,便以抗旨论处!”

宦官从袖中掏出一份明黄卷轴,“这是陛下亲赐的酒,说将军出兵前饮下,可壮军威。”

哥舒翰望着那樽鎏金酒壶,手背上的青筋突突直跳。

他知道这酒里没有毒,却比毒酒更伤人——那是逼他用数万百姓的性命,去赌一场必输的仗。

王思礼在一旁急得直跺脚:“将军,不能出兵啊!灵宝谷道狭窄,叛军若在两侧设伏……”

“我知道。”

哥舒翰打断他,声音哑得像破锣。他接过酒壶,仰头灌了一大口,烈酒呛得他剧烈咳嗽,半边麻木的身子竟透出些灼痛来。

他想起年轻时在河西,带着沙陀骑兵踏破吐蕃赞普的牙帐,那时的他从不知“怕”字怎麽写。

可现在,他怕的不是安禄山的边军,是这道催命的圣旨,是长安城那位被猪油蒙了心的皇帝。

三日後清晨,潼关城门缓缓打开。哥舒翰坐在一辆特制的铁车里,由四匹马拉着走在最前面。

他披了件当年李隆基亲赐的明光铠,铠甲的重量压得他喘不过气,却还是努力挺直了脊梁。

三万民夫跟在後面,手里的兵器反射着惨淡的晨光,有人的娘亲和孩子就站在城门内哭,哭声响得盖过了战鼓。

走出十里地,就到了灵宝谷。

两侧是陡峭的山崖,谷道窄得只能容两匹马并行。哥舒翰的心沉了下去——这里果然是设伏的绝佳地点。

他正想下令撤军,却听见前方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滚石和火箭像雨点一样从崖上砸下来。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是埋伏!”王思礼拔剑大喊,可已经晚了。

民夫们哪里见过这阵仗,有人扔下刀就往回跑,有人被滚石砸中,惨叫声此起彼伏。

崔乾佑的边军从崖上冲下来,他们穿着厚重的明光铠,手里的陌刀一挥就是一片血光。那些刚拿起兵器的百姓,就像被割的麦子一样成片倒下。

哥舒翰的铁车被卡在谷道中间,他想指挥军队突围,可嗓子里只能发出“嗬嗬”的声音。他看见王思礼被三个叛军围住,身上中了七八刀,最後靠着最後一丝力气把刀插进了一个叛军的咽喉。

他看见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少年兵,手里还攥着娘给的平安符,就那样睁着眼睛倒在血泊里。

不知过了多久,喊杀声渐渐平息。

谷道里积满了尸体,渭水支流都被染成了红色。

一个叛军将领掀开铁车的帘子,用矛尖挑起哥舒翰的衣襟:“安禄山将军有请。”

哥舒翰没有反抗,只是任由他们拖拽。他的半边脸沾满了血污,不知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当他被押到安禄山面前时,这位曾经的河西节度使,连抬起眼皮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想起出兵前,自己对着长安的方向磕了三个头,那时他就知道,此去不是战死,就是被俘——只是没想到,败得这麽快,这麽惨。

安禄山的营帐里,烛火跳动着。

哥舒翰瘫在地上,听着叛军将领汇报战果:“崔将军已率军拿下潼关,斩首三万,俘虏五万,缴获粮草……”

那些数字像针一样扎进他的耳朵。

他突然用尽全身力气,从喉咙里挤出几个模糊的字:“圣人……悔否?”

安禄山闻言大笑,笑声震得帐顶的灰尘簌簌落下:“他?他现在怕是正忙着收拾金银细软,准备往蜀地跑呢!”

哥舒翰的头歪向一边,浑浊的眼睛里滚出两行泪来。

他想起年轻时在长安,玄宗曾拍着他的背说:“有哥舒在,西境无忧。”

可如今,西境的狼烟烧到了长安门口,他这个“无忧”的保障,却成了阶下囚。

铁车碾过灵宝谷的尸体时发出的声响,民夫们临死前的哭喊,王思礼最後那个决绝的眼神……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盘旋,最终都变成了一个声音:是我害了他们,是我害了潼关。

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亲兵冲进来说:“大燕皇帝(安禄山已称帝),崔将军奏报,长安方向火光冲天,似乎……”

安禄山猛地站起来,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看来,李隆基是真的跑了!”

他转头看向地上的哥舒翰,踢了踢他的腿,“听见了吗?你的皇帝跑了,留你这个老头子在这里替他挡刀。”

“你说,你这一辈子,值吗?”

哥舒翰没有回答,只是喉咙里的“嗬嗬”声越来越响,像破旧的风箱在拉扯。

他的左眼死死盯着帐外,彷佛能穿透潼关的城墙,看到长安城的方向。

那里曾有他少年时的梦,中年时的荣耀,老年时的归宿。

可现在,那座承载了大唐百年繁华的城,大概也要像他一样,落入叛军手中了。

夕阳透过营帐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哥舒翰的头彻底歪倒在一边,嘴角还挂着未乾的涎水,只有胸口微弱的起伏证明他还活着。

曾经让吐蕃闻风丧胆的“哥舒夜带刀”,终究没能带起拯救大唐的最後一把刀。

灵宝谷的血,潼关城的砖,还有他这个中风的老头子,都成了这场荒唐战争里,最沉重的注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