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275章 变了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275章 变了

簡繁轉換
作者:钓雪寒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8 02:15:44 来源:源1

“宗人府?”

门下省,右相脸色有些难看。

他是万万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动用宗人府。

宗人府的事情,按照规矩,他们朝臣不能随便插手。

说白了,大渊皇朝还是家天下。

皇帝老子的家事,朝臣自然不方便妄议,这是政治默契。

宗人府出手,还真的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直接就被撇开了?

京兆府都不用了,直接用宗人府?

“右相,太子殿下拿了北王的手令,直接把人要去了宗人府,这不合规矩啊!”

右相看了看大理寺卿,老脸也有些黑。

不合规矩?什么是规矩,皇家的规矩最大。

大渊皇家银行,有“皇家”两个字,宗人府出面,至少有个理由。

名不正则言不顺,有了这个理由,反而是他们不好开口了。

“上折子弹劾吧!”右相道。

“弹劾谁?”大理寺卿有些头大,只能弹劾吗,不能直接入宫面圣?

“北王!”

总不能弹劾太子殿下吧,那是储君,未来的皇帝。

宏丰帝年纪不小了,指不定太子殿下什么时候登基。

思来想去,只能是弹劾北王,至少要让皇帝知道他们的态度,不能肆意而为。

宗人府插手皇家银行的事情,他们还能容忍,可若是直接给宗人府,越过三司,抓人审人,甚至是给人定罪的权力,乃至于杀人的权力,那就不能忍了。

皇帝陛下有内卫还不够,还要加一个皇权特许不成?

第二日,宏丰帝就接到了数十份弹劾奏章。

同样的,宗人府太子殿下也拿到了结果。

不用伪造证据,京兆尹抓了五百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人云亦云的,真正的嫌疑犯只有五个。

其中有一个,就是那鸿胪寺官员家仆的表兄弟,在城西一块活动,跟三教九流,地痞流氓都能说上话,传递消息很快。

另外四人,就很有讲究了。

其中一个,跟户部员外郎李成的管家,有七拐八绕的亲戚关系。

“果然是他们!”

宏丰帝脸色难看,把手中的折子扔给了右相。

右相摊开一看,只感觉眼前一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传谣言这种事情,还能留下把柄。

找几个街头小乞丐,编一个童谣、顺口溜不会吗?

左相也看了看,“陛下,盐会不好动啊。”

“哼,不好动也要动,先把李成革职下狱,抄家搜证,他若敢非议皇家,朕决不轻饶。”

右相眼角一跳,革职下狱,下那个监狱?

刑部大牢,还是京兆尹的牢房?

“陛下,按照规矩,理应让御史台抓人。”左相道。

左相对江南的事情虽然不上心,但是,他是首相,宗人府抓官员这种事情,还是犯忌讳的。

宏丰帝没有表态,也算是默认。

皇权特许,绕过三司,官僚系统,直接形成一个直属自己的刑罚机构,还不是时候。

等内卫跟宗人府联合办案几次,再看看效果吧。

许多事情,破了一次口子,下面就好办了。

“陛下,今年淮河泛滥,黄淮之地又多有旱灾、蝗灾,微臣建议,还是把粮仓推广的事情搬上台面,不可因噎废食。”左相提到了粮仓推广的事情。

新建粮仓,大量囤积粮食,并不困难。

难就难在,皇帝提出来的,兜底粮价,防备谷贱伤农。

这里面,可有很多门道。

粮食一斤,哪怕是差一文钱,那都是天差地别。

再精准一点,以一石粮,一百斤来定价,差价里面也能做文章。

大渊朝除直隶外,有三十六路,每一路定一个价格?还是说,每个府定一个价格,亦或者要精准到县城?

“外派的人准备好了吗?”

“三十六路御史,外加从京中抽调的两百五十四名官员已经准备好了,专案负责此事。”左相道。

“内侍省出一些镇守太监,此外,让煤炭总会也出一些人,负责煤矿之内的粮仓修建;让五军都督府出人,护送这些人出去。这件事情,左相你劳累些,负个总责!”

左右丞相对视一眼,没反对。

“臣遵旨!”

他们虽然讨厌那些没卵子的家伙,但是,这种大事情,没有镇守太监,谁都不放心。

五军都督府也必须出人,不让武将们掺和进来,到时候又是一大堆烂账。

“陛下,煤炭总会内,大部分都是商贾或是白丁,让他们参与进来,怕是会引起官员们不满。”思虑一会后,右相道。

江南六道,一家煤矿都没有。

但是,他听到煤炭商会四个字就触霉头。

“无妨,煤炭商会只管煤炭矿场的粮仓,其余地方,他们也就是看看。”

三人确定了几件大事后,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来了。

他们三个是来汇报打井的事情的。

打井队已经派出去了,工部出人,户部出钱,吏部则是负责把这件事情,纳入各级官员考核之中。

“专事专办,你们三个各自出一个人,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此事,吏部挑头。”宏丰帝道。

“遵命!”

赵清虎给他提案的专案组,宏丰帝很喜欢。

事情越大,越容易千头万绪。

就成立专案组,一件事情由指定的专门的人负责,方便他这个皇帝掌控情况,了解问题还有进度。

就跟皇家煤炭商会一样,南王就是总负责人。

有事情,他只需要找南王就行。

推动全国储存粮食,挖井抗旱,都是大事情,专事专办。

左右丞相无奈,专事专办的确省事,也方便找责任人。

但是,无形中,这是跟原本的官僚系统冲突的。

君前议政大半日,宏丰帝也没能休息,陆帧来了。

“陛下,大渊日报的事情,准备工作已经做好,这是章程。”

有了这一次谣言满天飞的遭遇,宏丰帝对《大渊日报》十分期待。

这件事情,却不是轻松能办到的。

朝廷也有邸报,是门下省的一个杂务机构,会定期把朝政汇总,发往全国各地,或是军中大将,或是封疆大吏,人手一份。

想要把日报办成日报,排版、印刷,以及成本、人员,都是需要斟酌的。

最重要的是花钱,所以这件事情交给了陆帧。

宏丰帝拿过奏章看了看,主要还是人员安排,发行日期,排版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