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295章 寻根溯源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295章 寻根溯源

簡繁轉換
作者:钓雪寒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7 02:27:42 来源:源1

第295章寻根溯源(第1/2页)

“陛下,这粮种是我家三郎从南方寻来!粮种传入我炎黄已经有一段时间,臣不敢窃据如此滔天之功,请陛下派人寻根溯源,正本清源,当表彰将此粮种带回炎黄之人。”

“爱卿之言有理,但是爱卿之功劳也不可抹灭,朕自有考量。”

皇帝带着人离开,不仅带走了一车土豆,还有一大盘土豆炖牛肉。

而且,让赵清虎把土豆推广、种植办法、保存办法、食用办法,写成章程递上去。

赵清虎扶额,咋还有这么多弯弯绕?

好在不用他亲自动笔,小管家能代劳。

庄子上人多,收土豆一天就完成了,处理好后,快速送入地窖库藏。

二十四亩地,一共收了将近九万斤土豆。

赵清虎在内心算了算,土豆这东西,肯定是先北方后南方推广。

重点放在辽东等地,毕竟,小冰河期的影响,也是从南到北越发严重的。

炸了薯片,给孩子们解解馋后,赵清虎带着两筐土豆回到了府邸。

“老爷,土豆推广的事情,你有想法吗?”

赵清虎点头,“这件事情让工匠院的人来做。”

“啊?”

“工匠院不都是工匠吗?”

“擅长农事,也能算是工匠之一吧。”

“工匠院里面可没有庄户汉。”

“老爷让他有,他自然就有了。”

大渊朝,除了直隶外,一共三十六路。

东西南北都有,偏北方一共十三路,还有西南方向,都是重点照顾范围。

分配粮种的时候,先送去南方耕种。

等南方春季的土豆收了,再分配一次,主要是供给北方。选址很重要,要足够南方,确保能在春三月、四月的时候,收获土豆。

而且,这个地方一定要交通便利,最好是走水路,能直达运河,方便往北方、西南、西北反向运输,争取能在夏季种下,入冬之前再收获一次。

土豆、红薯,终究不能彻底取代五谷。

水稻、小麦,依旧是南北主粮。

赵清虎是看着地图开始安排的,顾凌轩则是奋笔疾书。

土豆、红薯,都是春秋两季都能栽种的。

南方,甚至一年能做到三熟。

就算是辽东,一年也能种植一次。

赵清虎主要介绍的是如何栽种土豆,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增水,如何保存,可以做成什么农副食品。

土豆做成农副产品,主要就是土豆粉、土豆粉条,可以提升保质期。

当然了,用古老的踩踏办法,让土豆内纤维破碎,随后风干保存,也是办法之一,可以保存两三年。

北方保存土豆,直接挖地窖就行。

至于土豆的烹饪,赵清虎也简单介绍了一下。

目前土豆少,烹饪还不急。

等明年推广后,大概秋收第二批土豆的时候,就能有一部分端上餐桌。

赵清虎很快把章程递了上去。

皇帝的行动效率很高,大冬天的,就让工匠院派人开始学习,准备运送粮种去南方。

大渊日报上,更是连续几天时间宣传土豆。

至于宏丰帝自己,赵清虎听说,他已经连续吃了三天土豆炖牛肉,也不怕上火。不仅如此,还让人在宫中御花园开辟了一片地,打算来年耕种土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95章寻根溯源(第2/2页)

腊月十五,赵清虎在家悠闲猫冬。

冬天,是农耕社会最清闲的时候。

大渊皇家银行、皇家煤炭商会、雪花盐业,都没什么大事,他都不用去天天点卯,让小管家三天去一趟就行。

顾凌轩倒是任劳任怨,不过今日,赵清虎也没能闲着。

杜真带着账本来了。

一整年,家里面的账目,也应该让赵清虎看一看。

赵大老爷有钱了,许多事情,就是扫一眼,不甚在乎。

他就看个总数,反正,家里面的生意,有儿子们盯着,一般不会出问题。

香皂作坊是真的赚钱,加上玻璃作坊,庄子上的暖棚出产,还真的不少。

他家存折上,多了将近两百万两白银。

家里面人多了,开销也不小。

自己院子里面的花销,也跟公中合账了,所有花销,都走杜真这里。

家里面生活条件今年是大大提升,来了京城,吃穿住行的花费多了不少,不仅如此,可供选择的花销也多了。

以往在绿竹村,能吃能用,最多也就是方圆数十里地内的产出。

来了京城可不一样,南北干货,西域瓜果,辽东皮毛,甚至还有海外来的一些货物,都在可供选择范围内。

赵清虎的生活质量是直线上升,他可不会没苦硬吃,委屈了自己。

金银躺在存折里面,也就是吃些利息,花销出去了,用在自己以及家人身上,才是享受。

“等明年,朝廷的事情步上正轨,老爷我也能抽身,享受享受生活!”

杜真笑了,老爷您还不享受啊?

“老爷,今年要给各房分些银钱吗?”

赵清虎点头,“儿子各自一万两,女儿一样,给我房里面也增添五千两。过年前,庄子上,还有家里面的仆人,各自发三倍工钱,年货多多准备。对了,大郎他们的月钱也涨上来,年前一样发三倍的。”

“知道了老爷!”

家里有钱有粮,就是踏实。

腊月二十,赵清虎在封印歇朝之前进宫了一趟,是宏丰帝派了孙公公过来邀请的。

暖身殿内,赵清虎见到了整个大渊皇朝的高层。

皇帝陛下,还有南王、北王,左右两位丞相,连陆帧也在,除此之外,便是几个老将,还有钦天监的监正。

“陛下,辽东的情况不太好,冻死了不少冬小麦,今年的温度更低了!”北王道。

“哎!”

宏丰帝叹了口气,摆了摆手,虽然早有安排,年前就从南方大量调拨粮食北上,可看到这实打实的灾害迹象,还是让人揪心。

“南方如何?”

“还算好,就是有六府七十四县今年报上来不同程度灾害,西南发了一次洪灾,一次病疫。”右相道。

“咱们的速度要加快,监正你来说说。”

监正上前,开始讲述一些灾害的事情。

许多灾害是联动的,大灾之后,往往有大疫。

而洪涝灾害之后,很可能就是大旱,大旱又会引起蝗灾。

北方今年降温严重,而且风雪很大,明年很可能会有干旱。

赵清虎也不得不佩服,古人也是有智慧的,擅长总结历史。

自从自己说了五百年天气变化规律后,监正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大门,总结了不少灾害轮替的经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