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392章 朝议结果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392章 朝议结果

簡繁轉換
作者:钓雪寒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1 03:13:04 来源:源1

第392章朝议结果(第1/2页)

陆帧懵了,借调改成拨款?凭什么啊?

京兆尹的土地管理局,土地买进卖出,是能收手续费的!而且,买进卖出,土地管理局也是能赚取差价的。

京兆尹就因为有了土地管理局,生活都阔气了不少。

去过京兆府的都知道,他们连午餐都添了一个荤菜。

“陛下,土地管理局有钱,户部的钱是国库的,可不能随意拨款。”

“无妨,朕打算在直隶两府十九县推广土地管理局,需要启动资金,这十万两就当是启动资金吧。”

“呃---”

陆帧沉默了,找不到理由反驳啊。

土地管理局的确是良政,方便管理土地,还能抑制土地兼并。

将土地管理局推广到全国,这一点陆帧并不反对。

“说说土地管理局账面上的银钱吧!”

“陛下,这里面实际上有两块。”左相道。

“怎么说?”

“其一,是朝廷官方的土地,如荒地、山地、河流等等,这些都是朝廷的,目前并没有多少出售给私人,土地管理局是否有权力出售这些土地,出售之后的钱财如何分账;其二则是土地管理局负责的土地买进卖出,这些成本可不低,怕是没有多少赚头。”

宏丰帝点了点头,这一点的确应该考虑在内。

大渊皇朝,幅员辽阔,无主之地太多了,这些可都是朝廷的。

万一日后值钱了呢,土地管理局应该被赋予多少权力,如何监管,才是他这个皇帝应该考虑的。

土地买进卖出,的确只能赚取一些差价,还有手续费,也就是维持土地管理局运转罢了,能有多少剩余?

陆帧双眼一亮,左相就是左相啊!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这里面满是铜臭的金钱味道他陆帧怎么就没有闻到?

宏丰帝沉默,也有些头疼。

左相说的不错,土地管理局的收入,可以大致分成这两块。

“陛下,土地管理局,只管土地买卖吗?若是要划分职责,这住宅的地契、房契发放,以及房屋交易,似乎也应该纳入土地管理局。”

又有大臣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问题。

宏丰帝双眼一亮,看向了京兆尹。

整个大渊皇朝,也只有京兆府有一家土地管理局。

最熟悉土地管理局的,自然就是这个杜府尹。

“陛下,把房屋地契划入土地管理局,的确是可行的,组成京兆府土地管理局的基础班底,就是从牙行抽调的人员。”

宏丰帝点了点头,“两位丞相找人来议一议,若是可行,拿出章程来。”

“陛下,土地管理局若是推广全国,组织结构如何界定,也要谨慎。”

吏部尚书,提出了他们吏部的问题。

土地管理局之前只有京兆府一个,就在京兆尹的管辖之下。

若是要推广全国,那这个土地管理局,怎么管理?

是地方主官负责,还是说,要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部门?

不愧是吏部天官,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是左右丞相,各自都变了脸色。

京兆尹头皮发麻,吏部这是嫌弃他这个府尹权力太大了,要分他的权?

分地方主官的权力?这个话题,所有朝廷大员都感兴趣。

而且,把这个交易归入土地管理局,可以收取手续费啊。

土地管理局的事情太大,最终也没有在一次暖身殿小范围议政中敲定。

宏丰帝在等,等着群臣,将可以实行的奏章送上来,到时候再做出批示就好。

倒是建筑公司的事情,一次性通过。

主要是,赵清虎已经上了折子,里面除了利益分配之外,连建筑公司的规章制度都讨论好了。

皇帝朱批,门下省同意,很快工部就拿到了圣旨,直接送去了工匠院。

拿到了圣旨后,启动资金也批复了下来。

这笔钱不用户部出,工匠院有钱。

工匠院下辖的工坊太多,赚取的利润也是暴利。

这部分利润,除了分润一些给皇家、国库外,大部分是被赵清虎截留在工匠院,作为研究经费之用。

若非如此,工匠院在全国各地扩张,大量主持工匠评级,还有京城外拔地而起的,一座接着一座的高等学府,从何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2章朝议结果(第2/2页)

光是一个水泥工坊、橡胶工坊,赚取的利润就十分惊人。

建筑公司成立的这一日,赵清虎来到了现场。

建筑公司总部不在京城,而是在新城之中,目前还只有一片地。

赵清虎的到来,让一众转入建筑队的大匠,心情激动。

奠基仪式,按照赵清虎的提议,植树、竖碑,记录了今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工匠院所属,一共十六个建筑队,全都有代表出席。

天寒地冻,土地都封冻了,可这难不倒建筑队的人,直接拉来了无烟煤,提前烘烤焚烧,直接烧出了一片暖地。

赵清虎当仁不让,直接拿下了建筑公司总经理的职位。

明年开春,建筑公司会承接三大项目。

其一,京辽官道;其二,京滇官道;其三就是这商贸新城的建设。

三大项目上马,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完全交给其他人,赵清虎不放心。

完成了这件事情,年前赵清虎算是彻底轻松,不用烦心其他事情了。

晚上,吃饱喝足,赵清虎正喝茶呢,瞅了一眼赶到了京城的二郎。

“明年还回家吗,不如留在京城?”

“爹,我们不都说好了?”

“哎!”赵清虎轻叹一声,点了点头,又问了一下绿竹村的情况。

村里老人还好吗,两个亲家可都安好,还有他们家的亲戚们。

京城的产业也铺开了,家业足够大,足够豪横,赵清虎都有把他们全都搬迁来京城的想法。

“那来了京城就别瞎忙了,在家还不够你忙的?明年开春,你大哥还有五弟跟着你一起回去,也去山上祭拜一番祖宗!五郎中举,也该告诉祖宗们,回去祭祖一趟。”

“爹,大哥、五弟回去,村里人肯定开心。”

“公爹!”

秦氏忍不住开口了,她也想回家去看看娘家人。

“无妨,往来都安全,一路乘船也不会累着,想回去都回去一趟。”

“谢谢公爹!”

“爹,渔业公司也要年度总结吗?”

大丫提出了一个问题。

马上就进入腊月,按照以往的规矩,腊月京城这里就要封账了。

渔业公司不一样,整个大渊皇朝的海岸线,都有他们的船队跟工厂。

“不用,来年开春后再做吧!此外,你派人从北到南走一趟,督察一番下面的情况。”

“知道了爹!”

没有管辖监督的权力,哪怕就是个鸡毛大的,也是容易滋生罪恶的。

每年不定期派人下去查一查,看一看。

而且是分批次的,一波人去看生产,见见工人代表,一波人是专业的下去查账的账务。

“老爷,今日不出门?”

翌日一早,见赵清虎吃了早饭,就歪在了暖房之中,杜真是见缝插针立马跑了过来。

“有事?”

“老爷,咱们家的账也该年结了。”

赵清虎揉了揉眉心,自家产业大,的确该提前年结,否则入了腊月会忙不过来。

“如此,让他们准备准备,后日咱们年结。”

“好的老爷!”

“老爷,印染工坊来了条子,教科书的编撰已经接近尾端,让您抽时间去看看。”

“好,多准备些东西,那些大儒学者,可安排他们去工匠院下面的高等学府参观参观,别苛待了他们。”

不管如何,这些家伙再顽固,这一次也是有贡献的。

而且,儒门大儒跟百家学者在京城,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思想上的碰撞。

《大渊日报》上,彼此攻讦的文章层出不穷,一些思想上的火花,不少都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赵清虎所乐见的。

年前接到的好消息,不仅仅是教科书的编撰成功,还有一件大事情,那就是牛痘接种的事情。

太医院上了折子,大渊皇朝除直隶之外,三十六路,都进行了大范围接种。

为此,太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甚至已经上了折子,往安南两路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