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421章 武王就藩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第421章 武王就藩

簡繁轉換
作者:钓雪寒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4 03:39:48 来源:源1

第421章武王就藩(第1/2页)

赵清虎苦笑,这种事情,谁能说得好。

拉着武王,来到了自己搁置地图的地方。

赵清虎指了指,靠近吕宋的地方,清晰标志了出来。

“这是台湾,这是海南,这是安南,这是王爷你的吕宋,周围有大片海岛陆地,你去了后,这一大片海域都在你的管辖辐射范围,除了管理十二个驻军地点,震慑诸国外,也要负责经营这一大片区域。”

武王看了看,挠了挠头,“赵叔,如此一来,我感觉朝廷给的两万大军有点少啊。”

赵清虎白眼连翻,“吕宋有土著,还有安南的人,这些地方也不是无主之地,都是有土著的!大渊皇朝给再多士兵都是枉然,总有打完的时候,王爷去了后,要尽快以手下大军为根基,快速扩军,两年内,至少需要十万可战之兵,其中一大半还要是海军。”

武王点了点头,没有十万大军,还必须是精锐大军,否则还真的无法做到震慑周围番邦,经营偌大的海域。

“海上贸易兴起,毋庸置疑,很快这些海域,就会出现大量的海盗,王爷还需有个心理准备,到时候清剿海盗的任务,都是您的。”

“赵叔放心,海盗敢冒头,绝对灭了他们。”

这一点,武王还是有自信的。

至少,宏丰帝已经答应,给他一千条火枪,还保证子弹供给。

就是,按照约定,除了第一批物资外,后续的物资,都需要武王自己花钱来购买。

真的就藩,成为王国之主后,许多事情,武王都需要自己做主。

他父皇还活着的时候,也许还能给一些便利。

日后他太子皇兄登基,以两人的关系,也能有便利。

可一代代传下去,有多少亲情,谁也无法保证,所以皇家也需要一些冷冰冰的规矩来维持。

利益,刚好就是维系关系的最佳羁绊。

“王爷,就藩之前,找太子殿下请教一番,如何带上足够的读书人出海才是关键!管理百姓,搭建系统,还是需要大量读书人的。”

武王离开之前,赵清虎最后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武王脸色一变,念头一转就明白了过来,随即笑着抱拳离开。

抓读书人,太子可以,他也可以。

大渊皇朝读书人虽然不多,但是,弄上几百个,还是有可能的。

特别是京城所在地,乃是文风荟萃之地,最近因为对读书人的需求增加,还多了一些速成班呢。

有需求就有市场。

百姓们也是聪明人,大渊皇朝对读书人的需求,不再是科举所需。

而是商贸发达、公司、工坊搭建起来后,日常工作,就对读书识字有一些要求。

不能读写,让你当一个管理岗,你都弄不好。

相对应的,你若是能读能写,工坊东家,也愿意多给一些工钱报酬。

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入了工坊后,当了工人的年轻人,无论男女,对于读书识字的渴求,有了内在的驱动。

一些读书识字速成班,夜校,自然也应运而生。

找几百个读书人,去吕宋充当管理层,不难!

武王找太子殿下一问,很快就拿到了法宝,那就是派人去抓。

虽然霸道,但是效果很好。

说到底,当初被太子殿下抓走的读书人,不管是举人还是秀才,如今在海外不都活的好好的?

“二弟啊,多弄走一些有功名的,他们不仅拖家带口,而且家大业大,去了就是一个团体,能顶事的!”

太子最后还传授了其中诀窍。

武王竖起了大拇指,“还是皇兄考虑的深远。”

有功名的读书人自然更有价值,可你一个人,如何能比得了一个家族?

去了吕宋,他最多派遣几个兵丁给这些读书人,可没有其他的支持。

能自己带上,自然是更好。

五月底的时候,武王已经从朝廷领了印玺、袍服、一整套亲王仪仗,这些都是有定制的。

吏部、户部、礼部,甚至是刑部,都参与了进来。

武王这个藩国可不是寻常藩国,是王国,地位甚至比下面的附属国还要高上很多。

类似安南、倭国、高丽这种,是大渊皇朝的附属国。

他们的国王,进入大渊皇朝,地位可比不了亲王,是要自我降爵一等的,最多就是堪比一个郡王罢了。

武王不一样,他是朝廷册封的王爵,是亲王,还是宏丰帝的亲儿子。

在自己的封国内,武王就是皇帝,进了大渊皇朝,他也依旧是顶级亲王,享受亲王爵位。

每年,朝廷是要给武王亲王俸禄的。

当然了,因为是封国,朝廷对于武王的封国,还是有一些掌控权力的。

官员可以派遣,还能享受一些税赋。

封国的建立,规矩也是与时俱进的。

大渊皇朝力量强大,那封国之主的权力就会被压制下去,跟自家国土差不了多少。

皇朝力量弱了,那封国之主的权力就会膨胀,甚至成为真正的国中之国。

六月初,武王从京城出发,直奔天津卫,走海路去吕宋。

而在大渊皇朝的官方用语中,吕宋也正式改名,武国。

宏丰帝很大地方,大笔一挥,基本上,将整个东南亚的海岛陆地,全都划给了武国。

也就是说,武王只要足够强大,这一大片的海域、岛屿,全都是他的封国,是他的势力范围。

当然了,安南所在的中南半岛,还有大渊皇朝往外辐射的南海等范围,没有给武王。

宏丰帝就算再大方,对自己的儿子再信任,也不会把这些给出去。

疆域之外的土地可以给,有多少给多少,但是,疆域内的,还是要留给太子的。

武王这个封国,宏丰帝也许多想法。

他并不打算,让武王在武国长久立国。

所以,这一次武王只是自己单枪匹马出海,带出去的,也就是一个侧妃,几个妾室。

武王的正妃,还有另外三个产子的侧妃,以及子嗣,全都是留在京城的。

私下里,宏丰帝给了武王十年时间,两年能回来一个月时间,尽最大能力,将整片海域全都纳入掌控。

武王的最终封国,宏丰帝还是指向了美洲。

如今的武国,距离大渊皇朝还是太近了。

理想状态下,宏丰帝自然不愿意外封的强大封国,距离中央王朝太近,这是取乱之道,智者不取。

所以,武王的军队是朝廷派遣,文官体系,大部分也都是吏部安排的。

可以理解为原始投资,是朝廷资助,也能理解为,朝廷对武国的初步掌控。

武王对此,倒是没什么,他还年轻。

十年时间,耗得起。

当然了,宏丰帝也给出了承诺,武王去美洲的时候,可以带走自己在武国打造的班底,文臣武将最多可以带走一半,军队也可以。

这算是对武王最大的资助。

武王如今的身份,是亲王,也是镇南大将军,更是武国之主,复杂得很。

这些事情,朝廷文武,没怎么参与其中,反正玩来玩去,都是你们皇家父子兄弟的事情,外人插嘴就有点僭越了。

赵清虎也花了些力气,工匠院所属,还有他手下的几个集团,都抽调了一部分骨干人员,带着技术,跟着武王离开。

有了这些人,很快就能把一个个公司班底搭建起来,在武国内,快速掌握一些经济命脉。

武王也大方,承诺不干预公司管理,提供安保以及政策的便利。

关键的还是税收,武王看了新的商税制度,直接就是砍掉一半套用。

标准没有降低,就是达到了级别的商税,只收取大渊皇朝的一半。

这绝对是利好消息,消息传入交易中心,不管是雪花盐业还是煤炭商会的股价,都直线飙升。

煤炭商会的股权已经改制,扩大了交易范围。

原本的一万股,由煤炭商会出资,回购股权,或是稀释成新的股权。

面对朝廷的政策,董事会成员也没办法,好在,不管是股权回购,还是稀释,对他们都是有利的。

只是,日后想要成为董事会成员,手中掌握的股票份额需要提升。

这一点,商贾们还是能容忍的。

好处也是有的,整个董事会成员开始扩大,一些新的商贾加入了进来,扩大了他们的交际圈。

目前,交易中心只有两只股票。

卢俊渊在赵清虎的安排下,将四海公司、渔业公司、第一建筑集团、第一水泥集团、第一橡胶集团,这五大集团即将上市,准备出售股权的事情,明里暗里传了出去。

商贾们对此,自然是兴奋无比。

股票越多,他们就能分散投资,分散危险,何乐不为?

谁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筐里面。

大家现在唯一的期盼,那就是商贸中心尽快建设完成,谁都知道,交易中心搬迁的时候,就是新的股票上市的时候。

商贸中心的建设,自然是如火如荼,这些商贾们,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工地看看,找一找商机。

建筑集团的工人,哪怕是他们找来的临时工,领取的工资都不少的。

毕竟,他们手上有钱。

对于花钱,不管是赵清虎,还是建筑公司高层,那都是十分舍得的。

商贸中心庞大,一共入住了几十个建筑小队,每个建筑小队都有自己的临时居住点。

这些临时居住点周围,很快就出现了不少小摊小贩,出售各种物资。

搞的杜府尹头疼非常,这里是商贸中心啊,第一锄头挖下去的时候,就要采取新的商税制度。

别看这些小摊小贩经营项目单一,还没有固定店铺,跟一排茅草屋一样,但是,他们每个月的营收一点不少,上百两的比比皆是。

杜府尹无奈,依靠几个市场税吏,根本就管不来,只能去户部找了人来,派遣专门的税吏,负责核算。

一个月营收超过一百两,一年就是一千多两,在新的税制中,够上了最低等的商税收纳资格,是十税一。

不够格的,依旧是原本的税收,三十税一。

商贸中心正在建设中,倒是先给户部提供了一笔不菲的税赋。

“爹,你不是答应武王,要把咱家的产业也转移一部分吗?”

武王刚刚开拔,三郎就找到了赵清虎。

“怎么了,他找你了,不是开拔离开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21章武王就藩(第2/2页)

“之前就找儿子了,现在是太子殿下在帮着他操作。”

“还挺兄弟情深的。”

三郎笑了,如今的皇室,可没有太多冲突。

反正皇室成员内,有野心的,朝廷都能给他们封国,让他们去海外开疆拓土去。

一瞬间,皇室只有一个皇位传承,变成了无数的皇位,还抢什么?

没了根本的利益冲突,皇室之间,自然也有了一家人的亲情。

而且,不得不说,大渊皇朝太祖十分英明,至少,他的儿子不多,宏丰帝跟东南西北四王的关系很不错,也没有出现什么太宗继位的玄武门继承制度,给这个皇朝开了一个好头。

宏丰帝也是有本事,身为开国皇帝的太子,他愣是顺利继承上位,而且干了二十六年了。

也许,跟太祖皇帝死的早有关系吧。

毕竟,宏丰帝继承大统的时候,他也才刚刚二十出头的年纪,也没当几年太子爷。

“让大丫安排吧,玻璃工坊,罐头工坊的确可以去一些人,在武国开一个分公司。”

“知道了爹。”

拓展产业版图,也不是不可以。

“对了,派一个管事过去,看看武国内,能否入手一些土地,打造一些庄园。”

“爹,咱们在澳洲、美洲都有大片土地。”

赵清虎白眼连翻,“咱们是地主,谁家地主嫌弃自家土地多啊?”

“您不是在《大渊日报》上阐述了土地兼并的危害吗?”

赵清虎好气又好笑,“那朝廷有针对土地兼并做些什么吗?”

土地兼并,要彻底解决,必须发展生产力。

让大量的百姓,能脱离土地后依旧能过上好生活。

那掌握土地资源,才不会变成敏感话题。

做不到,无法改变,自己有先天优势,为什么不做过得好的一批人,当个地主怎么了?

你爹我不仅仅是地主,还是勋贵,还是资本家,甚至是奴隶主,债多不愁,怕个啥?

“知道了爹!”

不仅仅是武国,安南,赵清虎也打算派人过去,多弄一些庄园,好好经营经营,日后成为家族传承,是他留给子孙后代的资产。

毕竟,他们家上千万的资金,躺在皇家银行账户上,只赚取那一点利息,在这个财富蓬勃增长的大渊皇朝,简直比地主老财把金银藏在地窖还要愚蠢。

投资工坊,投资土地,甚至是购买岛屿,他都可以做。

之前从村里面,从族中带出来的人,如今,都能独当一面,都能派出去了。

赵清虎对此还是有信心的,毕竟,不管是去了海外,还是在国内,他都能给这些人提供更加优越的生存条件,这就足够了。

“对了三郎,你跟四郎的亲事怎么办,还没想法?”

“咳咳咳---”

三郎咳嗽了起来,满脸的尴尬。

“爹,我都给您把孙子、孙女带回来了,这就不用考虑了吧?”

赵清虎额头一黑,你带回来的是孙子、孙女吗,明明是孕妇?

“哎!”

叹了口气,赵清虎也是无奈。

这小子,是真的可以啊,一次性给他带回来四个怀孕的女子。

不仅如此,四郎也是有样学样,带回来三个,都是有孕在身的。

正妻的位置,肯定是不能随随便便给出去的。

但是,没娶妻,先有了妾室,还生了孩子,在大渊皇朝如今的道德生态,可不是什么好事。

虽说不犯法,可也不被一些大户人家所接受,更别提把女儿嫁过来了。

“罢了罢了,反正你们兄弟两个日后主要精力都在海外,能给家里留下些孩子也是好的,干脆,你们两个就在这些女子中挑选一个喜欢的,拜堂成亲吧。”

虽然是串,好歹没有弄回来几个黑人。

也没有金发碧眼的白人,都还是黄皮肤的。

他们的船队,还没去到欧罗巴,否则,还真有可能把金发碧眼的儿媳妇带过来。

两个儿子的心思,不在成家立业上,赵清虎也是无奈。

“儿子都听爹的安排。”

赵清虎想了几天,感觉三郎、四郎日后的家业,给一个混血嫡子继承,是取乱之道,还是要有一个纯血的继承人。

以他们家如今的地位跟产业,这些孩子日后的生活质量还是可以保障的,就是无法继承主业而已。

他们家财大气粗,哪怕是分一些边角料,都足够这些孩子几辈子衣食无忧。

思来想去,无奈之下,赵清虎把杜真、顾凌轩找了来,让他们去找一些身世清白的女孩子,只要年纪足够,立马成亲,等七月份三郎、四郎出海的时候,把儿媳妇也带上就是。

如今这个世道,他们家有钱,愿意嫁女儿过来的人还是很多的。

只需要把标准降低,不缺适合的女子。

赵清虎做出了决定,事情很快就办妥了,六月十二,两个儿子一起成亲。

也没有大操大办,就请了两家的亲近之人,最尊贵的客人,就是王员外了。

有了正妻后,很快,家里面就办了议事,让小妾上来敬茶,去官府记录档案,拿了文书,一起都走上了大渊皇朝的婚姻传统。

甚至,连大儿媳小秦氏,都忍不住问了问大郎,是不是要给他纳妾。

大郎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他跟三弟、四弟可不一样,不需要妾室。

大渊皇朝的律令之中,官方承认的,永远是一夫一妻制度。

这是传统,中华大地,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不过,妾室是可以有的,按照身份地位不一样,可以迎娶的妾室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只是朝廷对于妾室数量管控不多,只要你家有钱,养多少妾室都可以。

想要摒除妾室这个封建陋习,彻底执行一夫一妻,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就很多,赵清虎可不傻,没有去触碰这个话题。

封建社会,妇人生育一次就是闯一次生死关。

除此之外,婴幼儿的夭折概率也很高。

高门大户,对于继承人的需求,那是刚性需求,一夫一妻,养不活一个继承人的风险太大,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的。

想要彻底实行一夫一妻,首先,生育率必须要保障,其次,婴幼儿的夭折必须要降低,社会环境要改善,不能动不动就发生中年丧子这种人伦悲剧。

战争、社会安定,对这些都有影响。

最重要还是医疗卫生水准决定的,无法解决这个隐患,强推一夫一妻,不允许纳妾,就会跟古代欧罗巴一样,滋生无数的情妇,扰乱社会秩序。

医学院第一个研究项目就选择的很好,孕妇跟婴幼儿。

只要有所突破,社会公序良俗,也会逐渐靠向一夫一妻,会减少妾室的数量。

宁做穷人妻,不为富人妾,本质上,是一个悖论。

在大渊皇朝,可以做出如此选择的女子,娘家一定要有实力。

娘家给的嫁妆,或是娘家提供的财富地位,可以保障女子的生活安稳,她们才可以宁做穷人妻,不为富人妾。

对于一些穷苦百姓家的女子来说,成为大户人家的妾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是不少人的选择。

一次性解决两个儿子的终身大事,赵清虎还是挺开心的。

三儿媳周氏,是京郊一个小地主家的女儿。

四儿媳李氏,是京兆府一位主簿家的女儿。

两女身份地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都是受过教育的,赵清虎对此十分满意,大大赏赐了一番杜真跟顾凌轩。

三书六礼,一样没少,为了补偿两家,赵清虎的聘礼还多给了一些。

不曾想,两个亲家也是实诚人,不仅聘礼全都放进了女儿的嫁妆,还搭进去不少。

赵清虎只能是,从家里公中账面上,给两房各自划拨了一笔银子。

三郎、四郎手上一些小产业,也交给了两个儿媳妇。

虽说,马上七月份,小两口都要出海,但是,态度还是要有的。

两个儿媳妇,都是带了人来家里面的,她们出海了,这些产业也是交给她们带来的人管理。

日后,这个大家终究是要分家的。

除了二郎、五郎,他们家算是难得聚集在了一起。

今日赵书礼还来做客,赵清虎对自家这个侄子,还是有一些关心的。

毕竟,老赵家窝在绿竹村那老两口,还需要赵书礼来压制,不让他们闹幺蛾子。

老两口若是能再活几年,对于赵清虎也有好处。

否则,随便死一个,自己都要回去丁忧一两年。

除非宏丰帝下旨夺情,否则,这会成为他这个沿河县伯道德上的污点,被人攻讦。

自己拖家带口,儿孙满堂,可不能随随便便就露出破绽给旁人。

他参与朝政虽然不多,可一只脚踩进去了,这就是一个名利场,是绞肉机啊,必须慎重。

“书礼,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操心操心自己的亲事了。”

赵清虎见自家侄子来京城后,虽然在户部任职,当了一个七品小官,但是形单影只,便提起了此事。

“大伯,侄儿在京城人生地不熟,没有头绪啊。”

“无妨,让你堂嫂帮你找找,也找找媒人,看有没有合适的适龄女子。”

“多谢大伯,多谢堂嫂!”

赵书礼也急啊,自己的终身大事,自己不上心谁上心?

老家的父母肯定指望不上,在京城,也就是赵清虎这个大伯了,两家还能维持一些关系。

等日后,爷奶没了,那就真的是,面粉人情了。

自己还有用,大伯还能看顾一二。

若是娶一个贤内助,得到岳家帮扶,他的仕途未必不能走下去。

------

“爹,咱们召集的人手还是有些不够啊!”

时间推移,已经到了六月下旬,赵清虎家唯一的大事,就是准备三郎、四郎第二次出海的事情。

海外,有大片土地,还有大量奴隶,需要派人去管理。

大牛、二牛要跟着过去,而且这一次是拖家带口,把大牛的媳妇也带上。

二牛也成亲了,是赵清虎做主,从家里面的丫鬟中,挑选了一个给他配成对。

日后,两人的家庭,一个在澳洲,一个在美洲,远隔重洋啊。

倒是三牛,兴奋的很,说日后出了国,还有兄弟家亲戚可以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