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分封东瀛扬帆出海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四百五十四章 分封东瀛扬帆出海

簡繁轉換
作者:星辰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7 01:20:5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百五十四章分封东瀛扬帆出海(第1/2页)

东瀛历经百余年大战早已满目苍夷。

江户城一带还算是好的。

这里起码有一片东瀛最大的平原。

不过,因为连年战乱,壮丁都不知被抓去多少,粮食那也不知道被征调了多少。

更重要的,这些年除了打仗这个买卖红火得很,东瀛可以说是百业凋零,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要从大明进购,而进购来的东西大多被各路诸侯瓜分,很少能落平民手里。

所以,这边的平民那也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万历或者皇长子朱常洛等于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东瀛平民吃饭都成问题啊。

而且这会儿东瀛各地的粮食都才种下去不久,离收获时节还有好几个月呢,大部分平民还都没什么粮食,根本就撑不了几个月。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万历一通圣旨下去,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分封便开始了。

这一次他足足封了十余个公爵,几十个侯爵,上百个伯爵,子爵和男爵更是多达数百!

他还不是光给人家封爵位,封地、倭奴、牛羊马匹等那也都封赏下去了,甚至人家封地的主城建在哪里都定下了。

而且,他还拨付了粮草,拉来了匠户,让他们各自征召倭奴青壮兴建城池。

他这么大肆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公侯勋贵帮忙镇守东瀛。

毕竟这些公侯勋贵都有亲卫,而且为了守住自己拼了命换来的家业,他们肯定会想尽办法防止倭奴翻天。

可以说,这些公侯勋贵的十余万亲卫比十余万明军精锐作用还大,而且,他还不用出粮饷。

至于分封出去的一两千万亩地,大明现在就不靠这点田赋,这些公侯勋贵那也要想办法养活自己封地的倭奴。

这就等于变相解决了一小半的倭奴口粮问题了。

不过,这还只是长远之计,目前还不行,这些刚分封的公侯勋贵肯定没那么多钱来购买粮食养活如此多的倭奴。

这些公侯勋贵同样得等封地有了产出才能养活手底下倭奴。

所以,他给这些公侯勋贵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征召倭奴青壮来修建城池和道路,粮食他来出。

他们征召倭奴青壮干活虽然不给工钱,但给人家发粮食,一个月一石粮都勉强能让倭奴青壮一家子喝上稀饭混个水饱了。

当然,光喝稀饭还不行,没点油水那根本就不抗饿,也没力气干活。

这个问题万历倒也想到办法了。

办法就是靠海吃海。

后世这里可是世界几大渔场之一,每年捕捞的渔获都达数百万吨。

如果换算成斤那就是一年几十亿斤甚至上百亿斤,一天几千万斤!

这会儿海里的鱼肯定比后世多得多,问题就是捞不上来。

东瀛四面环海为什么大部分平民连熏鱼都吃不上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这会儿没有远海捕捞的手段,渔船那都只能在近海水浅的地方捕鱼。

而且,远洋捕鱼得有大船或者说巨舰,小渔船去远洋捕鱼那就是找死。

还好,这些问题万历都能想办法解决。

远洋巨舰他们就有现成的,虽然是炮舰不是渔船,但护住蜈蚣船去捕鱼还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捕捞手段,那就只能靠巨网了,万历命人编织了很多几十丈大的围网!

围网这会儿大明还是有的,不过民间最大的也就十几丈大小,几十丈的巨网那也就万历调动大量匠户才能做出来。

这天一大早,朝阳初升,江户城南面的港湾那是舰船云集,人流如潮。

万历命新洲匠户做的巨型围网终于到了,他们可以出海捕鱼了。

水师旗舰之上,皇长子朱常洛那是兴奋的就差蹦起来了。

他并不是没见过两千料的巨舰,也不是没坐过。

关键,他没乘这样的巨舰去捕过鱼,而且,还是用巨网捕鱼。

其实,福船巨舰就不是渔船,也没法放围网。

万历也就是带着福船巨舰出海去看看,顺带给水师战舰护下航,若是遭遇到大风大浪,水师战船绑巨舰上好歹不会被吹散。

这会儿就没有远洋捕鱼的渔船,也没有人敢离开海岸百里以上去捕鱼。

毕竟民间的小渔船是双桨的乃至单桨的,一个时辰能划十多里就了不得了,划出去百余里那天都黑了,小船在海上过夜那都不知道会被海浪推到哪里去。

所以,这年头想要发展远洋捕鱼还得造大型渔船才行。

旗舰的船头,那高如城楼的船舱之上,万历看着那些正将巨网和渔具搬上蜈蚣船的水师将士,忍不住问道:“云卿,他们会用围网捕鱼不?”

邓子龙连连点头道:“万岁爷,他们都会,当初您不是调派了一千艘水师蜈蚣船给东瀛这边捞鱼熏制吗,他们那时候就已经跟老渔民学会围网捕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百五十四章分封东瀛扬帆出海(第2/2页)

只是他们以前用的围网没有这么大而已,他们以前用的那种围网是十余丈大小的,就比蜈蚣船长一点,两艘蜈蚣船就能用那种网围鱼了。

这次我们的围网足有六十丈左右,围网的时候需要八艘蜈蚣船,起网的时候需要十六艘蜈蚣船。”

啊?

朕好像忘了考虑成本问题了!

万历愣了一下,随即问道:“这六十丈的围网需要多少人来收网,渔获又能有多少?”

邓子龙不假思索道:“这收网的时候倒是不需要太多的人,每艘船安排十来个人收网就行了。

至于收获,这个要看运气,以前他们用十余丈的围网捕鱼,最少的时候可能就能捕到数百斤又或千余斤鱼,最多的时候那能把网都撑满了,一网就是上万斤。

六十丈的围网微臣估摸着最少一网围住上万斤,如果正好兜住鱼群了,一网数万斤乃至上十万斤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意思,一网下来平均每人最少能捕到几十上百斤鱼,最多可能几百上千斤,这收获倒还算可以。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那一天能围几网?”

邓子龙估摸道:“这个也得看运气,围网捕鱼其实不需要太长时间,围一网大致也就是个把时辰的事情,但找鱼群得靠运气,如果运气好一个时辰之内就能找到一群鱼,如果运气不好,那得找半天。”

哦,这意思如果日夜围网捕鱼的话最少一天两网,最多可能一天五六网。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他们都准备好了,出发吧。”

邓子龙闻言,连忙挥手道:“扬帆,启航。”

很快,十艘两千料的福船巨舰和两百艘水师蜈蚣船便缓缓离开港口码头,一路往南驶去。

还好这会儿吹的不是纯南风,而是西南风,帆船还能借到点风力,一个时辰航行四五十里还不成问题。

两个时辰之后,他们这才驶出港湾,来到外海或者说大洋之中。

这个时候蜈蚣船上的水师将士就开始麻利的往水里丢带绳索的小铁球了。

他们是在探测水深,六十丈的围网那可是两百米左右,如果水深不够,丢下去就会被挂住。

这水深好像也是个问题,因为海湾内水深最多也就十多二十丈,海湾附近海域也就三四十丈,他们足足又往南航行了将近两个时辰水深才超过六十丈。

看样子不能光求大,还得考虑水深,或许还得一种三十丈的围网。

万历也就看着,并没有吭气。

接下来就是用绳钓来找鱼群了。

这家伙,世界有数的大渔场真不是吹出来的,水师将士把五六十丈长的钓绳才丢下去不到一刻钟,那钓绳就被拉得笔直,一个人都拽不住。

他们再合力把钓绳拉上来一看,那钓绳上的鱼都是一串一串的,而且还都有尺许长,还都是同一种鱼。

这就是能用围网捕捞的鱼群了!

他们钓绳上挂的鱼钩还是根据渔网的孔径来的,小于渔网孔径的鱼那就吞不进钩子。

这么大的鱼可是比围网的孔径大多了,可以开始围了。

水师将士立马将蜈蚣船首尾相连,连成四艘一排,连了十排,紧接着便将捆起来比人还粗的渔网在四艘连接的蜈蚣船上横向铺展开来。

然后两边各两艘蜈蚣船接住网绳往左右前方一阵划,那围网也随之开始往水里下了,六十丈长怕不下了一刻钟。

渔网带吊坠的一边全下海里了,那两边的蜈蚣船这才拉着网绳往前围去。

这就不需要多长时间了,两百米相向而划那都不用划半刻钟。

两边的蜈蚣船还在往前划呢,中间那就有鱼往海面上跃了,而且越来越多,就像煮沸了的稀饭一样。

紧接着,又有八艘蜈蚣船围上去,勾起围网的浮子就往上拉,他们就是拽着渔网往上拉的。

这会儿船都不用划了,直接靠拉渔网的拉力就能拉得船往中间靠拢,十六艘蜈蚣船聚拢成一个宽数丈,长五十来丈的长条形框框时,那围网就拉不动了,中间密密麻麻全是鱼啊。

接下来就要换长柄捞网了,就跟舀稀饭一样,一勺八十,一勺八十,一勺八十。

水师将士舀的那叫一个来劲啊。

万历看得也特别来劲。

看样子远洋围网捕鱼没什么问题了,这一网最少几万斤,十网就是几十万斤,一百六十艘蜈蚣船日夜开工的话一天少说捞上百万斤。

如果运气好,一天围五网那就是两三百万斤。

这还只是战船临时当渔船用,两千料的福船巨舰那更是只能来护航看戏。

如果造出专门的大型渔船来,那二十来艘大型渔船一天捞两三百万斤鱼估计都不是问题。

这种专用渔船如果批量造出来,不但东瀛平民吃鱼的问题解决了,大明的渔民甚至都能因此发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