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 第六百七十一章 准备流放藩王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六百七十一章 准备流放藩王

簡繁轉換
作者:星辰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7 01:20:5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百七十一章准备流放藩王(第1/2页)

六月十二乙卯,酉时已过,天将擦黑。

吕宋岛西面,林家湾,延绥城北面海域。

很多舰船貌似正缓缓离开码头,准备远航了。

还有些舰船则停靠在码头旁,不断装载着物资。

旗舰之上,万历举着望远镜看着码头上边军将士挥汗如雨的帮运着粮食、淡水和瓜果蔬菜,那都不由得暗自感慨。

南洋真的太热了。

这会儿正是这边最热的时候,晚上那都能热得人直冒汗。

所以,他压根就不敢让转运大同镇男女老幼的舰队在这边停留。

他可不光担心小朱常洵和小南王朱常治会热出病来,他同样担心大同镇的老人乃至小孩会热出病来。

这会儿转运大同镇男女老幼的舰队都已经赶到林家湾北部海域了。

他直接就让人传旨,命俞咨皋率舰队继续往南,不要进入林家湾,这样舰队至少能缩短大半天的航程,大同镇的男女老幼那也能少在这能把人热出毛病来的南洋待大半天。

至于他则带着两百艘威远战舰和七百艘飞梭船,拉着神机二营、锦衣卫、禁军,还有粮食、淡水和瓜果蔬菜赶上去跟俞咨皋所率的舰队汇合。

夕阳余晖就要落幕,所有物资终于装上船了。

万历见状,立马下令道:“和五,赶紧率舰队出发,去跟克迈他们汇合。”

潘和五闻言,连忙朗声下令,命所有舰船离开码头,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他并没有去过方丈岛,不过,吕宋附近海域他简直不要太熟。

所以,万历才敢让他晚上率舰队在茫茫大海上去跟俞咨皋所率的舰队汇合。

潘和五果然不负所托,这家伙竟然就凭着罗盘在漆黑的海面上疾行了两个多时辰便赶上了俞咨皋所率的舰队。

子时许,天空都漆黑的不见星光,前方海面上竟然出现一串璀璨得如同星河一般的灯火!

这就是俞咨皋所率的舰队了,他们晚上行船那也不是黑灯瞎火,所有舰船上那都会挂上几盏油灯,以防止附近的舰船撞上来。

万历看到那两边都看不到头的灯河,那都不由暗暗吁了口气。

总算是赶上了。

没过多久,两条灯河边慢慢汇聚,齐齐往南驶去。

他们就这么一路日夜疾行,穿过吕宋海域,绕过蓬莱岛,直奔方丈岛而来。

六月二十八辛未,上午巳时许,硕大的舰队终于赶到了方丈岛南面的港口码头。

蔡佑和一众将领一看这舰队的规模,那都不由得目瞪口呆。

威远战舰都有上千艘,飞梭船更是多达数千艘,这是拉了多少人过来啊?

旗舰之上,小南王朱常治却是忍不住惊叹道:“父皇,这边好凉快啊!”

这边已经不是凉快了,而是有点冷了。

方丈岛这边跟南洋乃至大明的四季正好是反的,六月份的时候这边正好进入冬季了,这会儿气温最多也就十五六度的样子。

万历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过他并没有接小家伙的茬。

因为这个太难解释清楚了,他一接茬那不知要废多少口舌。

他想了想,干脆道:“治儿,这里以后就是你的藩国了,方丈岛长宽那都是七八千里,怎么样,够大吧?”

哇,长宽都是七八千里!

小南王朱常治闻言,不由得惊喜道:“父皇,那这方丈岛不是比大明两京十三省还要大?”

这么说好像也没错。

万历微微点头道:“如果光算两京十三省,不论边镇和四周的都司、行都司,那方丈岛的确比大明两京十三省还要大。”

小南王朱常治闻言,不由得显摆道:“哈哈,三哥,我的地盘比你大。”

这小子,真是童言无忌啊。

你个藩王比当皇帝的地盘还大,你还炫耀?

小朱常洵闻言,不由翻了个白眼。

皇贵妃秦兰则是连忙纠正道:“治儿,可不敢这么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方丈岛也是大明的疆域,你只是帮父皇和洵儿管着而已。”

万历倒也没有在意小孩子的话。

这时候旗舰正好靠上主码头了,他很是干脆的把小朱常洵往李玄成怀里一塞,随即挥手道:“走吧,我们下去看看。”

舱门放下,蔡佑已经带着一众将领在码头上恭候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问道:“蔡将军,旁边这条河水好像深了不少,这是怎么回事,这边哪里发大水了吗?”

这不是发大水了。

蔡佑连连摇头道:“万岁爷,不是,这条河就是这样,天冷的时候涨水,天热的时候又变浅了。”

哦,原来是一条季节性变化的河流。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你们有没有驾船逆流而上去试探过,蜈蚣船往里能跑多远啊?”

这个自然是试过了,我们反正也没什么事。

蔡佑连连点头道:“万岁爷,我们试过了。

这个也看天气来的,天冷的时候蜈蚣船大概能沿河往里划千余里,天热的时候蜈蚣船就能沿河往里划五六百里。”

哦,这意思超过上千里之后蜈蚣船和飞梭船都不能通行了。

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百七十一章准备流放藩王(第2/2页)

他正好要把这里作为藩王宗室的流放之地。

原本他还想着怎么才能让藩王宗室跑不了呢。

这下不用想了,只要将藩王宗室全部撵到这条河北面两千余里的区域去,那这帮家伙一辈子都别想看到船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蔡将军,朕这次并没有把你们的家眷拉过来。

因为现在边镇已经改成整体迁移了,延绥镇已经迁移到吕宋岛了,辽东镇已经迁移到奴儿干都司了,固原镇也已经迁移到原来的缅甸宣慰司了。

这次朕带过来的是大同镇的将士及其家眷,你们跟邦翰交接一下防务之后就可以各自回本镇去了。

正好舰队还要回大明去拉一趟大同镇的牛羊马匹,你们坐着顺风船回去就行了。”

边镇全改成整体迁徙了啊?

那更好啊。

蔡佑闻言,连连点头道:“末将明白。”

这时候俞咨皋、秦邦翰、徐光启、王象晋等正好也从各自乘坐的威远战舰上下来了,其他威远战舰和飞梭船也纷纷靠上码头。

大同镇的男女老幼那是如同潮水一般从船上涌下来,整个港口码头区域顿时变得嘈杂无比。

这倒不是他们故意喧哗。

关键他们基本都是旱鸭子,好多人一辈子都还没坐过船呢,这一次他们可是在船上坐了都快一个月了,好多人都坐吐了。

这会儿终于到地方了,可以下船了,他们开心啊。

万历见状,干脆挥手道:“走吧,我上去说话。”

很快,一众文臣武将便齐聚旗舰二层。

万历细细看了看地图,随即郑重道:“这边田地太多,我们肯定不能全部开荒耕种。

我们现在的人力就连开发港口旁边这条大河流域的平原都不够。

这样吧,港口码头这边,大河东岸划一百万亩地给南王做封地,剩下的,沿河往里五百里作为大同镇的耕种区域。

再往里,沿河五百里道一千里作为大同镇的放牧区域。

然后,沿河一千里到两千里的区域暂时先空着,等后面迁徙的人过来耕种或者放牧。

这沿河往北两千里以上的区域就留给其他藩王做封地,朕要把现在大明两京十三省的二十四个藩王及其宗室家眷全部迁徙过来。”

呃,这哪里是迁徙啊?

这就是流放。

方丈岛离大明都一两万里了,还把藩王宗室及其家眷塞到远离港口两千里以上的内陆去,这就是要将那些藩王全部困在这里面!

众人闻言,那都没敢吭气。

这是皇室自己的事,万岁爷怎么说他们怎么做就对了。

万历想了想,随即问道:“邦翰,现在大同镇大抵有多少户,又有多少人口?”

大同镇在九大边镇里面那都算是大的了,原本除了辽东镇就是大同镇的人马最多。

秦邦翰闻言,不假思索道:“万岁爷,大同镇现有十三万五千余户,男女老幼加起来都超过一百八十万了。”

很好,每口人分二十亩地那就是三千六百多万亩。

这边的气候每年估计只能种一季,不过也没关系,三千六百多万亩,哪怕每亩只产二石两,那都是七千多万石。

如果再加上大同镇的牛羊马匹和海里的鱼获,最少能供养七八百万人。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细细交待道:“你先给每户划十亩地修建宅院,开点菜地。

然后给每口人分二十亩田地,男女老幼都算,以后新出生的也算,你就一直分下去,分到这沿河五百里田地分完为止。

至于放牧的军户,你看着办,反正沿河五百里到一千里都是他们的放牧区域,你都分给他们都没关系。

这边好像特别适合放牧,你让他们放开了繁殖牛羊马匹,这边地方不够了,他们还可以去其他地方放牧。”

那可太好了。

秦邦翰闻言,连连点头道:“末将明白。”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交待道:“子先、子进,这边的气候和大明好像是反的。

这会儿这边好像还是冬季,不过,这边的气温并不是很低。

你们好好琢磨一下,这边到底适合种些什么。

朕希望今年这边就能子给自足,明年这边就能产出大量的粮食和瓜果蔬菜。”

这边的天气跟大明还是反的?

他们还没遇到过这种天气呢。

这里对于他们来说那简直就是新大陆啊。

徐光启和王象晋闻言,那都是兴致勃勃的点头道:“微臣明白。”

万历想了想,又交待道:“振之,你把这边地图好好测绘一下,朕看看怎么安排藩王的封地。”

李之藻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交待道:“克迈,你这次就带一千四艘威远战舰回去,把大同镇剩下的牛羊马匹给拉过来,顺带把这边各边镇的骑兵拉回去。

至于飞梭船,留一百艘在这边就行了,其他的都派去吕宋拉粮食,这边最少还要拉过来一千万石粮食才够这么多人吃半年的。”

俞咨皋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