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朕在红楼当暴君 > 第29章 哭声震天,天人感应 二合一大章

朕在红楼当暴君 第29章 哭声震天,天人感应 二合一大章

簡繁轉換
作者:榻上参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7 13:22:0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李崇正准备去灵堂祭拜太子,扭头看见戴权站在宫门外,云淡风轻,面色如常,好似他就是走累了,站在那里吹吹风罢了。

但李崇知道,肯定是出事了,不然戴权明面上是胡太后的人,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当着这麽多人的面,甚至是胡幼鱼的面来寻自己。

李崇给贾元春使了个眼色,元春会意,躬身告退。

灵堂暂时是不能进了,得先弄清楚戴权过来,所为何事才行。

李崇索性跌坐于地,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傻子皇帝,刚才站在那里凹造型,站得腿发麻了。

没多会,贾元春回来,装作给李崇按摩双腿,红艳丰满的樱唇凑到李崇耳边,吐气如兰,耳朵痒痒的,心也痒痒的。

「客氏和李进忠,不见了。」

太子临死前,亲口和李崇说,给他喂食毒饼的,就是他的乳母客氏。

而李进忠不仅是贴身服侍太子之人,还是客氏给自己找的对食。

这对狗女女,晚上躺在炕上,干不了那事儿,估摸着净琢磨怎麽害人了。

鸩杀太子一事,李进忠绝对脱不了关系。

李崇怎麽可能饶得了他们?

故而,李崇下令让戴权清理禁宫的时候,第一个抓的就是客氏和李进忠。

人明明都抓了,还秘密关押了起来,怎麽会不见了呢?

「夏守忠呢?」

李崇下令秘密关押的人,只有客氏,李进忠和夏守忠三个人,结果前两个不见了,李崇不免担心,夏守忠会不会也不见了?

「夏守忠还在,他们是分开关押的。」

贾元春想了想,继续耳语道:「奴婢也是刚刚得知,戴公公把他们藏在了城外,奴婢觉得似乎有些不妥当。」

李崇一听,直接怒了,心说戴权办事一向老练,怎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城外藏人的地方是比宫里多,人海茫茫也不好找,但也不看看现在是什麽时候,哪怕是一只耗子出宫,都会引来各方势力瞩目。

就算你本事再大,能甩掉一家跟踪监视的,但你能甩掉三家四家,甚至是七家八家跟踪你的人吗?

鬼知道那些文官和勋贵,到底派了多少拨人,一直在宫门外猫着呢!

宫里地方是小,藏人的地方也少,但现如今都在咱们的掌控之下啊,为什麽舍近求远,非要藏在城外边呢?

「告诉戴权,让他把夏守忠赶紧转移进宫,哪怕让人知道了也无妨,动作一定要快。」

最后,李崇扔下一句狠话:「如果夏守忠也给丢了,告诉戴权,他也不必回来见朕了!」

说罢,李崇扶着贾元春站直身子,嘿嘿笑道:「朕才多大啊,站久了腿竟然麻了,小舅舅,你一直跪着,腿麻不麻?」

离李崇足有三四丈远的胡幼鱼,闻言抬头,那张俊美的小脸上仍带有泪痕。

「回禀陛下,微臣不麻。」

李崇点点头,心知刚才和贾元春耳语一番,是瞒不过胡幼鱼的。

他是胡玄机的儿子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肯定也是个聪明绝顶的天才,瞒不过他也很正常。

离这麽老远,反正他又听不见说的什麽。

搞不好他还以为,自己是在和贾元春商量,晚上吃哪边的奶呢!

李崇抬腿迈进灵堂,一眼便瞧见灵堂之内,只有一个葫芦形状的女人,跪伏在灵堂前,腰身曲线婀娜诱人。

是太子妃张嫣。

李崇有些纳闷,为什麽每一次看见她,她都背对着朕,还都撅着腚?

张嫣回头,见是李崇,姣好的面容平静如水,不见半点喜怒之色。

她先是起身,然后又郑重下拜。

「陛下。」

「嫂嫂,不必如此。」李崇连忙过去搀扶,入手极为柔软。

李崇脸色微红,触电一般紧忙撒手。

张嫣一脸诧异的看了眼李崇,不明白一个十岁的孩子,为什麽如此敏感?

这时候,李崇才得以近距离看清张嫣的容貌,毕竟上次在太子榻前,李崇一直低着头,只瞧见了她撅着的腚。

太子大婚之前,先帝曾派使者去张家相看过张嫣,使者回来禀告说的原话如下:

厥体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发如春云,眼同秋水,口如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上下三十有八。

丰硕广额,倩辅宜人,颈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轻云之出远岫,吐音如白石之过幽泉。

现在李崇仔细一瞧,才发现使者这段评语太过于潦草了,短短一百多个字,怎麽能道尽张嫣的倾国之色呢?

李崇以前以为,单以美艳而论,胡太后已无敌手,现在他知道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

胡太后是那种勾人心魄,狐媚子式的妖艳,而生有一张国泰民安脸的张嫣,则是端庄大气,艳压后宫,注定要成为一国之母的无双绝色。

更关键的是,张嫣今年才十五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未来可期啊!

李崇心下暗叹,不愧是经过全国海选,从上万名初选美人中,连过「八关」选出来的大乾第一美人。

突然,李崇想起太子哥哥说过,他与太子妃并无夫妻之实,张嫣尚是完璧之身。

好没来由,李崇一阵心慌,瞟了眼张嫣,脸更红了。

李崇在元和帝灵堂,锤杀李倧之后,对外的说法是李倧色胆包天,竟然在先帝灵前,意欲公然强暴胡太后。

当时李崇觉得这个说法太荒谬了,应该不会有人相信才对。

现在李崇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

如果把胡太后换成太子妃张嫣,或许......

李崇深吸一口气,不再去看张嫣,看多了会有一种负罪感,觉得对不住太子哥哥。

来到太子灵前,李崇拈香祭拜,看着太子哥哥的牌位,他良久无言。

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道该怎麽开口?

「害死你的那个女人,我和她睡了,很润。」这是能说的吗?

这时候,陪跪在旁边的张嫣说话了,声音软糯,平和温柔。

「陛下的心意,太子是知道的,想来他也不会在意这些虚礼,人都死了,还在乎这些做什麽?」

李崇心里明白,张嫣说的是刚才他在灵堂外发怒,太子哥哥的丧仪太过简陋,使人去传礼部尚书孟元康过来,结果人家不愿意来的事情。

是啊,这些事情,太子哥哥肯定是不在意的。

但是,他李崇在意!

只听张嫣语气柔缓的继续说道:「陛下,请务必注意饮食,任何人给陛下的吃食,陛下都要亲眼看他吃下去,等他没事了,陛下再吃。」

张嫣这话,瞬间将李崇拉回两天前,拉回太子哥哥临死前的那个时候。

当时,太子哥哥也是这样嘱咐李崇的。

太子哥哥说,要李崇在心里默数五百个数,或者看自鸣钟的大针走两格以后再吃。

太子哥哥还说,不要为他报仇,让李崇好好活着,活着比什麽都重要!

一瞬间,一股巨大的悲痛袭上心头,李崇再也忍耐不住,泪流满面,号啕大哭。

见李崇大哭起来,原本平静如水的张嫣,也在刹那间眼圈发红,两颗豆大的泪珠,从眼角顺着白皙的脸颊滑落。

这两日,张嫣一直在强行忍耐。

她此生唯一的依靠没了,她的枕边人没了,她怎麽可能不伤心难过,怎麽可能不悲痛欲绝?

太子身为大乾储君,按照大乾礼制,丧仪规格应该只比皇帝低半格才对,可是现如今,太子的丧仪竟然连一个普通郡王都不如。

张嫣身为太子妃,她怎麽可能不愤怒?

但她一直逆来顺受,没有任何表示,因为她心里清楚,新皇李崇做不了主。

大乾现在能做主的,不管是外朝,还是内廷,都是太子的敌人,都是害死太子的罪魁祸首。

她不愿意去求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看到自己软弱无助的一面。

不能让那些人,在害死太子之后,还嘲笑奚落太子。

身为大乾储君,太子是高傲的,太子妃自然也是高傲的。

她身为太子遗孀,不能给太子丢人。

故而,这两天来,在灵堂里,当着外人的面,她一滴眼泪也没流。

要哭,等办完太子丧事,等太子安葬之后,她会去九泉之下,陪着太子一起哭。

可是现在,李崇放声大哭,她再也忍耐不住,也跟着失声痛哭。

太子宫中的太监宫女,但凡有问题的,以及有些嫌疑的,都被戴权给抓走了。

剩下的不能说全部心向太子,至少他们有着一颗正常人才有的柔软心肠,他们会同情太子,同情太子妃。

这两天,太子妃不哭,他们也不敢哭,一直忍到现在。

而李崇进去灵堂之后,没过多久,灵堂里先后传来一男一女,两道号啕大哭的声音,他们这些奴婢们,终于不用再忍了,也跟着放声大哭。

一瞬间,整个太子东宫,被笼罩在一股巨大的悲悼之中。

所有人的痛哭声,好似被放大了无数倍,直冲霄汉,从太子东宫开始蔓延,最终响彻整个紫禁城,以及文武百官汇集的会极门。

会极门,礼部尚书孟元康,头风发作晕倒之后,文武百官看戏的看戏,演戏的演戏,忙得不亦乐乎。

当哭声传来的时候,刚开始他们还不甚在意,但没过多久,便渐渐有人觉察到了不对劲。

什麽样的哭声,能传这麽远?

什麽样的哭声,能满是肃杀之气?

这哪里是人在哭,这分明是上天在哭。

太子死因蹊跷,在场文武百官又不是傻子,谁会不明白是怎麽回事?

大乾各种儒家学说盛行,其中天人感应之说,更是毋庸置疑的王者,拥趸无数。

按照天人感应学说理论,天子或朝臣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上天就会降下灾祸,进行天罚。

地震,洪灾,旱灾,蝗灾,饥馑,日食,月食,兵祸,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上天降下的天罚。

也就是汉代董仲舒所说的:「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难道说,太子之死,惹怒了上天,将会降下天罚吗?

就在此时,会极门外,无端起了一阵风,把太阳给刮没了。

须臾间,乌云密布。

还不到正午时分,竟如同日暮黄昏,天色渐渐变得昏暗。

不少笃信天人感应学说的文官,面面相觑之下,脸色变得越来越不自然。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如果先帝还在,责任推给他,下个罪己诏,向上天表达一下歉意,这事儿也就糊弄过去了。

可现在,先帝驾崩,新皇尚未登基,这责任又该甩给谁?

让那个傻子皇帝下罪己诏?

可他还没正式登基,别说正式登基,三辞三让都还没走流程呢!

依照《大乾会典》,新皇在正式登基之前,是不能下旨的。

即便你强行让那个傻子皇帝下罪己诏,也糊弄不过去全天下的读书人啊!

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一样,一辈子学的就是这些玩意儿,你这麽糊弄读书人,简直是在侮辱人家。

你这麽侮辱人家,也是在侮辱你自己,因为你也是读书人。

你要真敢这麽干,信不信翰林院明天就敢集体请辞,国子监明天就敢组团去敲登闻鼓,因为你侮辱了读书人的智商,侮辱了读书人的脸面。

至于甩给胡玄机,他们自然是不敢的。

礼部尚书孟元康,擅自将太子丧仪降为公侯等级,这件事他们也有所耳闻,要不把责任甩给他?

不少文官窃窃私语,看着依旧躺在那里装死的孟元康,目光开始变得愈发不善。

而在此时,在四五名御医『穷尽毕生所学』,『拼命救治』之下,礼部尚书孟元康,终于幽幽然醒转过来。

他眼皮微动,缓缓睁开双眼。

「老夫,老夫头痛欲裂。」

不愧是老戏骨,到了此时此刻,他还在作戏。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哭声,无处不在的哭声。

「何处传来的哭声?何人在哭?」

孟元康茫然四顾,想让同僚们告诉他答案。

可他看到那些往日的同僚们,此时看向他的目光中,竟有了一些幸灾乐祸的意味。

那一双双眼睛,就好像他孟元康不是礼部尚书,也不是内阁大学士,而是一头躺在案板上待宰的猪羊。

孟元康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

他一把抓住他的学生,礼部郎中吴礼。

吴礼抽了抽手,没抽开,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的说道:「太,太子东宫,天人感应,将降天,天罚!」

孟元康身为礼部尚书,自然也是儒门巨擘,更是天人感应学说开山立派,拥有自己一方山头的大佬。

他一下便明白过来,太子之死,这是惹得天怒人怨了啊!

或许没人敢把矛头,直指罪魁祸首胡玄机父女,但他这个将太子丧仪,擅自降为公侯等级的礼部尚书,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要是有人趁机落井下石,他的一世英名,他的仕途前程,那可就全完了。

甚至是,他这条老命......

想到这里,孟元康再也没有什麽心思,继续躺在这里装病,他爬起身子就往宫门跑去。

什麽会极门群臣上表劝进,什麽三辞三让,他不管了。

他要出宫,他要去胡府。

此时此刻,能救他的,只有胡玄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