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朕在红楼当暴君 > 第128章 贾母入宫,查抄王府

朕在红楼当暴君 第128章 贾母入宫,查抄王府

簡繁轉換
作者:榻上参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7 13:22:0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28章贾母入宫,查抄王府

荣国府,贾家。

贾母幽幽醒转之后,将其抬至贾母上房。

贾赦,贾政兄弟,还有邢夫人贾琏等人站在一旁。

贾母看向贾政,道:「皇命已下,万难更易,你快些将王,』

话至此处,贾母叹息了一声,接着说道:「你快些将王姨娘,挪至偏院居住,万万不可再让她住在上房了。

至于宝玉,不管他是嫡出庶出,都是我的心肝肉,他还是跟了我住,往后有我在一日,便照管他一日,不用你操心。」

贾母喜欢孙儿宝玉,却厌恶宝玉他娘王夫人,可她却忘了,没有王夫人,哪来的贾宝玉呢?

只能说人之偏心偏疼,真真是没有半点道理可讲。

贾政眼圈微红,点头答应下来。

「都是儿子没用,让母亲也跟着遭罪。」

说着,贾政便要跪下请罪。

贾母连忙让人拦住,叹息道:「这种无妄之灾,与你何干?要怪也只能怪王子腾狼子野心,害苦了他妹妹,也害苦了我的宝玉。」

说着,贾母眼圈一红,又流下泪来。

贾赦站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

突然,他说道:「母亲,儿子有些忧心,您说大姑娘,在宫里是不是出什麽事了?」

贾母闻言一愣,旋即便明白了贾赦的话外之意。

贾元春进宫多年,抚育教导皇帝长大成人,听说二人关系极为亲密,等皇帝再长大些,以后皇后不敢说,一个妃位是跑不了的。

贾王氏和宝玉,又是元春的嫡母胞弟,照理来说,皇帝看在元春面子上,也不该如此狠辣的发落二人啊!

毕竟此番降罪,打的不仅仅是贾家的脸,更是打了贾元春的脸。

在贾母看来,这种事情,最多也就下旨训斥一番,让贾王氏和宝玉谨言慎行,循规蹈矩,也就罢了。

难道说,元春在宫里恶了皇帝,或是出了别的什麽祸事?

想至此处,贾母便有些坐不住了。

贾家已经衰败很多年了,早已不复往日鼎盛光景。

她所生两个儿子,长子贾赦,二子贾政,也都不是能光大门之人。

他们贾家眼下唯一的指望,唯一的靠山,便只剩下贾元春了。

要是贾元春再出了什麽事,那他们贾家也就真的完了。

贾母急忙爬起身子,便要让人去拿她的一品造命服饰来,她要进宫去看贾元春。

贾赦贾政见状,纷纷劝阻,说母亲刚刚昏厥,还是歇息一日,明天再进宫也不迟。

贾母瞪了两个儿子一眼,斥道:「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死不了,不看到元春安然无恙,我歇息得了吗?」

说着,贾母叫人备轿,装扮齐整之后,带了一众丫鬟仆妇,径直往紫禁城而去。

等到了宫门,龙禁尉一听来人是贾司言的嫡亲祖母,瞬间态度恭敬了许多,

连忙让人进去通报。

龙禁尉还极为贴心的说,宫门口风有些大,站在此处怕贾母身子骨扛不住,

让贾母回轿子上去等。

见此情景,贾母那颗悬了一路的心,稍稍放下来一点。

看来元春没出什麽大事,要不然这些龙禁尉,也不可能如此礼遇她这个老太婆。

没多会,便有一个宦官,带了两个小太监来,请贾母入宫。

该宦官笑语盈盈的,还让小宦官扶着贾母,慢些走,别闪了老太太的腰。

这一下,贾母悬着的那颗心,又放下来一些。

等到了乾清宫,贾母迈步入殿,只见一个身着家常服饰,看着和宝玉一般大小的少年,斜倚在榻上读书。

而她的孙女贾元春,外孙女林黛玉,则一左一右坐在少年两边,一人手里拿着本书,静静的低头看书。

贾母心里明白,该少年便是那位年仅十岁,便大败五方叛军,擒拿贼首王子腾,日前刚刚亲政的皇帝了。

贾母小步慢跑几步,紧忙跪倒在地。

而她却不依着规矩唱名请安,只是兀自跪在那里,想来是怕惊扰了皇帝看书。

去宫门外将贾母接进来的宦官孙继祖见状,异的看了眼贾母,然后弓着腰走到皇帝身边,悄声说道:

「陛下,贾史氏到了。』

李崇放下书本,抬头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姬,身着一品浩命夫人的服饰,极为恭敬的跪伏在地。

李崇起身,过去扶起贾母。

回身招呼贾元春和林黛玉,道:「你们瞧瞧,谁来了。」

贾元春一见贾母,先是一喜,继而眼圈一红,再然后又有些忧心。

心说祖母今日进宫,不会是为了给母亲和弟弟求情吧?

贾元春嘴上没说,心里却求神拜佛,希望祖母千方别说出什麽求情的话来。

皇帝本就不甚喜欢贾家,祖母要是贸然求情,万一恶了皇帝,那贾家只会更倒霉。

而林黛玉却没想这麽多,她见了贾母,顿时喜上眉梢,旋即又流下泪来。

她跑过去抱住贾母的骼膊,嗔怪道:「玉儿都进宫好久了,外祖母怎麽今日才来啊!」

祖孙三人执手相看泪眼,心里都有着千言万语,但皇帝站在一旁,她们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麽好了。

李崇见状,哈哈一笑,道:「你们祖孙难得团聚,朕便不在这里碍眼了。」

说着,李崇抬腿便走,贾母和贾元春,林黛玉紧忙行礼。

李崇抬腿迈过殿门,将出未出之时,他回头笑道:「老太太好不容易进一次宫,今儿便不要走了,你们祖孙好好叙谈一夜,明日再回去吧!」

依照大乾礼法,外妇进宫,酉时三刻便必须出宫。

这规定一是为了宫禁严谨,再有就是避免有些无聊之人,在私底下造皇帝的黄谣。

说什麽皇帝诏哪个大官的老婆进宫,一连睡了人家好几晚云云。

李崇此时年仅十岁,而贾母又垂垂老矣,应该没人会无聊至此,造他们的黄谣吧?

呵呵,难说!

皇帝走后,贾母和贾元春,林黛玉,祖孙三人,你看我,我看你,顿时哭作一团。

良久,三人方才止住哭泣,这才拉着手坐在榻上,说些至亲之人才会说的心里话。

又说了好久,祖孙三人又哭又笑,说个不停。

贾元春到底还是年轻,沉不住气,主动说道:「祖母,不是我不为母亲和弟弟求情,实在是......

贾元春话刚开了个头,便被贾母阻住。

贾母看着她这个嫡亲孙女,心下叹息道:元春到底年轻,还是有些稚嫩啊!

皇帝十岁亲政,又大败五万叛军,擒拿逆贼王子腾,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这是一位有大作为的圣君。

自古越是圣君,便越是容不得臣子逆。

若是想求情,要麽事前求情,要麽等事态平息,各方不再关注了再悄摸摸的求情。

她会那麽傻,挑这个时候进宫来求情?

这不是求情,这是找死呢!

贾母看着贾元春,在心里暗暗叹息道:我不是来求情的,我是担心你啊!

而现在,贾母已经知道贾元春安然无恙,也知道她和皇帝的关系依旧亲密,

那这些话便不用再说出口了。

贾母握着贾元春和林黛玉的小手,叮嘱道:「你们俩个好好的,便是老身的福气,便是贾家,也是林家的福气了!」

她们祖孙三人如何叙谈亲情,暂且按下不表,且说宦官汪安,离开荣国府之后,便径直去了忠义伯府。

这几日,忠义伯府在王熙凤的管理之下,勉强没出什麽大乱子。

可王府众人人心惶惶,始终在忧心自己的命运,也在等着悬在头顶上的那把刀,什麽时候会落下来。

元和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这把刀终于落下来了。

忠义伯府正堂之前,王修,王仁,王熙凤,平儿,以及府中上上下下数百人,尽皆跪伏在地,等待着天使宣旨,也等待着命运对他们的审判。

宦官汪安,缓缓展开圣旨,高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膺天命,御极临朝,本欲昭彰法度,以安社稷。

然京营节度使,忠义伯王子腾,不思报效皇恩,反而狼子野心,聚万兵,谋大逆,朕从众臣之跪请,夷灭其三族。

首逆王子腾,其子王修,及五代内直系男丁,皆腰斩弃市,女眷没入掖庭为奴。

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亦以仁德为怀,闻王逆之侄王仁,素与王逆不和,今特救其死罪,改为流配三千里。

特命内廷都知监掌印太监汪安,龙禁尉指挥同知左子雄,率龙禁尉五十员,

侍卫亲军三百,即日查抄王府,凡金银珠宝,文书帐册,兵器舆图,皆造册封存。

若有胆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钦此!

元和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原本清秀俊朗,常以一身儒生长袍示人的王修,短短几日光景,便瘦得脱了相。

旨意宣读完毕,他面色灰败,浑身颤抖,喊了声:「爹!娘!」

便身子一软,昏厥倒地。

王仁本以为他是必死无疑的,没想到竟然死里逃生,一种死而复生后的狂喜,瞬间涌上心头。

虽说流配三千里苦不堪言,甚至有可能还生不如死,但至少不用被腰斩弃市了啊!

一瞬间,王仁瘫坐在地,放声大哭。

王熙凤自从那日寻短见,被平儿救下之后,便一直在等着这一日。

直到她听到旨意里说,女眷没入掖庭为奴,她长出了一口气,悬了好几日的那颗心,终于算是彻底落了地。

只要不去那种腌麟地方,只要能保住贞洁,保住清白身子,别说浆洗衣服别说刷马桶,就是再苦再累,她都乐之如怡。

好没缘由,王熙凤突然想起小时候,碰见的那个癞头和尚,想起那四句偈子「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宫门寂寂承恩露,西子浣纱点绛唇。」

王熙凤苦笑一声,说得真准啊!

她还真的进了宫,不过不是进宫当娘娘,而是刷马桶.:::,

还有这最后一句,西子浣纱点终唇,

她进宫去,在掖庭浆洗衣服,可不就是西子浣纱吗?

平儿一把抱住王熙凤,哭着说道:「姑娘,掖庭为奴,你从小娇生惯养,可怎麽熬得住啊!」

王熙凤苦笑一声,回身抱住平儿,拍着她的肩背,道:「莫哭,平儿莫哭,

不用去那种腌地方,便是天恩浩荡了,

不就是干活麽,有谁生下来便会的,慢慢学,总能学会的,慢慢熬,总能熬过去的....

2

说罢,王熙凤看着昏蕨过去的堂兄王修,看着放声大哭的兄长王仁,只觉心痛如绞。

一家子骨肉,就因为王子腾,便这样完了!

龙禁尉指挥同知左子雄,看着哭泣不止的王府众人,冷冷一笑,大手一挥。

五十名龙禁尉,便如恶狼一般,扑向王府众人。

将他们像赶猪羊一般,一个个捆结实了,该腰斩的腰斩,该杀头的杀头,该流放的流放,该没入掖庭的没入掖庭。

而剩下的三百名侍卫亲军,则直扑王府库房,各房各屋,开始查抄封存。

还有几名军卒,搭着长梯,将挂在王府正门上方,那块御笔亲题「敕造忠义伯府「的大匾,给卸了下来。

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大宅子,留待皇帝赏赐给下一任主人。

自大乾开国以来,煊煊赫赫了上百年,与国同休的忠义伯府,就此烟消云散,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