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朕在红楼当暴君 > 第232章 妙玉师父,可愿与朕?

朕在红楼当暴君 第232章 妙玉师父,可愿与朕?

簡繁轉換
作者:榻上参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2 02:06:25 来源:源1

第232章妙玉师父,可愿与朕榻上参禅?

「陛下,您收了妙玉吧!」

贾元春此言一出,李崇多少有点发憎。

妙玉进宫陪伴太子妃张嫣,这事儿他知道。

妙玉气质高洁,容貌出众,他也知道。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金陵十二钗嘛!

但贾元春只见了妙玉一面,怎麽会突然生出这种心思?

而且他收不收妙玉,和劝说太子妃张嫣,放弃为太子哥哥守丧,这两件事文有什麽关联?

见李崇面露疑惑之色,贾元春依偎在李崇怀里,将她的想法说了出来。

其一,妙玉气质高洁,又姿色不凡,出家修行实在太可惜了,本着普渡众生的善意,请陛下将她给普渡了吧!

其二,妙玉与太子妃关系匪浅,若是将妙玉给收了,太子妃之事,她必定会尽心尽力。

你还别说,贾元春这想法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妙玉和太子妃乃旧时好友,她定然是不希望太子妃如此折磨自己的,她定然也想劝说太子妃不再为太子守丧。

而太子妃如果一直劝不动,李崇势必会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而这些个非常手段,只有在妙玉成为李崇的女人之后,妙玉才有可能听从李崇的安排,去实施这些非常手段。

这世上有些事,是只有睡过之后,才能去说,才能去做的。

正在李崇思索这件事的可行性之时,只听贾元春幽幽叹息一声。

「臣妾心里是这麽想的,但成算实在不高,听说那妙玉自幼便入了佛门修行,尘缘早断,向佛之心甚坚,只怕未必会愿意还俗,像臣妾这样服侍陛下。」

贾元春这话,李崇听了古怪一笑,心说你也就是吃了没看过《红楼梦》原着的亏。

在原着之中,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她尘心未尽,尘缘未了,六根不净,不洁不空,根本就不是一个正经出家人。

她若是一念不生,方缘俱寂,又怎麽会对贾宝玉动情?

又怎麽会被春梦魔住,险些走火入魔呢?

连贾宝玉那样的憨货,妙玉都能情根深种,李崇有着绝对的自信,只要他略施手段,稍微展现一番自己的帝王气象,妙玉必定会自荐枕席,扫榻以待。

到那时,她的身子,还有她那颗芳心,便都是朕的了。

到那时,朕让她做什麽,她便会做什麽,阻止太子妃守丧之事,她也必定会尽心尽力。

想至此处,李崇拍了拍贾元春浑圆的丰臀,哈哈笑道。

「放心吧,这世上还没有朕拿不下的女人,朕若想收伏妙玉,只在弹指之间尔!」

贾元春不觉讶然,旋即会心一笑。

是啊,陛下乃少年天子,一代圣君,又生得眉眼如画,煞是好看。

今儿胡太后神志不清,都成了疯婆子了,可还是对陛下念念不忘,哭着喊着要给陛下生孩子呢!

区区一个妙玉,任凭她向佛之心如何坚定,任凭她如何视天下男子如草芥只要她见了陛下,必定会一见倾心。

将什麽佛祖菩萨,什麽清规戒律,全都给抛到九霄云外去。

贾元春莞尔一笑,伸出一双玉臂,搂住李崇的脖子,痴痴地望着李崇。

「收伏区区一个妙玉,又何须陛下弹指,只要让妙玉见陛下一面,臣妾相信她一定会像臣妾一样,对陛下情根深种的。」

说着,贾元春将樱唇凑到李崇嘴边,主动吻了上去。

过了好一会,二人才松开了彼此。

李崇让贾元春亲自写一封请帖,去请妙玉明日来长春宫一叙,而在末尾署名之时,李崇让贾元春写上了槛内人三个字。

贾元春不禁有些好奇,今儿在草庐之外,她听见妙玉与太子妃的对话,当时她们便一个自称槛外人,一个自称槛内人。

怎麽写给妙玉的请帖,陛下也会署名槛内人呢?

难道说陛下都没有见过妙玉,便对她的性情喜好了如指掌了吗?

贾元春心里疑惑不解,便吐气如兰道。

「陛下,这槛内人当作何解?」

李崇笑道:「这个称呼取自宋朝范成大的一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像妙玉这样的出家人,最喜欢打这种机锋,你称妙玉为槛外人,自谦为槛内人,她定然心生欢喜,欣然赴约。」

接着,贾元春又与李崇腻了会,说了会子话,直到小桂子进来禀报说,内阁首辅李守中,和兵部尚书李不言来了,贾元春这才离去。

贾元春回到长春宫,便命人将请帖送与妙玉,过了没一会,妙玉便写了一封回帖过来。

在帖子里,妙玉先是谢过贾元春,并说明日必至长春宫拜见贵妃娘娘。

而在回帖的末尾,妙玉自谦为槛外人。

很显然,贾元春自称槛内人,不仅让妙玉受宠若惊,更是对了她的心思。

看着这封回帖,贾元春先是一惊,旋即露出一脸的姨母笑。

连面都没有见过一次,这妙玉的心思,便被陛下给拿捏住了,看来果如陛下所言,他若想收伏妙玉,只在弹指之间罢了。

翌日,用过午膳之后,便有宫女来报,说妙玉来了。

贾元春眉眼含笑,连忙命抱琴请妙玉进来。

甫一踏入正殿,妙玉便大礼参拜,贾元春笑着扶她起身,然后携了她的纤纤细手,来至几前,分宾主落座。

待抱琴上茶之后,贾元春右手虚抬,说了个请字。

「让妙玉禅师见笑了,我这里虽有好茶,却无好水,勉强饮几口,润润嗓子吧!」

贾元春以贵妃之尊,如此的纤尊降贵,让妙玉感动之馀,更有些莫名其妙。

她捧着茶盏,细细品了两口,只觉颊齿留香,回味甘甜,真真好茶。

妙玉一边品茶,一边心内猜度,贵妃娘娘邀她前来,说经谈玄只怕是个幌子,多半还是为了太子妃执意为太子守丧之事。

只是贾元春不主动提及此事,妙玉也不好贸然开口,二人对面而坐,一边品着香茶,一边聊些佛家经典。

一番畅聊之下,妙玉心内更觉讶异,贵妃娘娘对佛家经典竟然如此熟稔,其中有些见解,更是闻所未闻,让她大开眼界。

不多时,妙玉便唇角含笑,对贾元春起了几分伯牙子期之叹。

可她不知道的是,对佛家经典之熟稔,自然是贾元春博览群书的缘故。

而那些让她大开眼界的佛学见解,却不是贾元春的,而是与贾元春日常闲聊之时,李崇说给贾元春的。

二人又说了会子禅理,忽然听得丫鬟抱琴喜道。

「陛下来了。」

贾元春眉眼含笑,施施然盈盈下拜。

妙玉心里莫名一慌,也跟着跪伏于地。

她心里思着,这位少年天子,在民间名声极大。

他十岁之时便大败五方叛军,擒拿贼首王子腾,扳倒了权臣胡玄机。

即便是她们这些出家之人,也曾在私下里无数次谈论,赞叹过这位英雄天子。

当时师父还在世,便对这位皇帝赞誉有加,说他是菩萨转世,是一位百年罕有的圣君。

她进宫也有些日子了,不料今日在这长春宫偶遇,待会可得好好看看他,看看这位少年天子,到底是何等相貌,又是怎样的帝王气象?

正在妙玉胡思乱想之时,只听一阵爽朗的笑声响起。

「爱妃起身,在自家宫中,讲那麽多虚礼作甚,别动不动跪拜,又不是在朝堂上。」

贾元春依言起身,妙玉却不便起身了。

皇帝方才说的是爱妃起身,她乃是出家之人,并不是皇帝的爱妃,她若是跟着起身,难免会让人误会。

妙玉心里这样想着,便依旧跪伏在地,不料,贾元春起身之时,却顺便拉了把妙玉。

妙玉面色微红,心中有些无奈,可是没法子,只好顺势起身,站在贾元春身后,不动声色的打量看李崇。

刚看了一眼,妙玉便莫名心里一慌,继而便是由衷的赞叹。

好相貌,真真好相貌。

龙凤之姿,日月之表,这两句被人说烂了的陈词滥调,妙玉以前在书上看到,都会之以鼻。

心说古人好生没气节,夸赞起皇帝来,竟然恬不知耻,敢以日月喻之。

而现在,妙玉只是看了一眼李崇,心中突然生起一个念头,原来龙凤之姿,

日月之表,并不是比喻,也不是夸张,而是颇为谦逊的实话实说。

妙玉在未见李崇之前,也曾想像过李崇是何等模样?

龙行虎步,帝王气象自不必说,但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李崇竟然会生得如此好看。

再加上李崇并未身穿龙袍,而是一袭青衫,气质清雅孤傲,看起来浑然不像是个皇帝,而像是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人。

想至此处,妙玉那白皙如玉的脸颊,莫名泛起两团红晕,心说自己胡思乱想什麽呢?

皇帝自然是皇帝,又怎麽会是读书人呢?

妙玉站在贾元春身后,悄悄看着李崇,李崇也在打量着妙玉,不过不是悄悄的,而是光明正大,甚至有些肆无忌惮。

瞧了一番之后,李崇暗暗点头,不愧是金陵十二钗,果然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贾元春说的不错,如此倾国之色,如此绝代佳人,出家为尼,常伴青灯古佛,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李崇不动声色,问道。

「这位是?」

不等贾元春代为介绍,妙玉便直接开口了。

「贫尼妙玉,见过陛下。」

李崇点点头,又看了两眼妙玉。

按照妙玉所想,见过皇帝之后,皇帝或是让她离去,或是让她继续留在此处,或是向她询问太子妃的近况,总是会有一个说法。

可让妙玉万方也没有想到的是,皇帝竟然朝她轻施一礼。

「太子妃立誓为太子守丧,朕为此事忧心不已,多亏妙玉禅师进宫陪伴太子妃,这才稍解朕之心忧,朕在这里谢过妙玉禅师了。」

李崇以皇帝之尊,竟然像她这个出家人行礼,虽然只是轻施一礼,虽然只是做了个揖,可还是唬得妙玉受宠若惊,面色为之大变。

妙玉紧忙回礼,恭声道:「陛下莫要如此,贫尼福薄,万万承受不起。」

李崇摆摆手,长叹一声道。

「兄长英年早逝,每每想起,都让朕心痛如绞,太子妃是兄长遗,是兄长留在这俗世的唯一念想,朕别无他求,只求太子妃能好好的,莫要如此折磨自己,只是.」

说至此处,李崇眼圈微红,便有些说不下去了。

贾元春见状,也跟着眼圈一红,不禁落下泪来。

妙玉看了眼李崇,又看了眼美目含泪的贾元春,也不由得跟着红了眼圈。

她与太子妃相处日久,自然知道皇帝与其兄长,也就是先太子的感情。

身处帝王之家,却文如此兄弟情深,历朝历代,从古至今可不多见啊!

谁说天家无私情,眼前这位少年皇帝,不就是情深义重,令人感动吗?

三人站在那里,因太子妃守丧之事,嘘良久,这才分宾主落座。

李崇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清茶,看着妙玉笑道。

「看到妙玉禅师,朕忽然想起一首古诗,拿来借花献佛,送与妙玉禅师,倒是极为贴切。」

不等妙玉开口,贾元春便极为懂事的捧喂道。

「陛下说的是哪首古诗?」

李崇唇角含笑,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妙玉自幼出家,又饱读诗书,岂能不知道这首诗?

此诗乃是宋朝的一位女尼,习静禅师的悟道之诗。

诗中之意,乃是以「寻春」寓意「寻道」,而春即是道,道即是春。

但是在皇帝口中,这诗的感觉,怎麽怪怪的?

好像她妙玉入京,进宫,并非是在寻道,而是在寻春似的?

寻春!?

想到这两个字,妙玉好没来由,心里好一阵慌乱。

她抬头看了眼丰神俊秀的李崇,面色微红,心里愈发的慌乱了。

便在此时,只听李崇笑着问道。

「不知妙玉禅师所参何禅?」

见李崇问她这个,妙玉强行收起心中慌乱,将自己平日里所参之禅,大致讲了一遍。

无非是佛门常见的随息法,数息法,念佛法,参话头法,参公案法等等等等。

李崇点点头,又笑着问道。

「有一种榻上禅,妙玉禅师可懂得?」

妙玉一愣,疑惑不解的问道。

「陛下,何谓榻上禅?」

李崇笑道:「榻上禅乃火中炼金之法,于喜悦之中得空性,悟般若,以期精神之宁静升华。」

说到这里,李崇话锋一转。

「朕对佛法多有不通,但却自幼擅长参榻上之禅,今儿是来不及了,改日朕沐浴更衣,再邀妙玉禅师共参榻上禅。」

妙玉虽不明白何为榻上之禅,但心中微动,也起了精进佛学修为之念,连忙恭声回道。

「陛下邀贫尼参禅,贫尼感激不尽,回去之后,贫尼也会沐浴更衣,以期与陛下共参榻上之禅。」

李崇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麽,而是端起茶盏,浅浅的抿了一口香茶。

所谓端茶送客,乃约定俗成之礼。

妙玉见状,连忙起身告辞。

不料,李崇却突然问道。

「妙玉禅师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妙玉一愣,不明白李崇此话何意?

只是单纯问她的来处和去处?

还是在和她以佛家禅理打机锋?

妙玉白皙的脸颊,渐渐转红,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她只好说了一句,被无数人说烂了的套话来应付李崇。

「贫尼自来处来,往去处去。」

李崇看了眼妙玉,接着笑道。

「妙玉禅师的来处,朕自然知晓,只是妙玉禅师的去处,只怕妙玉禅师自己,也不甚清楚吧?」

李崇这话,好似晴天霹雳,炸响在妙玉耳边。

妙玉心神恍惚,联想到自己幼年出家,随了师父带发修行,后来又去了长安,兜兜转转又来了京城,然后又进了宫。

她的来处,是苏州,是玄墓蟠香寺。

那麽这座紫禁城,是她的去处吗?

自古以来,紫禁城里的女人,都是皇帝的女人,那麽她.....

可若是这座紫禁城,不是她的去处,那她又该往何处去?

天下何其大也,竟无她妙玉立足之境。

亦或者说,她的去处也和芸芸众生一样,都只是那个荒草姜姜的土馒头吗?

想至此处,妙玉不禁好生伤怀,一双美目隐含泪花。

妙玉心里愈发慌乱,明白自己不能再待下去了,不能再与皇帝说什麽了。

皇帝太可怕了,简简单单两句话,便说得她心慌意乱,不能自已,若是再说下去,只怕她便要出丑了。

思至此处,妙玉急忙起身告辞。

不料,便在此时,李崇又笑着说道,

「虽是初次相见,但朕与妙玉禅师甚是投缘,方才习静禅师那首古诗,不过是借花献佛,现在朕倒是有句自己个儿的心里话,不知道妙玉禅师想不想听?」

皇帝都这麽说了,妙玉还能怎麽样,只能说贫尼洗耳恭听。

李崇站起身子,看着近在眼前的妙玉,幽幽叹道。

「一方孤玉含禅意,三千粉黛尽风流,妙玉禅师的去处,便在朕的这句话里。」

李崇话音刚落,妙玉不由得心神一阵恍惚。

皇帝的这句话里,一方孤玉指的自然是她妙玉了,那麽三千粉黛尽风流又作何解?

妙玉心烦意乱,只觉脸颊越来越烫,连忙说了声贫尼告退,然后逃命一般离了长春宫。

走出长春宫宫门,妙玉只觉眼场耳热,浑身香汗淋漓。

她长吁了一口气,回身望着长春宫,犹然心有馀悸。

这位少年天子,简直太可怕了,为什麽他说的每一句话,看似平平无奇,却能让自己心神失守,难以自己?

佛教经典之中,历来便有天魔之说。

妙玉此时,好没来由,突然生出一个念头。

这位少年天子,难道是她命中注定,要来坏她修行的域外天魔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