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朕在红楼当暴君 > 第277章 贾母进宫,迎春封妃

朕在红楼当暴君 第277章 贾母进宫,迎春封妃

簡繁轉換
作者:榻上参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4 02:41:50 来源:源1

第277章贾母进宫,迎春封妃

荣国府正门口,三间兽头大门之下,那些个华冠丽服之人,还是一如往常,列坐在门前凳子上。

这时候,他们听见宁荣街街口那边,依稀传来了开道之声。

这些人见多识广,明白这是又有达官显贵,前来拜访他们家老太太了。

毕竟这条宁荣街,只有宁国府和荣国府,而宁国府被抄家夺爵之后,整个宁荣街,便只剩下荣国府一家了。

其中几个年轻点的,便起身来至当道,想看看这会儿来的到底是哪一家的。

这一看不要紧,登时把这几个人吓了一跳,因为他们看见了在车队前面开道的,乃是身穿飞鱼服的龙禁尉,和身穿斗牛服的侍卫亲军。

除此之外,还有几名身穿蟒袍的宦官,骑在高头大马之上。

而在宦官身侧,则是一辆装饰极为精美,体型无比巨大的马车,被六匹通体雪白的神驹拉着,正缓缓朝着荣国府而来这架势,这仪仗,真真吓死个人!

这几个人脸色大变,连忙跑回大门前,来至一位老者面前。

「刘爷爷,您过来瞧一瞧,小的怎麽看着,像是宫中贵人来了。」

这位刘姓老者闻言,不敢怠慢,连忙来至道路中央,手搭凉棚往街口望去。

当他看到那些身穿飞鱼服的龙禁尉,和身穿斗牛服的侍卫亲军的时候,心里并不怎麽吃惊。

宫中贵人来他们荣国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什麽好惊讶的?

大小姐贤贵妃娘娘这会儿有孕在身,肯定是不能随便出宫的,估摸着是表小姐娴贵妃娘娘,亦或者是三小姐荣妃娘娘回来了。

前阵子他们家的三小姐荣妃娘娘,来他们荣国府帮着管家的时候,出行的仪仗排场也和今儿这次大差不差。

便在这时,刘姓老者看到了御攀。

虽说他也没有亲眼见过御琴,但贵妃娘娘出门乘坐的四望翠霞承凤琴,其他妃嫔出门乘坐的翠盖珠缨八宝车,以及那些丫鬟宫女,出门乘坐的朱轮华盖车,他可是都见过的。

那些车虽然装饰精美,可都还是马车,但街口这辆却截然不同。

不仅描金嵌玉,装饰奢华,更是无比巨大,已经不再是马车了,更像是一座移动的房屋。

再加上前面拉车的那六匹高头大马,个个通体雪白,神骏非常。

突然,刘姓老者心里一惊。

天子六驾,这不会是皇帝陛下的御攀吧!

刘姓老者吓得赶紧跪倒在地。

旋即,他又站起身来,跑回荣国府正门口,激动得满面通红,连声喊着。

「快开正门,天子御驾来了!」

「还不快进去通知老太太,天子御驾来了,请她老人家赶紧出来跪迎!」

那十几个衣着华丽之人,开正门的开正门,跑进府里去通禀的通禀。

至于刘姓老者和其他人,则纷纷跪倒在正门两侧,以头抵地,连抬头看一眼都不敢。

再说贾母,这会儿正在宝玉房中,与胡玉娘说话。

胡玉娘此时已怀胎七月,估摸着再有两个多月便要生了,行动多有不便,故而贾母不许她每日前来给自己请安。

贾母则是隔三差五的来看胡玉娘,与她说一会子话才走。

就在贾母嘱附胡玉娘安心养胎,旁的事儿莫要理会的时候,林之孝家的不待通禀,便突然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老太太,正门上的人进来传话,说天子御驾来了,这会儿估摸着已经进府了。」

贾母闻言大惊,面色一变,腾的一下便站直了身子。

一般情况下,天子驾临臣子府邸,车队浩浩荡荡,有在近前护卫的,也有在前面开道之人。

而这些负责开道的龙禁尉,必定会提前来荣国府知会她,好让她依着国夫人的品级穿戴整齐,带看阖府上下在正门外跪迎的。

今儿怎麽没有人来通知她?

而且天子御驾,怎麽还不声不响的,便进了府呢?

此时再换衣服,已然是来不及了,贾母先是让林之孝媳妇,去通知各房主子,以及所有的丫鬟仆役,全都去二门外跪迎圣驾。

接看,贾母让鸳鸯扶看她,便要往二门赶去。

便在这时,贾母瞧见胡玉娘也起了身,跟在她的身后。

贾母皱眉问道:「你去做什麽?」

胡玉娘懦道:「天子驾临,阖府上下皆须跪迎,我若是不去,便是不敬之罪。」

贾母回身,扶着胡玉娘重新坐回榻上,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怀胎七月,身子沉重,行动不便,就不要去了,陛下待咱们家极为亲厚,不会为了这点子小事怪罪你的,老身会向陛下请罪,并说明缘由的。」

说罢,贾母便带了宝玉,让鸳鸯扶着她,一路脚不沾地,径往二门外赶去。

等到了二门外,贾母已经是额头见汗,气喘吁吁了。

可她并没有看到皇帝,只有汪安一个人,满脸堆笑的等在那里。

看见汪安,贾母不由得面色微变,心里更是咯瞪一下。

没办法,汪安汪大监,和她们贾家可太有缘分了。

即便知道此次汪安前来,不是来收拾宝玉,也不是来给她们贾家降罪的,可贾母看见汪安,还是条件反射一般,不由得心里一阵发紧。

与此同时,贾母也满心疑惑正门外的那些门子,既然传话进来,说是天子御驾来了,那天子御驾必然是来了。

毕竟这种事儿,他们是不敢信口雌黄的。

可天子呢?

御驾又在何处?

贾母来至汪安身前,一边喘着粗气,一边问道。

「汪大监,门前那些小子传进话来,说是天子御驾来了,不知....:

贾母话未说完,汪安便哈哈笑道。

「天子御琴是来了,但陛下并没有来,瞧这事儿给闹得,让老太太您一路跑着过来,

出了一脑门的汗,老太太,你们家这门子,眼力见也忒毒了,

咱家带着人刚走到宁荣街口,他们便瞧见了,又紧忙进去通禀,这才惊动了老太太,

说到底,都是咱家考虑不周,应该提前派人来知会一声的。」

说着,汪安笑着朝贾母拱了拱手,算是致歉之意。

汪安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但凡出宫,他便代表着皇帝,更何况他这次还是带着御琴来的,那就更加非同小可了。

他朝贾母行礼,哪怕只是极为敷衍的拱拱手,贾母也是万万不敢领受的。

故而贾母连忙侧身躲开,以示不敢受礼之意。

贾母皱眉问道。

「汪大监,这御琴..:

汪安满脸堆笑,道:「老太太,外面这御是来接您的。」

贾母闻言大惊,心里更是七上八下,又是受宠若惊,又是志芯不安。

这好端端的,陛下召她进宫作甚?

还让她乘坐御进宫,这可是天子对臣子,高到了极点的殊礼,更是无以复加的礼遇啊!

她一个妇道人家,何德何能,敢承受这般礼遇?

贾母问道:「汪大监,不知道陛下召我进宫,所为何事啊?」

汪安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倒不是他故意不说,而是他也不知道,更猜不出陛下为何会让他带着御,来请贾母乘坐御琴进宫。

见汪安摇头,贾母心里莫名一惊,难道是元春出了什麽事儿?

流产,亦或是滑胎什麽的,陛下心中着急,这才让御琴来接她进宫?

贾母心中大急,颤声问道。

「汪大家,可是贤贵妃娘娘,出了什麽事儿?」

汪安先是一愣,旋即便明白过来,陛下派御琴过来接贾母进宫,如此礼遇,让贾母在受宠若惊之下,不由自主的开始胡思乱想了。

他连忙笑道:「老太太莫要乱猜了,等待会进了宫,一切自见分晓,

至于贵妃娘娘,身体康健,胃口也好得很,今儿早膳,一碟刚蒸得的奶油松卷酥贵妃娘娘足足用了小半碟呢!」

贾母闻言,这才放下心来,将汪安迎进荣禧堂,又命人看茶,让宝玉陪着汪安坐在这里。

而贾母则回到上房,让鸳鸯将国夫人的霞首饰等物翻出来,伺候她穿戴整齐之后复又来至二门,然后又跟着汪安来至正门。

果然,在正门之外,二十名龙禁尉,五十名侍卫亲军正等在那里,而在这些人的身后,则是六匹神驹拉着的御攀。

汪安请贾母上御,贾母思索再三,还是不敢上去,便想着自己乘坐一辆马车,跟在御攀之后好了。

不料汪安却说,陛下口谕如此,贾母若是不上御,便是抗旨不遵,

贾母万般无奈,只好一手提起裙摆,一手扶着鸳鸯,迈步上了御攀,然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径往紫禁城而去。

等到了宫门外,鸳鸯扶着贾母下了御攀,只见宫门里又抬出一乘步攀来,汪安笑着请贾母上了步琴。

要知道按照宫里的规矩,只有宫中妃位以上的主子,才能乘坐步琴代步。

贾母这会儿已经麻了,推辞了一番之后,又一手提起裙摆,一手扶着鸳鸯,迈步上了步攀。

只见汪安在前引路,却并不是去乾清宫,而是去了陛下日常处理政务的武英殿。

贾母见状,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算是落了地。

看来陛下召她进宫,不是因为元春,或者是黛玉,探春等人,而是为了国事。

只是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又和国家大事有什麽关系呢?

想到此处,贾母心里的疑惑不减反增。

就这样,贾母一路志芯,终于到了武英殿之外。

贾母下了步,迈着小碎步,躬身进了武英殿,

一番行礼之后,贾母起身,这才看见武英殿之内,探春和迎春早已经在这里了。

而且探春和迎春二人,面上犹有泪痕。

尤其是迎春,用手捂着嘴巴,咬着手中的帕子,不敢放声大哭,只是在那里不住的默默流泪。

贾母见状,心里便不由得咯瞪一下。

陛下用御接她进宫,乃是为了国事,而探春和迎春,又在这里哭个不停。

将这些联系到一起,贾母便想到了远在东南前线的贾琏和贾环。

贾琏是迎春的兄长,贾环是探春的弟弟,难道说,他二人出了什麽事吗?

正在贾母心中惊疑不定,胡思乱想之时,坐在龙椅上的李崇叹了口气,让小桂子将史那份摺子的留档副本,拿过去给贾母看。

又让汪安搬过来一个绣墩,还拿过来一副老花镜递给贾母,让她坐在绣墩上,戴上眼镜仔细瞧。

贾母接过摺子一瞧,见是东南主帅史的摺子,心里那份担忧,瞬间便化为一片悲恸贾母心里明白,被她不幸给猜着了。

贾母深吸一口气,颤抖着双手打开摺子,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

当她看到柳林镇一役,贾家的那些部曲家将,阵亡了一百三十七人。

而剩下的二十三个人,也有十数人身受重伤,能不能活着都很难说。

贾母瞬间便红了眼圈,不禁落下泪来。

要知道,身为勋贵之家,这些部曲家将可是他们的宝贝,是他们最重要的资本啊!

更何况跟了贾琏等人去东南前线的部曲家将,都是久历沙场的积年老卒,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手。

结果柳林镇一役,几乎丧尽。

她们荣国府的部曲好手,十去其七,元气大伤。

那往后,若是再有贾氏子弟去军中效力,想要去搏个军功爵位,想要去谋个封妻荫子,她又该拿什麽资助这些儿孙呢?

贾母不由得想起几十年前,还是睿宗皇帝时期,老国公爷还在世的时候,朝廷征讨西海沿子的旧事。

那几年,京中的开国勋贵们,几乎家家举丧,人人戴孝。

他们贾家,更是死了很多人。

而这一次,他们贾家死的人,可比那一年多太多了。

贾母擦了擦眼泪,继续往下看,然后看到了薛蟠没了左臂,却以一己之力,一炮轰死7敌酋犬养平八郎的事情。

看到这里,贾母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心说这薛蟠当真好命,竟然得了这般大功,

有了这桩大功,薛家往后便不再是商户,而是勋贵了。

再加上薛家又是外戚,看来薛家当兴啊!

往后说不得,她们贾家得和薛家搞好关系才行,若是能彼此联姻,那就再好不过了。

叹息了一番之后,贾母继续往下看,然后便看到了贾芸左臂被斩,贾环右腿伤残。

贾母心中又是好一阵心痛,贾芸虽是旁系支脉,但贾家子弟泰半都是不成器的废物好不容易出了个贾芸,现在也成了独臂废人。

还有贾环,虽然她不甚待见这孩子,但不管怎麽说,贾环总是她的亲孙子。

而且自从贾环从军之后,眼看着一天比一天有出息,而宝玉被处以宫刑之后,一天天的还像以前那般预不堪。

贾母心里清楚,荣国府的未来,多半要指望贾环了。

而贾环此时,也成了残疾之人,没办法在军中效力了。

贾环武将之路断绝,在文事上这孩子又不甚通,未来的成就估摸着也不会太高。

难道说,她们贾家,真的要后继无人了吗?

想到此处,贾母脸上的泪珠子,便像断了线一般往下掉个不停。

哭了一会之后,贾母擦了擦眼泪,又凝神往下继续看。

然后她便看到了贾蔷,虽说多处受伤,但无一处是致命伤,而且身体也未残缺。

摺子里还说,柳林镇一役,贾蔷指挥极为得力。

摺子里的字里行间,史都流露出对贾蔷的欣赏赞许之意。

贾母看到这里,心中稍稍有了点欣慰。

贾家终于出了个人才,虽说贾蔷是宁国府之人,但宁荣两府俱为一家。

都是贾氏子弟,对贾母来说,都是一样的。

贾母心说,宝玉是完全没指望了,贾环又残了,看来以后要指望贾蔷,来光耀贾家的门媚了。

贾母老怀大慰,双手捧着摺子,继续往下看,便看到了贾琏阵亡这四个字。

贾母瞪大了双眼,好似不敢相信一般,低头看了一遍又一遍。

等再三确认之后,贾母哭着喊了一声。

「琏儿!」

便眼前一黑,身子往旁边一歪,昏死了过去。

幸亏汪安一直站在贾母身旁,见状连忙一把将其扶住,这才没有让贾母栽倒在地,磕碰出什麽事儿来。

早在一旁候看的王君效,也紧忙上前救治。

没一会工夫,贾母便幽幽醒转过来。

只见她面容枯稿,眼神黯淡,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躺在那里默默流泪。

贾母最宠爱的孙子,自然是贾宝玉无疑,但贾琏是她的长子长孙,她又岂能不疼爱有加呢?

更何况她的长子贾赦没了,贾母经历了一回白发人送黑发人。

而现在,她的长子长孙,她的琏儿也没了,又让她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如此巨大悲痛,也不知道贾母能不能撑得过来?

见贾母昏,李崇和探春,迎春连忙围了过来。

探春和迎春更是泪流满面,啜泣不止。

见贾母幽幽醒转,李崇这才放下心来,他俯下身子,拉看贾母枯瘦的手掌,温言说道。

「老太太,胡玉娘快要生了,元春也快了,你马上便要当曾祖母,要当曾外祖母了,

你可得挺住啊!」

贾母闻言,原本黯淡的双眼,这才渐渐有了几分神采。

是啊,玉娘要快生了,再过几个月,元春也要生了,这是贾家的大喜事,她可不能在这个时候倒下了。

至于琏儿,她的琏儿,贾母又不由得泪眼滂沱。

在宝玉受宫刑之前,她都想着给宝玉留个后。

在琏儿从军之前,她怎麽就没想到,也给琏儿留个后呢?

毕竟战场之上,刀枪无眼,她怎麽就没有想到这一节,怎麽就那麽糊涂呢?

想至此处,贾母心中又是悲恸,又是愧恨,整个人又抽泣了起来。

贾母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

贾赦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琏,次子贾琮。

可方才她看摺子之时,并没有看到贾琮的名字。

琮儿,她的琮儿可不能再出事了。

琮儿要是出了什麽事,荣国府长房便死绝了,她怎麽对得起已经死了的长子贾救,又怎麽对得起老国公爷呢?

想至此处,贾母心中一慌,拉着李崇的手腕,急声问道。

「陛下,贾琮,贾琮他....

贾母话刚出口,李崇便拍着她的手掌,安慰道。

「你放心,贾琮安然无恙,在未开战之前,贾琮便去给史报信去了,而且朕已经下旨,除了贾蔷之外,你们贾家其他子弟,养好伤之后便让他们回京,柳林镇一役,你们贾家为国靖难,死了太多的人,不能再......」

说到这里,李崇叹息一声,也有些说不下去了。

得知贾琮没事儿,贾母这才放下心来。

只要贾琮还在,荣国府长房便没死绝,便后继有人了。

正在此时,只听李崇沉声说道。

「此番柳林镇一役,你们贾家功劳极大,至于如何授勋,如何封爵,要等史那边理清具体战况,上了请功摺子之后,朕才能依照各人功劳予以封赏,

不过你放心,你们贾家于国有功,朕是不会亏待你们贾家的,在未封赏之前,朕先赐你几道恩典吧!

依照宫规,你每隔旬日才能进宫一次,朕现在赐你随意出入宫禁之权,往后你可以随时进宫来看望元春,看望黛玉,探春,和迎春她们。」

不等贾母谢恩,李崇继续说道「你年纪大了,腿脚不甚灵便,朕赐你一架步,往后你进宫来,可以乘坐步,无须再走路了。」

随意出入宫禁,以及紫禁城骑马或是乘坐步,历朝历代都是皇帝礼遇功勋卓着的老臣,才会特地给的恩典。

一般臣子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近几十年以来,只有已经死了的胡玄机,曾经被先帝元和帝这般礼遇过,

即便是内阁首辅李守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年,功劳也不算小,年纪也大了,但李崇都没有赐他这两道恩典。

对此,贾母自然心知肚明,她对李崇更是感恩戴德,便要挣扎着起身,向李崇叩头谢恩。

不料,李崇伸手按住了她,愣是不让她起身行礼。

「老太太,你先躺在这里缓缓,今儿也别回家了,等好些了便去探春宫里歇息,等明日见过了元春之后,你再出宫回府吧!」

说着,李崇又叮嘱道。

「元春月份大了,不能大喜大悲,这件事还是先瞒着她,等她生下孩子之后再告诉她吧,明儿见了元春之后,你可莫要露出悲容来才好。」

贾母双眼含泪,默默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与此同时,贾母心里除了悲恸,更有了一点安全感。

这些年以来,她一直为贾家的未来,为荣国府的未来而忧心不已。

她放下国公夫人的脸面,费尽心思为陛下搜罗美女,为陛下进献银子,为的就是让陛下看在这些情分上,善待她们贾家,善待她们荣国府。

而现在,柳林镇一役,贾琏阵亡,贾环,贾芸身受重伤,还阵亡了那麽多贾家的部曲家将,贾母心痛之馀,更有些放下心来。

她知道,凭藉着这桩大功,以及宫里的元春,黛玉,探春,迎春等人,至少在陛下这一朝,她们贾家会稳若泰山,谁也动不了她们贾家了。

而陛下今年才十六岁,春秋鼎盛,少说还能御极四五十年。

至于四五十年之后,到了下一任皇帝,有柳林镇这件大功做底子,只要她们贾家子弟不作死,不去参与夺嫡之事,不去做那投敌叛国,或是谋反之类的勾当,她们贾家也是安全无虞的。

一想到这里,贾母又是伤心,又是高兴,一时间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再说李崇,他扭头看向贾探春。

「你弟弟伤了右腿,军中是不能呆了,不过你放心,等他回京之后,朕会重用他的。」

贾探春闻言,不由得转悲为喜,连忙跪下叩头谢恩。

李崇点点头,又看向了贾迎春。

要说今日这武英殿之内,除了贾母之外,谁最伤心难过,那无疑便是贾迎春了。

在荣国府之时,贾琏虽然和贾迎春关系一般,平日里也不怎麽照顾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但不管怎麽说,贾琏总是贾迎春的兄长,而且是唯一的亲哥哥。

此时贾琏阵亡,贾迎春又怎麽可能不伤心难过呢?

再加上贾家其他人,贾蔷,贾环,贾芸都只是受伤,唯独贾琏一人阵亡。

如此两相对比之下,迎春无疑更伤心欲绝了。

李崇看看贾迎春,叹息一声道,

「你兄长贾琏阵亡了,朕会封他高爵以彰其功,他没有留下什么子嗣,等你弟弟贾琮有了孩子之后,朕会让贾琮过继一个给你兄长,也好为你兄长延续香火。」

贾迎春闻言,红着眼圈,泪流不止,便要跪下谢恩。

不料,李崇一把抓住她的柔嫩小手,温言道。

「先别急着谢恩,朕还有一道恩典给你,因为你父亲的缘故,你成了罪人之女,即便是进宫服侍朕,也没法子给你名分,

现在你兄长为国捐躯,功劳不小,朕便免了你的罪人之女,封你为靖妃,以纪念你兄长为国靖难的功绩。」

李崇话音未落,贾迎春便紧紧咬着手帕子,哭得泣不成声。

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她的后妃之位,竟然是靠她哥哥贾琏这条命换来的。

如果有得选,她宁愿不要当什麽靖妃,她更希望她兄长贾琏好好的,哪怕是像往常那样不怎麽理会她,不怎麽照拂她,只要她兄长贾琏还活着就好。

可惜,她哥哥贾琏已经阵亡了。

贾迎春啜泣不绝,探春在旁边安慰了好一会,迎春这才慢慢止歇。

这会儿,贾母也终于缓了过来,脸上也有了几丝血色。

李崇命人抬来步琴,抬着贾母去长春宫安歇,并让王君效也跟着一起去,贴身照顾贾母的身子。

等贾母,探春,迎春几人走了之后,李崇又拿起史那份摺子的留档副本,叹息了一声,便出了武英殿,往薛宝钗的翊坤宫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