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朕在红楼当暴君 > 第311章 贾母出殡,棺前斩首,宝玉出走

朕在红楼当暴君 第311章 贾母出殡,棺前斩首,宝玉出走

簡繁轉換
作者:榻上参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4 03:17:09 来源:源1

第311章贾母出殡,棺前斩首,宝玉出走

三日后,贾母出殡。

这日天色刚刚放晓,荣国府三间兽头正门尽皆大开,而荣国府内外却鸦雀无声。

等到吉时已至,突然,哀乐大作,哭声震天。

紧接着,当前开道的两百一十六名部曲家将,骑着高头大马,当先迈出荣国府大门。

只见这些部曲家将,个个白盔白甲,头缠孝带,人人手持刀枪斧,真真威武不凡,杀气腾腾。

当先有一位部曲家将,手举铭旌,其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浩封一等荣国公夫人,

特赐郡王妃贾门史氏之灵柩。」

在这些部曲家将之后,则是六十四名引幡人,只见他们尽皆身着青衣,个个手里举着一杆引魂幡。

在这些引幡人之后,则是七十二位身穿孝服的彪形大汉,抬着贾母的棺,缓缓走出荣国府大门。

其后则是十六位同样身穿孝服的彪形大汉,抬着鸳鸯的棺木,紧随贾母棺之后,走出荣国府大门。

依照大乾礼制,天子丧仪,抬棺人为一百二十八人,亲王八十人,郡王七十二人,国公六十四人,依次递减,直至普通老百姓,则为八人抬棺。

贾母是荣国公夫人,依照礼制应为国公一级的六十四人抬棺,只因皇帝特旨,许贾母以郡王妃之礼下葬,故而今日为贾母抬棺之人,则是郡王一级的七十二人。

在贾母的棺,鸳鸯的棺木之后,才是身着丧服,手捧贾母灵位的贾环,以及同样身着丧服,

手持哭丧棒的贾宝玉,贾琮,贾兰等人。

那日贾宝玉看见鸳鸯自尽,看见小贾萎身亡,他口吐鲜血,生死不知,后来好不容易才救了过来,却大病不起,始终在卧床养病。

今日贾母出殡,依着贾元春和贾环的意思,本来是不打算让贾宝玉来的。

可贾宝玉拖着病体,跪在贾元春面前苦苦哀求,说什麽也要给贾母送殡。

贾元春无奈,只能答应了贾宝玉,让他今日跟着贾环,贾琮,贾兰等人一起为贾母送殡。

而在贾环,贾宝玉等人之后,却是好几顶软轿,轿子里坐着的是贾元春,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史湘云,李等宫中贵人。

在这几顶软轿之后,则是贾氏宗族的本家,在他们之后,才是荣国府以及贾氏宗族之女眷。

再然后才是荣国府大管家林之孝,以及数百名小厮仆役,丫鬟仆妇。

为贾母送殡的队伍,足足有上千人之多,前面贾母的棺,已经出了宁荣街,后面的林之孝等人,还没有走出荣国府大门。

等出了宁荣街,贾琮为贾环捧来孝盆,贾环跪地叩头,然后起身将孝盆摔碎在十字街口。

顷刻间,前来送殡之人尽皆放声大哭,贾元春,林黛玉等人也在软轿之中豪陶大哭。

一时间,哭声震天,哀乐四起,好似整个四九城,都被淹没在悲音哀乐之中。

除了荣国府和贾氏宗族的自己人,那些贾府之老亲,开国勋贵们,以及宗室成员,在京文武大臣的送殡队伍,则在宁荣街之外等候。

这些人足足有上千人之多,大轿,软轿,车马,不下于数百乘,再加上各色执事,陈设,百耍,好似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足足摆了三四里之远,

走不多远,送殡队伍来至皇城大道。

只见大道两旁,设席张,高搭彩棚,这里便是各家路祭的祭棚。

当先第一座祭棚,便是内阁首辅李守中家的。

再然后,则是北静郡王府,东平郡王府,西宁郡王府的祭棚,其后则是六公十一侯的祭棚。

大乾开国,共有四王八公十二侯。

南安郡王郑袭坏了事,被皇帝抄了家,故而今儿来路祭的只有三家郡王府。

今儿荣国府是本家,自然不能自己路祭自己,而宁国府被皇帝夺爵抄家,故而今日只有六个国公府来此路祭。

保宁侯郭子孝罔顾皇命,杀王子腾之女,被皇帝夺爵抄家,故而大乾开国之时的十二侯,今儿来路祭的便只剩下十一家。

再往后,才是其他宗室勋贵,在京文武大臣,以及其他达官显贵之家的祭棚。

这些个祭棚,足足有上百座之多,沿着皇城大道,一路摆到了城门口。

更有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将皇城大道两端戒严,军民人众不得往还通行。

只见荣国府送殡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而贾母之棺,每每往前走上数十步,路边的祭棚之中,便会有人上前祭奠。

依礼,贾环,贾宝玉,贾琮,贾兰等人,路过每一个祭棚,都得磕头还礼。

皇城大道两侧,足足有上百个祭棚,也就是说贾环,贾宝玉等人,得不停的跪地磕头,乃至数百次之多。

这也就能理解,贾元春和贾环,一开始为何不让贾宝玉来送殡了。

以他那屏弱的身子,有一说一,估摸着是支撑不下来的。

此时周文仁和胡玉娘的事情,因东厂与三法司协同审理此案,皇帝又明下旨意的缘故,早已经闹得人尽皆知。

这些前来送殡,或是前来祭奠的宾客,他们看着贾宝玉,纷纷面露怜悯之色,或是幸灾乐祸之色,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要是搁在以往,众人如此这般的眼神表情,贾宝玉必定大怒,甚至是闹出什麽事端来。

而现在,贾宝玉对于这一切,竟然熟视无睹。

亦或者说,他那颗心早已经死了,至于旁人怎麽看待他,贾宝玉早已经不在意了。

贾府众人卯时三刻出门,皇城大道短短的四五里路,竟然走了三四个时辰,直到午后申时,才将将走到了城门口。

贾宝玉这会儿,早已是面色煞白,两腿打颤,浑身上下大汗淋漓了。

幸好贾环机敏,随身水囊里带了参汤,喂贾宝玉喝了几口,不然今儿贾宝玉,非得死在给贾母送殡的路上不可。

而在城门口,也有一众人马在这里等着。

只见宫内大监汪安,手捧圣旨,而在他的身后,则是十几名小太监,以及二十名龙禁尉,除此之外,还有两辆囚车,一辆木驴刑车。

两辆囚车之内,分别是周文仁和胡君彦,而那辆木驴刑车之上,则是光着身子的胡玉娘。

等贾母棺,荣国府众人,以及前来送殡,前来路祭的宾客,齐至城门口之后,汪安展开手中圣旨,高声道。

「有旨意,众人跪听。」

汪安话音刚落,一众人等足足数千人,尽皆跪伏在地,恭听圣旨。

皇帝的这道圣旨,内容其实很简单,先是将周文仁,胡君彦,胡玉娘三人的恶行说了一遍。

经东厂和三法司审结此案,判处三人斩立决。

然后圣旨里,又缅怀了一番初代荣国公的功勋,以及去年柳林镇一役,荣国府阵亡了贾琏,阵亡了一百多名部曲家将的功勋。

陛下特下恩典,将周文仁,胡君彦,胡玉娘三人,在贾母棺之前正法,用他们三个人的头颅,告慰贾母的在天之灵。

汪安宣读完旨意之后,贾府众人纷纷落泪,山呼万岁,叩谢天恩。

贾宝玉跪在贾环身后,也跟着大家一起叩谢皇恩,只是他的神情却很是平静,甚至有些木然。

接着,荣国府那些白盔白甲的部曲家将,有七八个人走上前来,像拎小鸡仔一样,将周文仁胡君彦,胡玉娘三人,按倒在贾母的棺之前。

周文仁和胡君彦,好似待宰的猪狗一般,跪在那里不住的挣扎着。

要不是他们的下巴被卸了,指不定会喊出什麽话来。

而胡玉娘因为一路骑着木驴刑车,故而并未被卸掉下巴,嘴里也没有塞什麽破布之类的东西。

毕竟此刑之一大特点,便是女子跨坐其上,每行一步都会疼得身体颤抖,发出一声又一声的哀豪。

若是塞了嘴巴,还怎麽哀嚎呢?

胡玉娘被按倒在贾母的棺之前,她还挣扎着抬起头,在贾府众人里看来看去,似乎在找什麽人。

然后,胡玉娘的目光,定格在了贾宝玉身上。

只见胡玉娘原本黯淡的双眸,瞬间有了一抹亮色,她嘶声喊道。

「二爷,孩子,孩子,二爷,求求您,善待孩子!」

胡玉娘在看着贾宝玉,贾宝玉也在看着胡玉娘,只是贾宝玉的双眼,空洞飘忽至极。

好似在他的眼睛里,只有贾母的棺,其他任何人,任何事,他都瞧不见似的。

而胡玉娘的连声嘶喊,贾宝玉也好似完全没有听到一般。

贾环原本跪在贾母的棺之前,见胡玉娘死到临头,竟然还敢如此。

贾环登时便火冒三丈,只见他爬起身子,来至胡玉娘身前,抬手便是一个嘴巴子,打得胡玉娘嘴角流血,满口银牙也不知道掉了几颗。

『淫妇,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贾环咬牙切齿的说道,「今儿不妨让你做个明白鬼,你那个野种,早已经在黄泉路上等着你了!」

贾环话音刚落,胡玉娘便泪眼沱,声音无比凄厉的喊了声。

「不!我的孩子.....

周文仁听了贾环这话,那双眼好似要喷出火来,可惜他被卸了下巴,只能发出像杀猪一般的鸣鸣声。

随后,那七八个部曲家将,将周文仁,胡君彦,胡玉娘三人按倒在地,然后一刀一个,将他们斩首示众。

行刑完毕,汪安朝贾母的棺柠轻施一礼,然后带着那些小太监,以及龙禁尉回宫复旨。

贾府众人又跪地哭了好一会儿,这才纷纷起身。

等出了城门口,只见那两百一十六名部曲家将,尽皆高声大喊。

「宾客请回,本家上车!」

贾环,贾宝玉,贾琮,贾兰等人,在城门口再一次跪地叩首,一一谢过那些前来送殡,前来路祭的宾客,然后纷纷上了马车。

贾元春,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史湘云,李纨等宫中贵人,也纷纷下了软轿,换乘马车。

其后之贾氏宗族重要的本家,女卷,也一个个在城门口上了马车。

一行人浩浩荡荡,上百辆马车,径直出城,直奔贾氏家庙,铁槛寺而去。

只因贾家原籍在金陵,故而贾母今日出殡,并不是直接下葬,而是将灵枢暂且先安放在贾氏家庙铁槛寺之内。

等到吉年吉月吉日吉时,才会将贾母的棺送回原籍金陵安葬。

铁槛寺距离京城约有二三十里,而贾府众人卯时三刻出门,此时已经酉时,四五个时辰水米未进,不管是贾府主子,还是那些小厮丫鬟,怎麽可能扛得住?

故而贾府众人出了城门之后,便在城外两三里,一处名叫黄家庄的村舍暂作歇息。

大乾开国百馀年来,贾府办了无数次丧事,在这黄家庄歇脚点次数,少说也有十几回了,故而大家都是老熟人了。

贾府众人清晨卯时出门那会,便有一干小厮仆妇,提前赶至这里,早早便做好了准备,只等着众人前来。

依着往年的惯例,庄子里的庄汉早已经被了出去,那些庄户人家,并无太多房舍,婆娘女子们无处回避,便只得由着她们去了。

而贾家只是借黄家庄这麽个地方歇歇脚,至于吃食,用具等物,一概不用这里的,都是那些小斯仆妇提前带了来的。

即便如此,每次贾府众人来此暂作歇息,都会赐下不菲的银钱,故而这座黄家庄,对于贾府众人的到来,上上下下无不欣喜。

说句有点暗黑的话,黄家庄的这些庄户人,为了得到贾家的赏赐,估摸着都在盼着贾家多死几个人,多办几场丧事才好呢!

那些个村姑庄妇们,见了贾府众人的人品衣服,礼数款段,好似看着天上之人一般,岂有不爱看的?

而贾府上下人等,要说相貌,自然是贾宝玉排第一,故而那些婆娘女子,纷纷捂着嘴笑个不停,一个劲儿的看着贾宝玉。

而在这其中,便有一位名叫二丫头的女子。

她年纪十七八岁,身穿红衣,生的十分貌美。

前几年,宁国府太爷贾敬炼丹而亡,贾宝玉前来送殡,也是在眼前这座庄子里,一眼便相中了二丫头。

当时,贾宝玉苦苦哀求贾母,想将二丫头买进荣国府,放在他房里。

贾母派当时的大管家赖二,前去找二丫头的父母商量,不料,竟然被人家给拒绝了。

原来这二丫头家里,在黄家庄算是富户,自然不愿意将女儿卖到荣国府为奴。

为了此事,贾宝玉好几日都的,甚至起心动念,想带了小厮去黄家庄寻二丫头,与其私会云云。

不过后来,贾宝玉想着如此行事,不是世家大族公子的做派,便暂时选在了一边。

再后来,贾宝玉身边那麽多莺莺燕燕,便将黄家庄的二丫头,给抛到了九霄云外。

但是这位二丫头,正处于少女怀春之时,在那次见了贾宝玉一面之后,从此便有了点痴意。

只是这种女儿家心事,是没法子明着说的,

没想到,时隔几年,贾宝玉又来了。

二丫头喜不自胜,便站在那些婆娘女子的头里,直勾勾的看着贾宝玉。

可惜,此时的贾宝玉,早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风流个的公子哥了。

此时的贾宝玉,身体残缺,是为阉人,而他的心境,又如已灰之木,早已经看破红尘,不在意这些人间美色了。

故而二丫头的这片痴心,注定只能付诸流水,到头来水中捞月一场空了。

可是这一切,二丫头并不知道。

她大着胆子,轻移莲步,来至贾宝玉身前,羞红着脸颊,柔声问道。

「二爷,您还记得我吗?」

贾宝玉闻言抬头,定定的看着二丫头。

只是贾宝玉那眼神,空灵飘忽,似乎在看着二丫头,又好像没有在看她,而是在看着二丫头身后,不远处贾母的棺。

贾宝玉摇摇头,道:「不记得了。」

二丫头登时便急了,揉搓着衣角说道。

「二爷怎麽能不记得我呢?东府太爷出殡那日,您还让贵府的大管家,来问我爹娘讨要我来着。」

贾宝玉闻言一愣,好似听到了上辈子的事情,浑然没有一点印象。

想想也是,贾宝玉此生遇见了那麽多女子,又有哪一个,他真的往心里去了呢?

要说有的话,恐怕只有林妹妹了。

贾宝玉抬头看了眼二丫头,那双眼晴好似老僧入定,又好似古井无波,没有泛起哪怕一丁点涟漪。

「不记得了。」贾宝玉摇摇头,轻声说道。

二丫头闻言,不由得美目含泪,痴痴怨怨的看着贾宝玉,半响无言。

便在这会儿,贾府众人已经用过茶饭,收拾完毕,又备下赏封,赏了黄家庄之人,这才纷纷起身登车。

贾府众人将要离去,自然也有小厮前来请贾宝玉上车。

贾宝玉站起身子,冲二丫头点点头,便头也不回的上了马车。

而二丫头站在那里,痴痴的望着贾宝玉,亲眼看着他上了马车。

怎奈车轻马快,贾府众人一时间展眼无踪,二丫头依旧还是痴痴地站在那里望着。

再说马车里的贾宝玉,等车队出了黄家庄,足有两三里之后,贾宝玉才在突然之间,回想起二丫头方才说起的那件往事。

好像当时他确实相中了二丫头。

好像他的确求了老祖宗,想将二丫头收入房中的。

多麽遥远的往事啊,简直就像是上辈子的事情。

想至此处,贾宝玉苦笑一声,便再一次将二丫头,将这件陈年往事,给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路无言,直至戌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贾府众人这才到了铁槛寺。

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所建,现如今还是有香火地亩等等布施,以备贾氏族人亡故,在此存放棺柠灵枢之用。

除了存放棺的阴宅,铁槛寺也建造了不少阳宅,以备前来送殡的贾氏族人在此暂居。

而贾府的一众主子们,因嫌弃铁槛寺住着太过拥挤,陈设家具等物又极为简陋,往常都是将不远处的水月庵作为下处,为事毕宴退之所。

可惜前两个月,水月庵遭了一场大火,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没法子,贾府上下人等,包括贾元春等宫中贵人在内,便只能在铁槛寺凑合着安歇了。

等为贾母做过三日安灵道场之后,这才能回宫的回宫,回荣国府的回荣国府。

今日为贾母送殡,贾府众人清晨卯时便出了门,劳累了整整一天,个个人困马乏,故而将贾母的棺,鸳鸯的棺木安放好之后,贾府众人便早早的歇息了。

次日寅时,也即是凌晨三点钟,躺在榻上的贾宝玉,缓缓睁开了双眼。

他轻轻起身,看了眼隔壁榻上,兀自沉睡的贾环,弯腰穿上鞋子,便悄无声息的出了门。

贾宝玉走出房门,也不打灯笼,也不叫人近前伺候,而是借着如水的月色,径直来至贾母的安灵之所。

甫一踏入殿内,只见贾母的棺之前,法鼓金饶,幢幡宝盖,香烛齐备。

而隔壁偏殿,则停放着鸳鸯的棺木,也是烛火闪闪,焚香不绝。

贾宝玉先来至偏殿,看着鸳鸯的灵位,神情木然,半响没有说话。

过了许久,贾宝玉才点燃三灶香,插在了鸳鸯灵位前的香炉之内。

「鸳鸯姐姐,虽然你杀了平安,但我并不怪你,我是个无用之人,便只能麻烦你,替我孝敬老祖宗了。」

说吧,贾宝玉跪伏在地,冲鸳鸯的棺木磕了三个响头。

即首三下,贾宝玉起身,这才来至正殿,『扑通』一声跪倒在贾母的棺柠灵位之前。

泪眼沱的贾宝玉,在贾母灵前说了很多很多话,从儿时的趣事,一直说到他长大成人,又从他爹贾政,说到了他娘王夫人。

最后,贾宝玉看着贾母的棺灵位,声音哽咽的说道。

「老祖宗,我走了,若是有下辈子的话,孙儿再来给您老人家尽孝。」

说罢,贾宝玉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身子,头也不回的往铁槛寺的后院而去。

铁槛寺乃是贾氏家庙,贾宝玉从小到大来了无数次,对这里的一草一木,自然是无比熟悉。

他借着皎洁的月色,来至铁槛寺后院,来至角落里一个狗洞之前。

然后他趴下身子,便从这小小的狗洞爬了出去。

这方小小的狗洞,好似连接着两个世界,只要贾宝玉爬出去,到了院墙的另一边,他便不再是贾宝玉,与荣国府,与贾家,也再无半点瓜葛。

贾宝玉爬出狗洞,来到院墙的另一侧,他也不拍身上的泥土,便站直了身子,径直向东而行。

刚走出去没两步,贾宝玉的耳边,便传来一个极为戏谑的声音。

「这位小哥儿,咱们有缘啊!老讷在这里候你多时了!」

紧接着,无边夜色里,又传来一个极为苍老的声音。

「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七载矣,

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

衔玉之人,你终于还是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