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朕在红楼当暴君 > 第313章 打造战船,剑指日本,东北爆兵

朕在红楼当暴君 第313章 打造战船,剑指日本,东北爆兵

簡繁轉換
作者:榻上参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5 03:32:12 来源:源1

第313章打造战船,剑指日本,东北爆兵,宝钗有喜

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裹挟着贾宝玉藏进了深山老林,大乾官府自然抓不着他们了。

毕竟在这个皇权不下县的时代,由官府亲自治理基层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了大乾朝廷无力承受的地步。

故而只要你甘心做个山林野人,即便是贵为大乾天子的李崇,也拿你没有任何办法。

虽然抓不到跛足道人和头和尚,虽然找不到贾宝玉,但不管是皇帝李崇,还是贾府众人,该过的日子照样还得过。

若不是为贾母守丧的缘故,贾环和贾琮这会儿已经该议亲了。

而贾兰今年已经八岁了,自古男女七岁不同席,贾兰都这麽大了,他只是李崇的假子,又不是皇帝的亲儿子,让他继续住在皇宫里,便有些于礼不合了。

故而李崇下旨,让贾兰回荣国府居住。

至于往后,贾兰是从军博爵位,还是读书考科举,便要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反正在贾兰离宫之时,李崇曾召见了他一次,也明明白白的告诉了贾兰,他这几年的父皇不会白叫,他娘李纨这几年也不白伺候,等他十五岁之时,自然会赐他一份前程。

当然,贾兰要是懂事的话,自己个求上进,再加上他假父的关照,未来的成就无疑会高很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这一年的年底。

这一年,对李崇来说,乃至于对整个大乾来说,都是喜讯不断。

史史鼎两兄弟,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组建商队再通西洋的远洋贸易,第一支远洋商队,也在大乾水师的护航之下,于上个月顺利启航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喜讯,那就是东南沿海之税赋,也在时隔三十七年之后,第一次足额上缴给了大乾朝廷。

税银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八百五十四万两三钱六厘。

而随着这笔税银的押运进京,怎麽来合理使用这笔银子,不仅仅是内阁,乃至整个大乾朝堂都吵成了一锅粥。

文官大佬们的想法,是朝廷这些年的财政入不敷出,有了这笔银子,正好可以填补窟窿,再给各级官员加一点俸禄。

若是银子有剩馀的话,顺便再改善一下民生,比如设置平准仓,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银子等等等等。

可是李崇拿着他们的奏章,自己个算了一下帐,按照那些文官们的计划,填补完窟窿,再给各级官员加一点俸禄之后,不是剩下多少银子的事情,而是这八百多万两银子,他娘的根本都不够使。

李崇颇为恼怒,骂了几句之后,这才反应过来,不管是升斗小民做买卖,还是国家财政这种大事情,都逃不脱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八个字。

看来这些家伙,都盯上了这笔税银,这是准备和朕在这打擂台呢!

而那些勋贵武将的奏摺,便简单粗暴多了。

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打仗!

想想也是,大乾的军队要是不打仗,勋贵武将们哪来的机会升官发财呢?

而他们的着力点也极为巧妙,那就是东北鞑子。

毕竟这几年,东北鞑子虎视耽耽,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若非北静王水溶在那边严防死守,搞不好那些东北鞑子都已经打进山海关了。

对于勋贵武将们的提议,李崇只是接受了一半,那就是东北鞑子要灭,但不是现在。

而李崇现在要做的,便是在东北前线,持续性的爆兵,

因为李崇深知,一旦与鞑子开战,必须以举国之力将其彻底荡平,千万不能给鞑子喘息,和适应的时间。

毕竟大乾现在的武器装备,是远远优于鞑子的,但是数量还远远不足。

若是不能将鞑子一举扑灭,若是打成持久战的话,给了鞑子足够多的反应时间,双方的这种武器代差,会被子以各种方式来抹平的。

而对于这笔税银的用处,除了在东北前线继续爆兵之外,李崇也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

前阵子,史在上摺子报捷的同时,也提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与西洋贸易的海路开拓了,虽然暂时还得依靠大乾水师护航,但万事开头难,将来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但问题是,倭患虽然平定了,可是那些倭寇大头目,却都藏匿在东瀛日本国。

若是不能将他们斩首示众的话,大乾此次平定倭患的国之大计,成果便有些不太圆满,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人都是几十年的老倭寇了,若是再给他们几年时间,天知道他们会在日本国招募多少武士,再一次来袭扰东南沿海,重蹈倭寇之乱。

故而史提议,在大乾水师的基础上,再打造几十艘,乃至上百艘大型战船。

等水师大成之后,再以泰山压顶之势,逼迫日本国将这些倭寇大头目交出来。

然后当着日本国君臣百姓的面,将这些倭寇大头目斩首示众,以此震东瀛日本。

若是日本国胆敢抗拒天威,胆敢不交人的话,那好办,正好藉此为由,将日本国彻底屠灭,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倭寇之祸。

对史的这个方略,李崇是极为赞成的,

除此之外,他还多想了一层。

不,应该是两层。

其一是屠灭日本之后,用日本的银矿,来充盈大乾的国库。

其二则是李崇的后宫之内,至今还缺少几个日本娘们。

这些日本花姑娘,虽说给不了她们什麽名分,但是玩玩还是可以的。

毕竟李崇在上一世,东京非常非常的热,他可没少瞻仰岛国老师们的优秀作品。

哪怕是为了满足李崇心里的恶趣味,在他的后宫之中,也必须有日本娘们的一席之地而一想到日本这个国名,李崇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东瀛岛国,本名邪马台,后来在东汉时期,邪马台国王派使者入汉都洛阳进贡,表示愿意永为大汉之臣属藩国。

因为嫌弃邪马台之国名粗鄙不堪,故而请天朝皇帝赐名。

当时的天朝皇帝是汉光武帝刘秀,他便将邪马台国,改名为倭奴国。

好嘛,嫌弃邪马台之名粗鄙,结果换来一个倭奴国,

这名字,简直是侮辱他妈给侮辱开门,侮辱到家了。

《新唐书·日本传》所载:「倭奴国自恶其名不雅」。

便是说,倭奴国对这个新国名很不满意,一直想让天朝皇帝给他们,重新赐一个寓意好一点的国名。

可是天朝皇帝,一直不怎麽搭理他们的请求。

这一拖,便拖到了唐朝。

唐高宗李治睡了小妈武则天,武则天后来又以周代唐。

可能是觉得所谓大周,名不正言不顺,统治合法性不足,武则天为了装裱门面,便想出来一个万国来朝,彰显新朝新气象的主意。

而倭奴国也藉此机会,再一次请求天朝皇帝,也就是武则天为其更改国名。

武则天在一次宴会之后,以倭奴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正式将倭奴国改名为日本国。

和以前的倭奴国相比,日本国这个名字,简直好太多了。

其中蕴含日出东方之意,凭空给了倭人莫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

俗话说,女人管家,房屋倒塌。

只能说,这女人啊,是真的不适合当皇帝。

哪怕是强如武则天,在当了皇帝之后,也是昏招频出,

故而李崇决定,在屠灭日本之后,便将日本国的名字,重新改回倭奴国,并且万世不易。

有些扯得太远了,再说回东南税赋的具体用途,李崇的心里如此打算,但所谓政治,乃是妥协的艺术,故而对于那些文官的提议,李崇并不打算全盘否决。

毕竟想让他们干活,多多少少还是要给他们分润一些好处的。

故而李崇决定,八百多万两东南税赋,其中两百多万两,给那些文官,让他们填补今年的财政亏空。

至于历年的财政亏空,以后逐年填补即可,反正那些窟窿都存在了那麽多年,让其再多存在上几年,似乎也没什麽太大的影响。

尤为关键的是,这笔银子若是给了他们,那明年的远洋贸易所获之利,以及薛氏商行上缴的利润分红,他们便一个子儿都别再惦记了。

而文官提议给各级官员增加俸禄,呵呵,想都别想,至少在朕这一朝,你们便死了这份心吧!

大乾此时的俸禄水平,说高不高,但也不算太低。

至少让一个清官,维持较为体面的生活水准,勉强还是能做到的。

而对于那些贪官,即便你把俸禄再提高十倍,他们该贪污的,还是照贪不误,一两银子也不会少贪。

所谓养廉银,纯粹就是在一本正经的扯淡,与其说是养廉银,不如说是君臣之间的分赃大会,

来得更为妥帖一些。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李崇的初步谋划,真正要拍板定夺,还得等到明日朝会之时。

翌日,朔日大朝会。

李崇头戴冕冠,身穿赭黄袍,肩挑日月,背负星辰,缓步踏入皇极殿,踏上丹陛玉阶,稳稳的坐在龙椅之上。

宗室勋贵,文武百官,依照礼仪行三拜九叩之礼,教坊司鼓乐齐鸣。

藩属国进献贺表,一十三省地方督抚进献贡品,十数名绯袍大臣出列,一番歌功颂德之后,又是好一阵鼓乐齐鸣。

文武百官再一次跪拜致贺,行礼如仪,就此,礼仪性质的大朝会结束。

等那些中低级官员散去之后,李崇这才抛出问题,告诉殿内的宗室勋贵,文武百官,东南押解来的八百多万两税银,具体该如何使用,今儿必须商议出来一个结果。

毫不意外的是,李崇话音刚落,偌大的皇极殿之内,群臣们便再一次吵作一团,乱哄哄如同菜市场一般。

文官大佬和勋贵武将,纷纷各执己见,一点让步的意思都没有。

李崇也不制止,甚至是纵容他们肆意吵闹。

他高坐龙椅之上,饶有兴致的看戏。

等到殿内群臣,一个个都吵得口乾舌燥,甚至是声音嘶哑的时候,几乎快要睡着的李崇,终于有了点动静。

只见他轻咳一声,原本闹哄哄的皇极殿,瞬间便变得鸦雀无声,就连掉根针,似乎都能听得见。

对于群臣们的表现,李崇唇角含笑,颇为满意的点点头。

看来他亲政至今,已有七年,群臣已然被他调教得颇为听话了。

至少在表面上,他们一个个都无比尊崇皇权,都无比敬畏他这位大乾天子。

李崇高坐龙椅之上,居高临下环视殿内群臣,沉声说道。

「朕意,东南今年之税赋,共计八百五十四万两三钱六厘,其中两百五十四万两三钱六厘,交由户部填补今年的财政亏空,

至于剩下的六百万两,其中三百万两,用在东北前线,另外三百万两,则交给工部,命他们协同东南剿抚使史,打造大型水师战船。」

李崇此言一出,殿内群臣纷纷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脸上的表情极为精彩。

那些勋贵武将,自然是个个志得意满。

这些银子不管是用在东北鞑子身上,还是用在东南水师,都会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也都是他们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

而那些文官们的脸色,一个个则极为难看。

皇帝陛下给他们银子了吗?

给了。

但是只给了两百多万两,而且还有零有整而这两百五十四万两三钱六厘银子,让这些文官大佬们,一个个像吞了苍蝇一般,既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嫌少?

你若是嫌少不要,搞不好皇帝一怒之下,连这两百五十四万两三钱六厘银子都不给你了。

可你若是就此接受,与他们的心理价位,又相差太多了些。

就在这些文官大佬们,纷纷面面相之时,内阁首辅李守中,户部尚书杜知运,工部尚书赵温华,彼此看了一眼,然后一起出列。

内阁首辅李守中,躬身行礼道,

「陛下,三百万两银子用在东北前线,臣等没有意见,只是大乾已经有了水师,而且倭寇业已剿灭,为远洋商队护航,大乾水师也绰绰有馀,此时还打造水师战船,具体作何用处,还请陛下明示。」

李崇看着李守中,沉声说道。

「朕要纠正你一句,不是打造水师战船,而是打造能够横渡日本海峡,甚至是全歼日本国水师,屠灭整个日本国的大型水师战船。」

李守中闻言一愣,急声问道。

「陛下要对日本国动兵?」

李崇并没有直接回答李守中的问题,而是微微一笑,问道。

「那些倭寇大头目,都藏匿在日本国,这个爱卿应该是知道的吧,朕若要日本国交出这些罪魁祸首,将他们明正典刑,爱卿以为该如何做?」

李阁老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道。

「此事只须派一使节,对日本国王晓以利害,令他交出元凶便可,又何必打造水师战船,两国大动干戈呢?」

李崇嘿嘿一笑,反问道。

「若是日本国拒绝呢?」

李守中一愣,心说日本乃尔小国,为了区区几个倭寇头目,不至于开罪天朝上国吧?

可是,万一呢?

若是日本国拒绝,而大乾又没有惩治日本国的手段和能力,那大乾天朝上国的颜面和国威,可就被日本这个尔小国,给狠狠地踩到脚下了啊!

这些个道理,李守中身为内阁首辅,他自然是明白的。

但李守中就是觉得,为了这麽点子事,便耗费海量的钱粮,打造水师战船,只是为了天朝上国的颜面,怎麽想都有些不划算。

李守中想了想,便将自己的担忧,极为委婉的说了出来。

李守中能明来明去,有什麽便说什麽,李崇对此还是极为满意的。

李崇笑了笑,说道。

「爱卿以为,朕意欲对日本动兵,仅仅只是为了朕的面子,是为了扬我大乾国威?哈哈,难道在爱卿的眼里,朕便是如此一个不爱惜民力,好大喜功的无道昏君吗?

咱们大乾缺铜,缺银子,但是日本的银矿多得是,少说也能开采出上亿两白银,朕今儿不妨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朕之所以剿灭倭寇,平定东南,除了那些老生常谈的道理之外,

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屠灭日本,将日本的银子,全都运到咱们大乾来,爱卿不妨想一想,到那时,大乾还会缺银子吗?大乾的财政,还会入不敷出吗?」

李崇此言一出,不仅仅是内阁首辅李守中,殿内忠臣一个个也全都两眼放光。

毕竟不管是为了朝廷大事,还是为了他们自己个的小算盘,谁又能不喜欢银子呢?

若是日本真有那麽多银子,那打造水师战船,屠灭日本,将日本的银子全都抢过来,单纯从做买卖的角度出发,这笔买卖无疑是极为划算的啊!

更何况如此一来,还能振奋民心,扬我国威,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想至此处,殿内忠臣,不管是勋贵武将,还是那些文官大佬,纷纷意有所动。

就连内阁首辅李守中,也自觉退回朝臣班次,不再说话了。

毕竟李守中当了七年的内阁首辅,对李崇的性格极为了解。

在他的眼里,皇帝此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而且皇帝一旦有了决断,是无论如何也更改不了的。

既然如此的话,那他还有什麽好说的呢?

就在殿内众臣纷纷闭口不言,默认了此事之时,户部尚书杜知运看了看龙椅上的皇帝,沉吟片刻之后,这才大着胆子说道。

「陛下,东南税赋如此安排,臣无话可说,那明年远洋贸易,归于内帑之利润,还有薛氏商行今年年底的分红,能否拨给国库一些,以解燃眉之急呢?」

杜知运此言一出,殿内群臣一个个又双眼发亮,脸上变颜变色。

是啊,怎麽把这茬给忘了呢!

远洋贸易明年的利润,还有薛氏商行今年的分红,加一块少说也有上千万两。

东南税赋如何使用,我们依了陛下您的意思,正所谓投桃报李,这两笔银子,是不是也应该分润给我们一些呢?

就在殿内群臣两眼放光,期待的眼神之中,李崇却嘿嘿一笑。

「朕自即位至今,可曾花过国库一两银子?朕不仅没花过国库的银子,这些年朕的内帑,反倒给国库倒贴了不少,

咱们大乾的财政制度,国库的银子用于朝廷开销,而朕内帑的银子,具体如何使用,杜爱卿,

你这个户部尚书,便不要越俎代疱了吧!」

杜知运闻言一愣,被李崇这话给得满面通红,半个字也说不出来。

就连方才两眼放光,意有所动的殿内群臣,也纷纷唉声叹气,不敢再说话了。

毕竟人家皇帝说得对,说的也是实情。

陛下即位至今已有七年,的确没花过国库一两银子,也确实陆陆续续给国库倒贴了几百万两银子。

他们若还不知好岁的话,万一皇帝和他们一笔一笔的算旧帐,让他们把这些银子全都还回来,

那可就麻烦了。

即便皇帝宽宏大量,不让他们还银子,而是变得抠抠索索,往后不再给国库贴补银子,这个麻烦也不算小。

至于远洋贸易,其中一半的利润,还有薛氏商行的分红,也的确属于皇帝内帑,与国库无关,

更与他们这些朝臣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而这两笔银子,不用问,陛下肯定会用在东北前线,用在东南水师身上。

既然如此的话,那还是不要再纠缠此事了,免得鸡没偷着,反而还蚀了几把米,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就此,东南税赋如何使用,东北前线继续爆兵,打造水师,剑指日本等等诸事便彻底议定,李崇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对李崇而言,这算是一件大喜事,而过了半个月之后,李崇又有了另一件喜事。

那就是庄贵妃薛宝钗,有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