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169章 沙上筑塔

大宋文豪 第169章 沙上筑塔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8 02:33:55 来源:源1

“梁都监!你休得血口喷人!盐政自有章程,商贾往来皆有定例,僚户支应亦是按规!克扣、压价、剥皮......这等污蔑之言,你岂敢在范公面前妄言!”

王逵猛地转向范祥,声音带着委屈的颤音:“范公明鉴!...

陆北顾搁笔之后,斋中沉寂良久,仿佛众人皆被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锋芒与深意所震慑。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的面容,或惊、或叹、或思、或敬。

苏洵缓缓起身,双手撑案,目光如炬,凝视着那篇《项籍论》。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复杂的光芒??既有对自身学问被挑战的不甘,也有对陆北顾才识的深深折服。

“好一个‘泥古者终为时弃’!”他低声喃喃,声音虽轻,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震动,“我写《项籍论》,着眼的是战略之得失、权谋之取舍;而你,则直指历史变革之根本,将项羽之败,归于制度与时代的错位……此等眼光,非但超脱前人窠臼,更是立于时代潮头之上!”

他顿了顿,抬头望向陆北顾,神情肃然:“你这番论述,已不是寻常史评,而是对整个天下大势的洞察。若此论流传开来,足以震动朝野,引发士林争鸣。”

陆北顾神色平静,拱手道:“晚辈不过就事论理,不敢妄言震世。只是观史须见其本,论人当察其时。项氏之亡,实非一战之失,亦非一人之过,乃是旧制难承新局,泥古不化所致。”

苏洵听罢,不禁抚掌长叹:“妙哉!妙哉!昔人云:‘读史使人明智’,今日方知,能读出这般透彻之理者,寥寥无几!”

此时,一直沉默的苏辙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兄长之论,已极尽精微;而陆兄之文,更如雷霆贯耳,令人茅塞顿开。若说兄长是拨云见月,那陆兄便是劈山断江,直指人心!”

周明远也忍不住拍案而起:“此等高论,岂止可传后世?今日之辩,实乃嘉州学坛一大盛事!陆兄之才,真可谓横绝四海,旷世奇才!”

韩子瑜点头附和:“我等自诩饱读经史,却从未想过项羽之败,竟关乎古今制度之嬗变。陆兄此论,实乃史学之一大转折,足可开宗立派!”

崔文?则一脸敬畏地望着陆北顾,口中喃喃:“我原以为陈教授收你入门,已是天赐良机。如今看来,你早已超越师门,独步当世。此等才气,非我辈所能望其项背!”

梁娴站在一旁,眼神复杂,似有不舍,又似释然。她轻轻叹息一声,低声道:“陆公子此论一出,怕是连京中诸老,也要重新审视你这位年轻学子了。”

苏洵闻言,目光一凛,随即哈哈大笑:“不错,不错!陆贤侄此论若入京,必成一时之谈资。那些老朽们,惯于守旧,最忌鼎革之说。若有人借题发挥,恐对你不利。”

陆北顾神色不变,淡淡一笑:“晚辈既以史为志,便当直面风浪。若因言获罪,亦无所惧。”

苏洵看着他,忽然收敛笑意,正色道:“你年纪尚轻,锋芒太露,恐遭忌惮。不如随我回眉山,暂避风头,待时机成熟,再入京求仕,如何?”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怔。

陆北顾微微一愣,旋即抱拳谢道:“多谢先生厚爱,晚辈感激不尽。然眉山虽好,却非久居之地。晚辈尚有未竟之事,还需留在嘉州,继续修习。”

苏洵皱眉道:“你是不愿随我去?”

陆北顾摇头:“非也。只是晚辈心中另有牵挂,尚需完成一事,方可安心远行。”

苏洵沉吟片刻,似乎明白了什么,叹了口气:“罢了,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强求。只是望你谨记,才华横溢者,往往易遭嫉妒。行事须谨慎,言语宜三思。”

陆北顾郑重应道:“晚辈谨记教诲。”

这时,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书童匆匆闯入,满脸焦急:“不好了!州府来人,说是奉命缉拿一名在嘉州散播异端言论之人,已至门外!”

众人脸色骤变!

苏洵猛地站起,厉声问道:“是谁传的消息?他们要抓谁?”

书童喘息道:“不知是谁告密,只说是有人在州学中发表诋毁朝廷、鼓吹变法之言,意图动摇国本。他们点名要抓的,正是……陆公子!”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崔文?怒道:“岂有此理!这是谁在背后使绊子?陆兄方才所言,不过是史论而已,何来‘异端’之说?”

韩子瑜也愤然道:“定是有人嫉妒陆兄才华,故意构陷!”

周明远咬牙切齿:“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陆兄快走!”

苏洵却按住众人,沉声道:“莫慌。此事恐怕早有预谋。陆贤侄,你可知得罪了何人?”

陆北顾眉头紧锁,思索片刻,缓缓道:“或许,是我昨日拒绝了那位礼部侍郎之子的拉拢……”

苏洵脸色一沉:“果然是他。此人素来心胸狭隘,见你不肯依附,便借机报复。此事若处理不当,怕是要牵连整个州学。”

苏辙急道:“父亲,我们该如何是好?”

苏洵略一思索,道:“州府派人前来,必是有人授意。若贸然反抗,只会激化矛盾。不如先让陆贤侄暂避锋芒,我亲自去州府走一趟,看看能否化解此事。”

陆北顾连忙道:“不可。先生若出面,反而会牵连您。此事由我引起,我自当承担。”

苏洵正色道:“你既是州学弟子,我身为父执,岂能袖手旁观?”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威严喝令:“州府缉拿要犯,闲人不得阻拦!”

话音未落,数名差役已推门而入,手持铁链,目光凶狠地扫视屋内众人。

为首的一名捕头冷冷道:“陆北顾,奉上命缉拿你归案,速速束手就擒!”

陆北顾上前一步,神色坦然:“我愿随你们走。但请告知,我所犯何罪?”

捕头冷笑道:“你昨日在州学中散布异端邪说,煽动民心,图谋不轨,意图颠覆朝廷。此等大逆不道之举,难道还用问吗?”

此言一出,众人皆怒。

苏洵怒斥道:“胡言乱语!陆贤侄不过是以史为鉴,阐述己见,怎就成了‘图谋不轨’?你们有何证据?”

捕头冷笑:“上头有令,我们只是奉命行事。至于证据,自有官老爷定夺。”

眼看气氛剑拔弩张,陆北顾却淡然一笑,拱手道:“既然如此,晚辈愿随你们走一趟。但我请求,在临行之前,容我留下一封书信,呈交州府,以表心迹。”

捕头犹豫片刻,最终点头:“可以。但不得拖延太久。”

陆北顾走到案前,提笔疾书:

“州府大人钧鉴:

卑职陆北顾,蒙圣恩得入学堂,立志忠君报国,研习经史,以期辅佐社稷。近日偶作《项籍论》一篇,旨在剖析兴衰之理,非敢妄议朝政,更无半点悖逆之心。今若因此获罪,恳请大人明察秋毫,勿使忠良含冤,寒天下士子之心。

若大人以为卑职之言确有悖谬,可召诸儒共辩,以正视听。若无罪可诛,请予释放,俾使继续修业,以待将来报效国家。

陆北顾伏首再拜,诚惶诚恐。”

他写完,将信封好,递交给苏洵:“烦请先生代为转交。”

苏洵接过信,重重地点了点头。

捕头示意两名差役上前,就要给陆北顾戴上铁链。

陆北顾却伸手制止:“慢。我还有一个请求。”

捕头皱眉:“说。”

陆北顾朗声道:“请让我带一本书同行。”

众人愕然。

他从案上取出一本泛黄的《战国策》,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段文字道:“我欲以此书为证,证明我所言皆有出处,非凭空捏造。”

捕头不屑一顾:“随你吧。”

就这样,陆北顾在众人悲愤的目光中,被押出了州学。

斋中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良久,苏洵缓缓坐下,低声道:“此事,恐怕不会这么简单收场。”

苏辙急道:“父亲,我们要怎么办?”

苏洵沉吟片刻,道:“我明日便启程赴京,面见欧阳永叔,让他设法营救陆贤侄。”

众人纷纷点头。

而在州府牢狱之中,陆北顾坐在昏暗的囚室中,手中捧着那本《战国策》,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