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豪 > 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

大宋文豪 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

簡繁轉換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7 01:21: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这位刚从西北秦凤路调任来的知县,面容黑黢,脸上沟壑纵横,不像个读书人,却像是老农一般。

但当他锋锐的眼神扫过众人以后,现场却顿时变得落针可闻了起来。

县学与州学不同,在如今的仁宗朝,州学设有专门的“教授”一职作为主管州学的官员,而县学的主管官员则是由当地知县兼任。

知县,掌握着他们从县学晋升州学名额的审核权!

因此对于这些县学学子来讲,这场县试前的最后一场策论考试异常重要,直接关乎到能不能给新调任来的知县留一个好印象。

李磐开口了,他的声音有些黯哑,像是西北那被风吹过的粗粝沙石。

“景?五年,李元昊僭号称帝,我朝兴师伐夏。今虽和议,然西北边患未除,诸生当以‘御夏之策’为题,各抒己见。”

李知县话音方落,考场内便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宋夏战争虽然也是仁宗朝发生的事情,但对于这些蜀地士子来讲,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距离都太过遥远了。

从宝元二年开战,到庆历四年达成“庆历和议”,宋夏战争持续了五年多,但“庆历和议”距今可是已经足足过去了十二年啊!

隔着关中和汉中,“夏”这个国家对于他们这些蜀地士子而言,也实在是太过陌生,陌生到连个模糊的印象都没有,更遑论以此为题洋洋洒洒地来写一篇策论。

不管是大宋还是蜀地,如今都已承平日久,少有人议论兵戈之事,所以对于策论的押题,更是从来没有过“御夏之策”这个选项。

??换句话说,这题严重超纲了!

陆北顾余光扫见,方才搀扶他的两名士子已是面如土色,其中一人更是连砚台都打翻了,墨汁泼洒在青衫下摆,洇出一片狼狈的黑色。

“肃静!”

学正一声厉喝,考场重新归于寂静,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

眼下,不管这些士子心里怎么骂娘,硬着头皮写,他们也得写一篇策论出来交卷。

陆北顾垂眸研墨,脑海中关于北宋与西夏的史料如走马灯般流转。

第一次宋夏战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北宋失败而告终,而目前西夏虽然暂时服软,两国处于和平期,但其狼子野心却从未消弭。

接下来还会先后爆发四次宋夏战争,其中尤以宋神宗五路伐夏最为著名,而因为宋夏战争的资料太多,所以现代史学界的研究成果也可谓汗牛充栋。

陆北顾蘸了蘸墨略一沉思,便有好几种不同的思路涌现出来。

不过,相比于那些老生常谈,他更想写点真正超越这个时代见识的东西。

此时心中想着事情,他的手腕悬停于砚台之上,墨块在砚台上推拉,这个动作让身旁的学子投来诧异目光......寻常人研墨都是来回画圆,哪有这般推拉的?

陆北顾却恍若未觉,打好腹稿以后便提起了笔。

这些不自然的小细节他都可以慢慢融合记忆改正,当下重要的是其实是注意“避讳”,以及规避一些现代人下意识会犯的错误,写策论的时候可别整个“北宋”“西夏”的称谓出来。

此时,考场上的其他士子也都陆陆续续地动笔了。

知县李磐踱步走在他们中间,不时驻足旁观,但眉头却是越来越紧蹙。

绝大部分士子,压根就不知道夏国的地理位置在哪,少部分对夏国有点概念的,写出来的策论也是看着慷慨激昂,实则狗屁不通。

就比如这个名叫何聪的。

“夏者,西陲蛮夷也,当效汉武故事,发大军犁庭扫穴......”

??典型的纨绔子弟空谈。

大军犁庭扫穴听起来很霸气,也不是没人实践过这种策略,当年辽兴宗亲率十万大军渡过黄河,长驱而入四百里伐夏。

结果呢?夏军熟练地坚壁清野,辽军补给线被断,最后一战大溃,辽兴宗仅以身免。

李磐的面色愈发阴沉,直到走到了那个衣衫湿透的少年旁,看了眼开头。

“夫夏者,南抵河湟1,北及大漠,西至瓜沙2,东临屈野。”

“有河套之饶,得横山之险,带甲十万,坐而观之,谓千里大国也。”

李磐仅仅看了两句,便面色稍霁,这少年对夏国的地形、兵力、面积都有着正确的认识。

当然,这种水平在李磐看来,也仅仅是“不差”罢了。

接下来,要是还能写出一些譬如范文正“筑城渐进”之类的论点,那么谙熟西北边事的李磐,则能给这少年评个乙下的成绩。

而李磐继续看下去,瞳孔却不由地猛地一缩!

整个策论的内容,开始转向了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方向!

“然细窥夏虏之政,实以货殖为筋络,以甲胄为表里,行商贾之实而蓄骑射之威,此所谓‘披王袍而操市利,执干戈而算锱铢’者也。”

“昔管仲治齐,以轻重之术困衡山3;范蠡图吴,以计然之策4弱敌国。”

“今夏虏之谋,亦在垄断丝路,挟驼马之输以强军资,耀兵革之利以求通商。”

“其于延州置榷场,以青盐易米粟;于西界设互市,以马匹换铁器。”

“商队往来如织,而甲士隐于其间,譬如虻蚊吮血,初不觉痛,复而体弱,虻蚊遂壮,及至毒发,则膏肓难医。”

在陆北顾看来,西夏从来都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它的本质是以武力控制商路的部落联盟!

而对于西夏这个特殊的样本,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其地缘政治关系,这种角度在这个时代完全可以说是另辟蹊径!

这种新颖却切合实际的论调,只是看了一眼,就将李磐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毕竟,李磐在秦凤路前线任职的时候也曾经思考过,为什么现在大宋执行的“筑城渐进”战略只能抑制西夏的扩张,而不可能真正压服西夏,更不可能彻底抵御西夏的侵扰。

当时他得出的结论,是“筑城渐进”战略对于大宋财政的负担过大,大宋做不到不断地修筑寨堡、配驻士卒......这里面是有说法的,筑城不是随便往地图上画一下就开始筑的,而是需要结合水源、地形等因素挑选地点,而且必须要保证城内的兵力能够抵御数万夏军的围攻。

换言之,宋军因为缺乏骑兵且可堪野战的部队太过稀少,故而必须用数量和工事来弥补质量,但反过来说,西北前线的寨堡和驻军数量越多,对财政的压力也越大,所以这个战略根本做不到一路把寨堡修到贺兰山去,宋夏之间也就这么僵住了。

而这个少年的策论,则给出了一种与“筑城渐进”战略截然不同的全新战略构想!

此时的李磐,已然是一副郑重其事的态度,眼睛认真地盯着不断挥毫的陆北顾。

他迫切地想要看看这篇论调独树一帜的策论,究竟能提出怎样的御夏之策。

??????

1河湟,指由湟水和黄河冲击而成的两个谷地的统称,在书中时间被亲宋的青唐吐蕃首领?厮?占据,是北宋对抗西夏的重要盟友。

2瓜沙,指瓜州和沙州,原为归义军所占据,在书中时间当地的主导势力为回鹘人,虽臣服西夏但双方仍有间隙。

3轻重之术困衡山,指春秋时期齐桓公欲取衡山国,但此国善锻兵器难以攻取,管仲秉持其经济思想即“轻重之术”,抬高衡山国兵器价格引得诸国争抢,使衡山国人大量放弃农耕从事锻造,随后在秋天封锁商路并抬高粮食价格,迫使衡山国不得不依附于齐国。

4计然之策,《史记?货殖列传》载范蠡曾拜计然为师,计然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范蠡用其使越国富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